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望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望族- 第3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行人出了五房;乘车的乘车;骑马的骑马;到了官粮码头。



    沈渔带着沈环;已经迎了过来;旁边还有个三十来岁的青年;却是吏员打扮。



    见到宗房大老爷;这吏员趋步上前;见礼道:“见过沈世伯……”



    宗房大老爷带了几分意外道:“这不是陆家三郎?不过是白粮北上;怎么是你上京?”



    那青年带了无奈道:“禅师去年从祖庭直接北上京城;至今未归;小侄奉祖父之命;前往京城接禅师回来……”



    “这样说来;洪善禅师如今竟在京城?”宗房大老爷听了;带了诧异;望向沈瑞:“瑞哥可晓得?”



    沈瑞摇摇头道:“小侄还是头一次听闻……当年家师与我在西林禅院受禅师照拂颇多;要是知晓禅师在京城挂单;小侄自当早去拜会……”



    这青年本打量着沈瑞;有些拿不准;实在是三年时间;沈瑞变化颇大;全无孩童模样;五官也张开了。



    听了宗房大老爷与沈瑞对话;他才露出欣喜来:“真是瑞哥这般高了;一时还真不敢认……”



    沈全上前抱拳道:“正是小弟;见过陆三哥……”



    西林禅院是陆氏私产;沈全当年寄居三年;却不是四房长辈安排;而是沈理一手安排。



    陆氏亦是松江大姓;仅次于沈家、贺家的二等人家;与沈家也是联络有亲



    沈理之亡母;就是陆氏旁枝之女;眼前这陆三郎论起来;算是沈理表亲。



    当年沈瑞在西林禅师守孝;沈理亦在母孝中;常登门与洪善禅师讲禅。慕其状元之名;不少陆氏子弟都往禅院听讲;其中就有这嫡支子弟陆三郎。



    因有一层表亲关系;陆三郎当年在禅院与沈理见了好几次;对于沈瑞也颇为亲近。



    像沈、贺两家;身为地方士绅大族;教导儿孙;都是以读书举业为重;嫡支子弟也看不上县衙小小司吏之职。



    陆家与章家却是因祖上德衡公遗命;子孙士农工商不禁;全凭天分悟性。嫡支子孙别说是出为吏员;就算打着算盘直接经商的也大有人在。



    一县政务;钱粮为首;户房最重。



    华亭县是大县;户房吏员数人;司吏为首。



    陆三郎即便有家世支持;可这个年纪能为户房司吏也是凭着真本事。就是宗房大老爷这样的世交长辈;私下也赞过陆三郎能于;只是在学习上不开窍;院试勉强过了;混上生员功名;岁科考试都是下等;只能绝了举业心思;倒是可惜了……



    由沈渔这族叔跟着照应;这负责运粮北上的又是沈瑞的旧识;宗房大老爷提着的心也算着放下些。



    这边粮船都是昨晚就装好清点完毕的;沈瑞、沈珏等人行李也是昨晚送上船;只等着今早天亮就出发。



    眼见时间差不多;陆三郎就与宗房大老爷、沈琦、沈瑾等人作别;带了沈瑞、沈瑞等人登船了。



    等粮船离了码头时;天色已经大亮。



    看着江面;宗房大老爷长吁了一口气。



    “祖父;珏三叔的斗篷落下了……”小栋哥看着宗房大老爷身上;道。



    他前几年在京城;改口改的早。



    宗房大老爷低头看了看身上;自言自语道:“这小子;倒是蹭蹭长个子;都要有我高了……”



    沈琦带了众族弟上前;道:“海大伯;上车吧;江边风硬……”



    宗房大老爷点点头;招呼着小桐哥;转身上了马车。



    其他人年长;都骑马相随。



    “既是回来;明年小栋哥是不是该应童子试?”沈琦随口问道。



    小栋哥点点头:“是啊;原也要今年年底回来的……”



    “京城书院;名师云集;小栋哥学了这些年;那边老师怎么说?院试可有了把握?”沈琦问道。



    小栋哥闻言;不见得意;反而眉眼间多了愁绪:“老师说要是在京城应试火候差不多;可是在南直隶这里;却是不好说;多少要看运气……”



    沈琦深有感触道:“谁让咱们这里是文章大省;百姓教化早;别的地方院试容易;乡试惨烈。南直隶这里;院试这里就要命。过了院试;一辈子摸不上乡试边的又大有人在不过你年纪小;也无需太多着急;你全三叔院试就考了三回”



    沈瑾少年登科;并不觉得有这样难处;沈琴、沈宝两个听了;却是心有戚戚然。



    一行人回了沈家坊;到了胡同口;各房少年上前与宗房大老爷别过;各自家去。宗房大老爷一行;则马车继续;回了宗房。



    宗房内宅;西侧院。



    沈趴在床上;不时望向门口;见到小桐哥进来;眼睛一亮;忙抬起身来:“回来了……东西可给了……”



