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团长停了一会,然后又说:“你姐夫他是一个好士兵,他冲锋在前,勇敢作战,难得的好兵,他是我们党国的骄傲,我们向他学习致敬!”
贵光突然想起什么,问:“那我姐夫弟弟阿水呢?”
杨团长立刻马上答:“我差一点忘了一起告诉你,他弟弟也跟着为党国献身了,他们俩兄弟是好样的,都是党国的英雄,战死沙场。”
这杨团长嘴巴就是会说,吹得个天都让他说变了。
贵光怀着沉重的心情问:“那他们的尸体拉有回来掩埋吗?”
杨团长叹口气道:“我想叫人把尸体拉回来掩埋,给你一个最后的交待,可是,共军打过来了,我们只好赶紧撤退,要不然,今天我都无法坐在这,跟你和司令说话了。”
李司令这会插话说:“贵光,别难为杨团长了,他们能剩一条命回来都不错了,哪还顾得上死人。”
贵光哽咽着说:“我本想生见不着他们,那怕他们死了,到他们坟头上给他们烧柱香,也算亲戚一场。”
李司令关心地问:“贵光,你姐夫家里还有什么人?”
贵光悲伤地答:“我姐夫父母早逝,我爹看他们兄弟俩可怜,就收留他们在我家做长工,他跟他弟弟,那时才十几岁,我还小,就知道他们到我家干活了。”
李司令又问:“那阿木怎么成为你姐夫的?”
贵光答:“我是来当兵之后,我姐夫也跟着来当兵,他给了我爹写给我的信,我才知道,他成了我姐夫。”
李司令接着又问:“哪你知道你姐和你姐夫有了孩子了吗?”
贵光立刻答:“他们有了一个儿子。”
李司令想了想,说:“给你一笔抚血金,想法子转交给你姐,毕竟他们有个孩子,需要钱抚养。”
贵光马上答:“谢过司令关怀,我代我姐谢谢你。”
有李司令帮处理了后事,杨团长一万个感谢,阿木、阿水的事,总算清楚了,不用担心韦贵光追查此事。
但是,贵光还是提出,要阿木留下来的遗物。
杨团长早有准备,他叫人把阿木留下的东西交给贵光。
其实,也没什么贵重东西留下,就那几件穿过的衣服,但是,贵光还是带走,他要带回去给他姐一个交待。
第二天,李司令又到八团那里见李团长,李司令要一个个去过问此次战役,八团、九团都没有占领到共军的地盘,所以李司令要去寻找原因。
贵光发现,到了八团,竟然也看不到金宝和阿文。
贵光心想,难道金宝和阿文也战死沙场了?不会那么巧吧?
贵光不敢再往下想了,最好李团长也不要像杨团长那样,说那些他不想听的话。
这次,贵光不问李团长金宝和阿文去哪了,他倒问李团长新上任的副官。
这回,这个副官可不跟上次杨团长的副官问到的那个兵一样,他死守李团长交待的话。
那个副官说:“你还没看到那份这次战役的阵亡士兵名单吗?”
贵光笑了笑,说:“我看到了,就不会问你了。”
那个副官说:“韦副官,身为司令身边的人,肯定很忙,所以不会一个个名字去看。”
贵光叹口气道:“没事,谁也不愿意仔细去看阵亡名单上的名字。”
那个副官也像杨团长一样,装作一付悲伤的样子,说:“可怜的他们,已为党国捐躯了。”
贵光一听,怎么金宝和阿文也为党国捐躯了?他为阿木、阿水战死沙场的悲痛中,还没走出来呢!这会又听到金宝和阿文的死,他彻底精神一下崩溃了,本来,他好不容易碰上几个老乡,可是,如今,就剩他一个了,他日后回去,怎么跟他们父母交待?
贵光强打精神,陪李司令视察完八团。
贵光第二天早上,想了想,他仔细看了八团和九团送来的阵亡名单,都有阿木和阿水、金宝、阿文的名字,他相信了杨团长和李团长那个副官的话。
第四十一章 托人送信
更新时间2015…1…24 5:00:49 字数:3330
贵光一夜难眠,虽然说秋风已到,本应好睡的季节,但一接连的事,让他怎么睡得着?
他姐夫为国捐躯了,阿水、阿文、金宝,全都捐躯了,怎么会这样?打鬼子那会,他们都没事,平平安安到鬼子被赶走,轮到国共打内战了,就死啦!
贵光知道,他也不愿意国民党和共产党打,毕竟都是自己同胞兄弟,可是,蒋委员长他要打,他要统治中国,他不想把天下拱手让给共产党,所以,他就要用他姐夫、阿水、阿文、金宝这些人去给他送死。
贵光此刻望明月,心里好思念家人,他想他爹、他娘,还有他爷爷、奶奶、姐姐、妹妹。
现在姐夫死了,他该怎么跟他姐姐交待?可怜他那外甥,还没有见着他爹一面,他爹就到阎罗王那报到了。
贵光思前想后,他该不该告诉他姐姐这一切?如果不告诉他姐,难道让他姐守一辈子寡?
