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夜之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不夜之侯- 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小掘这时也走了进来,一言不发地盯着盼儿,又拿眼睛审视着嘉乔。杭嘉乔便对他耳语说:“她是我侄女儿。”
  小掘又紧盯着李飞黄看,李飞黄被他看得心里发毛,又不知为什么这日本军官要死死地盯着他,便心虚地笑笑。那笑脸,却是比哭脸还难看的。
  杭嘉乔这才又对着小掘耳语,小掘看样子已经明白了杭家的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他的眉头,一下子就松开了,轻轻蹲了下来,看着微微睁开了眼睛的盼儿,他的目光,突然变得温柔了。他刚才那张凶神般的面孔,也一下子因为目光的柔和而显得富有了人气。一层光泽,从他的刮得铁青的面皮后面渗透了出来。他仿佛是自言自语地说:“是得了肺炎了,可怜的姑娘。”
  杭嘉乔根本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一可怜的姑娘,也就是可怜的中国姑娘——这句话是从杀人不眨眼的小掘之口说出来的吗?
  小掘却脱下了自己身上披着的那件黑大学,盖在了盼儿身上,然后站起身,对身边的卫兵耳语了几句,杭嘉乔就对方西冷说:“皇军说了,先用他们的车把你们送回去。”
  李飞黄听了,腰便塌了下去,忘形地“哎哎哎”,小掘却用刚才的目光盯住他,对杭嘉乔使了个眼色。嘉乔会意,皱着眉头说:“谁说让你走了,要你答什么应?”
  李飞黄暖了声,眼看着方西冷母女二人上了日本佬的车,心火却冒了上来。那副文人的骨头也是在一堆软肉里硬撑了几撑,到底还是像把散架的破洋伞,没能够撑起来,只在心里波涛汹涌地骂道:“娘煞的,你这狗汉奸,狐假虎威,把我堂堂教授看成什么了?有一日落在我手中,我叫你——”
  这么想着,却又碰到了小掘一郎的目光,一个眼神的回合也没能够打下来,他就如举起双手投降一般,垂下了眼帘。倒是小掘,冷笑一声,说:“李教授,我知道你是专门研究晚明史的,眼下,怕不是正在触景生情了吧?”
  李飞黄头皮一硬,借着刚才那股火气尚未散尽,冲口而出道:“先生汉学根底着实不浅,所言极是。我刚才想的正是明朝一段轶事。嘉靖十二年,县令王铁令犯人小罪可有者,得杂植桃柳为赎,  自是红翠烂盈,灿如锦带矣。”
  “邓大变对得县税。尔等也皆县小罪可宕者了。不付种的却不再是桃柳,却是樱花了。李教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因此伤心不能自持了吧?”
  李飞黄像是被人猛击一掌,大冷的天,背上就流下汗来,连忙抬头大声地说:“不不不,先生有所误解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去桃花种樱花,于我又有什么区分?况农业史上早有记载,世界各地,凡冬季不十分寒冷而又有足够冬寒之处,皆可栽培。比如美国就有大量的樱桃树,不过没有日本的美丽罢了。日本的樱花,是全世界最美丽的观赏樱花,为什么苏堤上就不能种呢?”
  小掘倒是一时地被李飞黄东拉西扯的回答怔住了。李飞黄到底是教授,满腹的经纶,旁征博引,竟能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下子扯到《不列颠百科全书)},而且还能如此巧妙地恭维了樱花,为自己的行为又寻找到了理由。中国的文人,卑劣如小人者,也是有水平啊。
  小掘就翻身上了马,指着李飞黄说:“我倒还想听一听李教授的高见呢。”
  这样,小掘就骑在马上,让李飞黄在马下背着一把铲子,亦步亦随,竟从长堤的这一头走到了那一头。
  嘉乔跟在他们身后,听他们说了许多的话,但主要还是说的他们脚下这条战马踏着的古堤。通过他们的交谈,嘉乔才知道,这六吊桥,一名映波,一名锁澜,一名望山,一名压堤,一名东浦,一名跨虹。从前他来来回回地在这堤上走,却从来也没有注意过这些桥名。他在马上还看到了个子不高的李飞黄一跳一跳地走着,脸上一副教授的庄严,好像身边正围着一群奉辛学子。他时而侧身,时而倒行,他甚至背着铲子,还大声地诵起了苏东坡的诗章——六桥横截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山通。忽惊二十五万丈,老劳席卷苍烟空。直到苏堤北山口子上,他方与小城分手。小掘淡淡地朝他挥手,说:“李教授,你很有学问,皇军会考虑到你的长处的。”
  李飞黄一边说着“哪里哪里”,一边倒退地向他们告别。一转身,他的整个身体都佝偻了下去,肩膀一滑,那把铲子,就一下子掉到了地上。
  小掘看了看他的翻译官,却突然说:“现在,我对你的那个亲大哥的兴趣,可以说是更加浓厚了。我不明白,为什么你的嫂子会嫁给现在的这样一个人?”
  杭嘉乔知道,小掘不喜欢刚才的那个饶舌之人。总体来说,小掘是不喜欢比他懂得更多的人的,如果那个人又表现出卑微来的话,他就更不喜欢了。杭嘉乔自己也不喜欢这个人,毕竟,是这个人取代了他的大哥。他笑着问:“小掘太君,您看我从前嫂子的这位后任丈夫像什么啊?”
