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游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东方游龙- 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次计算,并且适应性很差只用于专门领域,但是,它既可以执行基本算术运算也可以运算复杂的等式。1946年2月14日,标志现代计算机诞生的ENIAC在费城公诸于世。ENIAC由星国政府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合作开发,是第一台普通用途计算机。时至今日,计算机已经发展到应用于各行各业,最普遍的是办公室的应用软件,还有电脑数控机械。前者可服务于各工业应用,而后者则是负责对一些高科技电子产品的控制。你们有听说过黑客这个名字吗?”说到这儿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一个活跃的课堂是不应该只有一个人在说话的,如果是那样就跟校长演讲没什么分别,即使学生们感兴趣,听多了也会觉得无聊。

果然,这个问题下去学生的讨论声又比刚才大了不少,黑客这个名词这些学生是耳熟能详,去年的一部星国电影《黑客帝国》风魔整个中华。电脑界这一神秘的存在立刻引起了很多年轻人兴趣。

孙华给足时间他们讨论,才慢慢和颜悦色的说道:“黑客说穿了是一群研究电脑技术,为技术的提升而兴奋的人,他们可能会攻击电脑,服务器,网络,象个小孩一样为了体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而去搞一些破坏。有人说他们是疯子,除了电脑还是电脑,没有老婆电脑就是老婆。他们看起来可能很平凡。”说到这里顿了顿,然后用一种古怪的语气说:“我想没有几个穿西装,戴墨镜标榜自己是黑客吧?”

学生们听了立刻笑了起来,他现在口中说的正是黑客在那套星国电影里的形象。

等学生的笑声渐渐弱了下来,孙华又再接着说了下去:“世上有很多人认为黑客就是骇客,只是各地方之间的音调不同。我的观点认为那是不对的,他们是分属两个不同世界的族群,基本差异在于,黑客是有建设性的,而骇客则专门搞破坏。对一个黑客来说;学会入侵和破解是必要的;但最主要的还是编程;毕竟;使用工具是体现别人的思路;而程序是自己的想法。一句话--编程实现一切。对于一个骇客来说;他们只追求入侵的快感;不在乎技术;他们不会编程;不知道入侵的具体细节。还有一种情况是试图破解某系统或网络以提醒该系统所有者的系统安全漏洞,这群人往往被又称做“白帽黑客”或“匿名客”或红客。许多这样的人是电脑安全公司的雇员,并在完全合法的情况下攻击某系统。其实我认为,当你们在这儿毕业后,也是一个准黑客。”

涉世未深的学生们听了立刻兴奋起来,感觉像有个武功高强的人对他们说,三年后,你们就是江湖里的一流高手了。有的忍不住问了出来,“老师,真的吗?我们真的能从这里学到那些黑客技术吗?那我不就可以到时看到哪个网站不顺眼就黑掉它?”敢情他是将这种技术当成一种耀武扬威的工具。看来他的最终愿望是骇客而非黑客。

对于他们这些话孙华是听而笑之,继续他的诱导工作,“我说大多数搞电脑的都算是准黑客,是因为他们有技术,那么再进一步维护与攻击上就有更多的条件,难道你认为一个网络管理员什么也不会?黑客们,是永远不会满足的一群人,对于你,可能会一些DOS命令,会编程,会什么什么的,但是你没有挑战心理,永远不会是黑客,因为他们会为自己懂得利用了一个DOS命令的参数或者一个新函数而兴奋,而你,则只是为了完成一个作业代码而工作。所以关键的还是你们自己的心态。”

正当学生们还处在黑客的幻想中,孙华又接着说:“要想学好电脑,就要在一些地方上下功夫,那究竟是什么地方呢,我给你们说个故事好不好?看你们能从中悟到什么东西。”

学生们都大声说“好”,这可不是什么牛皮贴随便敷衍的,经过刚才的一番总动员,他们都觉得这个孙老师上课很过瘾,一点都没有让人能提起“闷”这种感觉,说的东西也特别有趣好听,因此都期待着下文。

看到所有学生都津津有味的侧耳待听,孙华觉得很有满足感,这种感觉以前从来都没有,哪怕他教出来的那些影子成绩再好,技术再高,他也只会觉得那是理所当然的。

既然精神上得到了满足,那就不能停了,那带有些许磁性的声音开始带动着大家的思维:“深夜,一个中华人走进纳粹国某小镇的车站理发室。理发师热情地接待了他,却不愿意为他理发。理由是,这里只能为手里有车票的旅客理发,这是规定。中华人说反正现在店里也没有其他顾客,是不是可以来个例外?理发师说虽然是夜里也没有别的人,我们也得遵守规则。无奈之中,中华人买了一张离这儿最近的那一站的车票。当他拿着车票第二次走进理发室时,理发师很遗憾地对他说,如果您只是为了理发才买这张车票的话,真的很抱歉,我还是不能为您服务。”说到这里,他又问学生,“你们是不是认为这个理发师在故意为难中华人?”

