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老夫人怔怔的看着李丹若惊讶道:“这朝廷的事,你和你太婆还理会这个?我平时里倒不大理会这些,你说这马鸣远案子里有蹊跷?”
“嗯,”李丹若暗暗叹了口气应道:“这案子也算不上蹊跷,不法必是有的,我是觉得,”李丹若顿了顿,一时真有些不知道怎么解释才好,停了片刻,才接着说道:“四月里淮南西路转运使黄永忠,也是贪墨不法,直接问了斩,黄永忠是大皇子的门人,我是觉得,今上的身子,这两年一直时好时坏,再说也这个年纪了,看这个样子,我是怕大皇子……太婆说过,今上逢大事常让人匪夷所思,我就怕……”
“你是怕大皇子落了空?”程老夫人反应并不慢,立时接口道,李丹若忙连连点头,程老夫人拄着拐杖站住,出了半天神,才看着李丹若叹气道:“你说的在理儿,可咱们也管不了那许多,一来咱们府上跟大皇子牵连也少,二来,跟大皇子府有牵连的,也不是咱们一家,这满京城,谁不想跟大皇子府攀上哪怕一丝半点的关连?”
李丹若叹了口气点了点头,程老夫人缓步往前走着道:“我知道你担心宏哥儿做长史这事,可这事,太婆当初也是打心眼里不赞成,思量了好几个晚上,到底没说什么,宏哥儿随他母亲,从小是个要强的,偏读书什么的,都不出彩,考了好些年,连个举人也没中上,大前年赶着皇上寿,总算求了个恩荫,又一直高不成低不就,求不到合适的差遣,得了大皇子府长史这差使,高兴的什么似的,你说,不让他领这差遣,这话太婆真是难说出口,再说,说了,他也未必听,唉,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李家,一个二字梗在你太婆心里几十年,咱们家吧,唉,不说了不说了,若姐儿放心吧,这一人一家一姓的命,都是上天注定的,咱们只不做亏心事,没事,往后这朝廷什么的外头的事,你也不用多管,男人不能插手后宅,咱们女人,也不好多管这外头的事。”
李丹若忙曲膝郑重答应了,也不敢再多说,只扶着程老夫人,说着花啊草的,又逛了一圈才回到上房。
侍候程老夫人用了午饭,又陪着说了一会儿话,李丹若才回到自己院里,捧着杯茶坐在榻上,看着窗外发呆,男主外,女主内……话是这么说,可凡涉夺嫡,都是灭顶之灾,这就不是内与外的事,这件事,晚上等五郎回来,还是得跟他好好说一说,也许他能有什么法子也说不定。
第五十三章 夏天
傍晚,李丹若没等回姜彦明,姜彦明在外书房用了饭,直接去了西跨院,李丹若垂着眼帘听了脂红的禀报,神情淡淡的吩咐收拾好安歇。
第二天天还没亮,姜彦明就敲门进了屋,一头探进内室,见李丹若还裹着被子沉睡未起,轻手轻脚进来,坐到床上,往李丹若身边挤了挤笑道:“往里让让,让我再睡一会儿。”李丹若厌烦的干脆坐起来,掀被子下了床道:“我该起来了,你自己睡吧。”说着,也不等姜彦明答话,径直往后面净房洗漱去了。
等李丹若洗漱干净,换好衣服进来,姜彦明已经收拾干净,换了身银蓝长衫,神清气爽的坐在榻上了,见李丹若进来,忙笑道:“你昨儿打发人说有要紧的事跟我说,什么事儿?”李丹若眼皮都懒得抬,侧身坐到榻上,端起粥慢慢啜了一口道:“没事了。”
姜彦明打量着她,吃了饭也不急着出去,跟在李丹若身边,说东说西说着些外面的新鲜笑话儿:“……对了,听说今年的灌口二郎生日/比哪一年都热闹,万胜门外这会儿已经扎上戏台了,我带你看热闹去?”
“有什么好看的。”李丹若拨着算盘,对着手里的年中帐册,头也不抬的答道,姜彦明紧挨着李丹若坐下,李丹若厌烦的拍乱算盘,转头看着姜彦明道:“这么热的天!”姜彦明尴尬的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抬手掩着嘴咳了几声,见屋里一个丫寰也没有,颜面上稍稍好过了些,稍稍远一远坐下,看着李丹若低声问道:“你生气啦?我也一个多月没过去了,你看,我也不常去。”
李丹若抬手揉着额,这会儿,她只是不想看到他,很多事想的时候不管将它想到了怎么难,真临到头上,才知道那份难心难到什么份上。
“我还有一堆的事,你也别在这屋里耗着,去外面书房念书才是正事,要不去会会文吧。”李丹若垂头道,姜彦明踌躇了片刻笑道:“那好,你忙,我今天也没什么事,你等我中午回来吃饭,你想吃什么玩什么?我买来给你?”
