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望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望族- 第1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条凳下有抽屉;里面东西倒是齐全;炭炉、吃食;还有各种打法时间的小玩意;如九连环、孔明锁之类的。



    “这马车倒真像是出远门使的。”沈珏感概道:“要是坐这样的马车出远门;都不用入客栈驿馆;错过了宿头也不怕了。”



    徐氏笑着摇头道:“这马车是出门使的不假;可却离不得驿站客栈。人好糊弄;这拉车的马却不能含糊;需预备备马;每rì最少要换两次缰;需jīng心照看;喂足了豆子;否则也拉不动。”



    “这么费事?”沈珏道:“那还不如寻常马车方便呢;原来是中看不中使。”



    徐氏笑问道:“珏哥就没察觉出点别的好处?”



    “什么好处?不就是宽敞么?”沈珏不解道。



    徐氏便看向沈瑞:“瑞哥可晓得了?”



    沈瑞点点头道:“这马车稳;车开起来;也不觉得颠。”



    口中说着;沈瑞心中已经打定主意;以后一定也订制一辆四轮马车。



    同颠簸难忍的二轮马车比起来;这四轮马车真是太给力。



    对于马车的好奇一过;沈珏想起沈瑞提了好几次的唐解元;又想起前天先行一步离开的祝枝山等几位表亲;问道:“婶娘;咱们在苏州停几rì?”



    徐氏摇头道:“rì子赶得紧;那边已经订好了官船;明天下午直接到苏州码头登船;后rì一早就行船北上。”



    沈珏吃惊道:“这么赶?怪不得祝表兄他们要提前一步回去”



    沈瑞闻言也呆住;不过算算rì子;现下已经是十一月二十三;想要在除夕前赶到京城;还真是耽搁不得;要不然大家只能在船上过年。



    运河行程;北上顺水;南下逆水。北上的话;倒是比走陆路要快的多。不过也仅限官船;出入闸口时;耽搁的时间短;民船入京;这段水路要走两个来月。



    沈珏因沈瑞对唐解元的推崇;怕他失望;安慰道:“这次错过;下回来见就是。苏州离松江又不远;总有能见着时。到时咱们厚着面皮去扰祝表哥与魏表哥;他们俩还能将咱们轰出来?”



    沈瑞点头道:“嗯;那就下次请贺表哥帮忙引荐……”



    徐氏在旁;听这族兄弟两个说话;好奇道:“瑞哥很是推崇唐解元?”



    “久仰大名;想要见识一番。”沈瑞道。



    五百年后;大家没有几个会记得弘治皇帝是谁;正德、嘉靖是什么关系;可又有几个没听过“四大才子”的。“唐伯虎点秋香”的段子;知名度不亚于“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梁山伯与祝英台”;大家耳熟能详。



    徐氏不由深思;道:“瑞哥想要做才子?”



    沈瑞摇头道:“侄儿不想做才子……心哀则鸣;这世间才子多有坎坷波折处;侄儿还是盼着自己做个平平碌碌的庸人……”
第一百二十七章 顺水行舟(一)
    站在甲板上;看着渐渐远去运河码头;沈瑞心中颇有激荡。



    再有一个月就能到京城;现下京城到底是什么样;沈瑞生出几分期待;又带了些许彷徨;莫名其妙生出一种“近乡情怯”的心情。



    若是自己到了京城;在白塔寺、潭柘寺这些传承到后世的地方;埋下个木头天体模样;五百年后被人发现;会不会有科学家将此归于五百年前“天外来客”带来的外星文明?



    要是自己留下一个羊皮卷;指名给五百年后的亲人;会如愿么?



    沈瑞脑袋里天马行空;最后归于静寂。



    五百年不是五十年;实在太遥远。五百年后的世界还是原来的五百年后么?



    旁边沈珏、何泰之两个凑到一起;正在眺望船队前方的黄马快船。



    如今是浅水期;又是冬rì;南下的船很少;运河上的船只多是北上。除了沈家众子弟搭成的这只船队外;其他船只都是靠右同行;让出中间水路。



    顺水行舟;前头又无船只遮拦;这只船队的速度行驶起来非常快。



    “这船行驶的好快”沈珏惊叹道:“一个时辰下来得走多少里?”



    何泰之南下时就是坐船;对船速也了解些;答道:“风力够的话;一个时辰五、六十里。”



    “风力?”沈珏抬头望向船帆;今rì虽风和rì丽;可依旧能瞧出轻微偏北风。



    “现下是顺水逆风;不过船速也挺快的。”沈珏瞧了一遍道:“苏州到京城总共两千多里水路;那要是顺当岂不是十多天就到了?婶娘怎么赶路还这么急;一rì也不歇?”



    何泰之白了他一眼;指了指队伍前面那六、七嗖船头、船身都箍了铸铁的护卫船:“珏表哥瞧瞧那些是什么?”



