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指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上帝的指纹-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3)
  

爱因斯坦的智慧
已故的查尔斯·哈普古德生前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基恩学院教授科学史。他既不是地理学家,也不是古代史学者,但是他的研究却不仅震撼了世界历史的基础,而且对世界地理这个庞然大物也发起了冲击。他将被后人永远缅怀。
  爱因斯坦是最先发现这一点的人之一,所以他破例为哈普古德1953年发表的一本新书作序。几年之后,他开始了对皮瑞·雷斯地图的调查。
  他在序言中说:
  我经常收到人们的来信,咨询我对他们尚未发表的观点的看法。不用说这些观点大都缺乏科学依据。但是哈普古德先生的第一封信却令我大开眼界。他的观点如此朴实无华,又如此新颖独到,如果能进一步得到证实的话,在所有与地壳历史相关的研究中都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14)
  哈普古德在1953年的著作中所提出的“观点”,是一个世界地理理论。这一理论对南极洲为什么直至公元前4000年才被冰雪覆盖的原因和过程做了简洁的说明,还讲述了许多其他地球科学的异常现象。其论点可以简述如下:
  1。南极洲并非一直被冰雪覆盖,在某个时期,它的气候曾比现在温暖得多。
  2。当时它的气候温暖,是因为那时它并不位于南极,而是在南极以北约2000英里处。这“使它置身于气候寒冷的南极圈之外”。(15)
  3。这块大陆漂移至目前南极圈内的位置是一种叫做“地壳位移”的进程的结果。这一进程与板块构造学和大陆漂移学说不可混为一谈。它说的是地壳,也就是地球的整个外壳,“有时可能发生移位,在它柔软的内体上面移动,就像桔子皮,如果松脱了,仍可以包住桔子,整个儿地在外面转动一样。”(16)
  4。这种观点设想,在地壳位移使南极洲南移的这几千年间,这块大陆逐渐变冷,冰帽形成并大肆地扩展,直至目前的范围和厚度。(17)
  本书第八部中还将详细讲述支持这一激进观念的进一步的证据。然而,正统的地理学家至今仍不肯接受哈普古德的理论(虽然没有一个人能证明它有谬误)。他的理论的确引发了许多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谁能想像得出,什么样的运动能够产生如此强大的冲击力,竟然能使地壳这样的庞然大物产生位移?
  爱因斯坦对哈普古德的发现所做的论述极大地开拓了我们的思路:
  极地的冰层不断加厚,它们分布并不均匀。地球的自转作用于这些分布不对称的冰团,所产生的离心力传输到坚硬的地壳上。由此产生的不断增强的离心力,在达到一定的值时,就会推动地壳在它内体的层面上发生位移……(18)
  皮瑞·雷斯地图似乎蕴含着惊人的间接证据,证明地壳突然南移后,南极洲的部分地区才产生冰川这一理论。不仅如此,由于这样一幅地图只可能绘制于公元前4000年以前,那么就不得不对人类文明的历史重新审视,因为现在人们的普遍看法是:公元前4000年之前,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文明。
  对人类文明的起源,学术界普遍认为:
  ●  文明最早起源于中东地区的富饶的新月形地带。
  ●  文明发源于公元前4000年之后。最早的真正文明(两河文明和埃及文明)在公元前3000年前后达到顶点。随之而来的是印度河流域和中国的文明。
  ●  大约1500年后,另一种文明独立地崛起于与其他地区隔绝的美洲。
  ●  东半球自公元前3000年(美洲自公元前1500年)以来,文明一直朝着更精致、更繁复、更丰富的方向稳步发展。
  ●  其结果就是,相对于我们今天的文明而言,所有的古代文明(及其全部成就)都被认为是原始而粗糙的。(诸如中东的古天文学家对上天的敬畏毫无科学根据,埃及的金字塔只不过是靠“原始技术”搭建起来的等等。)
  皮瑞·雷斯地图所蕴涵的证据似乎与这一切都发生了矛盾。
  

神秘的绘制技术(1)
在他那个年代,皮瑞·雷斯可是个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他的历史地位和身份是不可动摇的。作为土耳其的海军上将,他曾参与16世纪中叶无数次海战,而且往往大获全胜。此外,他还是公认的熟知地中海海域的专家。他写过一部航海名著《基达比·巴里耶》,对爱琴海和地中海的海岸、港口、潮流、浅滩、码头、港湾和海峡等做了详尽的描述。尽管他功勋卓著,却不得主子欢心,于公元1554或者1555年被问罪斩首。(19)
  皮瑞·雷斯于1513年绘制的地图所采用的地图蓝本,极可能来自君士坦丁堡的帝国图书馆的收藏。据说这位将军享有该图书馆的特许通行权。这些原始资料(可能从更古老的学术中心抄录或转移而来)如今已不复存在,或者说,起码是下落不明了。不过,1929年,正是在君士坦丁堡的王宫图书馆里,皮瑞·雷斯地图被发现。这幅画在羊皮纸上的地图卷成一卷,放在积满灰尘的书架上。(20)
  失落的文明留下的遗产
  正如困惑的欧尔梅耶在他1960年给哈普古德的信中所承认的那样,皮瑞·雷斯地图呈现的是“看不见的地形”——冰层下的南极洲毛德皇后海岸的真实地貌。自公元前4000年以来就没有人见过这片土地的真容(不断扩展的冰原将它全部覆盖了)。直到1949年,英国和瑞典组成的联合科考队对毛德皇后海岸地区用地震勘探法进行全面的勘测时,它才得以重见天日。(21)
  如果皮瑞·雷斯是独一无二的见过如此罕见的资料来源的制图人,他所绘的地图就不值得这么重视。人们甚至可以说,“也许它是有那么点意思,不过话说回来,没准也就是瞎猫碰上了个死耗子。”然而这位土耳其海军上将决非当时唯一拥有这种似乎不可能的、难以解释的地理知识的人。至于是通过什么样的“秘密渠道”将这种知识世世代代承袭、保存下来,又将其中一些内容从一种文化传播到另一种文化,从一个时代流传到另一个时代,哈普古德已经讲得明明白白,我们就没有必要再去做什么推测了。无论它是怎样流传的,事实是,不少绘图者好像都暗中接触过同样的奥秘。
  这些绘制地图的人,也许是不知不觉间,共同享用了一个业已消失的文明留下来的、丰富的科学遗产。有这种可能吗?
