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周末常常骑着它到野外游逛,一想起情人安竺丽,他就会久久地伫立在乱石之中,仰望那距他只有三、四天路程的土邦禁地比托尔。
一ri,卡里德科特邦的御医来访,捎来国叔和君主的亲笔信,他们拜托艾什协助御医安全抵达比托尔,并将这位前去为比托尔老皇帝治病的御医所探得的两位公主的真实情况传递给他们。艾什与御医周密研讨一番,商定了传递情报的地点和方式。艾什坐卧不宁地等待了许多天,御医之仆才来找他,只带来几条简单的口信:两位公主都在,小公主已怀孕,安竺丽被打入冷宫,据说是老皇帝要休掉她;公主的三个女仆也相继死去。仅有一年多时间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艾什不禁疑虑顿生,送信者表示,他以后再不便贸然外出,艾什便按事先商定的办法,让来人给御医带回去一对信鸽。
几天后,上级来了通知,他的流放生活已告结束,让他度上几个月假后赶回先导队去。艾什自然高兴得不亦乐乎。紧接着他又收到了信鸽送来的两封信,第一封写道舒西拉生了一个女儿,第二封写道老皇帝即将驾崩,并要两个妻子一同殉葬,陪他归西。御医求艾什立刻报告英国当局。艾什见到这出人意料的消息心如刀绞,立即策马前去汇报,但他的上司、行政部门、乃至jing察当局都把他的报告当作无稽之谈,因为早在四十年前就已下达法令禁止了殉葬的陋习。艾什失望地回到营地,恰好遇上从比托尔邦赶来的御医之仆,他详细叙述了在王宫内探到的情况,艾什越发担心安竺丽的安危,在四处无援,迫在眉睫的情况下,他决定乔妆打扮,独身打入比托尔邦。
艾什先到郊外他的朋友萨吉那里求他帮助,热心的萨吉把艾什装扮成印度人,并亲自带了一名向导,随艾什和御医之仆一同出发前去。御医之仆走上大路,剩余几个在丛林和乱石中穿行了数ri才来到比托尔,向导留在山口准备接应,他二人入城,找到住处后便到市场上探听消息,原来,老皇帝已危在旦夕,为防止消息外露,王宫的大门已紧闭,全城正在戒严之中。他们又设法与御医会了面,艾什提出一个靠御医实施的方案,但御医说已无可能,因为宫内再不让他出入,而老皇帝可能就在当夜咽气。几个人苦思冥想,始终找不出搭救两位公主的办法。大家都劝艾什死了心,趁早离开比托尔。从御医那里出来,艾什和萨吉到即将举火殉葬的现场勘查了一番,仍然找不到可以采取行动的可能。两人沮丧地回到住处,艾什突然一反常态,笑出了声。他要萨吉上街买些吃的,萨吉以为他放弃了原有的打算,遂感到很宽慰。但回来一看,艾什正在写信,其中一封却是他的遗书……他已决定,为了使安竺丽免于火灸之苦。殉葬那天,他要占据一个有利地形,先开枪打死自己的情人,然后再打死自己……夜半,他终于抱着来生与安竺丽相逢于西塔的幽静山谷的希望,微笑着睡去。
黎明前的钟声将艾什从睡梦中唤醒,他骑上那匹“宝马”朝王宫奔去,在宫外隔墙把两封信交给了御医之仆,就驱马出城,跑向殉葬场,来到他预先选定的殉葬台对面的一个亭阁下等候。中午时分,人已水泄不通,远处传来迎灵的欢呼声,再过半小时他就要实现自己的计划,与亲人一同升天了……突然,一人拉住他的袖口,原来是身着宫仆服装的萨吉,他出示了安竺丽保存的另一半木鱼才把艾什拉进亭下的地道。他说,小公主舒西拉已经赦免安竺丽,不再要她陪着一起送死,而让她站在与地道相连的另一个亭阁的楼上目送自己在火堆里化为灰烬……
但是,宰相秘密下令,等安竺丽看过殉葬之后就对她施以酷刑,挖掉她的两只眼睛。御医得知此情,在萨吉配合下制服了楼上准备施刑的仆人,然后找到艾什,商讨下一步的行动,艾什决定立刻撤离,但安竺丽站在窗前不动,她一定要等舒西拉进入火堆,并要求艾什也开一枪把舒西拉打死。艾什满足了安竺丽的要求,击毙小公主之后一行人便趁着混乱和鼎沸的人声骑马向边界驰去。很快,后面来了追兵,沿路关口也开始向他们shè击。他们终于赶到山口,萨吉的仆人正在那里接应,经过一场激战,萨吉、御医和御医之仆都壮烈牺牲,那匹“宝马”也落坡毙命,艾什和安竺丽在萨吉之仆的引导下终于甩掉追兵,经过两天跋涉,来到哈巴达巴德郊区。
正文 后续卷 章 故事梗概(4)
