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好,在汴梁的时候见过。”
“你不也在应天府见过他?”看被套出来了吧,沈绛记得欧阳修因为范仲淹变法失败。1044年被贬为滁州太守。1045年又改知扬州、颍州知州和应天府府尹。
沈绛推断那年沈子谦应该是12岁,从之前那涂景亭的信中推断,沈子谦全家没落,很有可能是因为范仲淹变法失败被株连下狱于应天府,恰好遇到被贬至此的欧阳修,后来被全家抄斩,可能应天府尹欧阳修偷偷救下了沈子谦,安排他到眉山避难,才有了现在的沈绛。
沈绛只是猜测,结果却猜得八九不离十,那年沈如柳参与范仲淹变法,触动了阶级利益,范仲淹主动请调,参与变法的欧阳修、韩琦、富弼等人也相继被贬,由于范仲淹等人朝中根基甚稳,贵族动不了他们。可小小的应天府执事沈如柳相对来说是软柿子,成了众矢之的,全家被诬下狱,满门抄斩,当了范仲淹等人的替罪羊。所以应天府尹欧阳修才冒着欺君的危险把沈如柳独子沈清偷换出来,让涂景亭护了,直奔自己死对头确也是沈如柳的好友:张方平所居的眉山县。由于欧阳修与张方平不对盘很久,世人皆知,所以没人怀疑那沈如柳的儿子会被欧阳修送到那里。
至于沈清和涂景亭的关系,也是涂景亭想借沈如柳支持范仲淹变法一步登天,结果弄巧成拙,沈如柳身死异乡,涂景亭也有了案底,仕途之路渺茫,因此涂景亭一路上待沈清非常不好,沈清却对他一往情深,言听计从,渐渐感动了涂景亭,有了几年短暂的快乐生活。但想功成名就想疯了的涂景亭在攀附上了权贵的女儿抛弃了沈清,沈清受不了投缳自尽,才有了沈绛重生的契机,总之,造化弄人。
“宗实,我没有想不开,只是在想,这推行新政自古就是困难多多,有所牺牲也是在所难免,有些感慨罢了,毕竟,我还活着,对不对?”沈绛死里逃生,从21世纪穿越到这可以让他一展拳脚的宋朝,他觉得很幸运,虽然背井离乡,但是能活着,真的很好。
“嗯,还好你活着。”赵宗实抱住沈绛,拍着他的后背,沈绛窝在他怀里,闷闷地想着心事,他明明知道赵宗实对他的感情已经不是学生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感情了,那双深邃的眼睛里充满着爱和怜惜,从赵宗实第二次来眉山时,他的眼神就变了,沈绛本来想刻意忽视,但现在自己,好象已经习惯有这个人在一旁照顾、安慰他了,其实,也不错,嘿嘿是不是有点自私呢。
沈绛也环住了赵宗实的腰,把笑得得意的脸埋在他怀里,可不能让赵宗实知道自己已经开始依赖他了,不然他还不高兴得得意忘形?哼,他可没忘了他儿子都那么大了,妻子还在汴梁等他回去呢。
年,就在幸福温暖的漫天烟花中又过去了。
赵顼左手拿着糖葫芦,右手搂着赵宗实的脖子,巴巴看着走在赵宗实身边的沈绛,“酱酱,这串好酸哦,我能不能再吃一串?”小小年纪的赵顼已经很清明地知道了只要自己这个酱酱先生同意了的事,父亲都会言听计从,所以直接忽略父亲,询问沈绛。
沈绛严肃地绷着脸告诉赵顼,你答应了我这是最后一根,怎么能反悔呢?
于是赵顼的小脸顿时垮了下来,但是沈绛都这么说了,他也不能不听,但是年纪毕竟还小,闷闷不乐还是有的。沈绛也觉得这赵顼和别的小孩不一样,他特别的懂事,只有偶尔会在自己和赵宗实面前撒娇,并没有之前初遇他时的那般任性了。
“顼儿现在吃那么饱,一会我做的饭你还要不要吃了?”沈绛哄着这可人疼的小宝贝儿。
“要!顼儿要吃!”赵顼听了立刻来了兴致,开心起来。
“小谗猫!”沈绛点了下赵顼的鼻子,同样笑得开心。
赵宗实也很高兴,冬夜里却浑身暖洋洋。
过了年,沈绛该带着赵顼回眉山了,赵宗实想送,却被沈绛制止了,“别忘了,有人还想杀你呢,我不在,你要保护好自己,知道不?”沈绛和赵宗实贴的很近抬着头看着赵宗实,赵宗实趁军士不注意,搂了搂沈绛,给沈绛把新做的狐毛披风系紧,接着沈绛的话头说:“这句应该是我说,我不在,你要保重身体,别着凉了,知道不?”
“知道啦,大坏蛋。快松开拉,那么多人看着。”原来这看死一本正经的赵大将军,在宽松的衣袖下悄悄拉住了沈绛的手,导致沈绛脸很红很红。
公元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在害羞中开始。
“咦,”坐在马车里的小赵顼戳戳身边的沈绛问他,“酱酱,你的脸怎么那么红?”
