四十七 无欲无求
四十七 无欲无求
月光洒在尊龙坡上,阳光照耀灵山脚下。
西天,灵山脚下,西天佛教宗本所在。灵山,大雷音寺,佛主如来修身圣刹。
已是中午时分,阳光普照,雷音寺外一派安静祥和景象。那去东土体察的普卓行者昨日下午已经回到了灵山,今天早上,便被请去雷音正殿细说东土见闻。现在这西天佛门弟子已是陆续走出雷音寺正殿,普卓也是跟在一德道高僧身旁。看来普卓已经将一路的东土见闻讲完。
当其他僧佛全都赶去斋堂时,那个高僧却带普卓来到一幽静之所,细细打量普卓后说道:“昨日还以为你是多日的劳苦伤了心志,现在看来此次东土之行,你心中的苦闷颇多啊!”
普卓赶紧恭敬地说道:“弟子佛法修行浅薄,以至于尘世烦心,还望师傅恩化弟子。”
文殊师利菩萨慈悲地说道:“你我俱从尘世而来,虽循入空门,但喜怒哀乐随心浮沉也是常理。明法者,以法控心;明理者,以理导心;理法俱失者,天定心,而心与世浮沉。浮善处,与善同行,近朱者赤;沉恶处,伴恶为伍,近墨者黑。人之私欲难平,争斗更是无止。故我佛如来才创此无我佛法,以平利已私欲,以安无用争斗。你我虽是从尘世而来,但早已归一我佛门,理佛之人虽也有迷心之事,但只要心中佛性不变,万种波折也终将成过眼云烟。南无阿弥陀佛!”
普卓还是一丝愁意地说道:“普卓深知您有意点化弟子心魔。普卓佛法修行二十余载,也是自觉略通佛理,但一次东土之行弟子疑惑烦增无数,也知自己错误万千,却又不知如何渡解。我佛佛法无边,弟子此时却是迷失其中,师傅修法广大,还望能帮弟子重获自薪。”
从未有过的担忧在文殊师利菩萨的心中一闪而过,细看那苦愁之色甚重的普卓后说道:“菩提本无根啊!好吧,就把你东土所闻、所见、所感、所悟说与为师听听。”
有风花寻路,无雨草自春。
众生浮沉处,万苦菩提树。
灵山脚下,春风拂动世间万物,春意盎然中,佛门一对师徒论佛而谈。
一丝平淡已上烦乱心头的普卓轻声说道:“佛主恩命,遣弟子东去细察那东土妖孽之事,弟子欣然领命。以章弘佛门慈恩*信决之心踏上东去之路;以慈悲佛光抚照东土妖孽之美好憧憬壮怀我心。而东土的数十日之行,淡空了弟子的一切。淡空了美好的愿望,更淡空了一身所学。佛法教导弟子以谦忍、恩善对待世间万物生灵;以无我善化、化解世间一切恶凶。弟子初到东土也是心中疑惑初生之时:弟子为细加了解那些妖孽之事,经东土人士指点,曾亲自去了几处妖孽活动频繁的深山密林,那里真是人间地狱。人的尸骨却是不说,就是那动物的尸骨也是随处可见。弟子曾遇零散小妖,也曾想以我佛慈恩重法善化一二,或是弟子修行尚浅,或是那妖孽根本无善化之可能。弟子学法修身之人,遇小妖最后也是落荒而逃,几次更是死里逃生。而那东土万民一生都要与那噬人成性,杀人如麻的妖孽为邻,弟子心中杀生、杀戒首犯。但二十年佛门修行、悟法,又使弟子深知万物皆有生命、皆有生存之权力,为万物祥和,佛门弟子地狱可下。但弟子此时是又起疑惑,弟子若下了地狱,而那些妖孽却无丝毫善心微动,弟子为佛门弟子,地狱可以自下,但我佛要庇护的天下万物众生岂不是灾难更重、灾难无限吗?”
普卓说到这是一声轻叹,叹世间多难多折,叹世事无常变幻。
“弟子此后又深入东土民间,民间虽是繁华昌盛无比,但当弟子问起妖孽之事,世人无不心惊色变,愁色怨声已将弟子心中不曾有过的怒火点燃。嗔戒一犯,弟子心中大惊。那杀戒一动之后,弟子是强控心志,日夜默颂我佛无我修身真法,但怎知杀威未平,嗔怒又起。以至于后来龙守山下,弟子见了那妖孽灵首后,日积之火突发,嗔怒之戒全犯,弟子也想以佛门重法压控心魔,但一时之下却是徒劳,让弟子在龙守山下做出了有违佛理之事。后来与那东土仁教首领韩山长门谈论那妖界灵教之事,弟子虽与那韩施主盛谈、盛赞我佛慈恩善念无边,但那也是弟子一时理念自控。”
接着,普卓几分悲切地说道:“杀、嗔、怒、威数戒并起心中,却又要以佛理、佛性与人博论世事,弟子心中煎熬难当。”说着,泪光在那普卓眼中莹动。
佛本无泪,善始善终;
理佛者无泪,无怨无悔;
修佛者无泪,万苦不苦。
有泪者应是无为,但今日这泪光却另为泪光。
世间万物本无十全十美,近忽十全十美更需善化无数。
佛本无欲无求,但无欲无求就可以成佛吗?
