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珠之皇后重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还珠之皇后重生- 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痈训氖露矗 
  莹琇扑哧一声笑得弯了腰,在她表哥看来,这当老子怕是比除鳌拜平三番收台湾难多了吧!“论说,常人做老子是不难……您看看刘统勋父子,再瞧瞧前头的张廷玉父子,可惜,您也不知惹着什么了,做的倒是天底下最难做的老子……”
  想想张廷玉家里那爷儿几个,康熙也多少有些心闷,人家的儿子怎么就能一个是一个的!“哎!衡臣是个难得的宣力重臣,更难的教出的这几个儿子啊!”右手搭在莹琇的小腹上,“你别笑!当这没你事儿么!”
  莹琇忍了笑说:“我一个做娘的,能多管什么?还不是只能撂开手,省得有人说我‘慈母多败儿’!”
  康熙摇头笑道:“可了不得了!只说你那一次,你还要惦记多久?”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莹琇常觉得身边就好像有个贼一般,一点儿一点儿偷走了自己的时光。转眼已到盛夏,莹琇原本就怕热,此时已经有了六个月左右的身子,更是不耐热,因而早早的从紫禁城挪到了圆明园,她是双身的,康熙也没敢把她一个人放在后妃所居的“天地一家春”,只把她安顿在九州清晏的“乐安和”自己的寝宫里,直恨不得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一刻不落的瞅着。弄得莹琇每每笑他:“瞧瞧,您还说我是老母鸡,您自己这不也成了老母鸡了么!”
  康熙只是笑笑,暗忖这个尚在娘胎的孩子无论如何都不能重蹈上辈子的覆辙,因此恨不得不叫她多走一步路,偏偏莹琇上辈子就没到过圆明园,刚一过来的几日有些劳累,也还罢了,歇了几天一缓过劲儿就想到处看看,奈何只要一想出九州清晏转悠转悠就总是要被一群奴才恭恭敬敬的拦回去,就连容嬷嬷也不得不打叠了一肚子好话劝她,生怕这位活祖宗再生出什么主意。
  莹琇一连闷了几天,最后忍无可忍,跟她的皇帝表哥说:“我是在这儿避暑还是被您软禁在这儿的!”
  容嬷嬷吓的眼皮子一跳,忙给她递眼色。
  康熙却不生气,仍是扶着她坐下,笑道:“怪不得人家说怀了孩子的女人傻!软禁哪还有软禁在朕这寝宫里的?九州清晏多大啊,还不够你转悠的?”

第六十二章 胎教 
  “它就是再大……也有个看腻歪的时候啊!您是打算把我圈禁在这儿了?”
  康熙被她逗得哭笑不得:“怎么说话儿呢!又是软禁又是圈禁的!你就不能说点儿好话?有圈这么大园子的么?”
  莹琇别过头,也不看他,嗔道:“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
  康熙看着她白里透红的面颊,忍不住伸手拧了一把,“这等八成又是从那个什么劳什子《石头记》里看出来的!你若喜欢,等回了紫禁城,朕命人找出那幅《白鹰图》,就送你了。哦,朕这儿眼下倒有一幅赵佶的《芙蓉锦鸡图》。”说着叫过高无庸,吩咐他去拿画。
  不多会儿高无庸回来,手里多了一个锦盒,小心翼翼的打开,从里头拿出一卷画轴,和秦顺儿一起,两人将画轴展开。
  莹琇近前一看,见全图色彩艳丽,构图精巧。落在芙蓉枝上的锦鸡目光所及之处极巧妙的画了一对蝴蝶,这样一来芙蓉、锦鸡、蝴蝶相映成趣,各个独立又各个相连。左下角似是不经意的斜着画了两朵菊花,既填了白又显出了层次。图上更有宋徽宗亲笔题诗:
  秋劲拒霜盛, 
  峨冠锦羽鸡。
  已知全五德,
  安逸胜凫鷖。
  正是一笔挺拔俊秀飘逸犀利的瘦金体。莹琇不禁叹道:“依我看来,这工笔花鸟到徽宗皇帝这儿,就已是尽了……”
  “工笔花鸟其实和山水一样要的是个意境,偏偏不少工笔画就略去了这个。宋徽宗到底是个做皇帝的,自然带着他的格调。那繁花似锦气象,谁能及得上他?”
  莹琇笑道:“这个也送我了?您可舍得?”
  康熙环住她的腰,“送给我自家夫人,那还有舍不得的?再者说,他这画再好,朕也不能拿着挂出来,倒不如挂你那儿,还能让它出来露个面。诶,可要等你生下孩子再挂啊!”
  莹琇不解的看着他,“却是为何?”
  康熙笑道:“你这会子挂着,难道让朕的儿子一天到晚看着这亡国之君的画儿么?宋徽宗能留意到‘凡孔雀登高,必先举左腿’,却不睁眼看看他的锦绣江山。你说,让朕的儿子一天到晚看这画,合适么?”
  莹琇幽幽一叹:“我过去还听过一个荒诞说法呢,说宋徽宗本是南唐李后主转世。虽则荒诞,倒也有几分道理,这二人都不该生在帝王家。”
  康熙笑道:“若真是李后主转世,他的命也太不济了些!连着做两辈子的亡国之君……不过,你说得对,这二人的错,错在不该生在帝王家,更不该做皇帝,只是做个闲王,也必定能流芳百世的——可惜了……”
  却说这一日天气闷热,莹琇原想歇个晌午觉,却觉闷得难受,翻来覆去睡不着。想要一碗冰糖绿豆汤来喝,却想起来孙之鼎才说过,绿豆性凉,不宜多进。自那之后,自己厨房的绿豆汤就都改了红小豆汤。因此也不大想喝,只要了一碗调了糖桂花的酸梅汤一饮而尽,才觉得舒畅不少。想了想,叫过秦顺儿,“把才贡上来的荔枝、李子、葡萄、西瓜干干净净的收拾些出来,找只玻璃五格攒心盘子装了,多拿些冰冰着。”
  一时秦顺儿捧上了一只黄玻璃攒心盘子,“娘娘,这只盘子成么?”
