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的评说,确实当之无愧。
魏珠在后面一扯胤禟,见胤禟看向他,忙指了指水田中的康熙。
胤禟清醒,不再发呆,也脱了鞋子,下田说道:“皇阿玛还是到岸上,水里凉,这事您指点儿子做就好。”
康熙扫了眼胤禟,微笑而自负的道,“小九啊,你未必就有朕做的好。要知道,这秧苗每一颗都是皇阿玛亲手挑选的种子。去年,这整个御稻从选种到培育,到插秧,收获,朕都没有假手他人。你们这些阿哥们倒是从小衣食无忧,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多些。有的连米价都不知晓,更别说播种。当然,你和老四比别人要好些。不过,这农事让你一个人做,朕还真有些不放心。”嘴上说着,却也没赶胤禟上岸。
胤禟曾在江南平过米价,况且他生意中也有米行,米价清楚的很。在江南又见过胤禛和胡老汉等人做这些农事,心里也有个谱,便边帮着插秧边笑着问道:“皇阿玛这选种可怎么选的?”
“这些年,不是洪灾就是旱灾,朕既忧心国无余粮,又担心百姓民生,会不会穿不暖,吃不饱。几年前,便寻了玉田谷种在这丰泽园里试种,前两年并无起色,甚至还不如外面的稻米。到第三年,朕再来看时,才有了收获。稻米本是九月成熟,那年朕却发现有些高壮的稻米六月便熟了,且籽料饱满,便收藏起来留作种子。第二年专用这些种子,竟又是在六月成熟。”康熙边说,脸上带了满足的喜悦。
“现在你手里的秧苗便是朕亲自挑选培育的御稻米,米色粒长,微微发红,气香味腴,关键的是生长期短。在南方,可以一年两熟。两熟啊,你想想,若是南方千万顷良田都用这样的稻米,我大清的粮仓怎么会不满,百姓又何愁收成不好。”踌躇满志的说完,康熙想到什么,皱起眉道:“去年,朕已经送到江南李煦那里,让他试种,又派了专人指导,总算是成功了。今年,朕传旨南方各府给老百姓发御稻种子,分文不收。可是,一些地方的百姓却不愿意换种子,朕只能让官府强制换稻种。现在,只盼着这御稻米今年丰收了,也安了民心。”
胤禟停下手中动作,抬头说道:“皇阿玛不用担忧,百姓墨守成规也是免不了的,但是试种之后必然都会明白您的良苦用心。这御稻米,必然会推广成功的。”
“说的好。”康熙笑了起来。
胤禟见康熙右手有些不利索,时常用上左手,便自己抢着多做些,将近一亩的稻田,过了半日方忙活完。
胤禟搀扶康熙上来,魏珠早端了热水在一旁候着。康熙坐到椅子上,到底上了岁数,虽然瞧着精神健旺,额上早已经见了汗,一旁站立的大宫女忙上来给康熙拭汗。胤禟转身接过魏珠手里的铜盆,魏珠惊了一下,胤禟摆了摆手,接过来蹲在康熙面前,轻轻抬起一只沾了泥的脚,放到热水里,用手轻轻按摩。
康熙习惯了众人的服侍,根本没有注意到洗脚的人是谁,他正欣慰地看着水田里绿油油的秧苗。却也觉得今日这脚按摩力度重而有度,脚上微微疼痛之后便是异常的舒服,刚刚的劳累得到了缓解。
“胤禟啊,朕不仅盼着百姓都能吃饱穿暖,还有另外一层顾虑。官府余粮不多,有了灾荒便要开仓放粮,若万一再有战事,怕是供给都不足。所以朕一方面抓着户部和你的内务府,另一方面在渴望这一年两熟的御稻米成功。”
胤禟轻轻答道:“皇阿玛放心,您都试种已经成功了几回,江南李家也试种成功了,可见这御稻米在南方是适宜的。户部有四哥,内务府有我,一定竭尽所能,不让皇阿玛操心。”
“嗯,你们俩朕倒是——”康熙似有所觉,猛然回头,见蹲在地上为他洗脚的居然是胤禟,眼里深深沉沉,动了动嘴,却没有说什么。半晌,伸手一拍胤禟的肩膀,道:“这些事让别人来就行了,你哪里做过这些。不过,小九的按摩手法居然能用到脚上,这还真比别人洗的舒服许多。”
“皇阿玛觉得舒服就行,关键是这力道,必须掌握好,按摩好了,还能缓解疲劳。”胤禟说着,已经又将康熙另外一只脚放到热水里。
魏珠在一旁已经见了汗,他们这些奴才都在一旁站着,贵为阿哥的胤禟却单膝跪在地上。不过,他倒是细心看着胤禟的按摩动作,上次他学了胤禟给太医院的按摩肩背的手法,每每康熙批阅奏折疲累了,便按摩上一回,康熙总是很受用。
等又换过一次水,胤禟重新按摩冲洗,方拿软帕子给康熙擦脚穿鞋。又匆匆将自己也打理好。
康熙站起身,伸手让胤禟扶着,回了乾清宫。想到今天的御稻,康熙心里激动,又铺开纸写了:“紫芒半顷绿阴阴,最爱先时御稻深。”
上午批了折子,下午又在丰泽园忙活了半日,胤禟看康熙面上有了疲惫之色,又陪着说了几句,便起身告退。
康熙看着胤禟走远的身影,慢慢说道:“朕的这么些个儿子,胤禟算是最为纯孝的一个。”
……
十一月,康熙巡行塞外,四阿哥胤禛,七阿哥胤祐,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四阿哥胤祯,十五阿哥胤禑,十六阿哥胤禄,十七阿哥胤礼随扈。
三阿哥胤祉,五阿哥胤祺,八阿哥胤禩共同监国理政。
胤禩这两年一直都随扈,这次康熙出行较晚,正赶上良妃卫氏去世两周年致祭,便留在了京里。胤禟临走前,又和老十胤誐,老十四胤祯一同往胤禩庄子上聚了一聚。前些年,玉华还会同这几人出来客气几句,现在却是见也不见了。胤禩从没说过什么,几个弟弟自然也没有理会这些小事。
胤禩嘱咐了胤誐,胤祯,又看向胤禟,胤禟说道:“八哥也保重,不要太伤神。有什么事,我回写信回来。”
胤禩笑睇着他,握住胤禟的手,“恩,等过了这几天,我会在皇阿玛出巡中途候着,到时候一起随扈回京。”
胤禟在马背上待了三日,便又窝在马车中睡的浑天暗地,胤誐和胤祯在外面寒风里依旧兴致勃勃的骑马。
出行第六日,终于到了热河。胤禟到行宫和康熙与宜妃请过安,便准备去这边的庄子上歇着。
胤誐一把拉住他,“九哥,晚上皇阿玛赐宴。而且,听说八哥还派人给皇阿玛送了好东西过来。你庄子上又无事,好歹看看再回去。”
胤禟一听,疑惑道:“八哥送东西?现在可是什么节庆?”
