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风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公子风流- 第1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镇国公慢悠悠地继续道:“单只这一点儿杀你一百次都不算多。”丞相这货说白了就是个人形炸弹啊,威力不可估量。

孟明远表示赞同,道:“毒杀我远比掳我入突厥罪过更大,九族灭尽是预料之中的事。”

杜明宇身子打了个晃儿,声音都发紧,“九族……”

孟明远的扇子敲在桌上,一下一下的,“现在才想起九族牵扯不觉得太晚了吗?”

杜明宇的佩剑出鞘。

同一时间一堆兵器出鞘亮相。

孟明远坐在元帅案桌后动都没动一下,淡淡地看着被众人包围的杜明宇,“如无意外,圣上那边想必已经动手了,不过,”他顿了一下,“如果你能逃出凉州城投奔城外突厥大军的话,以后还是会有后继之人的。”

问题是,他现在还逃得出去吗?

当然不可能!

杜明宇就算是神功盖世,想要冲出这座军营也不会轻而易举,更何况他没那个能耐。

双拳难敌四手,很快就被群殴拿下了。

看着狼狈伏在地上的杜明宇,孟明远轻轻地叹了口气,“押到外面示众吧,让将士们知道知道在他们浴血杀敌的时候,这利欲薰心的人是打算如何用他们的血去赚取他头上的珠冠与荣耀的。”

镇国公看了丞相一眼,心说:够狠!

兵愤一激起,杜明宇肯定死得透得不能再透。

就在这个时候,孟明远朝他看了过来,一脸的尊敬与谦逊,道:“军中不可一日无主,如今只能劳烦老国公勉为其难了。”

“哪里哪里,老夫份所应当。”

不少人心里都感疑惑,这样的机会怎么不让程青山将凉州兵权收拢在手呢?丞相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老国公主持军务要紧,本相便先告辞了。”

镇国公暗自骂了一声“滑头”,丞相这货摆明了是偷懒啊,他是一朝国相,此值国家危难之际他还想当甩手掌柜?简直——岂有此理啊!

“咳咳……”孟明远适时地咳了几声,“本相身体尚未痊愈,便是想尽份心也是有心无力,只能偏劳老国公了……咳咳……”

镇国公觉得他现在也非常想到外面狠狠给杜明宇那家伙两脚,让他设计丞相这货,给了他一个多么完美的借口躲清闲啊。

城外突厥三十万大军围城,凉州守军原不足六万,几场仗下来,如今都快不足四万了,各地援军到达尚需些时日,接下来如果再打那就是硬仗,比当初南王十几万叛军围城的局面还险恶万分。

敌众我寡,对方还对城内情况知根知底,这场仗……前景真不乐观。

镇国公突然发现自己接到了一个烫手山竽。

可惜,这个时候丞相已经托病离开军营回将军行辕了。

孟明远一直觉得吧,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才会有创新,所以如今这么个局面,想建功立业的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时候。在这种时候,他就应该把舞台让出来,给有上进心的人一个施展的平台机会。

程家大舅子虽然是一员虎将,但是如果真的要充指挥官的话,多少还欠缺那么点儿火候,这也是他不急于将军权揽到他手中的原因。

镇国公是只老狐狸,又是跟太祖爷打天下出来的,如今的凶险局面交给他最是稳妥。

今日之事,孟明远其实也是多番计较之后才做出的决定,下棋的时候,必须要有全局观,一时一地的得失不足虑。

丞相已经在军事作战图前站了很长时间,默言知道他在思考问题。丞相虽是文臣,但是文韬武略都是值得肯定的。

如今的凉州处在一个很诡异的氛围中。

几十万突厥兵马陈兵城外,是个危如累卵的局势。可是,城内百姓生活依旧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丝毫没有大战在即的慌乱和躁动。

曾经有西巡随行私底下悄悄去打听,结果得到的答案让他们很囧然。

当朝的丞相都在呢,怕什么?就算他们的命不值钱,可丞相的命总归比他们金贵多了,更何况还有一帮跟丞相一起从京里来的权贵。再说了,丞相的子女跟没事人一样整天在街上溜达,如果战事真危急,丞相还不早把孩子送走了?

太有道理了!

原本就觉得这种时候还放任孩子到外面跑跳的丞相很不正常,现在看来,丞相是再正常不过了,连自己的孩子都舍得出去,绝对典型的“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的实践运用者。

其实对于在这种紧张的时刻还让孩子们到处跑程雪兰也是极不赞同的,可是丈夫总有他自己的用意,没办法之下程雪兰只好自己亲自跟着看护,生怕有个什么万一。

“叫凉州刺史来。”

随侍一旁的孟安立即出去传话。

孟明远仍旧盯着墙上的地图看着,左手托着右肘,右手摩梭着下巴,眉头微拧。

屋子里静寂一片,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打扰丞相沉思,也许他正在想的就是破敌之策……

很快,凉州刺史一头大汗地跑了过来,进门前掸了掸衣袍,正了正官戴,深吸一口气,这才迈步进屋。

“下官见过丞相大人。”

“我让你办的事如何了?”

