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空间之重生红色年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随身空间之重生红色年代、-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泽远吃的也很快,虽然依旧带着文人的优雅。他也不记得自己有多少日子没有吃上热腾腾的饭菜了,每天面对的都是日复一日的批斗,从一个地方换到另一个地方。家人也都早早主动的跟自己划清界线,就怕自己连累到他们,自己不怪他们,但自己该怪谁呢。要不是自己仍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估计自己早就不在了吧。但在这才刚刚见面的普通农家里,自己却感受到了温暖。世界上什么最暖人心,雪中送炭无疑是最令人温暖的一种。

    另一边,杜妈忙着给张泽远收拾住的地方。杜妈虽然不是很清楚来人的来历,但是看样子是个文化人,要好好招待。这不,忙着把两个儿子的屋子收拾出来,让来人住在这里。铺上浆洗的干干净净的床单,再拿出一床晒的软软的新棉被。两个儿子就挪到自己那边跟闺女一起住,反正乡下孩子多大家伙都是这么住的。

    这边三人吃完饭,那边杜妈也把床铺收拾好了。爷爷看张泽远满脸疲惫,“张同志,你也受了一天罪了,正好床铺也都收拾好了,你赶紧去休息休息。有什么事情咱们以后再说,身体最重要。把这里当成自己家,用啥东西就跟你婶子说”。

    “谢谢你们一家了,我叫张泽远,以后大叔和婶子就叫我泽远或者小张吧”,张泽远面对芽儿一家的热情有点不知所措连忙起身道谢,然后才跟着杜爹去了刚刚收拾好的房间。

    杜爹等张泽远睡下,才回到屋子里把今天的事情讲了一遍。听得一家人感叹不已,平时最为羡慕那些小红卫兵的两个哥哥也是红了眼圈,觉得他们都是坏人。杜奶奶一边红着眼圈,一边感叹道,“还好,今天这事正好让你们碰上,村长也是个好心的,要不这还不得把人给批没喽。希望老天爷保佑将来给张同志平反吧。不过,我说建国,你怎么越大越不懂事了啊,那什么批斗大会能带着芽儿去看吗,也不怕吓着孩子。不行,我一会得给芽儿叫叫,省的她晚上做噩梦”,芽儿看着一脸反省的杜爹不由得吐了吐小舌头,连累爹爹挨骂了。

    “我看着那位张同志也不像是什么□知识分子,说来说去不就是因为给外国人看过病吗,这说明他医德好,医者父母心。既然张同志现在先住在咱们家,咱们也别拿他当外人,省的他拘束。他也是文化人,老三,你以后有什么不懂的多向张同志请教请教,人家是大城市来的,有见识。”,杜爷爷也是一脸感叹的对家人说道。

    一家人感叹完,才发现时间不早了,一家人也都各自收拾收拾准备睡觉去了。不过在睡觉之前,杜奶奶还是坚持给芽儿叫了叫,干糙而又温暖的手,在芽儿的头顶上来回抚摸着,嘴里还不停的念叨着“捋捋毛吓不着”,低沉的声音,温暖的手掌,深深地刻在芽儿的记忆里,那么温暖,那么安心。

    另一间屋子的张泽远,躺在烧的暖暖的大炕上,盖着软软的新棉被,放松下来很快进入睡眠竟是一夜无梦,睡了个几年都没有的踏实觉。

    虽说小哥俩的房间被杜妈征用了,哥俩不仅不生气还很高兴,为啥,因为他们终于可以和妹妹一起住了。妹妹小时候跟爹娘一起睡,等妹妹大了一些,爹娘怕他们压到妹妹,让妹妹自己睡,他们还没有跟香香软软的妹妹一起睡过呢。兴奋的哥俩在炕上一阵打滚,哥俩一人一边,把妹妹放在中间,你亲一下,我亲一下,一个劲的偷乐,哦,妹妹怎么能这么香这么软呢。杜爹杜妈看着闹做一团的兄妹三人真是哭笑不得,两个儿子都是半大小子了,怎么还跟个小娃子似的那么亲妹妹,不过他们也很高兴看到兄妹三人的感情那么好。他们年纪也大了,这辈子估计也就只有这三个孩子了,以后他们三个就是最亲近的人了。

    这天晚上一家人睡得都挺晚的,但是第二天还是都早早的起来了。芽儿和哥哥们是兴奋的,其他人都是多少年的生物钟了。听着住在小叔旁边的张泽远那边也有了动静,估摸着也该起来了,杜妈走进屋子从箱子里拿出前几天刚用上次从县城买来的布料给杜爹做好的一身新衣服,又拿出一双新布鞋递给杜爹,“我看那张同志什么行李都没带,身上的衣服也都破了,你把这身新衣服给张同志送过去,让他也能替换替换”。

    等张泽远收拾整齐,穿着杜爹刚拿给他的新衣服走进来的时候,早饭也刚刚端上桌子。早饭很简单,苞米茬子稀饭,玉米面饼子,奶奶腌的酸豆角,再加上几个一分两瓣的咸鸭蛋,透着浓浓的家的味道。

