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爷爷,我们爹前几天送了封信,娘是看了信才投河的,我们心里有些没底,想着让李爷爷帮我们拿拿主意。”弈哥儿说着,把那封揉皱了的信拿了出来。
村长看过信,深深地叹了口气,“唉,你爷爷奶奶就是识人不清啊。当年我就劝他们,你爹那个人看着不错,可谁知道是个什么心性。当时他那个年纪就不小了,早就该成亲了,柔娘嫁给他到头了说好了也就是个平妻,往坏了说也就是个妾。他们就一门心思的要嫁女儿,柔娘这孩子也是一门心思的要嫁,唉,大户人家的妻妾有哪一个是好相与的。你们听爷爷一句话,能不去就不去,去了你们要是能躲过去那些算计还能得个好结果,若是躲不过去,不只你们三个肯定丢了性命或者被欺压一辈子。你们妹妹从小长得好,要是能嫁个殷实人家还算好的,要是被他们卖给那些官老爷做妾,这一辈子就毁了。何况这京里的人家非富即贵,不是我们这的小县城能比的。”
“李爷爷,我们是打心里不想去的。我们读了几年书,虽不是很懂,可听了先生说过大户人家的那些污糟事,我们倒是还好,至少是个男孩子,可蝶儿太过年幼,听说那些大户人家里夭折的孩子不知道有多少。我们实在是...可爹说等安排好了就会派人过来,到时候怕是不得不跟他们回去。”弈哥儿对于这些很是担心。
“唉,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侯府啊,哪是我们抗衡的。走一步看一步吧,不管怎么样,到时候一定要看好了你们妹妹,自己也要小心提防,不要太过心善了。”村长只得叹了口气说道。
兄妹几个心里再有事,这日子也得过下去,第二天三兄弟就想着去挖些野菜回来。
“哥哥,一起去吧。我会听话的。”瑾蝶不想让自己成为拖累。自己现在已经走的很稳了,只要哥哥们把自己背过去,就在一处还是可以照顾好自己的。
“那到了地方,蝶儿乖乖在那看着好不好?可不许乱跑哦。”李铭瑄听了很是高兴地哄到。
“好”看到小心翼翼的哥哥们,瑾蝶心里好感动,他们还是和上一世一样,一样的疼爱自己。
三个哥哥并不是不事生产的人,力气哪怕小了点,活干的还是有模有样的。和宋奶奶说了一声,背着篓子就上了山。村里的孩子们都会去挖野菜,宋奶奶也没什么好担心的,很是爽快的答应了。
每日里兄妹几个都会上山挖野菜打猪草,把宋奶奶家的十几只鸡和两头老母猪喂得肥肥的,有时候回去河边的湿地里去挖蚯蚓捉蚂蚱回来喂鸡,那鸡吃的好了有时候一天能下两个蛋。把两个老人乐的不行,直说这四个孩子有本事。
随着两个月过去了,到了上辈子该来接人的那天,侯府的人却迟迟没到,弈哥儿三个倒是没有所觉,两个老人脸上有些松了口气,想着也许是那苏沐风家里不同意接人了,对这几个孩子倒是有好处。
瑾蝶心里倒是有些慌乱,想着会不会是因为自己重生,很多事情有所改变了。
确实是变了,不过不是因为瑾蝶的重生,而是因为另一个人的重生,这个人不是别人,而是苏皎月那个双胞胎妹妹苏临月。
苏临月是在瑾蝶重生后的第二年重生的,那时候苏沐风刚刚做通了家里的工作,赵氏因为没有嫡子,有些底气不足,坚持了一年之后不得不答应把人接回去。可苏临月重生之后可是清楚的这时候的赵氏是有了一个月身孕的,而且这个孩子就是自己的弟弟。
亲娘有了身孕,何必再把那几个小杂种接回来呢。苏临月醒来之后就装病找来了大夫,并劝着赵氏也把把脉,很顺利的检查出了一个月身孕,苏沐风说好的派人来接的话只得因为赵氏的怀孕放到一边了。苏侯爷说了,只要这个孩子是个男孩,那就不用去接人了,要是还是个女孩,那就接着派人过去,侯府不能没有继承人。
靠山村这因为侯府的食言,倒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欢喜的事兄妹几个和两个真心带他们的来人,不欢喜的就是村长家的三个儿子和媳妇了。这两个老人的家底可是要留给他们的呀,要是这四个兄妹继续留在这,那两个老人的家底会不会被他们几个骗了去。当然了,村长家的三个儿子还是很憨厚老实的,可三个媳妇就不是那么好说话了,反而十分精明。不过因为侯府的消息没有传过来,村长家里还没有孩子拖累,生活富足,倒还没闹起来。
很快的又是半年过去了,大夫在给赵氏把脉的时候很是肯定的说了这一胎是个男胎。老侯爷高兴了,赵氏更是满意,苏沐风值得休书一封送到了靠山村信里还夹着一张百两的银票,大致的意思说白了就是,早先以为侯府没有男丁,想着接你们回来,可如今正房夫人有了嫡子了,你们就没有即刻回来的必要了,先在靠山村呆着吧,我以后再想办法把你们接回来,这有一百两银子,用于以后几年你们的开销。
作者有话要说:
☆、第四章
