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黎明时分,游击队撤离战斗。据美军声称现场发现了60具游击队员尸体,同时也有58名南越军士兵和2名美军士兵被打死。战后,身负重伤的多伦上尉被授予荣誉勋章,从而成为了在越战中获得这一国家最高军事奖励的239名美国军人中的第一人。
在这个月发生的其他战斗中,南越军队也是屡战屡败。11~12日,位于重善的一个南越军前沿哨所遭到游击队袭击,当一个增援部队前去救援时又遭到伏击,损失200多人。第二天,南越军队的一个分队在西贡南方40英里处又遭伏击,造成16名南越士兵和3名美国兵当场死亡。接着,还是在重善,又有一支南越军队遭到游击队伏击,造成100多人伤亡。
面对严峻的形势,美军中一些*又开始蠢蠢欲动了。”将战争扩展到北越空中“的呼声甚嚣尘上。早在1963年12月,美国空军参谋长柯蒂斯·李梅就大声嚷嚷:”我们要打苍蝇了,那时候我们就得寻找粪堆。“1964年1月22日,以泰勒为首的参谋长联席会议建议采取进一步行动,”为了求胜,参联会认为美国应该摒弃自己设下的一些陷阱,并且采取风险可能更高的大胆行动。“他们建议挣脱把战场局限在南越境内,以及避免直接动用美国武力的自我设限,对北越进行轰炸。2月,国务院政策计划委员会主席沃尔特·罗斯托强调,对于美国的军事压力,北越的共产党比正在南越作战的共产党更加脆弱。胡志明”有一个大工业中心需要保护,他不再是一个没有任何值钱家当可丢的游击战士了。“面对军方的压力,约翰逊决定筹划对抗北越的明确行动。
月,麦拉纳马拉第5次到南越实地调查,与阮庆拟订了一项”重点清剿“的麦克纳马拉-阮庆计划(或”十二点计划“)。该计划要求在强化军事清剿的同时,适时收缩据点,大力建立”战略村“(后改称为”新生村“)和无人地带,集中兵力,重点扫荡三角洲,他还建议总统,把美国顾问力量从16,000人增至23,000人。
月17日,约翰逊召开国安委员会特别会议,下令必须在战争政策上立即达成一致意见。美国订出两个阶段的轰炸计划,第一阶段,空军在72小时内随时对北越的军事设施以及老挝,柬埔寨边境内的游击队发动”报复性的攻击“;第二阶段的30天内,美国开始进行一项”逐步公开化的军事压力计划“,对北越深度轰炸。约翰逊毫不迟疑地授权使轰炸战略进入计划阶段。麦克纳马拉还建议肯尼迪的分期撤军计划应彻底放弃;南越应开始进行总动员,新的军队接受最现代化的美式装备;必须增加对北方的秘密行动。
在五角大楼,麦克纳马拉的一位哈佛校友、也是他的助手——年轻的前海军陆战队员丹尼尔·埃尔斯伯格参与准备轰炸计划。此人曾以《冒险,暧昧和决策》论文取得博士学位,并且受聘於兰德公司当过战争分析家。埃尔斯伯格在南越当过2年的情报官,到了五角大楼后一直是”麦克纳马拉手下的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之一,是不折不扣的*人物,当时为轰炸计划准备了一长串清单。7年后,猛然醒悟的他在《纽约时报》上透露了《五角大楼文件》,轰动一时。他指出,1964年3月,国防部的头头们不仅深信轰炸北越是必要的,而且认为应该在更早些时候就采取行动。他说:”这些文件可以证实公众遭欺骗的程度……换句话说,我们的*受到了破坏,国会被利用了,民众也被利用了。顺便说一句,这一切都是在总统竞选期间所发生的。“国防部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与在檀香山的美军太平洋司令部一起拟出了一份庞大的攻击名单,甚至还未卜先知地包括了地面部队的使用。在檀香山,参谋长联席会议最后修改了先行攻击的目标,将第一步打击集中在北越所有支撑向南方进行渗透的军事设施上。据计算,在饱和轰炸和西太平洋第七舰队的轰击下,北越所有为在南方进行战争而建立的设施都将在12天内被摧毁。 5月中旬,修改后的计划被递交到总统手中,代号为”37-64行动计划“。约翰逊对该计划需要考虑的问题主要包括如何应付国会、公众舆论、盟国舆论、河内对计划中已开始实施部分的反应,为此还搞了一系列政治准备,其中包括:由南越政府首脑阮庆发表威胁北越的演说,约翰逊就轰炸征求国会领袖的意见并取得其支持;美国同各有关盟国磋商;发表关于北越”侵略“南越的白皮书,以便为轰炸提供理由;声明轰炸目的有限,即不是要毁灭北越或其政权,而是要迫使它停止在南方的颠覆努力。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北部湾事件”引爆越战升级(8)
