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川道:“弟子牢记在心。”
碧霞道长一挥袍袖:“好,歇息去吧。”
董海川与那女子及众道童走下楼来,路上,董海川忍俊不住,问那女子:“你叫什么名字?为何在此?”
女子眉毛一扬,笑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这里也有个规矩,不能多言,今后你就叫我小姐好了。”说罢,“咯咯”笑着朝东南角门走去,一闪就不见了,董海川也回房中歇息。
第二天天蒙蒙亮,董海川来到云集园内,碧霞道长正端坐石凳上,两边有道童侍立。碧霞道长把董海川带到一片菩提树下,说:“从今日起,你在这八棵菩提树之间练转圈,每天走五百圈,先练一年。”说完拂袖而去。
董海川见那菩提树枝繁叶茂,每株树要七、八个人才能合抱过来,就像八个粗壮的武士。董海川绕树转起来,转着转着,气喘吁吁,愈转愈慢,感到头晕眼花,竟一踉跄,头撞在一株菩提树上,头上撞出一个大包来。猛听“嘻嘻”笑声。董海川从地上爬起来,左右瞧瞧,并无人迹,心中纳闷。
“呆子,记住!你练的是‘九宫步’。”董海川抬头一看,只见藏书楼窗口探出小姐的半截身子。
董海川埋怨道:“人家在练功,你却凑热闹?”
小姐扬了扬手,叫道:“送你一个诗诀:疾走如狂蛇,迈脚稳如车。身形走利剪,双腿功夫多。”说罢,倏忽不见。董海川思忖这诗诀,觉得有道理。于是鼓起勇气又绕树转起来。
次日,董海川又来到云集园内,只见碧霞道长也在菩提树下练艺他穿梭如飞,身轻如燕,仿佛身陷重围,左劈右闪,煞是热闹。道长一招“嫦娥奔月”,伸手将一只云雀抓在手中。董海川看得兴起,禁不住发一声喊:“真绝!”
碧霞道长慈祥地朝他笑了笑,悄然离去。
董海川抖擞精神,又围着菩提树转起来。这时竟有一个纸团向他头上打来。他左右瞧瞧,并无旁人。
他捡起纸团,打开一瞧,上面写着:有志者,事竟成。
他茫然四顾,一篮水灵灵的荔枝从树上飘然而落,他伸手接住,抬头一看,小姐从树上飘然而下。
小姐笑道:“练得不错,赏给你的!”说完,莞尔一笑,匆匆离去。
日月如梭,一晃一年过去,九华山层林霜染,如同火炬一般,更显得绚丽多姿。这时,碧霞道长又开始教董海川拳法,让董海川每月在冷梅苑碑林练习用掌击碑。董海川一连练了几日,没想手掌震得巨痛,碑石纹丝不动,不由十分烦恼。
这天晚上,他躺在床上久久未寐。更深人静,后园内仿佛有什么响动,他机警地披衣起来,来到后园,只见西南月亮门半掩,门内传出响动。
董海川想探个究竟,竟忘了师父讲的道规。他悄悄来到西南角月亮门前,往里窥视:庭院幽雅,古柏参天。见老道颤巍巍跪地膝行,沿着石甬道跪到大殿内。一忽儿,大殿内飘出缕缕幽香。
一会儿,老道从大殿内走出来,来到一株古银杏树下。他大喝一声,练起功法,走如行云流水,旋若游龙飞凤。道长练罢,又从殿堂内取出一柄鸡爪鸳鸯钺,成双成对,钺头呈鸡爪形,明光锃亮,看样子煞是锋利。碧霞道长舞起来如金蛇狂飞,形成一个光圈,精彩动人。
碧霞道长练完后,又将那钺放回殿内,然后走出月亮门,这时董海川已隐到碑林之中。董海川等道长走后,攀墙翻进去,来到殿前,殿堂正中上书三个朱红大字:“正气殿”,湖蓝镶底,金色镶边。两边有一副对联,左联是:山河破碎风飘絮;右联是:身世浮沉雨打萍。
他走进殿堂,正中一尊塑像,正是南宋末期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供桌上鲜果飘香,香炉内烛香袅袅。
董海川回屋后,百思不得其解,他想道长决非凡人,一定有许多来历。从这天起他每日深夜都来那里查看动静,原来道逢长逢九才去那里。因此每逢九字日,董海川都去那里偷看道长练武。过了三月有余,董海川看师父练功正看得入神。忽然,有人一把揪住他的左肩,他屏气用力也挣脱不开。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四回 远香斋披星笑研墨 蓬莱岛踏雪哭谒碑
董海川回头一瞧,正是小姐。
小姐诡秘地说:“大胆董海川,竟敢违反道规,深更半夜来到这里,看我通报师父,把你撵出道观!”
董海川一听,吓得心惊肉跳,忙小声作揖道:“好妹妹,千万不要声张,你让我做什么都行。”
小姐见他急得这般模样,笑道:“若不让我声张,要答应为我办一件事。”
董海川忙点头道:“行,行。”
小姐引他穿过碑林,来到东南角瓶门。
董海川猛地想起道规,停步道:“好妹妹,这里也不让进呀!”