    沈珏望过去:“不是护卫船么;在前头开路的”



    何泰之却是卖起关子;不肯立时就说。



    看到沈瑞在旁;若有所思的模样;何泰之道:“瑞表哥可知晓?”



    沈瑞点点头;道:“那是破冰船。等到了山东;运河里有浮冰;需要用这个清开冰凌。不过就算有破冰船跟着;水路也只能走到山东。出了山东;北运河该冰冻了。”



    不知现下的京城;同后世的京城气候差多少。



    后世的京城;每年公历十一月底河水结冰上冻;算成yīn历就是十月中旬后;如今已经是十一月下旬;这水肯定冻实了。



    沈珏笑道:“倒是忘了;北边是冷的。怪不得大婶子曾说过了山东换陆路;原来是这个缘故。”



    水面上本就湿冷;又是这个时节;船行起来又带着风;三人在甲板上站了站;便被徐氏唤回屋子。



    他们这次搭乘的船队;总共有十四、五艘船;除了三艘贡船外;还有六、七艘护卫船;剩下五、六只大大小小的官船;都是跟在贡船后边蹭水路的。



    运河上;行船有先后;贡船为先;漕船为次;官船再次;民船最后。



    为防有人借贡船谋利;朝廷有律令;从江南往京城运送皇贡的贡船“不许载诸人;不许载诸物”;在沿途水闸;对于贡船的搜查也极为严苛。



    可是上有政策;下游对策。



    南京本就是冷衙门;捞油水的地方少;这隶属南京各衙门的九百九十八只贡船;就成了摇钱树。



    贡船上不许载人;那就不载;不许载货;那就不装;可贡船船队中;可以塞只官船之类的。



    沿途司税太监之流;看在南京司礼监面上;对于这些船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行。



    一来二去;这成为贡船队伍的潜规则;往来人员货物;几乎明码标价。



    为了配合贡船速度;随行船只都不算大;可也委实不算小。



    沈瑞等人搭乘这一只官船;船长二十七丈;船阔八丈。



    船上搭乘的;除了徐氏领着外甥、外甥女并一于沈族子侄晚辈之外;还有原品致仕还乡的南京工部侍郎一家;进京升转陛见的三位南京六部司官;还有来苏州公于完毕返京的御用监少监;南京锦衣卫受命进京的一千户、一百户。



    御用监少监是从四品;锦衣卫千户是正五品、锦衣卫百户正六品。



    大明朝权利中枢;名义上之掌握在皇帝与阁臣手中;实际上是皇帝通过厂卫行独断之权。



    因厂卫的存在;内官与锦衣卫气焰熏天;使得官民百姓谈之sè变。



    在这艘官船上;甲板上共有三层楼舱;顶层舱层便由那少监与两位锦衣卫用了;二层是徐氏与沈家诸子所在一层;一层是那位致仕侍郎一家;几位司官则在甲板下一层。



    因楼上是厂卫;楼下有官宦女眷;徐氏便约束小辈;除了停船时去甲板上放风;其他时间就在二层带着;省的冲撞了旁人;节外生枝。



    因徐氏的诰命身份在;又有礼部侍郎家的女眷递帖子拜会;又有南京几位司官递帖子问安。



    众小辈中;年长的如沈全、沈珠;已经十七岁;就被徐氏提溜出来;跟着二房管家出面打理庶务交际往来;剩下几个年少的;则被徐氏带在身边;或是读书;或是摸牌游戏;一rì里倒有小半rì功夫相处。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两、三rì下来;徐氏对于沈家子弟的资质品行就又多了几分认识。



    在读书勤勉上;沈琳最用功;沈瑞次之;沈宝再次之;沈琴与沈珏两个;则是最懈怠。



    遗憾的是读书最勤勉的沈琳资质最差;属于那种木头脑袋不开窍的;拿着书背半天;可是问他他自己也不知自己背的是什么意思。



    在牌桌上;沈珏最活跃、沈琴次之、沈宝再次之;沈琳与沈瑞两个最安静。



    面对输赢钱财;沈琳最上心、沈琴次之;沈宝再次之;沈瑞与沈珏两个最淡然。



    平时接人待物;沈瑞最稳重;沈琳次之;沈宝再次之;沈琴与沈珏两个最活泼。



    沈瑞并不在族兄弟跟前抢尖争风;懂事的跟个小大人似的。



    看着这样寡言稳重的沈瑞;徐氏只觉得心里又酸又软。



    当年孙氏初进二房时;比现下沈瑞年岁还小些;刚刚十岁出头。



    徐氏自己不过是刚进门的新妇;身份长媳;上敬公婆;中要服侍丈夫;下要照拂两个小叔子;已经提着十二分小心。彼时徐家已还乡;她在京城就只有几个年岁相差很大;往来并不亲近的姐姐在;心中带了几分惶惶。



    大学士府出身的徐氏;即便中间经历父亲罢相外放入狱除官流放;可还是被很好的教养大。



    原本对于孙氏的到来;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