说实话,苏沐风这人虽然渣,可对于自己的骨肉还是有些在意的,前世虽说不是很喜欢瑾蝶,可对三个哥哥是有些疼爱的,要不是赵氏一直在暗地里陷害上眼药抹黑,说不定苏沐风对三兄弟的态度还是和开始一样。就像今世,回信还记得给孩子带上一百两银子用来吃喝,这对于苏沐风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巨款了。
弈哥儿好在长了个心眼,看信是和弟弟们背着人看的,在见到银票之后悄悄的藏了起来,要不然以村长家那三个儿媳的人品,直接拿出来说不定又要闹上一回。
“李爷爷,我刚刚看了信,爹他是不会来接我们了,听他说是前头娶得妻子有了身孕,已经查出来是男胎了。我们想着不能再在您这住下去了,您二老照顾了我们大半年,我们已经很感激了,如今我们已经七岁,妹妹也三岁了,爹他给了我们兄妹一百两银子,我们至少这几年只要不胡乱花销还是可以用上几年的。”李铭弈看到屋里只有村长和老伴,才悄声说道。
“弈哥儿,你们想好了就去吧,我也知道,我那三个儿媳妇对你们总有意见,在我这你们也是不舒心,既然你爹还算有点良心知道给你们带些银钱,我们就不多说了。”村长也知道这半年来儿媳妇们没少闹腾。
“弈哥你们我是不操心,以后要是没事可以把小蝶儿送过来,女孩子啊少不得要学些女工什么的,她如今三岁了也该开始学了。”宋奶奶很是喜欢瑾蝶,这半年来不是跟着哥哥们上山挖野菜就是跟着自己在家里打络子编结子,小小年纪做的比个大人还好。
“多谢宋奶奶了,以后要多麻烦您了。”弈哥儿也不多言,知道那样对妹妹有好处。
“李爷爷,我们想着让您找人帮我们把我家那三间破烂土屋重新盖起来,再加个院墙,院墙是必须垒起来的,我们兄妹几个年纪不大,我们怕以后会招了那些坏人惦记。”村长皱了皱眉,想到村子里有些泼皮无赖是有些麻烦,“你们以后是要长住的,盖个土坯房不管人工吃用最多也就五六两银子,可土坯房住个一年就修缮一次,麻烦不说还费力气,要是盖个青砖屋连院子就要翻个十倍。依我看,你们就只盖正房三间的青砖屋,一间你们兄妹几个住,一间当厨房一间放东西,回头那院墙就用青砖打基,上面就用土坯,坏了等回来重新磊也花不了几个钱,我这么算计着加上人工费花个三十两左右就足够了,反正农家没那么多事,你们妹妹还小住一块也没什么。你爹给你们的钱也算是够用,等以后你们兄弟要是能读书就继续读,不能读书也可以找个活计,养活你们自个还是可以的。”
“那就照着李爷爷的意思建吧,我们家地方大,以后后院那里我们打算开出来种上一些菜什么的,到时候也可以卖些银钱。”弈哥儿三个对这些不是很懂,但村长人向来公证,交给他办是不会错的。
“这个交给我了,你们四个先在这好好住着,我今个就去找人采办,正好这阵子村里的人家都不忙,趁着天好赶紧的建起来了。”村长说完也不耽搁,直接出去各家各户的走动。靠山村不大,不大会的功夫,全村人都知道了李家四个孩子得了他们爹寄回来的银钱要建新屋了。心地好的会说这几个孩子总算是可以过得好些了,不用担心进了那大宅门受罪。心眼坏的就说了,还大户人家,还不是家里不要的野种,那姓苏的说不定家里娇妻美妾,不愿意要他们呢。不管怎么说,羡慕的有嫉妒的也有,兄妹四个年纪小也不用和村里人走动,闲言碎语听了也懒得理会。
有村长带头,大伙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找的人多也都是实在的,不用管饭,那些人就想着能在家里吃还能多得几个大钱,干活也卖力气,一个月后三间青砖屋就建成了,院墙也打好了。只不过屋子建好还是有些潮气,需要风干一阵子,正好木匠那的窗户门的还没打好,就先敞着风干。如今正是春夏交接的时候,天气越来越热,屋子干的也快,一个多月以后就差不多了,大伙把门窗安好也就完工了。新屋子建成,总共花了三十四两银子并五百个大钱。
宋奶奶带着他们几个过去又在灶里烧了两天火,彻底的去去潮气,兄妹四个就搬了过去。他们没什么东西,也就随身几件衣物,当时娘亲是的时候家里就已经家徒四壁了,平时用的也都是宋奶奶准备的。早在房子建好之后,宋奶奶就带着人把屋子打扫了出来,李爷爷又帮着安了两口锅,一大一小,把原来老房子里的那些家具给搬了进去。趁着镇上赶集的时候,宋奶奶帮着他们采买了一些油盐酱醋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品,四兄妹就开始了自己的小日子。
弈哥儿三个在搬过来之后就回学堂上学了,因为耽误了一年多的时间,三兄弟学起来很是卖力。平日里他们都是上午在家里干些杂务活,上山捡柴什么的,下午跟着村里的孩子们去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