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到美国就让艾琳吃到罚单,陆文博觉得过意不去。艾琳反倒不以为然:“这在美国是常事。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经历,你会慢慢适应的。等你有了车,一定要注意安全。如果被警察截住,要像我刚才那样,坐在车里,拿出驾照,等他来和你讲话。不要随意乱动,更不要走出车子,如果被认为是袭警麻烦就大了。”
“这可和中国不一样。要是被交警截住,司机一定要从车里走出来,还要毕恭毕敬地接受训话和处罚。刚才那个警察和中国交警相比太和蔼可亲了。”
“因为像我这样的纳税人在养活他们。他们的权力是我们给的,是为我们服务的,态度当然要好。”
警察给陆文博的印象总是态度蛮横、官气十足,今天让人另眼相看。艾琳搬出自己纳税人的身份,让陆文博更加见识到纳税人意识在美国的深入人心。
六 与院长会面
车子缓缓开进一个住宅小区,小区里静得出奇。这是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居住区。借着月光和各家门前的灯光,陆文博看到清一色的平房,虽然造型各异,但是房前屋后都被草坪、植物和鲜花包围着。芝加哥和他想象中的美国很相似,高楼大厦,灯火通明,可是密尔沃基则完全不同,更像一个巨大的公园,透着一种自然美。
艾琳的家就是国内常说的别墅,有自家车库,四周有草坪环绕。别墅里面地上一层,地下一层。进门之后是宽敞的正方形大厅,白色的地毯,嫩绿的植物,巨大的瓷器花瓶靠在墙边,墙上挂着中国字画和月琴,虽不豪华却古色古香,极具东方神韵。一层有两间卧室和两个洗手间,走进硕大的厨房,冰箱上的磁铁相框里满是陆文博的照片。为了欢迎陆文博,艾琳特地给他买了件T-Shirt作为礼物。宽敞舒适的居住环境让陆文博咋舌。艾琳对他的关心和照顾消除了他的陌生感。
艾琳让他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父母隔海听到陆文博的声音,高兴夹杂伤感,一天一夜的旅行,儿子的平安就是一切。知道国际长途的昂贵,他们简单嘱咐了几句,让陆文博转告对艾琳的问候,强迫自己挂上了电话。
晏茹就像陪同陆文博旅行,担忧、恐惧、悲伤、痛苦、期待混合成一种力量,作用在她身体里,让她坐立不安,孤枕难眠。电话里的她却又那么坚强,她咬着牙,硬是没有让眼泪掉出来。陆文博带着歉意和内疚,强忍心中的刺痛,故作镇静地安慰新婚妻子,答应让她尽早过来团聚,补给她最漂亮的婚纱,最贵重的戒指和最盛大的婚礼。一句“我爱你”带给晏茹无穷的力量,让希望的热气球重又升空。她不在乎等待,只在乎陆文博的爱。
陆文博洗澡睡下了。躺在舒适的席梦思大床上,他翻来覆去。旅途的劳顿让他筋疲力尽,可是终于到达这个梦想中的国度却让他像吃了兴奋剂一样不能平静。想象十几个小时前他还在为和家人的离别而痛苦,现在他却要度过在美国的第一个夜晚了。他有点不知所措,但还是踌躇满志,从这一刻起他要为自己奋斗,为家人争光。在重复自己的雄心壮志中,他睡着了,两手还是紧紧握着的拳头。
刺眼的阳光唤醒了沉睡的陆文博。他看了看表,已经10点钟了,他提醒自己不能再睡了,否则永远倒不过时差,强迫自己起了床。艾琳已经把早餐准备好了,是标准的西餐,配有奶油的吐司,煎好的鸡蛋,烤好的香肠,鲜榨的橙汁,还有新鲜的水果,非常丰盛。陆文博顾不上客气,狼吞虎咽地解决了自己盘子里的食物。
早饭后,艾琳领他参观小区。走出房门,空气显得那么透明,没有障碍,阳光直射下的小区充满生机。房子的周围是盛开的郁金香,翠绿的草坪像一块大地毯覆盖着裸露的土地,处处飘荡着清新的气息,同北京污浊的空气截然不同。陆文博深深地吸了一大口气,试图把鲜花和绿草的芳香吸进自己的身体。
走在小区里,陆文博看到有工人在施工,问艾琳是什么工程。
“是减速杠。小区里车来车往,有时速度很快,很不安全。前几个星期就有孩子被车撞伤。
为了保证小区居民特别是孩子的安全,业主委员会决定安装建一些减速杠障碍让汽车行驶时放慢速度。所有的业主都给予赞助。看样子很快就会修好了。“
不断有人向陆文博微笑、打招呼问好,陌生人的友好和热情让他受宠若惊。小区里设施齐全,有网球场、游泳池以及供孩子们玩的秋千、滑梯、攀登架等。舒适的小区环境和家家拥有的汽车洋房展示了美国梦的缩影。
“我能帮你什么忙?”
