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揭竿而起,夺取法军武器,举行武装起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此后的两个多月内,越南南部的高岭、美、嘉定、永隆、薄素等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纷纷起义,并在一些乡和郡成立革命政权,实行*权利,*反革命。1941年1月13日,越南南部爆发了士兵起义,然而这些起义都没有统一的强有力的组织,都遭到日法帝国主义联手的残酷*。看来,时不我待,武装抗日驱法、建立革命政权,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了。
于是,胡志明决定选择与孟麻只有一山之隔的北坡,建立印支共产党中央的秘密指挥机关,越南革命的第一个根据由此地诞生了!胡志明亲自在这里培训干部,发展组织,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还抽空摘要翻译了《联共(布)党史》,出版《越南独立报》(简称《越立报》)。而他在中国的战友们——黄文欢、范文同、武元甲等人则继续留在广西靖西,巩固和发展越南革命的海外基地。
在条件艰苦的北坡,胡志明的住处是一个仅仅能躲风避雨的山洞口。洞内放有一张用石块支撑的木板床,床的四周围着一条大铁链,胡志明就在这张床上休息。在洞里的左边有一块天然石笋,胡志明动手把它修整得形似*的头像。木床上方的石头上,胡志明用木炭写了“一九四一年二月八日”9个汉字。尽管生活和工作极为困难,但胡志明仍十分从容,曾赋诗《北坡即景》:
“早去溪畔晚入洞,稀饭野菜仍丰盛,石桌摇晃译党史,革命豪情显神通。”
从此,北坡成为了越南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自由的革命摇篮。
胡志明选择北坡作为游击根据地,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北坡属越南高平省河广县,与中国广西靖西县和那坡县毗邻。早在20世纪30年代,靖西、那坡县越中边境就有大量越南革命者进行革命活动,得到不少中国边民的鼎力相助,越南革命者就此开辟了从北坡到中国广西的若干条交通线。每一条交通线,都有中国边民的家作为越南革命者的秘密联络点。胡志明回到北坡后,也曾多次越过边界到靖西活动。异常熟悉中国习俗的胡志明甚至和一些中国边民杀鸡取血,饮酒结拜,表示了两国同胞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决心。经过在北坡三个月的周密思考,胡志明头脑里已经形成建立一支武装力量、发动武装斗争的精密计划。这些计划在1941年5月,在北坡召开的越南共产党第八次全会上才公布于众。
1941年5月10日,胡志明作为共产国际代表,在北坡主持召开了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印支共产党中央第八次会议。会议决定建立越南独立同盟(简称越盟),成立人民武装,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促进和加强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
尽管与会同志一致推举胡志明为党的总书记,直接领导越南革命,但胡志明坚决推辞,提议仍让在国内担任过党的领导工作的长征为党的总书记。5月19日,越盟正式成立。这是一个反抗法日帝国主义的统一战线组织,其成立宣言指出:“越盟主张联合一切爱国的各界同胞,不分贫富、男女、老少,不分宗教和政治倾向,以共同谋求民族的生存与解放。”
抗法救国 勇争独立(7)
越南独立同盟在纲领中规定:民族独立,领土完整;用共和代替君主制;*;减租减息,实行耕者有其田;实行工业化;实行8小时工作制。这些广泛的纲领反映了越南广大人民和各反帝爱国政党的愿望,因而得到了热烈的拥护。越盟的纲领规定了越南人民当前的奋斗目标:“在推翻日法帝国主义之后,将按照新*的精神成立越南*共和国的革命政府,并采用金星红旗作为国旗。”为了适应抗战大局,越盟的宗旨还特别明确了“亲华、反日、抗法”。
会议结束之后不久,胡志明又从北坡来到广西靖西。6月6日,胡志明在靖西撰写了一篇致越南全国同胞的号召书,仍署名“阮爱国”,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同心合力打倒日法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们。
胡志明的号召书,很快传遍了越南各地,深深地激发了各阶层人民的民族精神和爱国心,极大地鼓舞了越南人民的爱国热情,革命运动不仅很快地在高平发展,而且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地蔓延到各省。
此时,由于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进攻苏联,苏联奋起进行卫国战争,世界大战的性质已经改变:从两个帝国主义集团之间的战争,变为各*力量与世界法西斯主义之间的战争。越南的民族解放运动也不可避免地变成了反对法西斯侵略者的世界*运动的一部分了。
