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该怎么办?”徐阶冷冷道。
“以孩儿看,海瑞可以恣意妄为,咱们却还应按法行事。”徐琨出主意道:“大明律条规定,凡田产买卖五年以上,就不得追诉。所以咱家名下五年以上的田产都不用动,只把这五年里新增的田产检点出来,找那些贫薄的、有争议的退回去,就算海瑞还不满足,咱们也不怕他了,总不能让咱们把正当所得的产业也送人吧?”
“唔,二公子这个主意好。”李先生颔首道:“谅海瑞也无话可说了。”
“去清点一下,这五年之内入账的田产,”徐阶疲惫的闭上眼道:“‘占夺’也罢,不‘占夺’也罢,统统清退……海瑞让我做个榜样,老夫给他这个面子吧。”
“父亲……”两个儿子心痛道。
“你们真想逼死我吗?!”徐阶猛然睁开眼,声调提高了八度,拿起手边的茶杯,狠狠掷在地上道:“老夫一世清名,全都让你们给毁了!”
吓得徐?和徐琨赶紧滚进里屋去,继续算账。
李先生挥退下人,亲自把地面打扫干净,再给徐阶端上杯新茶,刚要退下,却被徐阶叫住道:“你说我今天这一跪,能不能把海瑞跪下去?”
“……”李先生寻思片刻,还是实话实说道:“原本必然是可以的,这天下除了皇帝和太夫人,没有谁能受得了你这一拜。只是一来,现在的首辅是高拱,他肯定不为所动;二来,海瑞的后台,说穿了是沈默,他肯定也不为所动;三来,那些言官们都被整得死去活来,唯恐跟咱们沾上关系,怕是也不敢给您鸣不平。”
“唉……”徐阶无奈的叹一声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若是当时我不偏心,现在又怎会如此窘迫?”
李翔知道他说的是沈默,轻声安慰道:“人无前后眼,谁知道后生如此凶猛呢?”
“罢了,不提这茬了……”徐阶摆摆手,把懊悔收起来道:“你说的没错,只要高拱在,谁替我说情也没用,所以咱们得祸水东引,不能光我徐家一家遭殃,要让整个松江,哦不,苏松十府的大户都遭殃!”说着冷冷一笑道:“这些混账东西,平日里奉承巴结,现在我徐阶遭难,却一个个成了哑巴,我倒要看看,等海瑞的屠刀落到你们身上时,还会不会继续沉默!”
~~~~~~~~~~~~~~~~~~~~~~~~~~~~~~~~~~~~~~~~
三天后,徐阶对海瑞的三个要求作了答复:第一,捐白银五千两赈灾;第二,家奴在徐府多年,感情深厚,不能强撵,只能任其自愿离去;第三,愿意退掉五年来所买一切田产,共四万亩,已经命儿子们造册退田,等候田主前来赎回。
徐?、徐琨虽满肚子不愿意,但父命难违,只能将田产整理成册,连同地契一同上交。徐阶修书一封,说明退田原委,送往巡抚衙门。
权作巡抚衙门的松江府公所院中,看了徐阶来信的王锡爵,疲惫的脸上露出兴奋的笑容道:“恭喜都公,贺喜都公,徐阁老终于肯退田了。”
海瑞拿着徐阶的信抽笺细看,笑容微露,心情也是大好……坚冰融化,焉能不喜?最大的徐家肯退田,松江肯定再没有缙绅敢死挺了。恐怕苏松十府的大户,也会随之而退,至少攻坚的难度就小多了。
但他的双眉刚舒展,忽又紧锁,怎么才退了不到十分之一?比起还剩下四十多万亩,这四万亩区区何足道哉?如果各地乡绅都有样学样,清退仅十分之一,这退田之举,又有什么效果?
分割
第八五三章 我不答应(中)
第八五三章我不承诺
@@@@@@@@@@@@@@@@@@@@@@@@@@@@@@@@@@@@@@@@
思来想去,海瑞提笔给徐阶写了回信,开篇先赞了几句‘近阅退田册,益知盛德出人意表’。(成都: 手打)而后笔锋一转,亮明态度道:“但所退不多,再加清理行之可也’,那到底退几多才合适呢?这次他给了个准数——一半!
在海瑞看来,就算退一半,徐家还有二十多万亩地,依旧是松江第一财主,夫复何求?若非担忧逼得徐阶狗急跳墙、鱼死破,影响了清田年夜计,以海瑞的脾气,又怎会容忍如此巨户在眼前呢?
也许是觉着实在太廉价徐家了,海瑞的语气不由尖刻起来,最后竟然写道:‘昔人改父之政,七屋之金须臾而散,公以父改子无所不成。’
接到海瑞的这封回书,徐阶笑了,可是笑容里满是肃杀之意,他双手握紧了拳头,左眉突突闪跳……这海蛮子实在太不明理!竟然如此软土深掘,竟要自己再退二十万亩!还什么‘昔人改父之政,七屋之金须臾而散,公以父改子无所不成!’虽然没有直接针对自己,不还是指自己的儿子占夺太多,让自己散尽家财,改子之贪退出来么?