  第二章    南方大陆上的河流
  1959年底至1960年初的圣诞节假期,查尔斯·哈普古德是在华盛顿特区国会图书馆的参考资料室中度过的。他在查阅有关南极洲的资料。一连好几个星期,他钻在成堆的中世纪地图堆里,废寝忘食地工作着。他在报告中写道:
  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发现了许多令人着迷的东西,还有好多画着南方那块大陆的地图。有一天,当我打开一幅地图时,顿时惊得目瞪口呆。那是奥伦提乌斯·费纳乌斯1532年画的世界地图。一看见它上面的南半球图形,我立刻意识到,我终于找到了切实可信的、画出了真实的南极洲的地图了。
  地图上的南极洲的整体形状,与我们现代地图上的这块大陆的轮廓惊人地吻合。南极极点的位置几乎就在这块大陆的中央,也好像差不太多。环绕海岸的群山使人想起近年来在南极洲发现的无数山脉。显然,这不是什么人异想天开的胡涂乱抹。地图上的山脉形状各异,有些临海,有些不是。大部分山间都有河流流向大海,看起来很自然,是令人信服的排水模式。它不容置疑地表明,画这幅原始地图时,南极洲的海岸线是无冰的。但是内陆的情况却不然,既没有河流,也没有山脉。这也许表明,那些地方已是千里冰封的世界了。(1)
  哈普古德教授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理查德·斯特罗恩博士在对这幅地图做了认真的研究后,肯定了下述几点:
  1。它是依据几幅更早的原始地图,以不同的投影法复制、汇编出来的。(2)
  2。它确实显示了南极洲海岸无冰雪覆盖的状况,尤其是毛德皇后海岸、恩德比地、威尔克斯地、维多利亚地(罗斯海东海岸)和马利伯德地的状况。(3)
  3。如皮瑞·雷斯地图一样,本图所示地形轮廓、地貌特征都跟地震勘测法测出的冰层下的南极洲地表特征极为吻合。(4)
  哈普古德教授认为,奥伦提乌斯·费纳乌斯地图显然证实了“一个惊人的观点:南极洲的大部分、或者说并非全部被冰雪覆盖之前,曾经有人造访,甚至有人居住过。这无疑是很久很久之前的事情……费纳乌斯地图将原始地图的制图人所处的文明追溯到了北半球最后一个冰河期结束的时候。(5)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罗斯海之谜(1)
费纳乌斯地图中描绘的罗斯海的状况给这一观点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今天的彼尔德摩尔和斯科特这两大冰川的入海口处,在1531年的地图上却遍布河口、宽阔的海湾和河川。这些明显的特征表明,费纳乌斯所采用的原始地图资料在绘制时,罗斯海和它周围的海岸没有冰层。“肯定有一个没有封冻的辽阔的内陆腹地给这些河流提供水源。而今,所有的海岸和腹地都深深地埋藏在1英里厚的冰帽下,几百英尺高的冰山在罗斯海的水面上飘荡。(6)
  在公元前4000年之前的漫长的无冰期,必定有一个我们尚不知晓的文明绘制了南极大陆的地图。罗斯海的变迁给这一观点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1949年伯德南极探险队用取芯筒从罗斯海海底钻取的沉淀物采样,更是大大加重了这一证据的分量。这些沉淀物有极为清晰的分层,反映不同时期的不同环境状况,诸如粗冰海蚀、中冰海蚀、细冰海蚀等等,但最令人惊奇的是,“其中有多层如同温带地区的河流携带入海洋的均匀细密的沉淀物”。(7)
  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使用乌瑞博士发明的鎄年代鉴定法(利用海水中发现的三种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