在亚太地区,由于日本偷袭珍珠港,向美英正式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了。日本法西斯乘胜接连占领了美、英、荷兰在太平洋、远东和东南亚地区的殖民地。法国的殖民地印度*,实际上日本在1940年秋季就已经占领了。
为了争取广泛援助,1942年8月下旬,胡志明又一次离开北坡来到中国,他这次来中国的目的,是去重庆会见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交换对时局的看法。临行之前,胡志明为自己印制了名片,名片中间写着“胡志明”三个字,左右两边分别印着“新闻记者”和“越南华侨”等字样。胡志明这个名字,就是从这时开始使用的。然而这一次的中国之行,却险遭大难。
进入靖西后,胡志明在前往德保县途中,被国民党乡警当作日本间谍拘留。印支共中央获悉胡志明被捕的消息后,万分焦急,便千方百计地设法营救。先是以“国际反侵略协会越南分会”的名义,发电报给当时国民党立法院长孙科,要求释放胡志明,却杳无音信。便又向驻重庆的苏联通讯社塔斯社发电呼吁国际舆论关注此事,向中国当局施加压力,要求释放胡志明,但国民党政府均置之不理。在此情况下,越共只得求助于*。 在重庆的周恩来此时刚刚大病初愈,父亲又不幸辞世,他得知消息后,仍以两党情谊为重,亲到蒋介石官邸交涉。此后,他又委托冯玉祥去游说桂系头面人物李宗仁,敦促广西方面查找胡志明。周恩来动情地对冯玉祥说:“胡志明是我多年的老朋友,倘有不测,何以再谈人间道义。” 当时通讯手段落后,地方监狱管理混乱,查找使用化名的胡志明颇费周折。在一年零八个月的监禁中,胡志明先后在广西靖西、南宁、柳州、桂林等地18所监狱里关押过。越共中央曾派干部深入靖西县城打听,却得到误传胡志明已死于狱中,令越共方面悲痛万分。 在*及桂系的共同努力下,胡志明于1943年夏在柳州获得自由,他并未立刻回国,仍在两广地区疗养和考察。因他既无人陪同,也没有电台发报,因此越共中央仍不知他健在的消息。直到1944年7月,与越共领导人黄文欢有私交的中越边境某指挥所主任陈宝仓,从广西为胡志明寄出一封亲笔信,越方才得知敬爱的胡伯伯在中国。那封信是用汉字写在一份《广西日报》边沿的空白处的。 txt小说上传分享
抗法救国 勇争独立(8)
前面是一首七绝:“云拥重山山拥云,江心如镜净无尘,徘徊独步西峰岭,遥望南天忆故人。”后面是附言:“请同志们放心,我在这里很平安。胡志明,1944年5月。”
1944年8月9日,胡志明离开柳州。经南宁、龙州,从水口关入越,回到北坡革命根据地。当时,越南的革命正在蓬勃发展,越盟的影响越来越大,各种救国组织在各地广泛建立起来。在北山、武崖、高平等根据地,游击战争正在逐步展开。其中,高平革命根据地由范文同、武元甲、黄文欢、武英等人领导,北山——武崖根据地由冯志坚、梁文芝和朱文晋等人领导。自1943年以来,这两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为后来的解放区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另一方面,北坡革命根据地也面临着法日帝国主义的包围。当时,驻在高平的法国侵略军名义上已向日本投降,实际上仍然保留建制,为日寇效劳。在日本侵略者的指挥下,不时在中越边境越南一侧扫荡,杀害革命干部群众。印支共产党设在北坡的秘密机关,一度被迫撤走,在北坡对面广西那坡县平孟区弄依屯附近的大森林中搭起草棚,作为印支共中央临时的联络站。
为了胡志明的安全,印支共中央决定胡志明转移到中国一侧的弄依屯暂住。这是一个仅有十七八户人家的小山村,距离平孟圩十二三里地。在“八月革命”前,越南人民进行抗法斗争的艰苦日子里,广西那坡县平孟地区同广西靖西县、龙州县边境地区一样,成为越南革命的一个可靠的后方基地。
1944年12月。一个尚未破晓的凌晨,中国广西弄依屯。
在一个广西随处可见的普通的小茅屋里,油灯如豆,披着一件对襟小褂的胡志明端坐在桌前,十三个月的监狱生活严重摧残了他的健康,头发白了大片,面容更加瘦削,只有炯炯有神的双眼仍然坚毅如初。
不多时,一个矮小而结实的人走进了胡志明的房间,他用激动而崇敬的目光仰视着胡志明,并向他敬礼,胡志明跨前一步并伸出了双手,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来者就是在今后的抗法抗美战争中将要震惊世界的“竹幕红星”——武元甲。
武元甲1911年8月25日出生在广平省的一个破落地主家庭。中学时代曾参加过反对法国殖民当局的学生运动而被开除,从此便成为一个殖民当局眼中的“危险份子”。后来,他前往河内大学学习历史,从激进的老师和向往革命的同学们那里,接受了*主义,并且最终成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毕业后,他在一所中学里任历史老师,偏好在课堂上讲解拿破仑的历次战役,在黑板上画上各个战役的详细作战图,滔滔不绝地加以分析,同事们纷纷嘲笑:“您想成为将军吗?”
1935年,他加入了共产党,同年与志同道合的战友明泰结婚。明泰在共产党被宣布为非法组织的那一年,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