贵光心里很矛盾,他不知道怎么办?彻夜难眠。
这天,他出去给司令买东西,突然看到米铺店,心里一阵波动,让他不禁想起他爹,经常拉米给镇上金宝他爹的米铺。
贵光灵机一动,如果他修书一封从米贩子这手中传递给金宝他爹,再由金宝他爹手中转交给他爹,这不就成了。
多给一些路费给别人,估计别人会肯替他送信,贵光知道,要想通过自己的国军给家里送信,是不可能的,穿不过共军的地盘,老百姓就比较容易一些。
贵光想,写一封给金宝他爹,一封给自己爹,银子是不好托人带回去的,毕竟不是自己熟悉信得过的人,信件倒没什么,普普通通的一封家书,不过,不能在信上出现国军的字,万一落在共军手中,共军威胁他家人,麻烦就大了。
贵光趁着上街办事的机会,偷偷到了一家比较大的米铺,吴记米铺店。
店老板看见进来一位英俊潇洒、相貌堂堂、面带和善的国军军官模样的人,满脸堆笑,连忙上前问侯:“军爷,你有何吩咐,是来要米吗?”
贵光四下看看,和善地说:“老板的,借一步说话。”
老板是一位久经商场的中年人,见过世面,懂贵光的意思,要借一个无人能听到军爷说话的地方,要有重要话对他说,外面不方便讲。
老板立刻微笑着答:“军爷,请跟我来。”
老板带贵光进里屋,贵光左右前后看了看,然后恭敬地微笑着说:“我该怎么称呼你?”
老板见贵光那么客气地跟他说话,心里一下子没有那么紧张了,也慢慢地放松了情绪。
老板和善地答:“本人姓吴,人人叫我吴老板。”
贵光笑了笑说:“我姓韦,叫贵光,在国军当差,但我当兵,不欺压老百姓,因为我出身也是平民百姓家,深知百姓苦,不容易。”
吴老板客气地笑了笑:“如今难得还有像你这样的兵,敬佩,敬佩!”
此刻,有伙计端茶水进来,吴老板连忙客气道:“军爷,请用茶。”
贵光谢过,然后,稍为停了一会说:“我有事相求吴老板,不知是否肯帮忙?”
贵光说完这句话后,想了想,立刻补充道:“我不会让你吃亏的。”
吴老板连忙客气地笑着答:“哪里的话,能帮得上的,尽量帮忙。”
贵光见吴老板没有推辞,心中暗自高兴,连忙说:“龙头县四海镇那地方,你们要米要到那地方去吗?”
吴老板想了想,说:“我认识的米行老板中,倒有一个米老板,他经常到那要米拉到我这给我。”
贵光一听,立刻高兴起来,连忙说:“能否帮我找到他,让他帮我捎两封信,我老家是那里的。”
吴老板笑了笑说:“他一般隔几天来我这一次,我可以帮你转交给他,让他给你捎回去。”
贵光感激地连忙说:“这太好了。”
吴老板慈祥地笑着问:“你是捎家书给父母,报平安?”
贵光笑着答:“是的,我父亲经常卖米给镇上的黄记米米铺,现在我妹妹也嫁进了他们黄家,做了他们家小儿子的媳妇,而他们家的大儿子恰好也跟我一样,在国军当差,可惜,他前段时间为国捐躯了,我这心里不安,就想着修书一封告诉他爹。”
吴老板点了点头,“嗯”了一声,然后又说:“原来如此,那还有一封,你是写给你父亲的了?”
贵光沉默了一会说:“我姐夫也为国捐躯,所以我不得不写封信回去告诉我父亲,也好让我姐知道,想想以后该怎么办。”
吴老板颇有同情的口气说:“可惜呀,英年早逝,为国捐躯。”
贵光说:“那位米老板,大约什么时侯来你这,我好付路费给他。”
吴老板连忙说:“不用路费的,到时他来了,我就跟他说,是我亲戚,他肯定会帮的,两封信,算不了什么,又不重,随身可带。”
贵光见吴老板这么说,真是感激不尽,素未谋面,初次见面拜托,竟然爽口答应,还不要报酬,对于谁来说,这真是难遇的好人。
贵光想想,还是掏出几块大洋塞给吴掌柜,但吴老板硬是不收贵光的大洋,还对贵光说:“如果信得过他,以后还可以拿信来,他还帮忙。”
贵光听他这么一说,心头热乎乎的,感觉吴老板就像他父亲一样热心肠。
贵光脑子里想了一会,立刻说:“吴老板,我看到你,就像看到我父亲一样,你的心肠太像我父亲了,如果不嫌弃,我就认你做干爹吧!”
吴老板突然见贵光这么说,这也来得太突然了,但能有像贵光这样有身份的人做干儿子,对于吴老板来说,这太好了,他多得一个靠山,这有利于他生意,以后有啥事,他可以求干儿子帮忙,现在他帮贵光,以后贵光帮他,这何尚不好呢?
贵光他也想过,他的几个老乡兄弟都死了,他总得找一个跟他认亲的人,万一他也为国捐躯了,国军不派人给他家发通知,那么,最起码,他还可以交待他的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