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着军装,看去魁伟而结实,完全是个大人了,使陈毅、张茜好一阵惊喜。
“部队工作忙,怎么有时间探家?”
陈毅有些不放心地问。
丹淮看出父亲脸上流露出的一丝疑虑,赶紧回答:“这次同我们参谋长到石家庄周围看地形,任务完成得很好,参谋长知道你们在这里,就特地批了我三天探亲假。
要不是完成了任务,我也不会请假的。”
“好,这就好,回去以后向你们参谋长问好!”
陈毅对儿子的回答很满意。
但他哪里知道丹淮的话有很大保留。
这时北京盛传陈毅的老婆张茜是特务,有重大国际背景,现已叛逃国外。
这话也传到那位参谋长的耳朵里,使他批假时颇为踌躇。
因为他本来就不信这样的鬼话,对丹淮的说明认为完全可信,没再考虑就批了他的假。
为了不给父母增加新的精神负担,丹淮一回到家就抢着做事,尽拣高兴轻松的话说,对那些恶意中伤的谣传则守口如瓶。
张茜看见过去满脸稚气的儿子,如今出落成一个壮小伙子,一个标准的军人,又是那样善解人意,手脚勤快,成天眉眼都带笑,话也格外多。
陈毅趁张茜不在身边,悄悄对丹淮说:“你妈妈很久没有这样高兴了。
她老是想你们,常常背着我悄悄落泪。
部队忙,不好提什么要求。
今后只要走得开,可以请假回来看看她!”
丹淮懂事地点点头。
因为陈毅一时高兴,又趁儿子正好探亲,正式向省革委会有关部门报告,想到附近农村走一走,看一看。
陈毅到石家庄以来,一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处处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身分出现,与他有过接触的人都很喜欢他。
车辆厂领导对他屡有好评。
省革委会对陈毅在石家庄的表现也很满意,有关部门接到报告后很快安排了这次平山县之行。
汽车离开石家庄后,沿着滹沱河向西北方向行驶,不到一个小时行程便到达平山县城。
同行的有陈毅夫妇、二儿丹淮和几个工作人员。
在县城稍事休息后,便驱车进入山区。
陈毅恨不得马上见到那里的父老乡亲。
平山县地处华北大平原和太行山脉的交接处,东边是一马平川的平原,西边是起伏连绵的山岭。
陈毅对这里有很深的感情。
1947年,朱德总司令受中央委托由陕北到达平山担任中央工委领导,指挥晋察冀野战军一举解放石家庄(旧称石门)。
三十一、紧急疏散(3)
这年12月,陈毅应刘少奇、朱德之召由豫皖苏前线到平山西柏坡向中央工委汇报华东野战军情况,曾在此小住,并作《平山呈刘少奇朱德同志》七绝一首:滹沱河畔晤刘朱,指点江山气象殊。
南指中原传屡捷,石门北望庆新都。
山区的景色美不胜收,纯朴的乡情更令陈毅感动。
出乎陈毅预料的,时间过去了20多年,在这偏僻山区居然还有人认识他。
他们见了他就像当年那样,一口一个“陈老总”,热情地问寒问暖,一点不把他当外人。
这天中午,一个当年农业互助合作化时期的老支书、全国劳动模范留陈毅一行在他家做客,请他们吃了一顿农家便饭。
那天,端上黄澄澄的小米稀饭、烙饼、炒胡萝卜丝、盐煮花生米和家酿老白干,摆了满满一桌,盛情款待陈毅等远客。
老支书殷勤地敬酒敬菜,话语暖人:“陈老总,咱可没把你当客待,你多吃才算看得起咱庄户人!”
陈毅大口大口地啃着玉米烙饼,嚼在嘴里,甜在心里,连声说:“好吃,好吃!”
老支书看了喜得合不拢嘴,冲着屋里屋外看热闹的人大声说:“抗战打鬼子那会儿,我还是扛红缨枪站岗放哨的儿童团,我就知道共产党里能人多,江南有个骑高头白马的陈毅司令,咱太行山有个聂荣臻司令!今天能亲眼看到陈司令,真是天大的喜事!”
陈毅停了筷子,摆摆手说:“我们现在是犯了错误的人……”“不,快别这样说!”
老支书打断陈毅的话,端着酒杯趋前一 步,“咱庄户人不傻不憨,心里都有一杆秤。
来,您要是瞧得起咱,就干了这杯!”