佛本惜命、惜生,但……但世间万物变化无常,世间事事难料啊!
普卓泣声说道:“佛主常说,理佛之人要惜命如金,要扫堂不伤蝼蚁命,要爱惜飞蛾杀照灯。故在我西天建一引妖降心院,用来降服西入之妖孽。蝼蚁、飞蛾、妖孽、人俱为一命,此乃我佛门理教之根本。但弟子此次东土之行,却对我佛慈恩教义迷惑生疑,实为愧对恩师多年苦心栽培。东土之上又是数戒并犯,现在对那妖界灵教依然恶存杀诛之心,弟子愧为佛门中人,愧为三宝座下弟子。”
说着,已经泣不成声的普卓是忽然跪倒在文殊师利菩萨身前,痛苦万分在说道:“弟子返回西天, 一是向佛主复命;二是请恩师明化弟子心中疑惑;三是请恩师以佛门清规戒律重责数戒并犯的佛门弟子。”说着是痛苦倒地不起,哭声一片。
男儿至死无泪!
泪!
那是心中圣则难以平衡的疑惑,疑惑我身后的悲凉。
佛者一生无求!
求!
那是心中苦愁已犯善念的边缘,边缘我本性的底线。
清风拂过,灵山之下也清风。
日照风华,风华中,灵山下,一代佛门宗师文殊师利菩萨正在禅化一理佛小僧。
……?
……!……?……!
……!
数万年禅佛一生,几回转无欲无求。
为众生佛事一转,东土行天下更宽!
四十八 苦禅面壁
四十八 苦禅面壁
次日。
灵山,威威雷音寺中,佛主洪声令道:
“文殊座下弟子普卓,为妖孽之事辛苦万里,远赴东土,本是功德一件。但不想普卓在那东土却是边犯我佛门戒律数条,按本教门规本应将其逐出山门,但念及其年纪尚小,佛性初定,东土之行又是有功于天下。就决定暂留寺中,于苦禅碑下面壁二十年,以定我佛无我天性。”
雷音寺后,源灵山而上,在一极为平坦宽阔的山坡上修建着十几间简单的房屋。这些房屋外表极为相似,却各有不同。而此处便是佛门弟子面壁思过的地方。
在普卓开始面壁的第二天,文殊师利菩萨信步源山路而来。
苦禅门轻轻推开,一缕阳光照入,一清瘦僧人正在面向进里宁心禅坐。他面前的墙壁却是有个缺口,缺口的外面是一朴实的石碑,‘苦禅’,石碑上除了这两个字也别无其他。而屋内的摆设更是简单,除洗漱用具外,还有一个蒲团,连一张床也是没有。
当普卓听到有人推门而入后,赶忙转身,一看是恩师文殊,连忙施礼说道:“弟子参见恩师。”
文殊师利菩萨一看左右布局,关心地问道:“在这里住得还习惯吗?”
“弟子罪孽深重,本无缘再参佛理,承蒙佛主与恩师不弃,让普卓再有伺佛之缘,纵使千难万阻弟子也是心无苦怨。”说着便起身将蒲团让予文殊师利菩萨,自己负手而立,细听恩师教诲。
“你犯下的罪过本不应重判到此,是为师和佛主商意后做出的一个临时的决定。你不会怪我们吧?”文殊师利菩萨细看普卓后说道:
普卓一听师傅此言,虽心中有了一丝疑问,但马上想到师傅和佛主定无害己之心,于是又几分心宽的说道:“弟子愚顿不能洞测师傅、佛主用心,但不管如何处罚,只要不断弟子佛缘,弟子也是心甘情愿。”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来到墙的缺口之处说道:“此处甚为清静无华,于我佛法修行胜那雷音寺千倍。佛理、佛性,凭你天资聪惠,二十几年或有小成。但降妖服魔的佛门慈恩重法却非朝夕可成。现在天下纷争难定,事事难料,二十年长短未定,师傅会定期过来解你心中佛法修行上的疑惑,昨日我佛如来表示有时间也会亲到此处恩化你一二。虽是如此,你也不可私存傲心;虽是弘恩博大,但你要好自为之。”说完是转身便走。
惊喜刚上心头,疑问又生,望着文殊师利菩萨的背影,普卓轻声问道:“那东土妖界灵教的事不知我佛如来是作何安排啊?”
文殊师利菩萨停下来说道:“我佛门的慈恩*本身就是困一物而救万物,为救万物而去一物,如肌肤有毫丝之腐,救治不了,不如早去,留之必将祸及全身。如此虽有违我佛理教,但于天下生灵却应是一件善事。事无十全十美,为大善而施小错,佛门弟子就是入地狱也应无憾。”
“为天下善意善为,杀生毋轻犯;为众生大慈大悲,佛法比重山。”渐行渐远的文殊师利菩萨朗声说道:
屋内又是昏暗无光,那墙外的苦禅碑却是分外的清晰。
斗转星移二十载,二十载斗室苦坐,暗思苦参佛上法;
星移斗转一线天,一线天千秋如梦,前世今生定浮华。
二十年,正如文殊师利菩萨所说或长或短,但却又不那么简单。这应该只有那普卓小和尚自己去慢慢体会了。
世上的人很忙,真的很忙。比如东土,离西天数万里的盛世东土。很忙!
东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