凉州刺史抹了把额上的汗,声音有些发虚,“卑职已经尽力了,只是勉强也才收到了千余斤,有些派出去的人因为路远尚未回来,故……”

“千余斤——”孟明远重复了一声,凉州刺史便适时收了声,等他的下文。

孟明远在地图上走了几个来回,双手负后悄悄用力握了下,对刺史道:“将东西全部送到程青山将军去。”

“下官这就去办。”

看着凉州刺史离开,孟明远自语似地道:“这种时候只能兵行险招儿了。”他当然不可能将所有的希望都放在镇国公那只老狐狸身上,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本来就是件很不靠谱的事。

默言心头一凛,他知道丞相要有大动作了。

“去叫程青山过来。”

“是。”

程青山现在是负责行辕安全事宜的,所以他此时并没有在中军大帐听用,来得很快。

“相爷。”

“你们都出去。”这是孟明远对孟安和默言说的。

他们听命退了出去。

“你过来看。”孟明远转身走到墙上的作战图前。

程青山一脸严肃地跟了过去。

“这里。”

程青山扬眉。

孟明远的手在图上虚画了一个圆,“在这里打个埋伏怎么样?”

程青山仔细看了下地图,说出自己的疑问,“此地虽是伏击的好地方,可如何引敌军进入?”

孟明远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道:“既然这个地方没问题那就好。”

程青山便明智地不再问,谋成于密而败于泄,三军之事莫重于密,这些他都懂的。

第110章

如今正是万物复苏的时候;草木才将将苏醒;原野上尚只有星点的绿意。

突厥因冬日遭遇雪灾,人的吃食尚且为艰,更别提马匹了,再是骠悍的战马没有口粮也是难以战斗的,所以凉州城下刚刚冒绿的地方这些日子已经被突厥的战马们给啃得光突突的了。

在这样饥饿的时候,突然发现了它们最爱吃的豆粮,那简直是喜大普奔啊;根本就不受那些战士的控制撒了欢地往顺着黑豆的方向觅食而去。

这么一来二去的;顺着那条撒成的黑线诱线便进了孟明远为他们量身定做的伏击圈。

马忙着吃东西;还管你丫的打不打仗啊,所以骑兵被迫成了步兵。

突厥这个马背上的民族没了骑兵的优势,庆朝的兵将自然就占了优势,一场交战下来,庆朝俘获战马上千匹,全歼那支骑兵先锋。

论养马自然是少数民族的长项,所以缴获的战马质量相当不错,虽然有部分饿得脱了些膘,但是再养起来也不是那么难。

在这种被强敌围困的时候,一场胜仗的意义是不同凡响的,肯定能起到振奋军心,稳定人心的作用的。

“相爷真是诸葛在世啊。”镇国公不吝称赞。

孟明远则道:“本相也是被卢尚书逼得没办法了,我方战马紧缺,这一时半刻地现养是来不及的,就是买也无处可买,只能就地取材了。”那个葛朗台似的小老头,居然来信直接告诉他战马的问题他解决不了,请丞相自己想辙儿。

众人悟了,这大抵就跟草船借箭一个意思。

不过,诸葛用是的草船,他们丞相用的豆粮。

“本相其实也不敢肯定这计就能成,不过现在看来,管用。”孟明远自己也是高兴的,说白了他也是碰运气。

老天爷绝对是站在丞相那边的啊,好运气都让他占了。

“既然管用呢,咱们就再依样画葫芦再弄些战马过来……”孟明远跟镇国公在纸上这样那样地交流了一番。

镇国公觉得这丞相真对他的脾气,挖坑下套样样令人拍案叫绝,一点儿没有那些文人仕子的迂腐固执。

这一老一少围着一张小图在那里讨论得兴高采烈得,旁边的人听得个个一头黑线。

跟着镇国公一起来西巡的两个大孙子第一次看到祖父这样眉飞色舞,精神抖擞的模样,以往也就在跟威国公掐架的时候能看到祖父劲头十足,但远比不上现在这模样、精神。

他们能说祖父这是跟丞相臭味相投了吗?能吗?

至于其他人想的则是:他们的丞相大人果然一直是不走寻常路的,看把老国公都给带得不庄重了,俨然一副老小孩儿的样儿。

“不知道鱼网够不够。”这是丞相略有担心的声音。

“网不够,坑补够。”这是国公爷不以为然的回应。

你们好歹是在讨论军事策略,能不能让对话稍微那么有内涵一点儿?现在这样一点儿都体现不出你们的聪明睿智腹黑有水平啊。

最让人淡疼的是,就这样听起来很稀松平常的策略,还真就是确实管用能行的,后来战场斩获之丰也充分证明了丞相跟国公爷这老少狐狸精诚合作的成果很亮眼。

鱼网这东西之所以成为战略物资,那就不得不说到几年前南王叛乱的事。正是由于南王叛乱才导致了鱼网被列入战略军用物资,而经过此次实战应用,更奠定了鱼网军需物资这一牢固的地位。

那对老少狐狸嗨皮地从敌军那里弄来了一批质量上乘的战马,然后,援军也很及时地赶到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