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之见或不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轮回之见或不见-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彻在她身后大声地喊道:“阿娇姐,我很快就会长大的!”
  当日,汉景帝母窦太后五十五岁大寿,皇宫夜宴。
  馆陶长公主特地选了一批歌女入宫,为太后献上一场歌舞祝寿。看着那些一身碧色舞衣手持荷花翩翩起舞的歌女,刘彻想起白日间与阿娇在沧池边嘻笑玩闹时的情景,不禁出神地露出了微笑。
  一曲舞罢,馆陶长公主忽然招手将刘彻叫到身旁。她笑着将六岁的刘彻抱坐在膝头,问道:“彻儿长大了要讨媳妇吗?”
  “要啊。”
  长公主指着刚才献舞的歌女问他:“她们之中你喜欢哪一个?”
  刘彻摇了摇头,目光却看向从晚宴开始就一直躲着不见他的阿娇。长公主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微微一笑,指着自己的女儿问:“那阿娇好不好呢?”
  刘彻惊喜地刚想说好,却忽然顿了顿,偷眼看向自己的母亲王夫人,见母亲正向他微笑着颔首示意,不禁高兴地点头道:“好啊!如果能娶阿娇做妻子,我就造一个金屋子给她住。”
  长公主与王夫人交换了一个会心的眼神后,笑着对景帝刘启道:“皇弟也听到了,你的彻儿要讨我家的阿娇做媳妇呢。”
  刘启捋须而笑,看向自己的母亲窦太后,此时的太后正忙着哄躲在她怀中撒娇的阿娇。
  “母后意下如何?”刘启恭谨地问道。
  太后爱抚地摸着阿娇的头,问道:“阿娇想嫁给彻儿吗?”
  阿娇早已羞红了脸颊,却还是抬起头来认真地答道:“阿娇当然要嫁给彻儿的。”
  一年后,太子刘荣被废为临江王,胶东王刘彻立为皇太子,母王夫人封为皇后。
  又数年,太子刘彻迎娶馆陶长公主刘嫖之女陈娇为太子妃。
  新婚洞房之中,阿娇将已长高出她许多的刘彻拉到近前,仔细地把两人喜服上的衣带系在一起。
  刘彻顺势将她搂在怀中,问道:“阿娇,你在做什么?”
  阿娇低头羞笑着说:“听宫人讲,民间的新人结婚时都要手相握,衣带相结,称作‘结缡’。阿娇也想跟彻儿像民间的夫妻一样,我只做彻儿的妻子,彻儿只做我的丈夫。”
  刘彻宠溺地搂住新婚妻子,一只手轻抬起她的下颏,望着她波光流动的美丽双眸,“从前我是胶东王,如今是太子,无论将来身份再如何变化,我都永远是阿娇的丈夫,阿娇也永远是我的妻子,我要金屋藏娇,生生世世。”
  阿娇的双眸迷蒙起来,“原来你还记得那天晚上的事情。”
  刘彻得意地轻点了一下阿娇的唇瓣,“我怎么会忘记呢?就在那天晚上阿娇亲口答应要嫁给我的。”
  阿娇忽然重重地在他胸前捶了一下,“知道吗?那天我见你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些跳舞的歌女看,当时心中是十分恼你的。”
  刘彻闻言笑了起来,“阿娇姐,彻儿好生冤枉啊!当时我一直在想你日间拉着我玩闹的情景,哪里是在看什么歌女了。”
  阿娇惊喜地睁大了眼睛,问道:“真的吗?那是我误会你了,为这事我还重重罚了那些歌女呢,罚她们教会我跳那支舞,否则就不给她们饭吃。”
  见刘彻听得笑着直摇头,她不服气地说:“你不相信吗?我真的学会了那支舞,不信我现在就跳给你看!”
  她说着就脱下厚重的玄色喜服,跳起了那支采莲曲。刘彻望着任性的小娇妻在高燃的龙凤喜烛下翩翩起舞的身影,不禁在心中默念,如果以后真的生生世世都能有这一刻的幸福该有多美好。  

