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风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公子风流- 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孟明远笑了,“不是,只是本相闲暇无事时依据手边资料绘制的大庆朝大致疆域图,你们看这上面的江河湖泽分布,不过是为了让本相心中有个底,哪些地方是需要防洪防涝的,若是行军图也是这样的粗糙,那岂不是要出大事啊。”

几个武官的表情顿时便有些怪异。

这样简单清楚的地图,丞相大人竟然自谦至此,他们手上的行军打仗图如果能像这样清楚明白,不知道要让他们省去多少气力呢。

“这图真不是行军图。”这又不是军事地图他们至于这么副表情吗?

“相爷,这是您亲手绘的?”

“是呀。”比例标尺什么的,他懒得跟人讲解,索性就当一项娱乐活动来做了,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往详细弄,如果有一天他能绘出一幅大庆朝的详细山川地理旅游图那就美呆了。

不过,那大抵只是一个过于美好的愿望罢了,恐怕不会有实现的一天。

他毕竟不是徐霞客,对于探幽山川秀美古洞幽景没那么狂热的爱好。就这张简图都是他为了更好的制定关系国计民生的政策而不得不弄出来搞清楚地理方位大致情况的。

只不过,这里他家里书房有更详尽的小图,而御史台这里挂的是宏观大图,让他一目了然。

“相爷大才。”

“过誉了,这绘图之艺啊,你们领兵的才是行家里手,本相不过是关公面前耍大刀罢了,让你们见笑了。”

“相爷折煞我们了,相爷可到让兵部将行军图拿来一观便知我们所言不虚。”

孟明远缓缓自他们面上扫过。

几个武官都很诚恳地点头。

孟明远突然想到这个时候的武将可不是后世经过学校系统教育的指挥军官,这个时代到底有没有像后世那样精确的行军图?猛地想起自己以前在家翻历史资料时,看到张骞出使西域绘制的西域诸国图谱,顿时就一脑门的黑线哗哗地淌下。

不好,他一不小心就又冒尖了!

尼玛!

他就不该让这几个五大三粗的将军到他这办公室喝茶聊天啊……

“这图我回头就烧掉,几位将军不用担心它会落到有心人手中。”孟明远马上做出一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一定会保守国家秘密的神情。

几个武官顿时愕然。

相爷是不是误会了什么?

他们没说这图会泄露军事机密什么的,他们只是欣羡于相爷这手绘图的本事好不好?

“好了,本相还有公务要忙,几位将军就先请回吧。”哥端茶送客总行了吧。

“下官告退。”

几个武官也不是不识趣之人,藉机便告退了。

孟明远一个人对着挂在墙上的那幅地图轻轻地叹了口气,平时他看完也总是会收妥的,只是最近经常用它,便失了小心……

也罢,明天就把这图献给新帝吧,看他爱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吧。

孟明远是行动派,第二天,果然就把图献了上去。

开华帝看过图之后大喜,这就是他们大庆朝如今的疆域版块啊。这上面还把周边领国也都标注得十分清楚明白,甚至还圈画了大小,甚至有的还有相关城池的村注。

这简直是意外惊喜啊。

“丞相,别国的情况你是如何得知的?”

这个孟明远倒是可以回答,“民间走脚商人有时也会带回一些他国情况,有心整理一下的话,大致也可以推断出来大概方位大小人口数量什么的。”

“当然了,这也只是臣综合许多资料得出的结论,实不能保证其准确度,这个其实也只是臣私下做的一个草图,方便臣做出相关决策之用罢了。”

好一个“罢了”!

他们这位相爷简直都谦虚到一个境界了,到底是从翰林院出来的大学士,同样读书,相爷就是比别人会读,会吸收,学的全是精华。

翰林院藏书那么多,多少官员呆过,偏偏孟相爷就从里面实打实地学出了这许多的弯弯绕绕,其他人就都浑浑噩噩,浑然不知自己到底守着什么在熬天混日。

众人忽然想到了丞相曾经做过那首《励学》: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世家大族家中藏书不可谓不丰,可多少年才能出一个经天纬地之才的人出来光耀门楣?

说到底,读书这种事,天分有时真的是很重要的。

孟明远要是知道殿上众人心里在想什么,肯定会痛哭流涕的。绘图这事,其实说白了也算是跟他本身的专业对口,他做起来驾轻就熟,其他许多事,他其实一直都尚在学习中,所以才会倍觉辛苦啊。

李浩兴看着百官之首的孟丞相,心里百味杂陈,这本是他为女儿挑选的东床快婿,可惜,世事变幻难尽如人意,丞相答应他在相位时不动李家这支宗亲,却毅然决然地跟女儿和离。这其中或许有他的年轻气盛,不计后果,却更多是女儿恃宠而骄逼得他挥剑断情。

男人的目光从来便不在后宅内院,是女儿不知轻重打乱了整盘棋的落子。

已在相位的孟明远适逢乱局,沉稳掌舵,无意中让他的相位越发地巩固,这时即便当初拱他上位的世家们想拉他下马一时也不敢轻举妄动,毕竟现在时局太过凶险,他们谁都没有把握再扶一个丞相出来是否可以力挽狂澜,让动荡的朝局回归平静。

可,一旦朝局稳定,那么孟明远的相位就会坐得愈发地稳妥,轻易撼动不得。

一子落错,满盘皆输!