小姐娇嗔地一撇嘴,顺手一拽董海川的手,把他拉进瓶门,砰一声关上。小姐笑道:“进得了东角门就进不了西角门啦?只要我不声张,师父不会知道。”
此时天已微明,但见翠楼朱阁,峋石流泉,菊畦梅圃。几只白鹤、鸳鸯栖于钱荷塘中。假山西麓有一泓清水,流向楼后小湖。小姐领他来到断肠楼上的远香斋内,斋内壁上挂一幅“雪中侠女”图,一红衣侠衔梅舞剑,漫天飞雪纷扬。两旁有一副对联,左联是:紫气东来七尺剑;右联是:暗香浮动一缕魂。
小姐笑道:“从今日起,你每隔五日的晚上到这里为我研墨,我要吟诗作画。”说着,摊开文房四宝。
董海川无奈,只好坐下研墨。研罢,小姐挥毫写下一首五言诗:燕去楼台空,流波亦有情。怀香非抱阙,凛凛古侠风。
董海川见她挥洒自如,甚是羡慕,猛抬头见壁上挂着一柄古朴秀雅的鸳鸯宝剑。小姐见董海川有点疲倦,唤一声:“翠珠,拿茶来。”随着娇滴滴的回声,一个苗条少女端着茶走了进来。她身穿翠色薄纱。束一条游凤带,胸前吊着一只小巧玲珑的扁桃形金护符,乌黑的云髻上插着一支红梅玉簪。董海川见这女子有些面熟,可是一时又记不起来。
小姐对董海川道:“这是我的丫环翠珠。”
翠珠朝董海川微微一笑,放下茶盘,便出去了。
这一夜,董海川辗转难寐。这唤做翠珠的丫环在哪里见过呢?他猛然想起,翠珠正是从前在开封客店里随道长同行的女子。为什么这观中的侍女和小姐都是明代服饰?那自称小姐的女子肯定有许多来历……
第五天晚上,董海川如约又来到南园中,园内寒梅绽红,晚菊高素;曲桥肠堤,清溪秀石;烟亭云榭,野渡孤舟,白日看更有一番情趣。董海川沿着蜿蜒的翠荫,穿过几道月亮门,在远香斋下面的草坪上,看到小姐身着红装正在舞剑。那剑龙飞凤舞,似彩蝶相逐。
董海川闪到一株菩提树后。小姐收了宝剑,扯出香巾轻拭汗水,然后从布囊里掏出飞蝗石,朝百步之外的一株梨树掷去,石飞利落,没有摇动一叶。
小姐又从旁拿起飞抓,刷的一声飞出去,正套在一个假山石上,竟拽落一块小尺见圆的利石。董海川暗暗称赞。
这时,翠珠跑过来,叫道:“四娘阁上来了飞贼!”
小姐听了,急忙收好弹囊,随她跑去,董海川也尾随于后。
穿过一片灌木丛,来到一座小巧别致的绣楼前,上书“四娘阁”三个大字,有一副对联,左联是:日照丹心归故土;右联是:月明侠骨返国风。
小姐、翠珠奔上楼去,董海川施展轻功,从楼柱楼檐攀援而上,探头一瞧,楼内陈设双人幔帐,茜绿纱围,床上有一对鸳鸯玉枕,床下有两对鸳鸯布屐,阁内有梳妆台、青铜镜、风梳等物,擦拭明亮。壁上挂有一幅紫竹轴画,画面上有一侠女和一位壮士,正在依依作别,背影是秋林古道,淡云疏月。
这时,小姐、翠珠娇喘吁吁奔进阁内。
翠珠道:“方才我正在浇花,猛见一条人影闪进这座楼内。”
小姐来到画前,欣起来,有一个壁橱,橱内放有一个透明的玉器,玉器内有一个黑乎乎的东西。
董海川眨眨眼睛,仔细一瞧,不禁大惊失声,啊,是一颗人头。他不禁倒吸一口冷气。
姐放下画,来到窗前,大声喝道:“呆子,快不上来!”董海川吓了一跳,脚底一下踩空,竟栽了下去。
小姐、翠珠也走下楼来,小姐凤目圆睁,骂道:“你这个不懂礼义廉耻之徒,怎么不懂这里的规矩,胡乱跑动?”
董海川见小姐还是第一次红脸,结结巴巴道:“我没有做偷盗之事,方才进园来偷看小姐练武,后来听说楼上有贼才跑了过来。”
翠珠道:“不像是他,好像是一个穿紫衣的女子。”
小姐思忖半晌,道:“天知,地知,你知,我们知,你看见的事万万不可泄漏。”董海川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我决不声张。”
小姐又引他来到远香斋,董海川倒也乖巧,主动拿起墨使劲在砚台上磨,两眼直盯墙上,眼皮不眨一下。磨着,磨着,小姐“扑哧”笑出声来。“呆子,看你!”
董海川低头一瞧,自己也噗的乐了,原来砚台里没有倒水。翠珠乐得前仰后合,咯咯笑着下楼去了。
小姐问:“海川,你识字多吗?”
董海川回答:“念过两年私塾,后来因为家贫退出私塾。”
小姐从书橱里拿出《唐诗》、《宋词》、《千家诗》、《孙子兵法》四部书递给董海川:“这些书有的篇章你可能读过,我借给你,你可以抽空看看。”
董海川随意翻阅《孙子兵法》,上面圈满了小姐写的眉批,心想:这女子还真有些文韬武略,看来是有大抱负的。
小姐问道:“你的掌法练得如何了?”
董海川一听,脸上真有些发热。“练了一段时间,只是长劲不大。”
小姐道:“练掌如练心,心到掌到,屏住神思,全神贯注,久之见效。”
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