    小桐哥面上带了不安;从袖子里拿出了锦盒……



    〖
第三百四十章 山高水长(五)
    春光明媚;庭院里海棠树怒放;海棠树下;站着两个孩童;不过四、五岁年纪;都一样发式;梳着冲天辫;一高、一矮;一瘦、一胖。都是一色红绸衣;脖颈上挂着明晃晃金项圈;容貌也有几分相似;要不是高矮胖瘦不同;倒像是双生兄弟。



    其中矮胖的那个;笑眯眯地带了几分得意;手中抓着一只九连环玩耍。



    九连环本是民间常见玩具;可这小胖墩手中的却是不同;因为是碧玉材质、黄金为链;颜色艳丽不说;把玩之余;玉声也清脆;别说是小孩子;就是大人见了也移不开眼。



    高瘦的那个;板着手指头;小声道:“我想玩……”



    那小胖墩扬起下巴;得意地道:“只有这一个;是我的……”



    “我也想玩……”高瘦的那个孩子奶声奶气地又说了一遍。



    小胖墩低头看着手中物件;犹豫道:“这东西脆;容易坏;得小心着;我也不敢随意玩……”



    高瘦的那个孩子嘴巴一撇;脸上已经带了委屈;眼泪在眼光里打转转;不过看到不远处的人影;已经带了欢喜道:“祖母……”



    小胖墩闻言抬起头来;面对几个仆妇下人簇拥着一中年妇人与一少年过来



    高瘦孩童已经扑了过去;嘴里道:“祖母”



    那中年妇人满脸怜爱地牵住他的小手:“小栋哥怎么在这儿?哎呦呦;这还要掉泪花了?怎么委屈成这样?可是受欺负了?”说到最后;望向另外一个小胖墩;神色转冷;声音里已经带了恼意。



    小胖墩站在那里;神色有些无措;喃喃道:“太太;二哥……”



    那瘦高小童见靠山来了;越发觉得委屈;小嘴一撇;哽咽道:“祖母;呜呜;我也要玩那个;五叔不给我玩……”



    中年妇人看着那小胖墩;厉声喝问道:“你是叔叔;作甚不让着你侄儿?



    小胖墩手抓得更紧了;挺着脖子道:“孩儿只有这一个;又是怕碎的东西



    瘦高小童一听;“呜呜”地哭了起来。



    中年妇人脸上越发不耐:“你这孩子不可任性;还不与你侄儿耍?”



    小胖墩抬起头;涨红着脸道:“这是孩儿的孩儿的”



    瘦高小童见状;越发哭的厉害。



    中年妇人心疼的不行;立时催促道:“你就不能懂事些?真是狠心肠;被惯的没个样子;就任由你侄儿哭闹?”



    小胖墩将九连环搂在怀里;满脸不服气;并不应答。



    中年妇人不耐烦;对旁边少年道:“还不快取了给小栋哥耍?再哭嗓子都要哭哑了”



    少年脚下迟疑;脸上带了为难:“太太;既是五哥心爱的;要不找别的给小栋哥?”



    瘦高小童机灵;眼见事情不成;拉着中年妇人的手哽咽道:“祖母;祖母;我就要这个……”



    中年妇人心疼的不行;也不再催促身边少年;立时上前从小胖墩怀里拽了九连环过去;反手塞到瘦高小童手中。



    “嘻嘻好玩……”瘦高小童捧着碧玉九连环;破涕而笑。



    小胖墩勃然大怒:“你们欺负人我要去告诉太爷去;小栋哥抢我的九连环”



    瘦高小童吓了一跳;忙抬头望向中年妇人:“祖母……”



    中年妇人面如寒霜;望向小胖墩。



    旁边少年低声劝道:“太太;还是还给五哥吧。五哥辈分高;可比小栋哥还小半岁呢;闹到太爷跟前;两下里也不好看……”



    中年妇人只觉得心火乱窜;从瘦高小童手中取了九连环;一把丢在地上:“拿回去;谁稀罕不成”



    庭院里青砖铺地;碧玉九连环一摔之下;立时碎了几段;散落了一地。



    小胖墩不由傻眼;中年妇人冷笑一声;牵着瘦高小童的手转身离去。



    身后;响起孩童的嚎哭声……



    看着锦盒中的碧玉九连环;沈收回思绪;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当年看似两个小童之间的争执;不过引起的后果却颇为严重;沈珏病了一场;太爷知晓原委;将长媳呵斥了一顿不说;也不许她再随便见珏哥。没过多久;京城喜报传来;小栋哥连带着械大奶奶;就被太爷叫人送到京城去了。



    沈当年是旁观者;只觉得大太太待胞弟的厌憎实没道理;也太刻薄些。为了大太太这态度;沈当年还怀疑过沈珏的出身;小心翼翼地打听了一圈;虽知晓了答案;却是南辕北辙。



    沈虽同情胞弟;可子不言母过;除了在旁边劝和;也不能说旁的。



    直到沈珏被徐氏带走;大太太这里才露悔意;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