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十四年:越南战争启示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火十四年:越南战争启示录-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织。只有泰国、巴基斯坦和菲律宾在美国的威逼利诱下表示接受邀请。
  美国唯恐夜长梦多,赶紧于1954年9月6日召集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泰国和巴基斯坦,加上美国共八国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外长会议,讨论美国拟订的条约草案。会议一开始就陷入分歧,英法对美国利用”东南亚条约组织“向他们传统的殖民地渗透而愤愤不平,法国代表坚决反对将南越、老挝和柬埔寨纳入条约效力范围。美国认为条约只应针对”共产党侵略“,而英、法、澳、新西兰和巴基斯坦五国却要求泛指侵略。会议在一片争吵声中开了三天,最后达成妥协:条约正文只提”侵略“,但附上美国的一则谅解,声明它保留己见。9月8日,与会8国签订了《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主要内容是:
  (1)各缔约国将按照宪法程序采取行动来对付”本条约区域内用武装进攻的手段对任何缔约国或对各缔约国今后可能经一致协议指定的任何国家或领土进行的侵略“;(2)在同一区域内,任何缔约国或条约保护国若受到”武装进攻以外的任何方式的威胁“,各缔约国将立即进行磋商,以达成采取共同防御行动所需的协议;(3)”条约区域“指东南亚一般地区,也包括亚洲缔约国的全部领土,以及西南太平洋的一般地区,不包括北纬21度30分以北的太平洋地区。南越、老挝和柬埔寨是条约的保护国,若在条约保护国领土上采取行动,须由有关政府邀请或取得其同意;(4)缔约国”保证加强它们的自由制度“,彼此合作,进一步发展包括技术援助在内的经济措施。
  至此,基本上按照美国的意愿成立的”东南亚条约组织“——给美国后来在印度*的行动披上了合法的外衣,也给美国在东南亚发动战争或进行侵略,干涉别国内政,*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各种借口。该组织的建立是对《日内瓦协议》的极大破坏,使本已逐渐冷却的印度*局势重新升温,在国际上引来一片反对声:印度总理尼赫鲁毫不客气地称这个条约是”非常不幸的“,不仅没有保障和*而危及了和平。中国和苏联政府则发表联合宣言,对美国的这一行动表示谴责,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损害了亚洲与远东安全的利益,干涉了亚洲各国独立的利益,为美国干涉这些因家和地区制造了借口。
  ”基督徒“吴庭艳《日内瓦协议》签订后,以越南北纬17度线以南、9号公路以北的六滨河为临时军事分界线,越南被划分为南北两个部分。美国政府决定在越南南方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并以此为基地向越南北方渗透,最终消灭越南*共和国,将整个印支地区纳入自己的控制之中。
  美国在冷战开始后,主动在全世界寻找*代理人政权,例如台湾的蒋介石,南朝鲜的李承晚和朴正熙等。这次在南越也不例外,美国也要找一个符合美国人意志的人来充当自己的代理人。首先,也是最重要的,这个人必须是一个*分子,其次还要是个反法的”民族主义者“,以便把法国在南越的影响干净彻底地排挤出去。经过精心选择,美国最终选中了有天主教背景的吴庭艳。

美国伸手扶植南越(9)
吴庭艳的出身与南朝鲜的李承晚颇有相似之处。他于1901年1月出生于顺化一个天主教的大官僚家庭,从小皈依天主教。20岁进入越南殖民政府工作,1922~1929年曾任府官,后当了4年省长,曾经卖力地追捕最早的越南共产主义小组。1933年5月任保大王朝宫廷内政部长,因没有实权,愤而辞职。二战期间,日本侵入印度*,吴庭艳开始以民族主义者面目参与反法活动、并与日本人勾勾搭搭,但多疑的日本人却认为他未必靠得住而未予重用。”八月革命“期间,他被越盟地方组织逮捕,但很快胡志明就邀请他加入政府,出于*的本能,他拒绝了合作邀请。被释放后前往法国控制区,积极谋求法国当局同意建立一个”越南国“政府,并参与保大复辟活动。1949年6月,”越南国“政府成立后,保大邀请吴庭艳加入,并许以总理的头衔,但吴庭艳心知长期寓居巴黎的保大不过是法国人的傀儡,拒绝出任没有实权的职务,并组织了一个既*又反法的政党——”国家过激运动“。
