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逸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尘逸事-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一次见面,诸葛亮对黄月英的才干万分倾心,所以回去之后马上就请自己的哥哥为他提亲,把黄月英娶回家中。婚后不久,诸葛亮就被刘备的三顾茅庐请出了山,从此南征北战近十年,而黄月英也成了诸葛亮这位足智多谋的军师背后的军师。
  史书记载,诸葛亮六出祁山,威震中原,发明了一种新的运输工具,就叫“木牛流马”,解决了几十万大军的粮草运输问题。不过据说这“木牛流马”却是黄月英教给他的,据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记载:“汝南入相传,诸葛亮居隆中时,友人毕至,有喜食米者,有喜食面者。顷之,饭、面俱备,客怪其速,潜往厨间窥之,见数木人椿米,一木驴运磨如飞,孔明遂拜其妻,求传是术,后变其制为木牛流马。”不仅如此,历史上著名的“连弩”,也是黄月英教给她的。
  诸葛亮五月渡沪,深入南中,七擒孟获。不过他所到的地方瘴气太重,很多将士们受不了而相继病倒。诸葛亮为此万分着急,所以在写家书的时候,无意中就把这件事情说了出来。黄月英得知这件事情之后,万分焦心,后来就发明了“诸葛行军散”。诸葛亮跟着刘备出生入死数十年,黄月英就等带着儿子诸葛瞻,守在隆中静候佳音。就算是到蜀汉建立之后,位居丞相夫人的黄月英还带领家人,在宅前宅后植桑八百株,以倡导蚕丝的生产。甚至可以说在诸葛亮的一生之中,黄月英扮演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不管是教育子女还是帮诸葛亮出谋划策。正是因为有了黄月英,所以诸葛亮才一生无后顾之忧,还让他在事业上得到了一位得力助手。不过有很多人置疑诸葛亮的感情,认为两个人不可能有真正的感情。可是他们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并不是常人所能比拟的。虽然在史书上没有关于两个人之间感情的记载,可是试问,贵为宰相的诸葛亮,可曾出现过除了黄月英以外的女人吗?   双双飞
  如果说诸葛亮和黄月英还不能说夫妻同心的话,那唐朝的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应该更加具有说服力吧。事情还要从李家兄弟不和,以至于发生玄武门事变开始说起。长孙皇后是隋朝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女儿,她嫁给李世民之后,相夫教子,夫妻之间伉俪情深。后来李渊起兵之后,长孙氏又陪着李世民南征北战。李世民立下了不少战功,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对李世民就起了戒心,又拉拢了自己的弟弟李元吉。兄弟三个人明争暗斗。李建成数次想置李世民于死地,李世民忍无可忍,于是发动了玄武门之变。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那场血淋淋的斗争之中,还有一位娇弱的女子,她就是长孙皇后。
  很少有人会相信,李世民的马上,除了他之外,还有一位娇弱的长孙氏,就与他共乘一匹马。这一次事变,是非常没有把握的,如果失败的话,就只有死亡一条路。长孙氏与李世民情深意重,李世民如果不幸死去的话,她也不准备独自活下去。所以这一次玄武门之变,夫妻两个人是抱着赴死的决心赶去的。而且在长孙皇后的身上还带着一把短刀,在时机万一不对的情况下,她就会自杀。夫妻情深到如此地步,也令很多抱着那些泡沫剧不肯松手的人大跌眼镜的吧。
  事变之后,李渊把皇位让给了李世民,自己当上了太上皇。此时已经身为皇后的长孙氏,没有冷落李渊,李世民因为政务缠身,于是照顾李渊的事情就落在了长孙皇后的身上,她十分恭敬而细致地侍奉,每日早晚必去请安,时时提醒太上皇身旁的宫女怎样调节他的生活起居。所以虽然李渊对李世民多多少少有些不满的地方,可是却对自己的这个儿媳万分满意。长孙皇后这么做,也为李世民分担了不少忧愁。虽然李世民有着一帮天下无敌的重臣,但是有谁能够想到,唐朝历史在讲述名相房玄龄时,却提到了王妃(即长孙皇后)与房玄龄一起辅佐李世民成就了大事。事实上我们也可以想到,在李世民身为秦王、为李家天下南征北战的时候,身后还有一位聪明的红粉军师也在为他出谋划策。
  

一凰难求(4)