胤誐无奈的看着胤禟,“九哥,平日里你精明的紧,小事上总是糊涂。现在虽不是节庆,皇阿玛来这边总会围猎。八哥因不能陪着,特意寻了两只驯化有素的海东青过来。”说到这里,脸上露出神往之色,“海东青可是万鹰之神,听说十万只神鹰里才能有一只。最具灵性,威猛无双,寻常的天鹅和狐狸也不是它们的对手。我早想弄一只,可惜最近好的海东青难找,今日定要看看八哥送的这两只是如何神俊。”
胤禟往外走的脚步猛然顿住,失声道:“老十,你说海东青?!”
胤誐见胤禟惊诧无比,得意起来,“可不是,九哥也舍不得走了吧。”
胤禟虽然不知道历史上的毙鹰事件是何时,想来就是这次了。也顾不得疲惫,伸手拉了胤誐到僻静处,问道:“老十,八哥送海东青过来,别人可知晓了没有?”
胤誐疑惑的看着胤禟,说道:“没人晓得,这是八哥派来的人跟我说的。”
“快,带我去见八哥的人,问问那海东青在哪里搁着。”这么大冷的天,胤禟硬是急出一身汗。
胤誐边被胤禟扯着胳膊走,边瞪大眼看着他。
这时,前面正巧过来一人,见了两人,笑着招呼道:“哟,这不是九爷和十爷,这般匆匆忙忙是赶着赴宴?”
胤禟因这人拦路,不耐的抬头想斥责,却见来人一身石青官袍,秀美俊眼,正是承郡王世子锡保。锡保久在宗人府,又得康熙看重,年纪轻轻,已是位高权重,算得上宗室显贵,不少人巴结。
胤誐同锡保打招呼时,胤禟的眼睛却一直盯着锡保手里遮了布的大笼子。甚至不顾两人都怪异起来的目光,伸手揭开布看了看。锡保挑了挑眉毛,似笑非笑的看着胤禟的举动。
胤禟随后一把拽住笼子,笑着抬起头,“锡保,你这东西可是送皇阿玛的?我要了,你再去准备一份吧。”
又匆忙往身上一扫,从手上退了个扳指下来:“以后你拿着这个去我铺子里,想要什么随意你选,或者你想要什么价直接跟我说也可以。实在对不住你,我实在是急用。”说着将笼子拽到自己手里,转身就要走。
胤禟这类似强取豪夺的举动,胤誐都有些看不下去,不自在的连连咳嗽。锡保眉头挑了又挑,却没有说什么。
就这么会工夫,胤禟已经走出去很远,胤誐尴尬的跟锡保点了个头,紧赶两步,拽住胤禟:“九哥哎,您就是再喜欢,也不能给八哥的海东青换了,那可是八哥寻了好些日子,才为皇阿玛寻来的。”
胤禟顾不得解释,敷衍道:“这事以后再说,晚了可就来不及了。”一把推开胤誐,已经匆匆拐进了放礼物的院子。
门口有两个太监守着,见胤禟大步流星过来,忙上来见礼。胤禟随手掏了两定小金裸子,往两人手里一塞,小声道:“我进去看看便出来,这事不许声张。”
太监不敢说别的,接了东西,低着头,往两边站了。
胤禟也不管身后的胤誐,直接进了殿里。
屋子里多是各处给康熙送来的礼物,既有皇子百官的,也有蒙古亲贵的。胤禟四处一扫,果然见到东面桌上一个巨大的笼子,比自己手上这个还大些。
胤禟皱了皱眉,往外一看,天色已经暗下来,晚宴马上就要开始了,到时这礼物也会送上去。他走到笼子跟前,深吸了口气,挑了布帘去看。
里面两只巨大的鸟儿,都伏在笼子底下,一黑一白,不知道是不是已经死了。不过这般没精神,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