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五年方略,被罢官充军。
温体仁凭借阿谀逢迎崇祯帝,陷害忠良,不断钻营,由侍郎到尚书,入内阁。前面讲到的周延儒也是如此。
但是,历史是公正的。屈原《天问》里有一句话:“何所不死,长人何守?”就是说君子不得其死,小人也同归于尽,不得好报。周延儒后来自尽,死得很惨。温体仁的下场也不好。两人都被列入《明史·奸臣传》,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受到千秋万代的唾骂。
阉党余孽图谋翻案,奸佞小人落井下石,正义之士在做什么呢?三、正义之士奔走鸣冤
袁崇焕入狱后,一些正直的人士为他奔走鸣冤。下面讲四个真实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钱家修为袁崇焕鸣冤。
钱家修是兵科给事中(言官),上《白冤疏》说:袁崇焕“义气贯天,忠心捧日”,并说袁督师有六大冤屈:
崇焕以八闽小吏,报效而东,履历风霜,备尝险阻,上无父母、下乏妻孥,夜静胡笳,征人泪落,焕独何心而堪此哉!今奇(原抱奇)等谓焕果有异心,则何不起于当年而在今日也?此焕之冤一。
锦州之捷,初袭锦衣,次荫中书,朝廷报功常典也,崇焕三辞始受,今奇等谓焕子弟冒滥黄盖五十余人,臣不知所滥何官、所冒何职?此焕之冤二。
都督毛文龙镇守朝鲜,耗兵亏饷,兼之私通出塞,阳修阴诱,罪本不赦。今奇等谓其忌功故杀,致外敌乘机内入。然当日毛文龙反迹,副都御史朱童蒙已力言之。假令不杀文龙,以伺消息相通,奸生日久,天下事尚忍言哉?此焕之冤三。
江西道御史曹永祚捉获奸细刘文瑞等七人,面语口称焕附书与伊通敌,原抱奇、姚宗文即宣于朝,谓:“焕构通虏为祸,志在不小。”次日,皇上命诸大臣会鞫明白。臣待罪本科,得随班末,不谓就日辰刻,文瑞[等]七人走矣。嗟嗟!锦衣何地,奸细何人,竟袖手而七人竟走耶?抑七人具有翼而能上飞耶?此焕之冤四。
身居大将,未尝为子弟求乞一官。臣查袁崇焕自握兵以来,第宅萧然,衣食如故,犹更加意寒生,恩施井邑,恤贫扶弱,所在有声。今奇等谓动造圣旨,白昼杀人,非独所在骇闻,长安士庶无不愿以百口相保者也。此焕之冤五。
臣思曹谷为御史时尝对臣言,焕得大将风,士卒同甘苦。皇上前日逮焕下狱时,祖大寿统兵二十余万奋激欲叛,何之璧率家四十余口诣阙代监。今奇等谓减耗军粮、擅挞兵将,臣不知何以得此人心也。此焕之冤六。(钱家修《白冤疏》)
。 想看书来
第三十四讲 阉孽翻案(4)
下面简单说一下其中的第四件冤屈:阉党余孽施刑威逼一个木匠,让他诬告袁崇焕为奸细。袁崇焕下狱之后,其中一条罪状说刘文瑞拿了袁崇焕的亲笔信,让他送给皇太极。刘文瑞是个木匠,大家想想看,袁崇焕是堂堂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即使有这样绝密的大事,也要找其非常亲信的人,怎么会找个木匠来通信呢?这显然是诬蔑。此事上报崇祯帝,崇祯帝要求调查。就把刘文瑞等七人关在锦衣卫的监狱等候审查。
第二天开庭审问刘文瑞等人。钱家修是言官,也随班参加审问这个案子。将要开庭审讯的时候,刘文瑞等七人突然逃跑了。钱家修就上疏崇祯帝说,锦衣卫是何等地方?刘文瑞等人都是带着枷锁的囚犯啊,怎么会逃走呢?难道他们是长了翅膀从天上飞走的吗?可见,这些人明显是在做伪证。为了诬陷袁崇焕,阉党余孽不惜利用一切卑鄙手段。姚宗文早在天启时就依附阉党,与原抱奇表里为奸,为打击袁崇焕而设置政治陷阱。
第二个故事:程本直为袁崇焕而死。
程本直,史料记载他的身份为布衣。他自称跟从袁崇焕在队伍里,亲身参加了保卫京师的战斗。有人推断他是袁崇焕的幕僚或侍从。后来,崇祯帝下令将他处死。还有一说,他是在袁督师蒙难后自杀的。《东莞县志》记载张次溪写过《程本直墓记》:今京师袁督师墓右有一茔,无碑碣,相传为从督师死者,姓名不传,此当为程本直墓。程本直曾经目睹袁崇焕的英勇行为,所以他写的为袁崇焕鸣冤的文字《漩声记》声泪俱下,十分感人。文曰:
犹忆其自言曰:“予何人哉?十年以来父母不得以为子,妻孥不得以为夫,手足不得以为兄弟,交游不得以为朋友。”……掀翻两直隶,踏遍一十三省,求其浑身担荷,彻里承当如袁公者,正恐不可再得也。此所以惟袁公值得程本直一死也。虽然死则死也,窃有愿也。愿余弃市之后,复有一程本直者,出而收予尸首,并袁公遗骨合而葬之。题其上曰:一对痴心人,两条泼胆汉!