陆文博急着去学校报到,艾琳带着他向学校进发了。一路上,陆文博一直出神地望着窗外,试图了解这个城市的一举一动。密尔沃基是个美丽、清洁的城市,到处是排列整齐的房屋以及郁郁葱葱的树木和草坪。整个城市共100多万人,一般都以车代步,街上几乎看不到人,同国内的喧嚣热闹形成鲜明对比。
学校坐落在Lake Michigan(密歇根湖)附近,车子行驶在湖边的林阴大道上,微风拂面,沁人心脾。不远处,一座小型水坝伸展到湖里很远的地方,上面有几个正襟危坐、自得其乐的垂钓者。湖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耀眼的金光,偶有几条大鱼跃出水面,激起层层涟漪。
岸边的树木、花草、楼宇与湖水交相辉映,像一幅精心创作的油画,让人陶醉。
车进入了校区,人越来越多,气氛越来越活跃。路旁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学生,商店、餐馆、剧院鳞次栉比。与围墙高耸的中国高等学府不同,整个学校是开放式的,自然地和社区其他部分融合在一起。
他们停车在一座乳白色建筑物前,周围被绿树、青草、鲜花环绕,旁边红色的校长办公楼和图书馆是鲜明的陪衬,这就是陆文博要就读的社会工作学院。一想到将要在这样优美的环境里学习生活,陆文博充满期待。
陆文博随艾琳走进楼里。电梯前,一位男士礼貌地请两位女士先上,看到陆文博和艾琳,也非常有风度地让他们跟进。站在电钮旁边的女士主动问大家去几层,并按下了相应的号码,
电梯启动了。
“Good morning”
“How are you doing”
每个人都微笑着和陆文博这个陌生人打招呼。在国内坐电梯,碰到陌生人,大家一般都不说话,也不微笑。眼下的这种热情让陆文博不太习惯,但是他很快有礼貌地还了一个微笑,以“Good morning”回应。电梯到了10层,陆文博也如法炮制,彬彬有礼地让艾琳和另外一位女士先走,然后才跟了出来。
来到院长办公室,因为和院长很熟,艾琳径直走进了办公室,陆文博紧紧地跟着。
“吉姆!你怎么样?”艾琳给院长来了个突然袭击。
“你好,艾琳。好久不见。”院长甚是意外,赶忙起身迎接。他身材魁梧,头有点秃,十分和善、精干。
“这就是我跟你提到过的陆文博,他昨天刚刚到。”艾琳先引见了他。“这是院长吉姆·布莱克本。”
“你肯定是帮艾琳‘偷’旗子的英雄了!欢迎到密尔沃基来。叫我吉姆就可以了。”院长非常热情地和陆文博握手。显然他知道陆文博和艾琳之间的趣事。
陆文博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看来你的信息很灵通啊。非常荣幸见到你。”曾经和无数国外高级官员打过交道的陆文博表现得大方得体。他把从国内带来的礼物——一套泥制彩绘的京剧脸谱送给了院长作为见面礼,并且感谢他同意做他的导师。
“艾琳是我们学院的元老,她交待的事情我可不敢怠慢。”院长开艾琳的玩笑。
“既然不敢怠慢,现在就介绍一下专业的情况吧!”艾琳干脆顺着台阶,故意“耍”起了权威。
“是,尊敬的女士。”两个人互相打趣,像两个老顽童,非常随意。陆文博的紧张也随之消失。
接下来的半个小时,院长详细介绍了这个学院和他所学的专业。因为陆文博更热衷于了解人以及更好地和人打交道,院长建议他在安排课程的时候侧重于学习与人交流的理论和技能,附加一些对行政管理的研究。同时向他交待了管理计算机房的工作,这将是他奖学金的主要来源。临走时,他嘱咐陆文博说:“多年以前我教过一个从台湾来的学生。他毕业以后为威斯康星政府工作了几年。后来自己开办了农场,种植西洋参,成了大老板。中国人很聪明、勤奋。我相信你不管以后做什么,也一定会成功的。”
“当老板没想过,但是我一定能把书念好!”
会面结束了,陆文博并不轻松,刚才吉姆的英语讲得很快,他跟起来有点吃力,显然要经过一个适应期。
七 英语高材生的尴尬
艾琳每天早上把陆文博送到学校,晚上接他回家,这样他可以参加开学前的各种活动,办理各种入学手续,熟悉学校环境。中午,陆文博一般在学校附近的快餐店随便吃点东西,以麦当劳为主。这个看似简单的就餐经历第一次就让他遭遇尴尬,让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心有余悸。
麦当劳离社会工作学院不远,黄色的“M”十分显眼。室内装修时尚,色彩鲜明,墙上挂着趣味照片,标准桌椅,菜单上印着薯条、巨无霸等食品。“全世界的麦当劳看来都是一样的。”陆文博心里想。
“Hello! How are you doing?”(你好!你怎么样?)服务员殷勤地招呼他。
“I am doing great。 Thanks。”(我很好。谢谢。)陆文博学会了公式一样的问好程序。
“For here or to go”(在这儿吃还是带走?)服务员微笑着问他。
“Excuse me”(对不起?)陆文博没有听懂。
“For here or to go”(在这儿吃还是带走?)服务员耐心地重复了一遍。
“I am so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