陈毅过去因为工作的需要,招待外宾和接受外宾的招待,都是他的任务,三天两头参加宴请本是寻常的事情,茅台、杜康、威士忌、法国香槟等名酒都喝过,但似乎都不如面前的老白干味道纯正浓厚。
他毫不迟疑地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他深知这杯酒非同一般,这是太行山区父老乡亲对他的信任,说明他们并没嫌弃他这样的人,使他顿时感到无比温暖。
从平山县回来,丹淮按时归队,陈毅又回复到旧的生活轨道,依旧按时到车辆厂蹲点劳动。
因为最终没有出现来自北方的突然袭击,也没有宣布解除战备,陈毅只好日复一日地继续在石家庄生活下去。
到了1970年7月,他不时感到腹部隐隐作痛,并伴有轻度腹泻。
厂医对他还是关心的,多次为他检查,但终究没查出什么来。
张茜见陈毅老不见好,吃了多少止痛片也不管用,急了。
正准备向中央请示可否回北京治病时,接到中央要他上庐山开会的通知。
陈毅二话不说,决定先上庐山,治病的事往后搁一搁。
。 想看书来
三十二、又一顶帽子:“二陈合流”(1)
上庐山开什么会呢?直到到了飞机场,陈毅才听说上庐山是参加中共九届二中全会。
回北京治病的事,更不值得一提了。
1970年8月23日下午4时,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在江西庐山开幕。
毛泽东主持全会开幕式。
周恩来宣布全会议程:讨论修改宪法;讨论国民经济计划;讨论战备问题。
陈毅已经有两年多不在政治旋涡的中心了。
过去出席这样的会议常常编在华东组,屡屡遭到华东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等一伙人无端围攻。
这次上山后,当他被告之大会秘书组将他编在华北组时,他不禁大大松了一口气。
现在听了周恩来宣布全会议程,知道这是一次务实的会议,并不是着重搞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更放心了许多。
周恩来宣布议程后,按程序应是康生作关于“宪法草案”的报告,可是未等康生登台报告,林彪却抢先发表长篇讲话。
陈毅不明就里,以为林彪是党中央副主席、副统帅,写进“九大”党章的接班人,他的讲话是事先安排好了的,代表中央的,并没觉得有什么“异常”。
林彪说:“这次宪法修改草案,表现出这样的特点:就是突出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在全国的领导地位。
肯定毛主席的伟大领袖、无产阶级专政元首、最高统帅的这种地位;肯定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是全国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
这一点非常重要,非常重要。
用宪法的形式把这些固定下来非常好,非常好!”
“我最感兴趣的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这一点。”
“我们说毛主席是个天才,我还是坚持这个观点。”
林彪讲完后,康生紧接着讲话,表示“完全同意,完全拥护”。
他说:在要毛泽东当国家主席、林彪当国家副主席的问题上,“所有意见都是一致的”,“如果是主席不当(国家)主席,那么请林副主席当(国家)主席。
如果是主席、林副主席都不当的时候,那么主席这一章就不设了。”
这时,陈毅不了解上层权力斗争的情况,不了解毛泽东多次明确表示过不设国家主席,不了解林彪曾在这年4月间打电话给毛泽东建议设国家主席,“否则,不合人民的心理状态”,也被毛泽东一笑置之,毛泽东一度对别人对他的颂扬表示反感,并动手删去了即将发表的党报重要文章上某些颂扬的话,这些几乎是林彪的原话。
陈毅与毛泽东几十年相处,对他的天赋和才能是真心佩服的,无条件地心悦诚服地拥护他的领袖地位,所以对林彪、康生等人颂扬毛泽东以及要毛泽东当国家主席等话缺乏警惕,不认为有什么不妥,并不知道林彪包藏祸心,想当国家主席。
林彪的如意算盘是:毛泽东自从辞去国家主席后,他对自己的选择没有表示过任何后悔,近年来多次明确表示国家不设国家主席,自己不再当国家主席,如能争取把设国家主席写进宪法,召开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国家主席一职,就非我林彪莫属。
陈毅不了解林彪一伙的私下活动,不了解他们鼓噪设国家主席是别有用心的,被完全蒙在鼓里。
由于林彪临时抢先讲话,打乱了大会的进程,原定作国民经济计划报告的周恩来,以致没能在开幕式上讲成。
这天晚上,周恩来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国民经济计划的有关文件和研究分组讨论宪法草案等问题。
吴法宪又别出心裁地建议:明天全会各小组听林彪在开幕式上的讲话录音,学习讨论林彪的讲话。
这一建议被通过。
8月24日下午起,全会各小组开始学习讨论林彪在开幕式上的讲话和传阅、宣讲陈伯达等人上庐山后连夜选编的《恩格斯、列宁、毛主席关于称天才的几段语录》。
陈毅所在的华北组,陈伯达首先发言。
他对林彪和毛泽东大大歌功颂德了一番,用他那难懂的福建话说:完全拥护林副主席昨天发表的“非常好,非常重要,语重心长的讲话。
林副主席说:这次宪法中肯定毛主席的伟大领袖、国家元首、最高统帅的地位,肯定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
这一点非常重要,非常重要。”
随后就大讲特讲关于“天才”的问题。
引用林彪的话说,“十九世纪的天才是马克思、恩格斯。
二十世纪的天才是列宁和毛泽东同志”,“毛主席这样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