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琦也会参加下一科;不过却是心里没底。沈琦读书资质中平;乡试时成绩就不高;会试这里更是没底。
按照沈瑛的打算;沈琦毕竟年轻;考个三、四科下来;也不过三十来岁。到时实在不行;再另选出路。
沈琦这里;却是不想继续考下去;已经有了主意;要是今科依旧落第;就去考教职。
后院徐氏“插戴”完;前院杨镇看着时间;打算要正式过贴。
这时;就见管家匆匆而来;在杨廷和身边低声禀了一句。
杨廷和闻言;眉头蹙起;连忙起身;对众人道:“家中有急事;先容我告退下;稍后就回来”说罢;又吩咐杨廷仪好生待客;就大踏步随管家下去。
客厅上其余人等;都是面面相觑。
如今已经是腊月;杨廷和却觉得额头渗出汗来。
转过影壁;就见一着狐皮大氅小少年站在那里;正满脸兴致勃勃地看着影壁上的图案。旁边侍立一白面无须的中年男仆;后边还站了几个健壮侍卫。
看到杨廷和过来;那小少年露出一白牙:“先生”
杨廷和疾行了几步;就要屈身下拜。
小少年忙扶了杨廷和的胳膊道:“先生莫要多礼;孤不告而来;做了不速之客;还请先生勿怪
杨廷和见他白龙鱼服;不由心忧;小声道:“殿下怎么出宫了?”
“听闻师妹今rì‘文定;;孤便过来讨先生一杯酒吃”少年含笑道。
杨廷和却丝毫不觉欣喜;侍奉这位殿下几年;对于这位殿下脾气秉xìng他也知晓。眼前这人虽挂着笑模样;可眉眼间满是yīn郁。瞧着这样子;心里是带了
杨廷和暗暗头疼;生怕这位小祖宗闹出点什么事来;面上却不敢显露半分;只恭恭敬敬道:“能得殿下亲至;臣不胜欣喜;外头天寒;还请殿下移步。
少年见他并不啰嗦“千金之子做不垂堂”这些话;面上就好看几分;带了几分好奇道:“瞧着前头停了不少马车;这是沈尚书家的人?今rì来的大媒是哪个?”
杨廷和今rì早退;为的是长女“文定”之事;少年自然也得了消息;晓得杨沈两家联姻之事;才这样问。
“今rì过来送帖大媒人是沈尚书妹婿杨镇杨大人……”杨廷和道。
“杨镇……孤听着倒是耳熟……”小少年沉吟着道。
那白面无须的内侍近前道:“是今年才上来的大理寺卿。”
“原来是他呀;他家那个胖儿子;孤前些rì子见过;与张家那个外孙交好;倒是个有趣的”小少年嘻嘻笑了两声;道。
说话功夫;杨廷和已经引着少年到前院书房。
小少年却停下脚步;四下里望了望道:“宾客在哪儿?先生今rì是主家;也不好轻离;孤还是随先生过去那边。”
杨廷和露出几分不赞同:“殿下……”
小少年扬了扬下巴道:“先生;今rì来的是上门给先生贺喜的学生;哪里有什么殿下?”说到这里;顿了顿道:“孤……我……姓朱名寿;学生就是朱寿”
外人不知晓;当今太子rǔ名“寿哥”。
眼前这小少年;正是当今皇上嫡长子;二岁被立为东宫的太子殿下。
杨廷和还要劝阻;太子的眼风已经扫过来。即便面上依旧带了笑意;可眼神却yīn沉的怕人。
宫廷之中;又哪里有真正的孩子。
杨廷和晓得太子的脾气;真要在自家发作起来;自己可吃不起。到时候皇上与娘娘才不会去想谁是谁非;落不是的还是他这个臣子。
他便在心中哀叹一声;道:“既是如此;寿哥就随我去客厅上见客。”
太子见他知趣;连称呼都换了;笑着点头道:“好;正也要见见老师家人
他因好武事;看着倒是比同龄的孩子身量高些;可到底只有十岁;不过到杨廷和胸前;随着杨廷和进客厅;引得大家不由侧目。
大家虽猜测杨廷和匆匆出去或许是有客至;可没想到客人是个孩子。
旁人还在疑惑;杨镇却是坐不住;“腾”地一下子起身。
杨廷和虽将太子带过来;可到底不敢真的将太子当成晚辈;否则传到宫里去;可都是他的不是。
因此;他便先对太子一一介绍众人身份。
按照规矩;要介绍人时;像位尊者先介绍。他这样一来;众人哪里还能不晓得眼前这小少年不是一般人。
加上杨镇之前的反应;大家便也不由自主地带了恭敬。
太子向来被恭敬惯了的;倒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对;虽口中依旧自称“学生”;可却大喇喇地坐了上座。
其实;杨廷仪与沈瑛也参加过大朝会;可因位卑;远远地站在后头。对于曾出现在大朝上的太子;即便见过;也瞧不真切。
不过京城的权贵虽多;能对杨廷和称“先生”;让杨镇诚惶诚恐的;又是这个年纪;还有能哪个?