他的问题得到是绝大部分肯定的回答。因为早一百年前由于中华国积弱太久,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当时国际上对中华人有一个共同的美称,就是“东亚病夫”,时至今日,由于中华国历代领导人响应着儒家思想,无论在什么事情上都摆出大国风度,礼让礼让再礼让,所以虽然近二十年中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跃的发展,但中华人在国际上的地位依然低下,大部分的西方国家都不怎么看得起中华人,就算是这些还在求学中的学生也是知道的。

当然,孙华今天不是蝉述这个问题,所以给了他们一个不一样的答案。

“当有人把这个故事告诉一群在纳粹国留学的中华学生时,不少人感慨说纳粹国人太认真了,这样一个时时处处讲规则讲秩序的民族,永远都会是一个强大的民族。但有的人就不以为然,说偶然的一件小事,一个小镇的车站,如何能说明一个民族的性格呢?相持不下之际,就有人提出通过实践来检验孰是孰非。于是,聪明的留学生们共同设计了一项试验。他们趁着夜色,来到闹市街头的一个公用电话亭,在一左一右两部电话的旁边,分别贴上了“男士”、“女士”的标记,然后迅速离开。第二天上午,他们又相约来到那个公用电话亭。令他们惊奇的一幕出现了:标以“男士”的那一部电话前排起了长队,而标以“女士”的那一部前却空无一人。留学生们就走过去问那些平静等待的先生们:既然那一部电话前没有人,为什么不到那边去打,何必等这么久呢?被问的先生们,无一不以坦然的口吻说:那边是专为女士准备的,我们只能在这边打,这是秩序啊……

第七十四章 第一堂课

 讲完后,孙华注视着学生。一部分学生显然受了触动,在想这个故事,更多的学生眼里依然是一片满不在乎。

于是他说道:“你们知道为什么要说这个故事吗?不知道?那再听听我说另一个故事看能不能令到你们从中想到点什么。”

学生们的思维显然已经被他主导着,虽然上面那个故事并不算动听,但都还乐意继续听下去。

孙华也没有再过多的理会他们的反应,继续怡然自得的发挥着,“有一对父子俩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动。”

听到这里,学生全都哄笑起来,尽管他们之中应该有人曾听过这个故事,却也没有影响到他们的反应。

孙华也笑了:“牛用条件反射的方式活着,而人则以习惯生活。一个成功的人晓得如何培养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我希望大家永远记住这一点!”

说到这里顿了一顿,目光扫视了所有的学生,将他们的反应一一收归眼内,见到他们都很感兴趣的听着,然后接着说:“关于习惯,还有一个故事:有一个蝎子想过河,就求一只青蛙背它过去,青蛙说,你咬我一口怎么办?蝎子说,如果我咬你一口,自己不也就沉下去了嘛。青蛙一想对呀,就背着蝎子往河对岸游。游到河中央时蝎子咬了青蛙一口,它们一块沉到水里去了。在往下沉的过程中,青蛙痛苦地问蝎子,你为什么要螯我啊!蝎子内疚地说,对不起,我习惯了。”

这个故事也引起了一阵轻快的笑声。于是孙华接着说:“一个班级,要靠大家来维持,每一个人都必须尽到自己的责任。还有一个故事,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两辆外形完全相同的汽车停放在相同的环境里,其中一辆车的引擎盖和车窗都是打开的,另一辆则封闭如常,原样保持不动。打开的那辆车在3天之内就被人破坏得面目全非,而另一辆车则完好无损。这时候,实验人员在剩下的这辆车的窗户上打了一个洞,只一天工夫,车上所有的窗户都被人打破,内部的东西也全部丢失。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现在这情况当然不会有学生站起来述说自己的观点,全都聚精会神的等待着下文。

孙华停了一下说,“这就是著名的‘破窗户理论’。对于完美的东西,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维护它,舍不得破坏;而对于残缺的东西,大家就会去加大其损坏程度。有人曾经在一座城市也做过类似的实验,在一条街道上,先是扔了一些生活垃圾。没过几天,这条街道就被铺天盖地的垃圾覆盖,碎纸和塑料袋乱飞。同时,人们把另一条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并维护了好几天。这之后,每当街上出现脏物时,总会有人自动把它扔进垃圾箱;如果碰到外人往地上乱扔垃圾,还会有人制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