  小掘认真地想了想,说:“汉语中,对这样的人有一个确切的评价——斯文走狗。”
  他突然再一次爆发出大笑来:“对,对对,斯文走狗,只有你们支那人,才会出现斯文走狗,斯文走狗……”他不停地念着这个词儿,突然怔住,说:“可怜的姑娘……”
  然后,他就陷入了沉思。
  隔着外西湖,可以看见城里有浓烟骤起,是清河坊一带的方向。不久就看见一匹马从西岸桥那边翻了过来,吴有飞快地滚到了小掘和嘉乔身边,说:“杭家大院,被人放了火了——”
  杭嘉乔眼睛一瞪,还没问话,吴有便接着说:“是、是、是你大哥杭嘉和放的火,是他放的火,是他把自己家点着了——”
  杭嘉乔声嘶力竭地叫了一声:“还不给我去救火——”然后也顾不得身边的小掘,扬鞭策马,竟直奔杭州城而去了……
  第一一章
  杭州清河坊羊坝头忘忧楼府风高放火之日,杭家小女儿杭寄草全然不知。她有属于她的劫难——带着一群贫儿千辛万苦辗转浙中,却在敌机轰炸之中与众人失散了。
  原来这一路的水陆兼程,忘忧遇着了一老僧,恰是上回在玉泉鱼乐国见到的那一位。忘忧生得异常,老僧一下子就把他认出来了,且喜且悲地说:“阿弥陀佛,这下可好了,我也是在路上拾得一个孩子,正好与你们一路做个伴呢。”
  原来这孩子是随着奶妈回乡下去避难的,谁料半道上奶妈就被飞机炸昏了。孩子也不过三四岁,趴在奶妈身上,哭得声音都发不出来了,浑身上下沾得到处是血。大人们来来去去地从他们身边过,女人们难过得直掉泪,却没有一人把那孩子抱回来。也许抱不抱回来都一样,终究还是一个死吧。还是佛门中人菩萨心肠,那老僧路过此地,咬一咬牙,就把孩子搂到怀中。又不知这孩子姓甚名谁,家住何方。正要带着走开,见那女人却睁开了眼睛,用尽了力气才说,这孩子是杭州人,姓李,名叫李越。她是李家的奶妈,本想带着孩子先到乡下避难的——还要往下说,嘴抖着,却再也说不出来,一歪脖子,过去了。
  忘忧一见了那李越,就越儿、越儿地叫个不停。十岁的孩子背着这三四岁的,倒像是一对亲兄弟。有什么吃的,先就省下来给他。又怕姨妈不肯收了李越,一下子就变得更加乖巧,连夜里起来撒尿也不要姨妈叫了,背着人的时候就对姨妈说:“你说贫儿院能留下越儿吗?”
  寄草说:“你别想那么多,那不是你想的。”
  忘忧说:“我要越儿,我要和他在一起。”
  寄草叹了口气:“只要能留下他,谁会忍心扔了的,还不知道他父母留在杭州是死是活呢。”
  “那越儿就给我做了弟弟吧。”忘忧又说。
  寄草笑了,道:“你那么喜欢他,倒像是我们家前世跟这孩子有什么缘似的。将来有一日回到杭州,找到他父母,我就说,是我们家忘忧留下你们家的越儿呢,忘忧是越儿的大恩人。”
  那么说着,这一行人就到了钱塘江岸边的一个小城。那老僧法号无果,这些天来与贫儿院的人们也熟了,又见天色向晚,想着要给这群老的老小的小的善男信女做点好事,便说:“前面码头不远处有一座育婴堂,我有个老乡在那里。大家不妨与我一同前去,今天夜里也有个安身之处,明日再做打算,如何?”
  大家都说好,弃了船就一起上岸。行不远处,便见那育婴堂,原是天主教的建筑,水泥的二层楼房,里面还亮着灯。大人孩子们见着灯光,一时就兴奋起来,想着今夜终究可以睡个好觉了。无果师父又说:“你们先在门口待一会儿,我和寄草姑娘进去,先把事情谈妥了,再叫你们。”众人应了,无果就和寄草走在前面。忘忧正背着越儿,那越儿见无果离他走了,不知何事发生,先就哭了起来,小脚踢着忘忧的背叫着:“去,去,一道去——”忘忧知道那是越儿弟弟害怕大人又把他扔下了,连忙喊着:“姨妈姨妈,你们等等我——”背着越儿就一起进了那育婴堂。
  日本佬造孽,飞机突然就阵头雨一样地过来了,超低空一阵扫射,半天里就是一阵阵的火光痉挛,正站在夜幕中的大人孩子,顿时便被枪炮罩着。一时人们大呼小叫,哭嚎失声,就作了鸟兽散。还是李次九先生经得起事情,连连地招呼大家带着孩子,把一群人就撤到了江边船上,单等着寄草他们一撤出来就走。谁知没等到人,却等到了敌机的一片轰炸。远远就见了那育婴堂的尖顶楼在一团红光中塌了下来,船老大死命地就催:“你们走不走?你们不走,我可是要走了,在这里活活地等死啊。”
  那李院长见了满满一船的孩子,大的大,小的小,吓得如惊弓之鸟缩成一团,把船给挤得东倒西歪。江水泛着红光,也是惊恐万状地发着抖,愈发衬出了这夜幕下的不祥。他知道是再不能够等下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