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言义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法言义疏-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皆形容之辞,温公说非。御览六百七引作为“憔悴乎”。注“深大”。按:方言:“浑,盛也。”广雅释训:“浑浑,大也。”本篇云:“圣人之辞,浑浑若川。”注“夷旷”。按:史记司马相如传“灏溔潢漾”,正义引郭璞云:“皆水无涯际也。”夷旷即平广无涯之谓,灏溔叠韵,灏灏重言,其义同也。注“不阿借也”。按:世德堂本作“不阿附也”。汉书韦贤传“咢咢黄发”,颜注云:“直言也。”“噩”即“咢”字,文选韦孟讽谏诗作“谔谔”,李注云:“正直貌。”不阿借即正直之义。注“下周者秦,言酷烈也”。按:音义引诗传云:“谯,杀也。杀,所戒切。故注云酷烈。”所引诗传,鸱鸮毛传文。说文:“谯,娆譊也。”娆譊叠韵连语,烦苛之意,与酷烈义近。秦书酷烈,谓若始皇、二世诏令及诸刻石之辞,?厉峻急,无复三代遗意。

    。。。

 ;。。。 ; ;
八 问神卷第六
    或问:“圣人之经不可使易知与?”〔注〕嫌五经之难解也。曰:“不可。天俄而可度,则其覆物也浅矣;地俄而可测,则其载物也薄矣。大哉!天地之为万物郭,五经之为众说郛。”〔注〕莫有不存其内而能出乎其外者也。〔疏〕“圣人之经不可使易知与”者,艺文志云:“故曰易道深矣。”史记自序云:“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又云:“‘夫礼禁未然之前,而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荀子劝学云:“春秋之微也。”云深,云隐约,云禁未然,云微,皆不可使易知之说。“天俄而可度”云云者,吴云:“俄犹俄顷。”王氏念孙云:“俄而之言假如也。言天假如可度,则其覆物必浅;地假如可测,则载物必薄也。‘俄’与‘假’声近而义同,周颂维天之命篇‘假以溢我’,说文引作‘8以溢我’,是其例也。而、如古通,见日知录卷三十二。”按:吴解是也。吾子:“俄而曰:‘壮夫不为也。’”必不得读为“假如”。此“俄而”字当与同义,与上文“易知”字相应。凡事俄顷可知可能者,皆易易耳。天惟高也,故非不可度,不可俄而度;地惟厚也,故非不可测,不可俄而测;圣人之经惟象天地也,故非不可知,不可俄而知。若读“俄而”为“假如”,则是天竟不可度,地竟不可测,圣人之经竟不可佑矣,义殊未安。音义:“覆物,敷又切。”“大哉!天地之为万物郭,五经之为众说郛”者,郛、郭解见吾子疏。吴云:“言不能出其域。”北堂书钞九十五引作“天地为万物之郭,五经为众说之郛”。注“莫有不存其内而能出乎其外者也。”按:世德堂本作“莫有不在其内而能出乎其外也。”  或问:“圣人之作事,不能昭若日月乎?何后世之◆◆也!”曰:“瞽旷能默,瞽旷不能齐不齐之耳;狄牙能喊,狄牙不能齐不齐之口。”〔疏〕“何后世之◆◆也”者,音义:“◆◆,语巾切,争讼也。”广雅释言:“◆◆,◆◆语也。”王疏云:“◆◆犹◆◆也。法言问神篇云:‘何后世之◆◆也!’”史记鲁世家赞:“洙、泗之间,龂龂如也。”徐广注云:“龂龂,争辞(一)。”盐铁论国病篇云:“诸生誾誾争盐铁。”龂、誾并与◆同。按:宋、吴作“誾誾”,温公依李本作“◆”,云:“◆◆,争论之貌,谓学者争论是非。”汉魏丛书本作“誾誾”。“瞽旷能默”者,师旷,见吾子疏。周礼春官序官云:“大师下大夫二人,小师上士四人,瞽蒙上瞽四十人、中瞽百人、下瞽百有六十人。”郑注云:“凡乐之歌,必使瞽蒙为焉。命其贤知者以为大师、小师。晋杜蒯云:‘旷也,大师也。’郑司农云:‘无目眹谓之瞽。’”贾疏云:“以其目无所睹见则心不移于音声,故不使有目者为之也。”孙疏云:“命其贤知者以为大师、小师者,明大师、小师亦以瞽蒙为之。以其贤知,使为瞽官之长,故殊异之而称师也。”引“晋杜蒯曰:旷也,大师也”者,檀弓文。旷即师旷。郑意师旷亦瞽蒙,以贤知而为大师,故引以为证。然则旷为瞽蒙之长,故谓之师旷,亦谓之瞽旷。庄子箧胠云:“塞瞽旷之耳。”默谓口不言而心通。论语云:“默而识之。”皇疏云:“见事心识而口不言,谓之默识者也。”按:即所谓心不移于音声。解嘲云:“知玄知默,守道之极。”“狄牙能喊”者,吴云:“狄牙,易牙也。”俞云:“狄牙即易牙,犹‘简狄’汉书古今人表作‘简x’也。”按:狄、易古音相同,故得通用。说文“逖,远也”,古文作“x”,从易声。又“惕,敬也”;重文“悐”,从狄声。白虎通礼乐云:“狄者,易惕也,辟易无别也。”广雅释诂云:“狄,◆也。”皆其证。庄子骈拇释文:“淮南云:‘俞儿、狄牙,尝淄、渑之水而别之。’狄牙则易牙,齐桓公时识味人也。”左传僖公篇云:“雍巫有宠于卫共姬,因寺人貂以荐羞焉。”杜注云:“即易牙。”孔疏云:“此人为雍官,名巫,而字易牙也。”魏策?云:“齐桓公夜半不嗛,易牙乃煎、熬、燔、炙,调五味而进之。桓公食之而饱,至旦不觉。”孟子云:“易牙先得吾口之所耆者也。”音义:“喊,呼览切;又呼嫌,下斩切。”说文无“喊”,朱氏骏声以为即“●”之异文。说文:“●,啮也。”通训定声云字亦作“喊”,引此文“狄牙能喊”。俞云:“喊者,諴之异文,从口与从言同。咏、咏,诊、吟,即其例也。说文言部:‘諴,和也。’广雅释诂:‘諴,调也。’狄牙能喊,谓狄牙能和调也。”按:俞说是也。司马云:“瞽旷能审正声,而人之耳清浊高下各有所好,瞽旷不能齐也。狄牙能尝和味,而人之口酸辛咸苦各有所好,狄牙不能齐也。圣人能行正道,而愚闇邪僻之人相与非之,圣人不能止也。”(一)“辞”字原本作“辨”,据史记鲁周公世家改。