杨廷仪是提心吊胆;太子微服;来的又是杨家;要是有半点闪失;杨家老少都是死罪。
沈瑛则是心中讶然不已;杨廷和虽是詹士府大学士;可只是正五品;除了同品级的左chūn坊大学士之外;上面还有正三品的詹士、正四品的少詹士。看着眼前少年对杨廷和;却很是礼遇与信赖。
二房沧大伯给沈瑞挑了这门亲事;单单是让沈瑞拜在杨廷和门下学习么?
第二百四十章 天作之合(三)
虽说对于杨家“文定”之喜带了几分好奇;不过太子也是三纲五常教导出来的;并没有冒昧地要提提见见“小师妹”之类的话;反而对旁边的少年颇为关注。
杨慎长相与杨廷和肖似;太子便道:“这位就是前些rì子从四川回来的师兄?”
不得不说;杨慎的卖相极为讨喜;相貌俊秀;看着就是那种乖乖好孩子的模样。又因读书多的缘故;更添儒雅。
十来岁的少年;都爱同大孩子玩。
今上后宫只有皇后;还有几个没有封号的夫人;是皇后入宫前就在的宫女子;没有册封嫔妃。龙子龙女;都是中宫皇后所出。太子本有一同胞弟弟、一同胞妹;不过却是幼殇。如今宫中;天家只有太子这一血脉。
要是杨慎是寻常少年;不知太子身份还能随意些;如今既猜到太子身份;一时不免有些拘谨;应对之间守了尊卑之礼;显得生疏不亲近。
太子轻哼一声;露出几分不满;立时对杨慎没了兴趣;对杨廷和道:“先生有几子?”
杨廷和道:“有四子。”
太子眼睛一亮:“那其他人呢?”
杨廷和忙目视杨廷仪;杨廷仪下去;少一时领了几个孩子进来。
这是杨廷和庶出的三个儿子;年纪最大的二郎杨悍九岁;三郎杨忱七岁;四郎杨恒三岁。
太子站起身来;打量了几个孩子一眼;回头对杨廷和道:“先生;这三个都是师弟……”
杨廷和听了这话;加上太子方才的反应;只能硬着头皮吩咐几个孩子道:“这是你们师兄;快上前见过。”
方才带几个孩子出来前;杨廷仪已经嘱咐他们要规矩老实。可他不敢对几个孩子说出太子身份;几个孩子便也没有对皇权的畏惧;除了年岁尚小的四郎之外;二郎、三郎眼中只有好奇与隐隐地亲近。
多了一个师兄?哪里来的?
这般天真烂漫模样;反而得了太子的心。
太子“哈哈”笑了两声道:“既是初次见几个师弟;总要与份见面礼”说罢;便目视旁边侍立的白面中年内侍。
那内侍乖觉;立时从袖子里摸出两个荷包来;双手奉上。
太子笑嘻嘻接了;扫了杨家几兄弟一眼;也从自己身上拽下个荷包来;不过低头看了一眼;上面金线绣龙纹的图案若隐若现;怏怏地收回;又去看那内侍。
那内侍陪着笑;咬着牙根在袖子里摸出枚一寸直径的碧玉环来;打着大红sè络子。
太子将那两个荷包给了三郎、四郎;将玉环给了二郎。
几个孩子开始都不敢接;都是等到杨廷和点头后;才接了;跟着谢了“师兄”。
几个孩子脆生生的话出来;即便没有多言;屋子里也一下子像是添了生气
太子眉眼间yīn郁散了些;不过看着旁边空着手的杨慎;想了想就从腰带上解下一枚羊脂玉平安如意牌来;递给杨慎道:“到底是初次见师兄;小小表记;还请师兄勿嫌轻薄。”
太子的随身配饰赐下来;这是多么大的脸面。
杨慎这里本当跪下谢恩;可既是太子不愿表明身份;便双手接过;道:“荣幸之至……”
不过太子既摆着“师兄弟”的身份;杨慎这里也不好空手;就从荷包中取了一方田黄石印料;道:“我比师弟大;本当为师弟准备表礼;如今只能算是回礼……”
他本比寻常少年聪敏;已经看出眼前太子不愿守“君臣之份”;有心与杨家亲近。自己最初的应对;是在规矩之内;却是违了太子的心意。
方才太子给二郎兄弟“见面礼”时;杨慎心中也带了几分紧张。
杨家内宅虽不至于嫡庶混乱、尊卑不分;可想到亡母郁郁而终;同父亲宠爱侧室不无关系;他对几个异母弟弟却真的亲近不起来。
要是这几个弟弟入了太子的眼;杨慎不晓得自己会不会嫉妒。他想要自己保有君子德行;可也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