  莹琇眉头一皱:“怎么拿这黄玻璃的?这黄玻璃配着那几样果子不受看。换那个白玻璃莲花形状的,周身是缠枝兰草花纹儿的那件。”
  总算是找对了盘子,一一在盆底放了冰,码了果子,又在果子上头盖了一层冰。莹琇又审视一番,才道:“这还罢了。找个装冰的食盒,跟我走——哦,再洗点儿冰着给兰馨和晴儿送去些,还有‘天地一家春’住着的几位娘娘。”莹琇乘肩舆到了勤政亲贤殿外头,见两个守在外头的小太监正在树荫底下打盹儿,还是高无庸看见他进来,忙过来打千儿请安,捎带着踢醒了两个小太监,骂了一顿。
  莹琇道:“行了,要骂也不在这一时,况且天儿热,人也就是容易乏。里头皇上跟前儿可有外臣么?”
  高无庸恭恭敬敬的说:“回主子娘娘,这会儿主子在看折子,并没有外臣。”
  莹琇听了点点头,便径直往殿里走,只见靠窗的炕上铺了席,康熙穿着一件蓝色云纹纱褂,腰间系了条明黄缂丝腰带,盘膝坐在上头批折子,旁边站着一个宫女给他打扇。瞧见她进来,小宫女忙跪下请安,康熙这才抬起头笑道:“你怎么来了?这么热,要是中了暑看是谁受罪!”
  莹琇也不理他,接过了小宫女的扇子给他扇着,又掏出帕子给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瞧您,就不知道个热么?这一脑门子汗!要是滴到折子上可怎么好?”
  康熙闭上眼睛,任由把自己头上脸上的汗一一擦了,“又絮叨起来了不是?”
  “您也忒不识好人心了些!也就是我唠叨您罢,换个人谁还敢呐?”将扇子又递给那个宫女,自己回身从秦顺儿提着的食盒里端出那个玻璃盘子拿出来,早有宫女收拾了炕桌,莹琇便将盘子放到炕桌上,才在康熙对面坐下,“知道您忙起来什么都顾不上,来给您送些冰镇的果子。”
  康熙看着那个白玻璃莲花攒心盘,边上五个格子里依次是李子、葡萄、和切片的哈密瓜、西瓜、桃子,中间码着的却是荔枝。花花绿绿一大盘,衬着那个玻璃莲花盘越发显得晶莹剔透。康熙拿果叉插了一块哈密瓜放在嘴里,“今年的哈密瓜倒是不错!”
  “今年的荔枝也是不差的,可惜孙之鼎说那东西太热……哎,他一会子说绿豆寒凉,一会子说荔枝太热,总听他的,我都不知道该吃些什么了!”
  康熙听了,笑道:“那好办,等儿子生下来,你拿他出气就是了!都是他,害得他娘想吃什么都不成。”
  两人正说笑着,高无庸进来回道:“傅中堂刘中堂来了。”莹琇听了就要和他道乏,还没站起来就听康熙说,“不碍,你再略坐一坐再回去罢,这会子忒热,你等暑气退些了再出去。”莹琇没法子,只得先在炕上坐着。
  却说傅恒和刘统勋两人进来了才看见莹琇也在,各自愣了一下才缓过神请安。莹琇见这么热的天,两人还衣冠袍带一丝不乱,衣领处宝蓝色的翻领早被汗打的湿了一圈儿,忙给康熙递了个眼色,康熙顺着她的眼神儿一看,也瞧见了两人的衣领,遂说道:“这儿没外人,你们帽子摘了吧,升升冠,略松泛下也是可以的。”
  傅恒并刘统勋忙取下了帽子谢恩,康熙指着那玻璃大盘,说道:“正好赶上你主子娘娘给朕送冰湃果子来,朕才进了些,很是受用。有道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你们俩来得巧,这盘果子赏你们了,你们先在这儿用了它,然后咱们再议事,不然冰要化完了。”
  二人忙道:“谢皇上恩典。”
  康熙笑道:“倒是不用谢朕,连朕都是多亏你主子娘娘惦记着呢。”
  二人又谢过莹琇,才拿起果叉。康熙怕他们不自在,自己仍是低头看折子,莹琇也起身走到书架前取本书拿在手里,见是《容斋随笔》中的一部,所翻的那页恰好是讲的范仲淹做《严先生祠堂记》的故事,李泰伯说结尾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一句中的“徳”不如换成“风”,后范仲淹闻之,“凝坐颔首,贻欲下拜”。莹琇低头掩卷,自己也苦思冥想了好一阵儿“徳”与“风”的区别,只觉“徳”也只是好在了含蓄这上头而已,实在是不解范仲淹为何要“贻欲下拜”,正在出神,听见傅恒这个内务府总管大臣说到了“和恪公主”云云,遂抬起了头,康熙也朝她看了看,说道:“给和恪选的这几处府邸回头朕再和你主子娘娘参详参详,和嘉那是有纯惠皇贵妃的身子骨在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