玉娘啊,你这丫头可知自己为家族犯了多大的错啊,怎么还有脸在家里闹?

世家经过几朝连续的打压,如今本就日渐势微,族中子弟多不堪用,扶植外姓子弟却又有一定风险,姻亲之好本最牢靠,可……

李浩兴脑中思绪万千,不禁为自己教女无方而深感懊悔。

突然,孟明远的目光掠了过来,李浩兴急忙垂首肃立,这个曾经的女婿,早已非昔日吾下阿蒙,那份凌厉气势已有种让人不敢掠其锋芒之感了。

程氏是先帝御赐平妻,他们甚至不能给孟明远冠一个“宠妾灭妻”的不义之名,而京中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围城之困未解,边关烽火又起,所有的一切都只得容后再议。

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旦错过最有利时机,便只会一败涂地!

孟明远不经意地收回目光,心里略有思索,李家是又想做什么吗?

他不惧死,说他无情也好,说他冷血也罢,这个时空他一直觉得自己就是个过客罢了,始终有着一层隔阂在,无法彻底融入。

被世家利用也好,被皇权压制也罢,他都是处于被动的位置,老相国出身世家,临终又极力推他出来顶班,这是世家布好的棋,只可惜。棋局却因不可抗外因而起了意想不到的变化,所以下到这个地步,这局棋早已不复当初的面貌,双方都只能顺势而为了。

最后,到底会是个什么样的结局,说句不负责的话——天知道!

成王败寇,如此而已!

孟明远不怕,他到现在什么都不怕了,一个人能像他这样玩一把,人生不算虚度了,他值了!

没有后顾之忧地跟对手下大手笔的棋局,他奉陪到底!

“丞相可能做出比这更加精确的图来?”

孟明远收敛心神,淡定自若地道:“回陛下,臣恐怕要有负陛下期待。臣手上能寻到的资料毕竟有限,而臣对此也不专精,还是需要专门的人来筹办此事。”

“翰林院的藏书尽归爱卿调阅。”

“陛下,恕臣说句大不敬的话,翰林藏书不及民间藏书之万一,臣往日自旧书市上购得的一些书远比翰林院中藏书更加的令人欣喜。”世家大族之所以屹立不倒,还因为他们手里掌握着知识文化,有知识有文化就有话语权,这就是他们手中的魔法权仗,他最脱离他们掌控的便是他有着上一世的记忆,有着上一世的知识信息。

拼先进科技知识吗?

哥不怵你们。

开华帝蹙眉。

孟明远淡笑如故,“陛下也勿需担忧,所谓著书立说,不过人为。只要有人,书这种东西总是会有的。”不是要打仗吗?战乱之中举家迁徒的时候书这种东西通常被舍弃的不少,那就捡漏吧,总能捡到一些好东西的,再不济,还有其他手段。

这一句话可着实地钉进了不少人的心里,不过人为啊……老天如果一直选择站在孟相爷的身边,那么还有什么是他不能为的呢?

作者有话要说:关于盗文的事,作者其实是弱势群体,我们的祖国对知识产权保护不重视,我们这些小老百姓除了做好自己外,其实没有其他的办法。

不看盗文,从自己做起。

这样其实就够了,我只是希望中国不会有将作者盗灭的那一天,应该不会吧……È;

63、

所谓兵贵神速!

边关危在旦夕;援兵刻不容缓。

这个时候不是看百官热闹的时候;不管那些官员有多么自私自利,有多么畏首畏尾;瞻前顾后,孟明远都不能坐视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

于是;他就着自己刚刚献上来的大庆朝比疆域简图现场讲解兵力布置,“陛下,这里;这里,这里;这几个地方离边关最近;急令信使传谕,令这几地驰援。还有,这里,这里,这里,想必此时勤王之师也已经动身往京师方向而来,派人速速迎上他们令他们直接调头奔赴边关。”

开华帝点头,以为然。

点头同意的时候,开华帝又不禁心里纳罕了一下,丞相怎么就知道这几地的兵马派勤王之师北上了呢?

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时至今日,孟明远行事从不无的放矢,他这么说必有他如此说的理由。

“这里,这里,还有这里,严令兵不解甲,马不卸鞍,随时监视邻国动静,他们不动则已,若有异动,应战,而且尽可能将战场拉到对方国土上。”打仗嘛,在谁地盘上打毁坏的便是谁的东西,这是主场的弊端。

地图虽大,但因是在御前展开,而孟明远又是站在图前直接指给开华帝看,所以隔着一段距离的官员其实并不清楚丞相大人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