  ☆、第二章  人心难测

  新婚第二日,阿娇早早装扮起来与刘彻一同去拜见母后王皇后。王皇后是自小看着阿娇长大的,一直待她亲厚,而且这桩婚事也是她与阿娇的母亲馆陶长公主一手安排下来的,今日见到两个孩子如此守礼,一早就来请安,心中当然十分欢喜。
  一待两人行礼完毕,她就上前拉着阿娇坐下,“阿娇,在太子宫中可住得习惯?若有什么需要,尽可告诉母后。”
  阿娇方笑着摇头,刘彻在一旁已接口道:“之前阿娇也常来我宫中的,怎么会不习惯。”
  王皇后嗔怪地看了一眼还未成年的儿子,“你又懂得什么!阿娇以前一直住在堂邑侯府,身边的下人也是自幼就侍候着的,当然比太子宫中的下人要体贴可心得多了。”
  阿娇道:“母后尽可放心,阿娇身边自幼就侍候的两个婢女这次都带了过来,而且太子宫中的宫人也都很尽心。”
  王皇后笑道:“我知道那些宫人都很尽心,只不过他们惯常整日里伺候太子一个大男人,对女人家的诸多事宜难免会有所疏漏,实在令本宫不放心。”她招手将一名宫女叫到近前,“巧颜在本宫身边多年,是个稳重心细的,就让她去你宫中侍候,如何?”
  刘彻在一旁笑道:“还是母后想得周到,只不过巧颜跟随母后多年,母后是否舍得啊?”
  “本宫身边不会缺侍候的人的,倒是你要多体恤阿娇,不要让那些宫中繁杂的事务累到她。你们两个年纪尚小,没有个贴心的人在身旁照看着,本宫实在放心不下,这才想到让巧颜过去。”
  阿娇起身行礼,“如此阿娇就多谢母后了。”
  出了王皇后的椒房殿,刘彻与阿娇又去长乐宫中窦太后的居处请安。
  窦太后虽然双目失明,可从阿娇欢快的语调中已感觉到自己最疼爱的乖孙女心中的快乐。祖孙两个聊得津津有味,一旁的刘彻却听得着实无聊,又不敢表现出来,只能不断地喝茶解闷。
  阿娇偷眼看到刘彻儿喝那他平时最不喜欢的苦茶汤时,不觉心中好笑,知道他耐着性子坐到现在已经不易了,又不敢惹一向不喜他的太后不高兴,才不做声地在那里找罪受。看他双眉微皱吞咽苦茶的样子,她竟有些心疼了起来,连忙收住话头儿,拉了刘彻一起向太后请辞,回去太子宫。
  两人离开后,窦太后轻轻地叹了口气,摇头不语。跟随她身边多年的佩青当然知道她的心思,轻声道:“刚才太子妃说皇后派了身边的巧颜去太子宫中当差,不知是打的什么主意。”
  “王娡能从一个穷苦人家的妻子一路爬上皇后这个位置,又岂是个简单的女人,再说这诺大的皇宫之中怎会有心地单纯的女人。”太后感慨地道。
  佩青温和地笑道:“太子妃倒是个心地单纯的孩子。”
  太后闻言苦恼地道:“是啊,阿娇这孩子只怕是太单纯了,她以为身边的每个人都是真心对她好的。她从小就与彻儿交好,如今成了亲遂了她的愿,自然是好事,可她根本不知这后宫之中的险恶,身为未来的皇后,她会面临数不清的明枪暗箭,单凭那可怜的一点点帝王之爱是不能护她一生一世的。虽说她与彻儿是自幼一起长大的,可她怎知一个有野心的男人是不会有永远不变的真心的。馆陶这个做母亲的更是指望不上,她终日里除了想着要更多的权势地位,就是只知道跟她那个面首董偃厮混,她又何曾真正关心过阿娇呢?”
  谈及太子与长公主,佩青自然不敢随便接话。当年旧太子刘荣被废,窦太后提出要立她的小儿子、景帝刘启的亲弟弟梁王刘武为储君,不料却遭到朝中一些大臣袁盎等人的强烈反对,而景帝最终还是立了自己的第十子胶东王刘彻为皇太子。可这场储位之争并未就此结束,心有不甘的梁王刘武出于报复派人刺杀了当初反对他的一干大臣袁盎等人,为此触怒了景帝刘启,决心将此事追究到底。窦太后不愿见到兄弟阋墙的悲剧发生在自己的亲生儿子之间,只好出面化解兄弟二人的矛盾,虽然景帝终于同意不再治梁王的罪,可兄弟间的隔阂再也无法消弭。梁王从此终日惴惴不安,担心母后窦太后若早他离世,哥哥景帝到时候还是不会放过他,终致郁结于心,几年前竟突然病故。太后因伤心小儿子之死而牵怒于刘启,连带对储位之争的最终胜利者太子刘彻也心存芥蒂,更是不满自己的女儿馆陶长公主站在王皇后与太子刘彻一边。可太后自己却独独对与这些人有着密切关系的阿娇疼爱备至,百般呵护。
  “佩青,你让采萍多留意那个巧颜的一举一动,发现她有任何不妥之处都要马上回报,这是我这个来日无多的老太婆唯一能为阿娇做的了。”
  佩青忙应了声“喏”。  

  ☆、第三章  痛苦抉择

  自到太子宫中做了管事宫女,巧颜将宫中大小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且她为人严谨自持,举止有度,待人谦恭有礼又赏罚分明,令上上下下的宫人都对她敬服有加,就连阿娇身边的贴身侍女采萍和采苓也从不敢在她面前放肆。阿娇本是个闲散性子的人,有了巧颜帮忙管理宫中事务,她也乐得偷懒图个轻闲,常不时跑回堂邑侯府看望母亲,或是去太后处撒娇哄她开心。
  这一日,阿娇正在堂邑侯府中与母亲闲谈,太子宫中忽然来人传信,说太子不知何故触怒了皇后,被叫去椒房殿训责。打发传信之人下去后,馆陶长公主向正急于回宫的阿娇道:“阿娇你不必如此慌张,皇后对自己的亲儿子怎会舍得苛责呢?想来不过是做做样子给太后和皇上看的。”
  阿娇摇头道:“即便是做样子,也要做得像样,彻儿不免要吃些苦头的。我得去从旁多加劝解,不然以彻儿那倔强性子,万一顶撞了母后,受到的责罚可能会更重。”说完就急匆匆地回宫去了。
  看着女儿离去的背影,馆陶长公主面上多了层忧虑,阿娇对刘彻实在太过在意了,如果有一天刘彻当了皇帝,广纳后宫,宠幸他人,阿娇必会因此伤心。而如今看来,刘彻即位只是迟早的事情,可怜阿娇竟还如此盲目地把一颗心全放在他身上,丝毫没想过自己将来终会面临被他冷落的境遇。自古君王多薄幸,而且为了江山社稷,也根本容不得皇帝椒房独宠一人,即便如她的母亲窦太后与先文帝在年轻时曾患难与共,最终不也是因年老目盲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