  1950年初,吴庭艳旅居美国的一个天主教神学院,开始得到美国天主教会一些头面人物的赏识,包括纽约的美国天主教首席发言人弗朗西斯·斯佩尔曼,此人强烈反对《日内瓦协议》,曾大骂该协议是”给被再次出卖的数千万印度*人民的葬礼号“。次年,吴庭艳再次前往美国,在其后的2年时间里,他到处演讲游说,鼓吹只能依靠力求摆脱法国控制的越南民族主义才能战胜共产党人。吴庭艳的*反法言论很快赢得了美国一批政界要人的赏识和支持,1953年,参议员约翰·肯尼迪参加最高法院法官道格拉斯招待印度*流亡者的午宴,见到了吴庭艳,对这个被吹捧为具有”民族主义精神,个人的廉洁和勇气,以及他高于理想的决心“的亚洲人有了初步印象。
  此时,法国因奠边府惨败而心灰意冷,于1954年6月4日同保大政府签订了《独立与合作条约》,给了保大政权更多的权利。保大向吴庭艳再次抛出橄榄枝,并许诺给予军政大权。吴庭艳见登台时机已成熟,便不再装模作样地推辞,很快于6月26日回国到西贡当上了保大政权的总理。
  吴庭艳的天主教背景及*色彩,再加上道格拉斯等人的吹捧游说,美国当权者初步认定,吴庭艳就是他们要找的”可以同舟共济“那种人。日内瓦会议后,艾森豪威尔多次强调,美国必须同南越既*也反法的”民族主义者“合作,使他们把美国当作必须依靠的朋友。杜勒斯更是在*方面对吴赞誉有加:”吴庭艳是惟一可挽救越南和抵抗革命的人物……必须全力支持他,决不让他成为另一个被推翻的克伦斯基。“美国不断向法国施压,要求它顺从美国扶持吴庭艳政权。为了替吴庭艳政权构筑政治基础,一些美国官方人员已经亲自赤膊上阵了。
  1954年夏季,中情局老牌特工、空军上校兰斯代尔作为美军顾问及援助团团长抵达西贡,此人曾帮助美国支持的菲律宾政府残酷*了该国的共产党游击队。杜勒斯在行前告诉他:”你去越南做你在菲律宾所干的事情。“兰斯代尔是个恃强凌弱且爱虚张声势的人物,自以为对东南亚共产党武装的特点了如指掌且自信心过度膨胀。他认为法国在越南战败的原因就在于过分倚重传统的军事战术,而他决心要在法国人战败的地方取得像菲律宾一样的成功。

美国伸手扶植南越(10)
吴庭艳和兰斯代尔一拍即合,虽然两人在外貌上极不般配:吴庭艳十分矮小,”坐着的时候脚踩不到地上“,而兰斯代尔则像好莱坞的西部牛仔片里的男主角一样身材高大,相貌堂堂。
  在兰斯代尔的策划下,美国中情局人员开始在越南北部从事秘密军事行动和心理战,大搞破坏活动。其河内小组往公共汽车的油箱泼洒硫酸,破坏这些车辆,还试图破坏河内的印刷厂,但没成功。由于日《内瓦协议》规定南北双方难民在300天内可以自由流动,兰斯代尔精心制定了以造谣为主要策略的计划,煽动越南北部的天主教徒迁往南方。美国人印发了许多内容虚假的传单,就好象是越盟散发的一样,宣称将采取没收私有财产等强硬政策。经过美国训练的南越持务大肆散布所谓中国军队进入越南北部烧杀抢掠等子虚乌有的谎言,大肆污蔑中国军队和越南人民军。美国飞机还在北越空域抛撒传单,宣称”基督业已南下“、”圣母玛丽亚已离开北方“等荒诞不经的谎言,并许诺给每位逃到南方的基督徒1头水牛5亩地,引诱不明真相的北方基督徒大量逃往南方。
  兰斯代尔还利用越南百姓迷信算命的喜好,出版了一本书,书中预测了共产党领导人的命运以及共产主义社会最终将给越南带来的”悲惨“后果。书中预测的所有的共产党领导人都没有一个好的结局。兰斯代尔回忆说,当时这本书非常有效——”我们简直不知道拿这本书所得的利润怎么办“。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后来所出现的结局却与此书的断言恰恰相反,在越南南北方所有的领导人中,只有吴庭艳的结局最为悲惨。
  更有甚者,南越特务们其至还散布美国将对越南北部投掷原子弹,声称只有逃往南方,才能避免与共产党同归于尽。各种谣言在北越民众中引起了很大恐慌,导致了南逃的难民潮。
  美国为运送和安置北方移民不惜血本。除法国当局提供的运输外,美第7舰队的船只和飞机频繁出动,运送了3l万人,为此耗费了9;300万美元。1954年12月,美增拨亿美元作为安置费用。在美国和南越当局的鼓动下,越南北方约有90万人移往南方,其中天主教徒约60万,相当于北方天主教徒总数的65%。
  美国人为扶持吴庭艳所使用的下三滥手段,就连法国人都看不下去了。法国人倒是老老实实地执行了《日内瓦协定》,从北方无条件撤出其最后一批军队。撤军仪式是友好的。一名西方记者惊讶地看到:”法国人一段一段地撤离,他们撤离一段以后,越盟便接收一段。有时你可以看到双方的部队——法国人在挥手,越南人在挥手,然后街上便顿时充满了生机和色彩。“法国虽然无望维持在越南的统治,但还力图在保大掌权的局面下保持在越南的影响力和利益。法国意识到,吴庭艳在西贡站稳脚跟就意味着法国势力将被迅速彻底逐出南越。法国人咽不下这口气,决定利用西贡政界的亲法分子和力图维持各自地盘的各派武装来推翻吴庭艳,给不可一世的美国人点颜色瞧瞧。
  受美国人的压力,法国表面上作出支持吴庭艳的姿态,私下里却筹划用保大的堂兄弟宝惠取而代之。在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