    君子之言幽必有验乎明,远必有验乎近,大必有验乎小,微必有验乎着。无验而言之谓妄。君子妄乎?不妄。〔注〕言必有中。〔疏〕说文:“祝В'问也(一)。”引伸为征祝А>砸匝槲:菏槎偈娲骸爸圃唬骸俏派蒲蕴煺撸赜姓饔谌耍簧蒲怨耪撸赜醒橛诮瘛!贝吮毓庞惺怯铮试啤案俏拧薄4呵锓甭渡畈烀旁疲骸安环ㄖ裕扪橹担又猓我晕眨俊保ㄒ唬┙癖舅滴摹拔省鄙衔拗匚摹白'”字。

    言不能达其心,书不能达其言,难矣哉!惟圣人得言之解,得书之体,白日以照之,江、河以涤之,灏灏乎其莫之御也!〔注〕有所发明,如白日所照;有所荡除(一),如江、河所涤,灏灏洪盛,无能当之者。面相之,辞相适,捈中心之所欲,通诸人之嚍嚍者,莫如言。〔注〕嚍嚍,犹愤愤也。弥纶天下之事,记久明远,着古昔之●●,传千里之忞忞者,莫如书。〔注〕●●,目所不见;忞忞,心所不了。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注〕声发成言,画纸成书。书有文质,言有史野,二者之来,皆由于心。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注〕察言观书,断可识也。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疏”“难矣哉”者,吴云:“难乎为君子也。”司马云:“难以明道。”按:论语云:“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郑注云:“‘难矣哉’,言终无成功也。”“惟圣人得言之解,得书之体”者,音义:“之解,胡买切,晓也。”按:说文:“解,判也。”引伸为分析,为节理。史记吕后本纪:“君知其解乎?”正义云:“解,节解也。”体谓体裁。文选沈休文谢灵运传论:“延年之体裁明密。”李注云:“体裁,制也。”言不必繁而皆中于伦,是谓得言之解;书不必多而皆应于法,是谓得书之体。得言之解,故言足以达其心;得书之体,故书足以达其言也。“江、河以涤之”者,说文:“涤,洒也。”灏灏乎,世德堂本作“浩浩乎”。“面相之,辞相适”者,音义:“面相,息亮切。”宋云:“面相,犹面对;适,往也。言面对之时,以辞相及也。”司马云:“‘之’亦‘适’也。”俞云:“‘之’字绝句。相之、相适,对文成义。”按:司马、俞说,是也。尔雅释诂云:“适、之,往也。”面谓颜色,辞谓辞气。荀子大略:“爱之而勿面。”杨注云:“谓以颜色慰悦之。”“面相之,辞相适”,谓以颜色辞气相交接,若往来然也。“捈中心之所欲”者,音义:“捈,他胡切,又同卢切,引也。”说文:“捈,卧引也。”通训定声云:“谓横引之。”字亦通作“抒”。广雅释诂云:“捈,抒也。”汉书刘向传:“一抒愚意。”颜注云:“抒,谓引而泄之也。”又王褒传:“敢不略陈愚,而抒情素。”注云:“抒,犹泄也。”“通诸人之嚍嚍”者,音义:“嚍嚍,音即刃切。俗本作‘●●’,误。”按:宋、吴本作“●●”,此音义以为俗本者。然音义引俗本,往往有古音古义存其间,转较胜其所据本。嚍、●形近易误。列子天瑞篇“画其终”,又汤问篇“画然”,释文并云:“‘画’一作‘尽’。”重言形况,以声为义,尤难定其文字之是非。法言多韵语,今以声韵求之,颇疑作“●●”者为合。盖此文“面相之”四句释言,与下文“弥纶天下之事”四句释书,文义相对。“弥纶”四句,“远”与“忞”为韵;此“面相之”四句,“适”与“●”为韵。若作“嚍嚍”,则不韵矣。离骚:“忽纬繣其难迁。”王注云:“纬繣,乖戾也。”字亦作“●◆”,廣雅釋訓云:“●◆,乖剌也。”王疏云:“意相乖摺^之●◆。”然則●●即緯繣、●◆之意。“通諸人之●●”,猶云通◆意之相乖耳。“弥纶天下之事”者,系辞云:“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