徐阁老终究没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气魄,更何况,他也不克不及再退了。
之前的退却,是为了胜利的战略性后撤,现在要是再退让,非要让天下人笑失落年夜牙了,徐阁老丢不起这个人!决定不再退缩了,他立即给海瑞去了一信,称自己已将五年之内所置之地,不问原委尽数清退,不知还有哪些田产属于‘占夺’,只能请官府自己来查,若查实有据,定当清退?平素各式能忍的徐阶,终于忍无可忍,再不退一步了。
徐阶的强硬固然是有依据的,因为从年夜明律上并没有限制私人田产拥有量,只是严禁‘欺隐田粮’……只有因隐瞒田数、低报收成影响朝廷的赋税收入,才会成为冲击的对象。并且年夜明律也容许田地买卖,只要‘税契’完整的田产交易就会受到呵护。并且非论什么原因,只要买卖五年以上,买卖双方都不得追诉。
现在徐家已将五年之内置田全退,从法理上,已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徐阶有恃无恐!
另一面,他开始频繁给自己的门生故吏写信,要他们在适当的时候,一起给海瑞点颜色瞧瞧……
~~~~~~~~~~~~~~~~~~~~~~~~~~~~~~~~~~
那厢间,海瑞在给徐阶回信的同时,就向松江府发出了退田令,要求所有被判退田的事主,必须在年前自行退出不法兼并的田地。官府将于隆庆四年正月十五之后,重新丈量挂号造册,到时候若是哪家还未退出,将严惩不贷!一场重新分派土地的风暴已经形成,松江府的乡宦年夜户完全震动了,他们知道,这次真被刀架到脖子上了。
于是再也顾不上避嫌,纷繁来到徐阁老家,请他主持公道。徐阶跟他们明,自己这次是被高拱盯上了,话不但不管用,还会起反作用,所以只能连结缄默,逆来顺受罢了……为今若想自保,只能靠各位自救了。
徐阶指望不上,乡绅们总不克不及坐以待毙?只好通过各自的渠道,向朝中的关系反馈海瑞在家乡的作为……诸如‘鼓动刁民告状,致使坊间骚动、年夜户杜门’,‘与其屈民,宁屈乡官,执法不公’;‘非论‘夺占’与否,以‘自行清退’为名胁迫乡官退田’云云,列了许多罪状送上去。
于是临近年关的北京城,对海瑞在苏松所作所为的非议声渐起……其实之前就不竭有人攻击海瑞,但都被内阁压住罢了。但随着向朝廷告状的人越来越多,内阁也不克不及全都盖着了。好在高拱还算仗义,在海瑞压力年夜增的情况下,公开肯定了他的工作态度和取得的成绩,只是对其工作体例提出了批评,认为他应该考虑的更周全些。
然而就在隆庆三年底,一道来自苏松巡按戴凤翔的弹劾,让高拱也罩不住了……戴凤翔在奏疏中,历数了海瑞的种种罪状,疏言:‘海瑞这个人,年夜家都他是清官是忠诚,我却发现他沽名钓誉、年夜奸似忠,贪图个人名利,祸乱纲纪,完全欠亨为官之道。任凭刁民肆意讼告乡绅,无理剥夺他人合法财富,致使民间有‘种肥田不如告瘦状’的风闻。’又言海瑞其他各项政策也多有短处,更有‘勾结倭寇’、‘攻陷城池’、‘劫库斩关’,致使‘行李欠亨,烟火隔离’的罪行云云。此疏可谓无中生有、造谣污蔑者的必备圣经。
然而戴凤翔是苏松巡按,对海瑞的所作所为,自然最有讲话权,并且他官声向来还很不错,也有清官之名。更重要的是,他的指控也不是全无证据,至少关于海瑞纵容‘刁民诬告乡绅,无理剥夺他人合法财富’这一条,是人证物证俱在!
其实那些证据,就是当初徐瑛的门客董纪捣鼓出来的……先让刁民告状,然后使田主故意被夺产。待判决下来后,那些田主又拿着字据去找按台年夜人哭诉,戴凤翔不知有诈,自然深信不疑……他原本对海瑞一到苏松,就抢尽自己的风头而不快,更看不上海瑞横冲直撞的手段,心里满怀着偏见。现在见了海某人胡乱判案,致使无辜苍生失产的铁证,戴巡按焉能不狠狠告他一状?
这一状的威力确实太年夜,连高拱也有些犹疑了。因为近些日子,海瑞在松江迫害徐阁老的传说风闻,已经朝野皆知了。在那些传说风闻中,海瑞被成一个鲁莽不知分寸,教条不懂变通的粗人;而徐阶则被描述为一个风烛残年的可怜老人,在放下权力、归隐田园后,却遭到了无情的迫害……更让高拱郁闷的是,所有人都认为海瑞其实只是一把刀,只是他高某人用来整治徐阶的工具。这种戏码虽然狗血,却最能引人憎怜……憎得是高某人得势不饶人,竟要赶尽杀绝;怜得是徐阁老,桑榆之年还要蒙难深重。
就连素来不问政务的隆庆皇帝,也不知从哪里听此事,委婉的对高拱谈起徐阁老昔年的贡献,言外之意很明显,得饶人处且饶人,放过老首辅吧。
高拱有口莫辩,被逼的十分被动,这还是他死灰复然后的第一次。
就在这节骨眼上,戴凤翔的弹章到了,让老高如何再袒护海瑞?只能,先看看海瑞怎么自辩吧。
果然过不几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