“你中午就在外书房吃吧,我让人给你送过去,今天中午我请了九妹妹她们过来说话,说好了留她们吃午饭,你在不便宜。”李丹若重新理好算盘珠,低头说道,姜彦明打开扇匣子取了把折扇笑道:“那好,我晚上早点回来陪你,这帐慢着点看,别累着。”
“嗯,”李丹若一手翻帐册,一手拨着算盘珠,专心算起帐来,姜彦明看了一会儿笑道:“那我走啦。”李丹若又‘嗯’了一声,姜彦明这才转身出去了。
姜府的日子和在李府的日子并没有太多不同,李丹若的日子过的安稳而平静,六月低,李凌波还是定下了大皇子侧妃岳氏的娘家堂弟岳七爷,宁老夫人气恼之下,加之天气暑热,竟病倒在床,李丹若在姜彦明的陪同下隔三岔五的回去看望,拣着好话儿劝说宽解宁老夫人,宁老夫人长声叹气,竟似灰了心般,提也不提这事,只肯说些往年的旧话旧故事,倒和杨氏说的更投合许多,李丹若隐隐的心惊不已,都说七十三、八十四……
七月中,狄推官在京府推官任上做足了十年,总算大皇子的大力举荐下,升了京东东路提点刑狱使,意气洋洋走马上任,狄推官上任,却只带了两个妾侍,李雨菊却因孩子幼小,两人身子皆弱,留在京城安养,李丹若忧心和宁老夫人的病,听说李雨菊并不随行,呆了一会儿,想想也不是什么坏事,那孩子如今还不满周岁,长途劳累不说,到了京东东路,毕竟和京城水土不同,再说,李雨菊既不用看着丈夫,也不用争宠,随不随行的,其实也无所谓,想开了,打发沈嬷嬷过去看了一趟,回来听说还好,也就暂时放到一边。
还好宁老夫人身子渐好,李丹若心情宽和下来,和程老夫人商量着卢杏林下帖子贺母亲生辰的事:“……说起来,卢三娘子嫁的这江南魏家,和咱们姜家在前朝还有些交情,后来姜家没落,两家也就不走动了,现如今这魏家倒沉寂了不少。”
“可不是,魏家在京城的这一支也不上不下,倒是在江南,魏家还算得上郡望。”李丹若笑接道,程老夫人连连点头道:“魏家诗书大族,底蕴深厚,若论江南,确实魏家要说认了第二,还没人敢占那头筹,这些年江南也起来不少人家,做了高官,三公宰辅也有,可到底失了底蕴,多数的,还是魏家门下出来的呢,卢三娘家能嫁进魏家,也是福气,那孩子性子活泼爽气,心地也平良,也是个有福气的,魏家这位大太太,听说也是个性子温厚好相处的。”
“嗯,听说三娘子和魏家四爷也很是相得。”李丹若笑道,程老夫人仿佛想起什么,看着李丹若笑道:“我倒想起来了,你看看,能不能把你妹妹带上一个?就算做个伴,这魏家大太太做生辰,来的世交故旧必定不少,能跟魏家交好的,门第根基也都不能差了,说不定能碰出个好姻缘来也说不定。”
李丹若忙点头笑道:“这哪有什么不好的?太婆看带谁去好?”
“这随你,你看带谁合适就带谁去,你跟卢家三娘子交好,也知道哪个带过去她能喜欢些,总要她看的顺眼了才成呢。”
“几个妹妹那样好,哪个带过去,三娘子都得喜欢,五妹妹年纪最大,就带五妹妹去吧,太婆说呢?”
“成!让人跟她说一声,你多照应些,五姐儿倒是个懂事的。”程老夫人笑着赞成道,李丹若又陪着说了一会儿姜家、魏家的过往古话儿,才告退回去。
程老夫人打发人过去跟梁氏和姜艳夏说了,梁氏并不多理会这些,她这会儿正烦恼着姜彦承的亲事,和明年下场科举的事。
姜艳夏喜之不尽,傍晚打听着李丹若空了,特特过来一趟谢了,又问了些魏家的讲究忌讳,这才回去准备了。
姜艳夏要跟着李丹若赴魏家大太太生辰宴的事,很快传到了六娘子姜艳纷耳朵里,姜彦纷片刻怔神,就明白这带着赴宴的用意,这个时候,待嫁的姑娘家是要多出去亮亮相,才好说到门好亲事,卢三娘子嫁的可是门好亲……
姜艳纷烦躁的来回转了几圈,带一个也是带,带两个不也是带么,自己只比五娘子小一个月,也不算小,得想想法子,老夫人那里自己说不上话,二太太?算了,要是她肯替自己操心,自己也不用争这个机会了,九妹妹?算了,她一个小姑娘家,再说,万一让二太太知道了,就算不责罚,也得添上多少厌气,要不,直接去寻五嫂?姜艳纷纠结的绞着手,自己和五嫂也不熟,她既带了五娘子却没带自己……要不,寻二嫂说说?平日里,自己和二嫂最亲近,这话让二嫂帮着说说也合适,姜艳纷打定主意,也不耽误,急急的往二奶奶苏氏的院子过去。
正巧二爷姜彦书不在院里,姜艳纷一路进了上房,示意苏二奶奶屏退了丫寰,含羞带怯的将来意说了,苏二奶奶抿着茶,瞥了她好一会儿才笑道:“你也真是的!还想着抱这根粗腿,也不想想抱得上抱不上,六月里七姐儿及笄,你看看,人家不也是一根累丝金簪子就打发了?七姐儿可是正经的嫡出姑娘呢,你呀,就算了吧。”
“三嫂不也是一根金簪子?”姜艳纷陪笑辩道,苏二奶奶将手里的茶碗甩到几上,‘哼’了一声道:“说你是个不使心的,你还真是不转心眼,她跟三奶奶能一样?三奶奶进门多少嫁妆?她多少嫁妆?那嫁妆一抬抬进来,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