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真人擦了擦头上的汗珠“还有最后一道。”说罢看了普善禅师一眼。随即二人退后三尺,慢慢的合上双目,嘴里开始悉数念咒。之间那封禅台上慢慢的散出了金、赤两种颜色的光,淡淡的,像早晨的雾气一般,半盏茶的功夫尽收在石板下。那些咒文也好像从来没有被人书写上去过一样,旁边依旧杂草丛生,青苔满布。
此时一阵清风吹来,带走了身上的一丝热气,“两位,加封完成了吗?”木峰道人在旁询问。
“然也,此次封印又可延续神舟六十载的数运。“道藏真人已经满脸疲惫。
普善看了看旁边纳闷的慧通,轻颂一声佛号,便带着慧通下山去了。等抵南天门,把身上的木棉袈裟一抖,便御器返回五台山。
道藏真人望着远去的师徒二人,心里突然觉得有点苍凉。五台山天龙寺香火鼎盛,人丁兴旺,奇才辈出。而自己蜀山一脉到他这里已剩他一人。二百年前,蜀山派乃天下正宗,门下弟子数百人,却只因玄魁那个叛徒,欺师灭祖,自甘堕落。扰得蜀山威望一落千丈。当初一战,蜀山门下死的死,伤的伤,散的散。而道藏为了清理门户,诛灭叛徒,在蜀山潜心苦修,很少在江湖多走动。此次出门只剩下一道童看守洞府。
道藏看到慧通骨骼精奇,灵气凝于天台不散,知道这小和尚乃是一块练武难得的好材料,嘴上虽不多问,但心里不禁起了收徒的念头。人生匆匆数十载,即使修道之人,无非辟谷练气,丹鼎之术,强劲肉身。虽说长寿,但也始终逃脱不了天道循环,脱不出这生死轮回。
想想现在二百载的修为,以惯神通。但自己还有多少时日,可以堪破生死,跳出轮回?而蜀山一脉,却因自己断送千年。思至此,不禁黯然。
道藏在无极殿歇息一宿,一夜无话。
次日晌午于木峰道人告别之后遍下了泰山,从泰安城的民户里取了自己的小毛驴,独自上路,时值夕阳西下,印着日落的孤鸿,道藏那一人独骑的背影让人颇感凄凉。
………【第三章 变故】………
两日后下午,道藏再一次经过安息村。但是一切皆以变得物是人非。
村子里横尸遍野,到处都是血迹与残肢,村民们的死状皆惨不忍睹。如果说四日前是无人荒村,那此刻的安息村却是人间炼狱。道藏急忙了驴子,走到最近的一具尸体前,发现死者乃是一击毙命,皆死于爪伤,且伤口有毒,死者的左臂也被断去了。随即又看了几具尸首,皆是如此。道藏想起了那日寄宿的老丈和他那不知回家与否的孙子,急忙一瘸一拐的跑了过去,也顾不得他的驴子了。
院子里的墙上溅满了血迹,道藏心想,看来老丈已是凶多吉少。但他发现院子里有一道血迹一直拖到了屋里,道藏急忙冲了进去,发现血迹一直延伸到了那夜他睡觉我的屋子。他掀开布帘,发现老丈的尸体安然的躺在床上,他上前去检查尸首,发现与其他人一样,左膀也被人断去。道藏看了看四周,发现在屋子东北的角落里,一个七八岁的孩童正卷缩的坐在墙角,目光呆滞。看来此子可能就是那老丈的孙子,不知什么原因逃过一劫,这老丈的尸首也是他从院子里挪到屋内,因其力小,只能拖拽。
道藏急忙走过去,“小娃娃,你没事吧?”那孩童不语,依然目光呆滞,无神的呆望着前方。
这孩子可能是受了刺激,才成这个样子的,道藏走出内屋在破败的厨房里找到了一只泥碗,看了看这碗上的裂痕,这正式当日老丈给他倒水的碗。道藏叹了口气,心想,昔日你曾用此碗盛睡为我解渴,今日我却用此碗来救你孙子,因果循环,屡试不爽啊,呵呵。道藏无奈的笑了笑。想罢便去门口的水缸里盛了碗水,又拿出一张清心符,道藏两指夹着咒符一抖,这清心符就燃了起来。道藏赶紧把符溶在水里,进去把符水给孩童灌下。
不一会那孩童回过了神,抬头看着道藏,这孩子也不哭,也不闹,只是淡淡问了一句“你是谁?”
道藏扭头看了一眼老丈的残缺不全的尸首,叹了口气,想了想说道,“我算是你爷爷的一位朋友,孩子你家中可还有其它人健在?”
“没了,母亲不知道去了哪里,爹爹说去了很远的地方,不回来了。爹爹也跟四个叔叔走了,只剩我和爷爷。现在爷爷也不在了,家里已没有其他人了。”
一定是那妖女,为报我断手之恨,竟然拿全村人泄愤,都怪我当时妇人之仁,要不是临近甲子之期不能消耗功力,当时定然不会放过那妖女,也就不会发生此等惨事。道藏心生怜惜与愧疚,又感疑惑,为何全村人都惨遭毒手,为何独此子逃过一劫。就对那孩童询问道,“你是如何逃过一劫的?”
