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遇见野猪?”
大伯娘吓的不轻,最近长有村民说在附近看到野猪,这野猪攻击人的时候最喜欢用獠牙拱人,就算是不去了半条命也得见血。
“是啊,大伯娘,那野猪受了伤,被小黑咬死了。”
青璃尽量把现场做的缜密,才带着两位堂哥去抬野猪,就在大伯家不远处,两个人在雪里拖行一会就拖了回来,这个时候根本没有村民,谁也没看到。
因为多了一头野猪,一家人欢喜的很,野猪留下让大堂哥莫子冬和二堂哥莫子华烧水剃毛,她带着小黑迅速的回了家。
捡到野猪虽然算是幸运但是并不稀奇,隔壁村的有人去山里砍柴,还捡到一只死去的豹子,卖了很多的银两,那一张皮就值百两银子,可是野猪比不得的。
“现在天冷,山上没食,都下山来了,以后你出门时候要注意,没啥事就在家呆着吧。”
娘刘氏没深说,要真的那么倒霉赶上野兽进了村里,村里的家家户户大半都要遭殃,就那种篱笆墙根本挡不住野兽的攻击,但是在村里住了十多年,还没听说哪个野兽下山来,除了爱破坏庄稼的野猪。
虽然大雪封山,每天到夜里都要忍受寒风的呼啸声,但青璃着实过了不少天的好日子,每日里练练字,绣绣花,她又研究不少的新吃食,还让莫子山给她打了几个的木头箱子,里面放了从雪下挖出来的冻土,加上少量空间里的浮土,她种了蒜苗,还种了绿油油的菠菜,晚上就把这些蔬菜都放在闲置屋子的土炕上,随时的注意温度,可能是空间的土起很大的作用,这才几天的工夫,蒜苗都长了很高,菠菜也冒出了头,爹娘也跟着新奇,想起大户人家也有暖棚用来种珍贵的鲜花,她家是用暖房来种菜吃。
刚到腊月,爷奶就带着大哥莫子归三哥莫子松还有二姐青蔷,小弟子喜坐着马车回来,同样跟过来的还有崔奶奶,东娃,以及非要跟过来伺候人的二妮。
进了腊月就等于过了年,镇上学堂停了课,要到正月十五之后才恢复,青璃的外公外婆也在前两天挑了个好日子,被富顺用马车送了回去,走的时候娘又给老两口置办不少年货。
青璃的小姑莫桂兰婆家却一个来接的人都没有,也没表示,爹娘心里生气,索性回去也吃不到什么好东西,不如就在家里过了年。
爷奶只在青璃家住了两天,就回到大伯家,说是村里人都是老大奉养爹娘,不能让别人戳脊梁骨。爷奶就是这样,不偏不向,还很会为别人考虑,离大堂哥成亲也就剩下十几天,家里忙的团团转,都要操持起来。
“四小姐,还是村里好,真真热闹!”
最近家里人都到齐了,小弟子喜和东娃每天的疯玩,不是去莫子山家看雕刻,就是去大伯家看鸡鸭和猪,比在镇上还欢实,两个小娃不怕冷,每天都是欢笑声,让小姑也是见天带着笑脸,平日两个小娃都跟着小姑在一起,换了粘人对象。
“是啊,不过咋把你爷爷丢在镇上了。”
青璃没想到二妮非要跟着回来,在镇上过年也很不错,有张伯张大娘和林风澈,她爷爷王老汉,也不会太冷清。
“我和我爷爷说了,我来村里呆几天伺候小姐,等到快过年我在跟着富顺哥的牛车回镇上。”
二妮笑的一脸天真的说道,“听说四小姐的大堂哥要成亲了,我也想过去看看呢,不知道和我们那边一样不一样。”
二妮虽然有点实心眼,但是她来到莫家村之后,青璃成了直接的受益者,这丫头的对厨艺有很高的天分,青璃说一些吃食,在指导指导她就能做出来,不但模样好,味道也不错。
青璃提了几样吃食,例如江米条,二妮做的很好,每一条都很匀称,过了油炸之后滚上糖霜,一点都不油腻,小弟子喜最爱吃,说是比镇上糕点铺子做的都要好。
在发现了二妮这个优点之后,青璃就和二妮霸占灶间的一个灶口,两个人每天都在研究怎么做好吃的,连以前青璃在现代常吃的怪味花生,香酥花生,麻辣花生,挂霜花生,花生酥全部都做了出来,而且好吃的不得了,送到大伯家一部分,结果第二天大堂哥亲自上门来讨要,说做的太好吃,爷奶都把这个当成了零食。
反正家里的花生多,青璃空间里也不缺这个东西,她就提议多做上一些,到时候去镇上卖。
腊月里基本上每天都有大集市,在附近的村口,镇上都有,百姓们勒紧护腰带一年,到了过年的时候都格外的舍得花钱,这种小吃食在过年的桌上必不可少,来了亲戚朋友串门,都是要抓一把的,畅销的很。
爹也忙碌起来,裁剪了不少红纸,带着大哥,三哥还有李墨轩三个人一起写对联和福字,二姐忙着打络子,青璃看就自己没事,抓紧时间打络子做绢花,小姑忙着帮家里人做衣裳,崔奶奶和娘整天倒腾着新菜,每个人都显得忙忙碌碌的,唯一两个清闲的娃,就是小弟子喜和东娃。
“四小姐,明天就是腊八了,今儿晚上是不是要熬腊八粥?”
