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地根-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朱红色的镇狱冥王咒。道藏拿起此剑,轻轻挥舞一下,虚空中便嗡嗡作响,“哈哈,好剑,好剑,有了此剑,你诛杀玄魁那叛徒定能一举成功。”在旁观看的张钟为这剑芒所摄,发出由衷的赞叹。

    此剑名曰“玄天”,乃是用三十六口天罡剑与七十二口地煞剑的剑魂所铸。当日道藏逃离蜀山后,就寻遍天下星宿所应之灵物,又以灵物铸一百零八口剑,后又集百剑剑魂,终成此剑,历时七十六载,又以八载光阴炼得剑匣,以阻其罡煞之气。此剑为的就是对付玄魁的殇炀。由于威力太大,其所释罡煞之气生人勿进,方圆百里之内的活物皆受此剑气所伤,剑成之后,锁于剑匣之内,道藏行走江湖只使木剑,以他今日的修为,能胜过他手中木剑之人也寥寥可数,足以。

    一盏茶的功夫后,谷口传来一声清脆的碎裂声,“不好,碧清镜。”张钟说罢便转身向谷口跑去,道藏见势不对,赶忙把玄天收入剑匣,贴上咒符。

    那燧石且不要紧,炙热之地便可取之,但那八面碧清镜可得之不易,此刻竟被天玄剑气冲碎一面,“这……这也太厉害了吧,我的碧清宝镜都镇不住这剑气?”张钟手里捧着那已碎的碧清镜,心中不禁有些酸楚。

    这八面碧清镜原本是南海碧海兽的玲珑心所打磨,本有一十二面,张钟寻访三十多年才找到这八面。此境可挡罡煞之气,亦可折返术法,乃不可多得的演阵宝器,如今就这么损了一枚,心中颇有些伤感。道藏收了宝剑,看其面有不悦,正想上去宽慰,“老东西,什么都别说了,你说好端端的我看什么剑啊。怨不得别人,我去也。”说罢扭头便走。道藏刚想上去挽留,张钟却又回过头来,道,“你要是有心收徒,就抓紧时间调教,此子根基上乘,现在各大派都在四处寻访弟子,你有如此机会,不若好好把握,待下届青于蓝的大典上,就能重振蜀山。唉,我的宝镜啊!”说罢头也不回的走了。

    道藏想着张钟的话,重振蜀山,谈何容易啊。不过云峥此子确实天资聪颖,若能好好调教,将来必成大器。但每每想到玄魁,道藏的心里就有点发虚,毕竟此事对他的影响过深,他还是想再看看,虽说心里喜欢,但毕竟轻易过不了自己心里的阴霾。

    再看看,再看看,道藏心里如是说道。

    就这样,又过了余月。

    每日云峥与仙芝在洞中研习经子史集,每每收获或点通难题,二人便高兴的手舞足蹈。饿了仙芝便带着云峥进山打些野味,按需猎捕,绝不滥杀。渴了便从山间泉水处取饮。他们就这样过了余月,而道藏就看了余月,也不多言,只是每逢会心之处便含笑点头。

    七月初三,宜作灶平治道涂,忌祭祀祈福安葬安门馀事勿取。

    晌午十分,云峥与仙芝正在研习《文始真经》,此时道藏缓缓睁开眼,“云峥,你过来。”

    云峥放下手中的书,走至石床前,“伯伯,有事吗?”

    “我问你,连日来你与仙芝研习典籍,可有何收获?”道藏问道。

    小云峥想了想,“知道了许多从前不曾知道的事情,懂得了许多不曾懂得道理。嗯……。还有,仙芝说最重要的是忠、孝、礼、仪、廉、耻、信七个字,做到这些才无愧于人。”

    道藏看了仙芝一眼,只见仙芝调皮的吐了吐舌头,依旧笑眯眯的看着他。道藏转过头来有对云峥道,“我再问你,你可愿意跟我学道,以证此生不虚吗?”

    小云峥早就听仙芝对他说道藏的如何如何的神通,如何如何的厉害,今日一听道藏要他跟着学道,满心欢喜,“我愿意,伯伯。”旁边的仙芝赶忙提醒到,“还叫伯伯?快叫师傅。”说罢便开心的笑了,他是提云峥开心,更是替道藏开心。

    仙芝本是一株灵芝,日采天地之气,夜吸月华之精,久而久之便有了灵性。其本是灵草,上山求药者皆想据为己有,百年前幸得道藏所点化,收为弟子,但他知道自己虽有人形,但终无人之灵性,人为天地万物之灵长,自己如何修炼也追赶不上,只能照顾道藏的起居,看守洞府。今日道藏能收的如此佳徒,衣钵后继有人,仙芝忍不住为其高兴。

    “师傅!”云峥说罢便跪下向道藏连叩三个响头,以行拜师之礼。

    道藏开心的笑道,“起来吧,从今日起,你便是我蜀山门下弟子,仙芝入门比你早,是你师兄。你随我好好修习道法,将来必有所成。”

    “谢师傅!”