第九章
9。
临近夏末,蜀地本就湿,沈绛现在觉得自己皮肤越发水润了。
由于夜间屋中闷热,沈绛就在外面的回廊上倚着柱子看书,结果不小心睡着了,早上乌黑如绸缎般的头发被露水打得都湿透了。
“真是三千烦恼丝啊。”沈绛把玩着自己总是打理不好的头发感叹。
在自己院子,沈绛总是一袭白色长挂,光着脚丫,头发随意地绑在后面,有说不出的妩媚。月光下赵宗实看过一次之后,一夜没睡着觉,按章契的话说,就是妖孽在世。
从年关到夏末,每个月赵宗实都来看沈绛一次,两人或对月吟诗,或品酒下棋,沈绛记得第一次喝酒是因为初春,春寒料峭,赵宗实看他穿的少,逼着他喝了点,暖暖胃,结果沈绛就爱上了这竹叶青的味道,一发不可收拾。
赵宗实爱极了沈绛喝醉后指天画地的说着可爱的话,小脸红红的、鼻头红红的、小嘴更红,眼睛却很亮。有时候喝得高兴了还会大着舌头唱没有格式,听不清楚词的歌。每到此时,赵宗实都要费好大劲才能忍住不扑倒那小醉鬼。
苏轼的文章已经渐有大师风范,每日挑灯苦读,朗诵之声总在幽幽深谷中回荡。而沈绛课余也总是找机会叫苏轼一起下厨,提高他的品食水平,教他些基本的炖肉啊做鱼啊的方法,以至后来的后来的后来,有了作饭根基的苏轼创造了著名的“东坡肉”、“东坡鱼”。
小苏辙也到了结发加冠的年纪,性格也更加沉稳、成熟,但是还是会和赵顼因为沈绛的归属权问题吵架,也仍旧和黄庭坚小朋友保持书信,每次小苏给小黄写信的时候,大苏都会在旁边嗤之以鼻:“那臭小子的字真是难看的要死”,有时候苏轼实在看不下去了,还会潇洒地写几个字给小黄,导致后世书法家评论黄庭坚的手札小行书那“撇捺开张、字形扁阔、宅势向右上扬”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学苏轼的。
这天,苏洵来找沈绛,希望沈绛能苏辙起字。这对于宋朝文人来说是莫大的荣幸,除非特别尊敬的人,字是不会轻易让外人起的,所以沈绛很受宠若惊。
沈绛也没好意思推辞,只能装做深思很久后,慢慢开口:“辙,轮之痕也,路之由也。就叫子由吧。”沈绛觉得自己真能编。不过看这老苏的表情很是满意,说明自己这理由编得还是很得人心的。
于是后世的历史、文学书上都记载了那眉山苏家的二子,叫做苏辙,字子由。也不知道到底是沈绛遵循了历史,还是沈绛创造了历史。
“哥,以后你是子瞻,我是子由,我们永远在一起。”小苏辙仰着头,看着比自己高了很多的苏轼,认真地说完这话,高高兴兴地跑走了,留下满脸通红的苏轼。
看到这一幕的沈绛心里却无比沉重,这两兄弟都是大才子,大文豪,将来都会大有作为,永远在一起,真是很渺茫的事情,尤其是两小苏今后还要经历那么多痛失亲人、两地分离、数次被谪贬、“乌台诗案”、客死异乡这些事情。沈绛觉得有时候知道将来会发生的事也是种残忍。
“怎么了?”赵宗实从沈绛身后环了过来。这家伙,喜欢背后吓人的毛病仍旧没改。
“宗实,我想,以后在孩子们面前,我们不要这么亲热好不好?”沈绛转过身也环着赵宗实。
“你后悔了?”沈绛能感觉到赵宗实的颤抖和不安。能让赵宗实不安的恐怕没有几人吧。
“当然没有!”既然他下决心在异乡爱上他,他就不会后悔,只是,“相爱是我们两个的事,既然你这个大将军都不后悔,我个小小私学先生又怕什么。不过这事本来就是惊世骇俗,我不想孩子们受我们潜移默化,将来怨起你我。”宋朝风气本来开放,小倌伶人也有不少有才华的,只是等级太严,喜好男风的人受人鄙视的居多,沈绛不想因着自己误导了孩子。
沈绛还想说,可是被赵宗实吻了额头,乖乖收声,然后是鼻子,接着是嘴。赵宗实一路下来,吻得温柔却密实,没有一丝遗漏的地方。最后把头枕在沈绛肩上。
“唉,你啊,满脑子想的都是他们。”赵宗实长叹一声,声音中充满哀怨。
“哪有。”沈绛抗议似的轻轻推推赵宗实,嘤咛着嘟囔一句。
“今夜良辰美景,风月无边,绛,不如我们?”赵宗实故意降低的声调,充满磁性地诱惑着沈绛,沈绛最拿他这声音没辄,差点就被甜蜜的气氛,温柔的诱哄拐上贼船了。
“好啊好啊,”沈绛兴高采烈地蹦起来,查点撞到赵宗实的下巴。“我们把昨天剩的那瓶酒喝完了吧!”
呃,赵宗实好生郁闷,这坏孩子,真会煞风景。
自小被我们这些善良的同人女姐姐们荼毒过的沈绛,怎么会那么轻易就被这个作古很多年的赵宗实勾引上床呢?想要春风一度,小赵同志啊,组织给你句话:还需努力!
“《中庸》的中心思想是儒学中的中庸之道,它的主要内容并不是中立、平庸,其主旨在于修养人性。其中记载的学习方式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而博学可以从书本、生活中慢慢积累,其他的四个则必须有意识地约束自己、培养良好的习惯才可以做到,所以,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