“恩,腊月初九咱家就去赶集,你那花生多做些,我怕不够卖,就算卖不完咱自己也可以送人。”
“我晓得。”
二妮初到凤阳城对一切都很好奇,她家那边腊八都要做菜粥的,用青菜混合在一起,这边这个时候不长菜,难怪都说是苦寒之地。不过腊八粥却更讲究,要用小米,江米,花生莲子,条件好些的还放上一些板栗仁,核桃,果脯等等,看着各种颜色,很丰盛。
青璃对这个时代习俗不了解,但是讲究很多,娘从进了腊月就开始念叨,每天都在忙个不停,包着豆包,说这些要吃上一个月,有崔奶奶帮衬,还好上一些。
大伯娘已经好几天没有上门,过几天大堂哥莫子冬就要娶新媳妇,她还在忙着蒸馒头,花卷,这两天还要杀猪宰鸡,就为了办上一顿好席面,绞尽了脑汁,就因为大堂哥之前被退婚,这也一直是她的心结,做爹娘的可是牟足了劲头。
腊八一大清早,青璃在自己屋里都闻见腊八粥的香味,昨夜小火慢慢熬了一夜,今天喝起来暖融融的,可是自家人却不能先吃,要放在碗里给相熟是亲人和邻里。
青璃家的几个人基本都出动,给大伯娘家,莫六婶家,族长家,还有邻居王大娘家等几个相熟的人家,也收到了同样的回礼,大家都放在一起,还在品评,谁家做的好,谁家用料多,谁家是偷工减料糊弄的。
青璃家的食材是最舍得的,但是她觉得因为东西放的太多太杂,反倒不如莫六婶做的好吃,那一碗都被她差点吃了干净,还是娘刘氏制止,说是剩下的一些要抹在树枝上,柴垛上,篱笆等地方,用来祭祀五谷之神。
腊月里,腊八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娘刘氏还买了腊八豆腐,腊八蒜,配着腊八粥一起吃,全家人商议明天去镇上卖东西的事。
腊月初九是一个大集,往年的时候家里也会在这个时候卖上一些对联,赚的银钱不多,刚够过年用,今年家里多了几个项目,不过刘氏还有些担心,村里人家,家家都不缺花生,自家都炒炒就可以吃,不知道人家愿意不愿意花钱买。
“娘,他们不买咱家自己留着吃呗,左右花生都是自家的,成本也不高。”
这么好吃的东西,卖上十二文钱一斤根本不贵,青璃只是把滚上芝麻的糖霜花生提上去两文,卖十四文,其余的怪味,香酥,香辣等全部十二文,就算买生花生也要四文钱一斤,她这是看在很多花生来自空间出产的情况下,给的良心价,成本也要七八文钱。
腊月初九是个好天气,早上阳光明媚,气温难得的高了不少,娘刘氏带着大哥莫子归,三哥莫子松,二姐青蔷,青璃还有帮工崔奶奶一起去镇上的赶集。
众人出去的早,又有富顺驾着马车来接,几个人都到的时候人还不多,他们选择了一个靠在中间的地方,一般卖东西在头和尾巴都不好,在前面,问的人多,往往都不会买,需要货比三家,等到后面,基本已经买完了,青璃最是熟悉购买人群的心理。
青璃家的摊位卖的东西很丰富,地上摆了一块长长的布,上面有各种络子,绢花,还有对联,福字,旁边崔奶奶还拿着小秤,称量花生用。
集市上很热闹,是一条很长的长龙,有不少附近的村民都来卖自家的土特产,卖鸡鸭的,鸡蛋的,自家熏的腊肉,搓的麻绳,小篮子,木盆,也有货郎过来卖胭脂水粉,绢花等杂物,不少大姑娘小媳妇都围着,过年都要买朵像样的花戴,但是青璃摆的绢花问的人却不多,一个时辰只卖出去两三朵,倒是爹莫如湖的对联福字卖了个干净,花生也有不少人围观,众人都抓几个品尝,之后或多或少也买上一些,城里有钱的殷实人家不少,花生一买就是十斤,现在也剩下的不太多。
“二姐,我的绢花卖不出去啊。”
青璃很苦恼,因为料子选择的比较好,做工又细致,问的人不少,一听要三十文都纷纷的摇头,三十文买普通的绢花能买三朵换着戴了。
“没事,卖不出去给小舅。”
莫青蔷比较淡定,她的络子卖的很快,有三文的五文的,不少妇人喜欢新鲜样式也买了回去,对比一文钱一个的市场价,已经算是贵的了。
快到午时的时候,家里其余的东西都卖了个干净,娘刘氏也收获了一大袋子的铜板,对比家里花钱的速度来说,赚银子慢的多,现在家里就是循序渐进,年后饭铺才会正式开张。
众人准备回去的时候,来了一个穿着绸缎袄子的中年人,看着像大户人家的采买,身后跟着手里拿不少东西的跟班,在青璃家的摊子前停下。
“这绢花不错,多少银钱?”
“大叔,三十文一朵,您也看到了,这是我们下了血本做的,都是好料子。”
青璃赶紧搭话,务必要抓住这最后的一个机会,虽然她一点也不在乎这点银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