这就是袁崇焕的真正朋友,在最困难的时候肝胆相照,以死相随。
第三个故事:余大成为袁崇焕鸣冤。
《东莞县志·余大成传》记载:余大成,字集生,号石衲,江宁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进士,官兵部职方司主事。崇祯帝曾亲书“清执”二字赐给他。崇祯八年(1635年)被贬谪广东电白,迂道至东莞,吊祭督师,慷慨呜咽,见者声泪俱下。他既是袁崇焕的继任者,又是袁崇焕的崇拜者。
余大成曾气愤地说道:“奈何使功高劳苦之臣,蒙不白之冤乎?”于是往见兵部尚书梁廷栋。余大成和梁廷栋有下面的对话:
余:“兵临城下,而自坏万里长城,岂计乎?”
梁:“此上意也。”
余:“焕非但无罪,实有大功。今日围城中,舍此,谁堪御敌者?朝廷置兵部官何用?使功罪倒衡,若此,公宜率合部争之。”
梁:“人皆言焕畜逆。”
余:“兵由蓟入,焕自辽来,闻报入援,誓死力战,不知所逆何事?所畜何谋也?”
梁:“焕杀文龙与王遵抚(遵化巡抚王元雅),非逆耶?”
余:“焕斩文龙是已;王遵抚死于敌者,而谓焕杀之,何以掩天下人之口乎?”
梁廷栋不悦。后来,余大成被贬官充军。
紫禁城鸟瞰
第四个故事:何之璧愿为袁崇焕代坐监狱。何之璧带着全家老少40多口人到庭阙叩头,请求代袁督师坐牢。
。 想看书来
第三十四讲 阉孽翻案(5)
由于有这样的大义之士,冒死疏谏;再加上祖大寿在孙承宗的统率下,带领辽军陆续收复了关内的失地;而满桂等辽军以外的勤王军则一再战败,永定门之战身死。崇祯帝逐渐冷静下来,于是又打算任用袁崇焕主辽事。崇祯帝在钱家修的《白冤疏》上旨批:“览卿奏,具见忠爱,袁崇焕鞫问明白,即著前去边塞立功,另议擢用。”但崇祯帝后来反复,决定杀袁崇焕。
袁崇焕的磔死,东林内阁的垮台,说明邪恶战胜正义,乌云遮住晴空,表明“崇祯新政”的结束。《明史·袁崇焕传》说:“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在这里,不能理解为因为袁崇焕死而导致明朝灭亡。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确,袁崇焕死了之后,“边事益无人”,边事更加没有人;同样,自东林内阁垮台,朝廷也更加没有人。所以,明朝的灭亡,就是不可避免的了。那么,崇祯帝为什么要杀袁崇焕?袁崇焕死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三十五讲 崇焕死因(1)
袁崇焕被判死刑,究竟犯了何罪?他为什么由论死、到必死、再到磔死?袁崇焕含冤而死,已经300多年。关于他的死因,众说纷纭。袁崇焕石刻像(拓片)
明末清初的文人,多从袁崇焕个人责任去找答案;民国以来的学者,多从崇祯帝、明奸臣和天聪汗的个人恩怨去找答案。这一讲我重点剖析袁崇焕悲剧的原因,先从钦定罪状说起。
一、钦定罪状
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十六日未刻(13~15时),崇祯帝御平台,召辅臣并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使司、大理寺、翰林院记注官,吏科等科、河南等道掌印官及总协、锦衣卫堂上等官俱入,宣谕:“以袁崇焕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种种罪恶,命刑部会官磔示,依律家属十六以上处斩,十五以下给功臣家为奴,今止流其妻妾子女及同产兄弟于二千里外,余俱释不问。”(《崇祯长编》卷三七)
崇祯皇帝为袁崇焕定下的罪名,共有九条。这九条罪状,把袁崇焕送上了刑场。对这九条罪状,袁崇焕本人怎么看,有没有进行申诉,到现在还没有发现史料详细记载。那么,让我们对这九条罪状逐一分析。
1所谓“付托不效”。是指崇祯皇帝命袁崇焕为蓟辽督师,指望他五年复辽;而他辜负了皇帝的嘱托,致使后金军队长驱直入,攻打京师,给明朝带来极大的震动和损失。
面对后金铁骑长驱直入,作为兵部尚书、蓟辽督师,袁崇焕应当承担自己的责任。先是,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蒙古俺达兵薄北京,还没有攻打北京城,嘉靖皇帝就下令将兵部尚书丁汝夔杀了。此次皇太极攻打北京城,崇祯皇帝迁怒于重臣,接连重惩多位重臣,先命将兵部尚书王洽下狱,第二天又谕令将工部尚书张凤翔下狱,把负责城防工事的官员廷杖八十,有三人毙于杖下。不久,又将总理蓟、辽、保定军务兵部侍郎刘策下狱、弃市。袁崇焕受明帝付托,诚心竭力,任事封疆,于朱明社稷,可谓“义气贯天,忠心捧日”。他提醒过要重视蓟镇的防守,而且他的防区主要在关外而不在蓟镇。但是,袁督师“付托不效”之责还是有的,而将后金入犯京师全部责任加到他一人身上,以显示主上圣明,这对袁崇焕则是不公平的。
第三十五讲崇焕死因|2所谓“专恃欺隐”。是指责袁崇焕依恃崇祯帝的信任而行欺骗和隐瞒。他欺骗隐瞒了什么呢?没有明说。崇祯帝责其“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