艾什将安竺丽扮作自己仆人的亲戚,将她关入仆人的小帐篷,十天之后才甩掉比托尔土邦派来的探子。然后,艾什踏上朋友莱德的船,准备沿海路返回北方去,他与安竺丽在船上结了婚,新婚之夜,安竺丽仍然jing神恍惚,艾什以为她还在怀念小公主,不愿把全部感情交给自己,于是发了脾气。这时,安竺丽才道出真情:舒西拉早已变成她的仇敌,因为她真地爱上了老皇帝,就害怕老皇帝慢慢恋上安竺丽。安竺丽便受到越来越甚的迫害——隔离、软禁、直至打入地牢一年之久,饥饿和无情的折磨使她消瘦得不成样子。老皇帝死后,决定殉葬的正是舒西拉本人,她还召见安竺丽说,他要让她亲眼看着他们夫妻二人搂在一起死去,然后令手下人挖出她的眼睛,将她永远打入冷宫……安竺丽缕清了这几年繁杂的头绪,思想才摆脱恐怖的yin云。两个情侣,误解顿消,他们在甲板上度过了甜蜜的新婚之夜,不考虑过去,不考虑未来,只知道世界上唯有他们自己……
十天之后,他们又换乘一条木船沿印度河北上,走了一个多月,安竺丽的身体和jing神完全康复,艾什打算将妻子送到扎林的姨妈家隐居下来,自己先回先导队。扎林得信后在镇上迎接了他们,艾什将这两年的经历告诉了他,他十分惊骇。扎林的姨妈欣然收留了安竺丽,艾什放心地骑马去找他的朋友沃尔特……
久别重逢的艾什和沃尔特长谈整整一夜,两人都发现对方在这两年里有了很大变化:艾什越来越像他的父亲,执着地追求正义,沃尔特却期望着在戎马生涯中迅速出人头地。此时,印度与阿富汗的关系ri趋紧张,谣传第二次阿富汗战争就要爆发。沃尔特跃跃yu试,艾什却不感兴趣。沃尔特的另一个朋友叫威格拉姆,他是先导队的一名骑兵连长,但对某些扩张主义者鼓吹发动第二次阿富汗战争的主张十分不满。他从沃尔特那里了解到艾什的情况,打算推荐艾什越境去搜集些可靠情报来说服上司。一向主持正义的艾什欣然同意。白沙瓦的代理执政官得知此事后也全力支持,命艾什与他直接联系。任务期限暂定为半年。动身前,艾什提出两个条件:一是部队要以正式夫人的礼遇照顾好他的妻子,二是要求再会见科达?戴德一次。他们爽快的答应了第一个要求,只是科达?戴德刚刚去世,艾什已无法得到他的祝福。安竺丽坚决要求随丈夫一同前往,但由于不懂当地语言,终于被艾什说服留在了营地。
艾什送回情报:俄国的一个使团(包括军队),已经获准来访阿富汗,但他向代理执政官解释这并不表明阿富汗已与俄国结盟。阿富汗的君王阿米尔是想保持本国的duli,但执政官听不进艾什的意见,反倒说他不替女皇说话,从而判定俄国企图在北方邻国立足。他准备派小分队去攻占阿富汗境内的一个堡垒,企图以武力威胁迫使这个小国就范。此举受到军界及各方反对而作罢。由于英国zhèngfu早有扩张意图,过了不久,执政官亲自带领威格拉姆一行五人在夜间偷越边界去察看地形,经过一番准备,英国zhèngfu终于在十一月二十一ri向阿富汗正式宣战。艾什继续留在阿富汗境内做军探。
艾什一走半年未归,安竺丽再也等不下去,当她得知艾什在喀布尔的住处之后,便毅然决然前去寻夫。她这时已经学会阿富汗的语言,经过半个月艰苦跋涉,终于来到亲人身边。一八七九年二月二十一ri,阿富汗君主阿米尔驾崩,其子继位,继位后便积极备战,抵抗英军。艾什要求上级赶快撤退,但遭拒绝。在清剿阿富汗地方部落的战斗中,威格拉姆阵亡。沃尔特替任连长,越战越勇,简直杀红了眼睛,他因作战有功获得一枚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六周后签订和平条约,阿富汗认输,答应英国在喀布尔建立领事馆。英军撤回印度,扎林和艾什冲破部落民的伏击,终于将威格拉姆的尸体用木船经喀布尔河运回印度。由于信仰不同,扎林已疏远了他。现在只剩下好友沃尔特,但他的政治观点也开始与艾什脱离。他被任命为开赴喀布尔的英国领事团的护卫官,正在飞黄腾达之时,完全听不进艾什的劝告……艾什的心完全转向他的妻子。他终于向上司提出了退役的要求,上司立刻同意,但让他继续为领事团当一年jiān细。艾什返回喀布尔,开始与安竺丽一起共同计划未来……
英国领事团在阿富汗实际上被当地人看作了战败国的赔偿团。他们被安排进一个便于让人瓮中捉鳖的庭院。艾什将这些情况报告给领事,但他毫不在意。同时,阿富汗在战后经济十分困难,已有若干团队发不下军饷,一场兵乱已迫在眉睫,阿富汗新阿米尔有意将矛盾转向英国领事馆,艾什向领事发出jing告,仍被置之不理。后来瘟疫流行,士兵纷纷要求领了钱各自逃命,都蜂拥到王宫来索取军饷,正当群情鼎沸之时,有人高喊:“英国人有钱,找他们要去!”暴民一齐冲向英国领事馆,又有人在外面开枪点火,从王宫的高处打死几名阿富汗士兵,于是引起一场血洗英国领事馆的战斗。成千上万的阿富汗士兵轮番进攻,一墙之隔的阿富汗王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经过一整天的激战,英国人全军覆没,领事馆付之一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