李世民当上皇帝之后,最难处理的就是后宫之中嫔妃之间的关系。因后宫之中女人关系不和,而让整个国家都变得乌烟瘴气的皇帝不计其数。而李世民还是一位多情的皇帝,而且他身边的女子个个都称得上绝代佳人,要么就是千娇百媚让男人神魂颠倒,要么就是背后有着强大的势力。按理说争风吃醋的事情应该时有发生,可是长孙皇后却非常宽容和顺,对每一位妃子都视为自己的姐妹,所以在后宫之中,长孙皇后非常有威望,这也为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奠定了基础。试想,如果李世民面对的是一个乱成一锅粥的后宫,那他哪里会有精神理会政治呢?    要树立自己的威望,就要从自己的身边做起。唐太宗初登皇位之前,李唐国库空虚,长孙皇后就以身作则,从自己做起。长孙皇后与唐太宗的长子李承乾自幼立为太子,其乳母遂安夫人掌管太子的日常用度。当时宫中实行节俭开支的制度,太子宫中的费用十分紧张。遂安夫人就在长孙皇后面前抱怨,说太子贵为储君,现在却捉襟见肘,一应器物都很寒酸太不合适了。可是长孙皇后却并没有因为李承乾是自己的儿子就放松要求,她对遂安夫人说,太子身为储君,来日方长,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何患器物之短缺与用度之不足。正是因为长孙皇后处世公正,所以才深得宫中所有人的敬佩,谁都愿意听从她的安排。
  长孙皇后在后宫之中非常有威望,唐太宗也十分欣赏长孙皇后,每次上朝后回到后宫,都会与她谈论军国大事,凡事还都会征求她的意见,可是她不愿以自己特殊的身份干预国政。再加上历史上曾经有女性干政造成严重后果的例子,所以每次唐太宗向她发问的时候,她都只是听,却不发表意见,实在问得急了,她就说:“牝鸡司晨,惟家之索。妇人干预政事,是不祥的事情。”可是唐太宗却坚持要听她的看法,长孙皇后拗不过,就把自己再三思考之后的见解说出:“臣妾只知道君王应该居安思危,任贤纳谏而已。”虽然只是八个字而已,却对唐太宗一生执政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李世民一生坚持任人唯贤,用人不疑,所以深得手下文武百官的拥护,个个都为了唐朝的兴盛鞠躬尽瘁。
  虽然长孙皇后不干涉内政,但是在必要的时候,她还是会用合适的方式来提醒唐太宗一些做得不对的地方的。唐代有名的谏臣就是魏征。魏征不畏皇帝的权威,只要是他认为错误的地方,经常犯颜直谏,丝毫不怕得罪皇帝和重臣。有时候也把李世民气得火冒三丈。据说有一次,李世民想要去秦岭山中打猎取乐,而且召集了朝中的武将们收拾好了行装。当走到朝门之时,却见魏征拦在那里,坚决不肯让李世民去打猎,因为那时正值春天,动物们正是孕育下一代的时候。李世民气得暴跳如雷,可是魏征还是坚决不肯让路,两个人僵持在那里很久,之后唐太宗气冲冲地回到了长孙皇后那里,还对长孙皇后说:“我要杀了这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忙问李世民说的是谁,李世民气冲冲说:“当然是魏征,他总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侮辱我。”长孙皇后却没有说什么,只是马上回到后室之中,换上正式的朝服,向李世民大礼参拜。李世民大吃一惊,却听长孙皇后说,英明的帝王身边的大臣们才会正直不阿,现在魏征敢犯颜直言进谏,正是因为皇帝是一位英明的帝王,所以我才会向你表示祝贺啊。长孙皇后的一席话,让李世民茅塞顿开,所以之后才更加器重魏征。
  有人说,在李世民的后宫之中有无数的女子,所以当长孙皇后红颜慢慢褪去的时候,李世民就会把目光转向别的女子。似乎没有男人能敌过貌美女子的诱惑,可是这个定律用到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身上是不正确的。长孙皇后与李世民绝对是情深意重,在她短短36岁生命里,却与李世民共同养育七个孩子,在繁花似锦的后宫之中,如果不是深情如此,二人怎么会有这么多爱的结晶呢?而且在李世民数次外出巡幸之时,陪伴在他身边的,都不是那些貌美如花的女子,而是令他始终深情如一的长孙皇后。甚至可以说,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就是一对相依为命的夫妻,长孙皇后为李世民在后宫有条不紊地处理着各种关系,让李世民不为宫中的事情操心,而李世民虽然身边有无数的女子,可最让他深爱的,只有长孙皇后一个女子而已。从玄武门发生兵变之时,长孙皇后就抱着生死相随的决心,紧紧地守候在李世民的身边。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有一次李世民得了重病,甚至到了很危险的地步,长孙皇后整日守在李世民的身边,尽心尽力地照顾着李世民。身边的人谁都没有想到,长孙皇后还在衣服里藏着一包毒药,准备万一李世民有个三长两短,自己就服毒自尽,绝不独自活在世上。为夫殉情,在唐朝之前包括唐朝都是很少见到的,长孙皇后如此做,除了用深情,还能用什么来解释她的行为呢?
  

一凰难求(5)
贞观八年,长孙皇后随唐太宗巡幸九成宫。一天夜里出现了紧急状况,有人报告说侍卫发生了兵变,当时驸马柴绍也全副武装前来求见李世民。李世民就出来巡视,长孙皇后害怕李世民会遇到危险,就紧紧跟随在李世民的身边。虽然有惊无险,但长孙皇后感染风寒,再加上受了惊吓,就引动了旧日痼疾,病情日渐加重。拖了两年之后,终于到了生命的最后关头。不过她念念不忘的,还是李世民,包括李世民心中一直期待希望创建的盛世唐朝。于是就有了历史上长孙皇后留下的一段话:
  玄龄事陛下最久,小心谨慎,奇谋秘计,皆所预闻,竟无一言漏泄,非有大故,愿勿弃之。又妾之本宗,幸缘姻戚,既非德举,易履危机,其保全永久,慎勿处之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