在海上,34A行动得到了加强。约翰逊以这些行动进行战争预演。正如埃尔斯伯格所说:”我们向北越海岸派出了美国操纵的鱼雷艇以及其他船只,在各地进行炮击、绑架,甚至暗杀。“埃尔斯伯格越来越认为这些小规模的袭击是一种危险的挑衅,是引向全面战争的导火索。但威廉·邦迪却把这些都看成是小儿科,认为34A行动是”针对北方在南方的所作所为,或者针对那些向游击队输送物资的基地的“。这种向南方游击队输送供给的行为”根据国际法条款是明火执仗的侵犯行为,因此我们极力寻求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予以报复“。不过,邦迪对美国的报复是否符合国际法却只字未提。
约翰逊一直认为,*立场坚定但性格柔弱的腊斯克很对他的胃口,因此派他前往西贡做美国参战前最后一次考察。4月19至20日,腊斯克在西贡召集洛奇、哈金斯、威廉·邦迪和陆军参谋长厄尔·惠勒等军政要员在西贡开会,讨论轰炸方案。即将卸任的洛奇在会上极力主张在轰炸开始前先给北越一个直接的警告——”是要胡萝卜还是要大棒“策略,即悄悄告诉北越领导人服从美国意愿将得到经济援助,反之将受到严厉惩罚。他提出由即将在河内会见范文同的加拿大驻印支国际监委会新任首席代表布莱尔·西波恩担任美国的传话人。腊斯克等人认为洛奇的建议是个好主意,值得一试。
会议之后,为了向外界显示美国坚定干涉南越的决心,约翰逊拿下了曾经在倒吴政变中不太听华盛顿招呼的哈金斯,代之以参加过诺曼底登陆战及朝鲜战争的威廉·威斯特摩兰将军。此人浓眉大眼,性格坚定而冷酷,曾经是西点军校最年轻的校长,也是一位典型美国式的传统军人,以麦克阿瑟和巴顿为偶像,被美国军界称之为”一件厉害的钝器“。 威斯特摩兰注定要成为这场战争的关键人物。
不合时宜的洛奇大使也被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泰勒取代。腊斯克仍然把洛奇卸任前的建议提交总统,说服约翰逊同意在制定轰炸北越计划的同时,通过加拿大人与河内对话。
月18日,在河内夏季滚滚的热浪中,国际监察委员西波恩作为美国信使到达河内,他惊讶地发现河内人远比西方媒体描述的要健康得多,下午五点之后市面上熙来攘往,人们丝毫没有”营养不良的迹象“,更没有美国人要他寻找的”厌战“的迹象,无论美国发出的战争之声是多么巨大,河内却似乎永远都是一个冷静的暴风眼。
在前法国总督府,西波恩会见了北越总理,58岁的范文同。铁灰色头发的范文同虽然外表温文尔雅,但在原则立场上寸步不让。他先是温和地向加拿大人表明:”我们必须学会共存,必须学会为这一困扰我们已久的问题,找到一个公正的解决方法。“然后便提出了强硬的条件:首先,美国必须撤军;其次,南方的情势应该由南方的人民来安排,它必须提供解放阵线参与的机会;南越必须享有和平中立。最后,无论采取什么解决方法,国家的统一是根本性的,也是必需的。但是,范文同说:”我们需要的是没有军事压力的和平统一,我们希望举行圆桌谈判……我们不急于求成,我们将等到南越准备好谈判的时候。“他告诉加拿大人:”美国可以无视我们,继续增援南越,然而我们的人民是决心要斗争的。“两天后,西波恩回到西贡,发给渥太华两份长电,几乎一字不漏地引述了范文同的谈话内容,他强调范文同”自始至终尽力表现出平静的真诚,表现出理解讨论的问题的严重性,表现出毫无交战的意图。“然而,加拿大人完全被蒙在鼓里,不知道约翰逊早已拟好另一套计划,如果北越不停止战争,美国将发动对北越的海空攻击,直到河内同意停战为止。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北部湾事件”引爆越战升级(9)
显然,双方的立场相差甚远。实际上,约翰逊政府中多数人对与北越的秘密接触不抱太大希望。而且,南越阮庆也跳出来极力鼓动约翰逊轰炸北方。原先,把稳定南越作为轰炸越南北方的前提实际上是阮庆提出来的,这对约翰逊决定拖延轰炸有很大影响。但是不久以后,阮庆开始转变态度,认定轰炸北方是稳定和加强南越的最好途径。
月9日,他在西贡发表演说,公开叫嚣”向北进军“。南越空军司令阮高其两天后向报界扬言,他的飞机准备随时大规模轰炸北越。阮庆与美国之间曾约定不公开谈论轰炸问题,现在却出尔反尔,这无非是要对美国施加压力。他还借当时南越傀儡政权内部派系斗争(主要是陈天谦、阮文绍同阮庆之间的斗争)加剧的事实,向刚接替洛奇出任大使的泰勒暗示自己希望辞职,以进一步要挟美国。
这些举动使美国决策者们认为,阮庆在政治、军事形势日益恶化的情况下,如果因”北进“要求得不到满足而深感失望,就有可能撒手不干或谋求与共产党谈判。加之7月中旬联合国秘书长吴丹公开提议重开日内瓦会议,讨论政治解决越南问题。这些都对美国推迟轰炸越南北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