    “大叔,婶子,不好意思,我起来晚了。”,张泽远见人家一家人都收拾好就等自己一个人了,不好意思的说道。

    “不晚,不晚。现在也没有啥事情,再说了俺们乡下人起的都早,习惯了。”,杜奶奶赶紧摆摆手,“泽远啊,在婶子家里就跟自己家一样,一定不要客气啊。”。

    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吃过早饭,两个哥哥就背着书包上学去了。看着背着书包上学去的两个娃子,张泽远不由得好奇,在这贫穷偏僻的山村里,孩子们竟然能上学,这个村子跟自己知道的那些有些不一样啊。但是他才刚刚到了这里,也不敢多问。

    吃过早饭没有多大会,村长、五爷爷还有村子里几个德高望重的长辈们一起过来了。“张同志,昨天休息的怎么样?这一家可是出了名的厚道人家,你啥事情你可以直接问他们。既然你来到我们村,就算是我们村的人了。”,村长见到收拾一新跟昨天那副狼狈样子截然不同的张泽远说道。

    “这几位都是我们村的长辈,今天一起过来,大家也好认识认识。”,村长在心里夸着杜家真是厚道连新衣服都舍得拿出来了,面上却不显,跟张泽远介绍几位老人。

    这几位老人虽然昨天晚上也都听自家的孩子说了张泽远的事情,但是不亲眼看看还是不放心。他们可都是年老成精的人,在那些动乱的日子什么没有经历过,见识过形形□的人,打眼一看虽然还带着一些知识分子的清高,但一脸正气和傲骨,都知道这个人错不了,留在自己村子里肯定不会给村子里惹麻烦也不会带坏村子里的孩子们。

    见几位老人都脸色,村长就知道自己这事没有办错,芽儿也终于放下心来。这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者没有意见的接收张泽远的话,那就不用担心村子里其他人的反应了。

    “张同志,咱们村子里的情况你也能看到,穷山村,靠天吃饭。但是俺们也能担保在俺们这一亩八分地上肯定没有人会找你麻烦,当然前提是你也不能给俺们村子带来麻烦。现在乡亲们都猫冬,俺们这里也没有什么活计让你干,趁着这一段时间你也好好养养身子,等到了开春你也要跟着大伙一起挣工分,到了年底村里也给你发一份口粮。”,村长抽了一口烟袋说道。虽然相信了张泽远的人品,但是话还是要说清楚的。

    村长的一席话,让张泽远不由得动容。在自己走投无路的时候,这些朴实的村民给自己提供了一处安身之地,或许自己应该试着相信他们,试着融入他们。

25 上山采药去

    经过那天的谈话,张泽远明显放松了不少,慢慢的开始尝试着融入这个村子。村民们都知道村子里来了一位参加劳动改造的“□知识分子”,可能是同情、也可能是家里的老人们叮嘱过,虽然有不少乡亲借着串门的工夫来芽儿家里偷偷的打量张泽远,但是眼神里却没有任何审视和批判,只是善意的好奇。

    相对于跟村民的关系来讲,张泽远跟芽儿一家和跟村子里的孩子们的关系明显亲近了不少。早晨张泽远起晚了,杜奶奶会在院子里叫他起床;水缸里没有水了,杜爷爷也会支使他去打水;杜爹上山打猎的时候会叫上他;小叔会向他请教一些学习上的问题。

    哥哥们和村子里的孩子们对这个听说很厉害的叔叔很好奇,刚开始虽然有一些不好意思和敬畏,但发现这个叔叔一点都不凶。这群孩子们开始向他听北京□,会问他一些家长回答不上来的问题,每个问题张泽远都能给他们解说的清清楚楚,而不像家里的大人一样如果回答不上来就揍他们巴掌。慢慢的张泽远在这群孩子们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简直就是一部十万个为什么,孩子们的口头禅也都变成了,“张叔叔说的”。

    张泽远也愿意跟这些孩子们亲近,孩子们的世界是单纯的,是美好的,让他饱受创伤变得冰冷的内心逐渐的回温。

    当然,跟张泽远的关系最亲近的还是芽儿,两人亲近到杜爹杜妈都有一点吃醋了。或许因为芽儿是第一对他伸出手的人,或许因为芽儿的天真可爱,或许是上辈子的缘分,张泽远很是喜欢这个聪明漂亮的小女孩,喜欢看着她童言稚语地跟自己介绍美丽的大山,喜欢她小大人一样地给自己介绍村子里的情况,喜欢她故作得瑟地跟自己显摆她那只整天睡觉的小松鼠,喜欢她不经意给自己夹菜,喜欢她无所保留地对家人亲昵。两人的关系都快到了形影不离的地步,看的杜爹整天都酸溜溜的。岂不知,杜爹这幅吃醋的样子,看在芽儿眼里有多么的可爱,有时候还会故意当着杜爹的面跟张泽远亲近,逗逗自家爹爹。张泽远早就看出芽儿的小心思,可是他喜欢看她这幅调皮的样子,有时候还会故意配合芽儿,害的杜爹每天都哀怨的看着芽儿。

    日子过的平静悠闲,平静的日子让张泽远有点迷茫。看着有些消沉的张泽远,芽儿不忍让他继续消沉下去问到,“张叔叔,你知不知道什么是人参啊?我上次跟爹爹一起去县城,在收购站的时候听见一位叔叔在卖人参,卖了好多钱呢,那位叔叔说是在山里采到的。”,芽儿边说边看张泽远的反应,“张叔叔,你说咱们这里的山上有没有?要是有的话,芽儿也想去采,卖了钱后给大家买好吃的”。

    听了芽儿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