“四天前,我在山里放牛。我看到有蝴蝶,我就跑到林子里去抓,等我回来的时候发现牛走丢了。牛不见了,我也不敢回家,找了三天,也没找到。等我回来的时候,爷爷和村子里的人就都已经死了。”说完这孩子眼里的泪水已经开始打转,但就是不肯掉下来。
投之李桃报之琼瑶。老丈对我有滴水之恩,现在却落的这样的下场,整个村子只剩下一个娃娃。也因我之过,怎样也得帮老丈和村子延续一点香火。道藏想了想对那孩子说,“现在你无依无靠,以后生活都未有着落。不知你愿否跟着贫道游走四方,生活虽清苦,但总有口饭吃,他日有缘,寻得户好人家,再做收留,你意下如何?”
那孩子也不回答,只是点了点头,“我想先安葬了爷爷和村子里的其他人。”嵌着泪珠的目光很是坚定。
一日后,村外一里,百草坡。
“老丈你放心,贫道定会为他托付一户好人家。”道藏对着木桩刻成的墓碑深深的鞠了一躬,转身问道:“娃娃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云峥,魏云峥。”
“好,好一个云峥。你既然跟着贫道,就要知道贫道的名字。贫道道号道藏,俗家名字以弃之多年不用。你可以叫我道长,也可唤我为伯伯。”小云峥听后点点头。
道藏看了看云峥,“贫道腿脚不方便,在没有寻到合适的人家前,你就做贫道的一道童,你可愿意?”
“我愿意。”现在的小云峥无依无靠,只想安心找个托付。
待祭拜完毕,二人从此踏上了行程。
谁也料想不到,就这么一个弱不禁风的小孩童在二百年后,竟是继葛洪和蜀山第二任掌门凌虚道人后第三个白日飞升的仙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五日后,济南府,四海客栈。
“小混蛋,看你往哪跑!把本大爷的钱袋还来!”五个大汉追着一个衣衫褴褛的瘦弱少年向客栈里跑来。
少年被五个汉子围在了客栈的角落里,“大爷,冤枉啊,小的真没有偷您几位的钱啊。”
“你小子少装蒜,刚才就是你从我身边擦过,我就发现钱袋不见了,现在你还敢抵赖?”说罢其中一名汉子伸手就要拿下那少年。只见那少年一低头,从那汉子的手下滑过。其他四人看着少年要跑,也一起冲了上去。那少年也不惊慌,左躲右闪,那些汉子虽围捕的紧,但却拿不下他。少年一边躲闪,一边喊救命,桌椅板凳打翻了不少,吓的客栈里的食客们纷纷跑了出去。围观的人把客栈的门口堵了个紧。“各位客官,有事好说,有事好说嘛。”掌柜的陪着笑脸劝说,却也不敢近身去阻拦。
在客栈靠窗户边却有一老一少没有离开,别说离开,都不曾挪动过。那老者是一个道士,那年少的是一个孩童。老道安稳的喝茶,而那孩童却咬着个馒头不停的扭头回观望。
‘咔嚓’,就在那一老一少旁边的桌子又被那几个大汉砸碎了。这几个家伙人高马大,满身的腱子,身手都很有套路,一看都是练家子。但合力却始终拿那个少年没有办法。这时那少年一转身趴在了老道的桌子上,把桌子上的的菜和茶泼洒在了一地。“道长,救命啊。”那道人也不动,依然正襟危坐,只是稍稍移了一下身子,避开了那汉子的一击,继续品着他杯中的茶,好像其中万般滋味,一切都打扰不了他喝茶的兴致。
那少年一看没人帮手,一踩桌子,腾空跳出窗外向闹市中逃去。
那老道也不多言,只是笑笑摇摇头,继续喝着茶。
………【第四章 妙手空空】………
中午的事情客栈被弄得鸡犬不宁,掌柜的焦头烂额,此事不提。。26dd
再看那一老一少,正悠悠哉哉的漫步在大明湖畔,老的骑驴,少的牵首,好不清闲。时值春末夏初,湖上暖风吹拂,柳丝轻摇,微波荡漾,湖中荷浪迷人,葱绿片片,嫣红点点,南面千佛山倒映湖中,如墨泼入湖中,如卷如画,沿湖的亭台楼阁,水榭长廊参差有致。好一个“长白山前绣江水,展放荷花三十里。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苍烟收不起。”
更为稀奇的是,这老的不言,少的不语,好像天生的哑巴,一路皆不曾言语。
绕过湖畔,又穿入闹市,正好遇到赶庙会,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地摊,杂耍,打把式卖艺,风车,糖葫芦应有尽有。小云峥哪见过这等场面,孩子毕竟是孩子,当下就被这些新奇的玩意所吸引。正当他左顾右看时,“让让,劳驾,让让。”一个少年迎面跑来和道藏撞了个满怀,抬头一看,可真巧,真是晌午时客栈里遇到的那位被人追堵的少年。
少年大约十四五岁,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仔细看下去五官到还算精致,那双小眼中透着股说不出的机灵劲。那少年后退一步,错开道藏,急急忙忙向前又跑去。小云峥还以为他又被人追赶,但看了看前方,除了热闹的人群,并无骚乱。他抬头看看道藏,只见道藏眯着眼睛笑笑,并不语。唯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