    此间拜师修行,研习功法,暂且不提。再看那济南府的王小虎,已然……



………【第十章 寻仙】………

    天下山川龙脉,始起于昆仑山脉,延至秦岭一脉。这秦岭以北乃是八百里秦川,但北崖有断层陷落,造就秦岭山体雄伟,势如屏壁。《史记》道:“秦岭天下之大阻也。”亦““九州之险”的称号。就在这绵延千里的山脉中,自古多少帝王将相选陵择墓,但龙脉虽大,宝眼极少,又有多少人能安葬在这宝眼之处。而这些风水宝**自古以来是用一个,废一个,要寻得真正的宝眼,更是难上加难。

    终南山地形险阻、道路崎岖,大谷有五,小谷过百,连绵数百里。《左传》称终南山“九州之险”,《史记》说秦岭是“天下之阻”。其山峦丽肌秀姿,那真是千峰碧屏,深谷幽雅,有诗证曰“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秀色难为名,苍翠日在眼。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此处自古就是道家名山,尤其是楼观台,乃道家始祖老子讲经之处,是谓天下道林张本之地。

    在秀山明水之间的山路上,有一个少年正在向上驰行,健步如飞,不一会的功夫便以抵至上善池处,这上善池还有一个典故,当年周至地区发生瘟疫,无药可医,死者无数。当时楼观台的监院张志坚,晚上作了个梦,梦见太上老君告诉他说:“山门前有块石板,石板下有泉水一眼,泉内有吾炼就之丹药,可治民疫。”张监院醒来后觉得很奇怪,就命小道士在山门前寻找,果然在西边的石板下,挖出一泉。张监院忙令人取水给患时疫的道士饮用,两个时辰后疫病神奇地痊愈了。消息传出后,远近百姓都来取水治病,时疫遂退。三年后翰林学士赵孟瞓来此游览,闻听此事十分惊奇,遂索纸笔大书“上善池”三字,取《道德经》“上善若水”之意。

    此间正有六人在这里取水,这些人中有一个青衣道士,这道士生的矮小发胖,身长只得五尺六寸,远远看去却像个肉球,一双贼咪咪的刁凤眼,八字胡,若是瘦下来,就是一副贼眉鼠眼的样子。其余五人皆是农夫,皮糙肉厚,双腿的裤脚上还沾满了泥土,旁边还放了几把镐和铁锹。少年跑了半晌,亦觉得有些口渴,便径自上前取水。

    那胖道士见他上前取水,那细细的眼睛开始发亮,“小英雄,这终南山造化神秀,风景美不胜收,你是一人来此赏景的?”这道士贼的很,一句话便要探听到少年的来意和人数。

    这少你年见这道士发问,便堆起笑脸,“这位道长,看你也是修道之士,定晓得神通法门吧?不瞒你说,听别人说这终南山里住着神仙,我是来拜师的。”这少年就是余月前在济南府城外被道藏的御剑之术惊的发呆半晌的王小虎。

    王小虎曾在街头巷尾听人说书唱戏,皆有提到修仙之人,这些前辈高人往往都居住在深山老林或名山大川,御剑飞行,千里之地,转瞬即至,武功高强,诛杀妖邪如探囊取物一般。小虎从小耳读目染,向往之至,但未曾见过,一直以为都是说书杜撰。没想到那日竟让他亲眼得见,从此便定下了寻仙访道之路,欲寻得仙师,授以仙法。那日之后,小虎便简单收拾行装,寻访名山大川。

    那胖道士听小虎说罢,那细小的眼珠转了转道,“要想学得仙法还不简单,贫道自幼在龙虎山修法,道法术数无有不通。”说罢便念了一个炎诀,在地上聚了一团小火球。这炎诀本是道法中最粗浅的入门,道士要引符做法,用的都是此诀。小虎一看这胖道人能凭空生火,便以为是高人,匆忙下拜,“求高人收我为徒,求高人收我为徒!”这胖道士卸了炎诀,笑眯眯的对小虎道,“你我今日能在这终南山圣地相遇,便是缘分,既然你想修道,我也不瞒你。今日前来乃是寻访地仙,我已知道其所在,就带你一同前去吧。”

    小虎听罢,千恩万谢,待胖道人休息完毕,随他们进山去了。

    半个时辰前,他们脱离了山路,劈草前行,一路上虫鸣鸟语,虽是深山,但确有一番滋味。待行至树林中的一片小空地时,一行人听了下来,“停下。”那道人观望了一下四周,又用手抓了一把土闻了闻,“就是这里。”话音一落,那五个民夫便挥动手里的工具开始挖。小虎有些不解,“不是找地仙吗?怎么开始挖洞啊?”那胖道人抿了抿自己的八字胡,笑道,“地仙嘛,当然要在地下找了。”小虎想想也是,说不定这地下还真有什么神仙洞府,不都说高人深藏不露嘛。

    约么半个时辰后,“挖到了,挖到了!”其中一个在最深处的民夫大喊。

    坐在一旁休息的胖道人和小虎急忙走过去,这洞口发的六尺见方,约有两丈深,地下的民夫上来后对胖道人说,“挖到了,你下去看看。”小虎迫不及待想要看看地仙,随即与那胖道人下到最深处。

    这最深处的洞壁上竟然有一道石门,胖道人双脚扎地,右手一提“破”,伴随这胖道人的一声大喊,石门应声而碎。这时胖道人点燃一个火把,探身进去洞中,小虎被刚才胖道人的那一手惊了一下,这高人果然是高人,那么大的一块石头说碎就碎。随即紧随其后,进入洞中。

    进深两丈有余,又是一道石门,胖道人用火把照着,石门上方赫然写着“七宝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