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朝之后。慈禧一直在心里盘算这件事情。
难得他那一句“到时候臣等具折奉请两宫皇太后巡阅”——不知道打破了多少规矩禁忌!
可是,万一。这个家伙只是随口敷衍呢?
慈禧反复想了又想,觉得对关卓凡的意向并无足够把握。这个事既然是慈安挑起来的,就要着落在她身上,让她出面,在关卓凡那里敲砖钉脚,不容这个家伙悔赖。
她算了算时间,征伐日本之前,恐怕是不大可能赶得及“巡阅”的,关卓凡说过,兵舰一到,即行出征。而太后出巡,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要做很多的准备,何况要去那么远的地方?更何况是“阅军”这种史无前例的事情?
这一段日,军机处和他本人必然要全力筹备征日事宜,是没有精力时间来管她“巡阅”的事情的。
那么,打完日本之后呢?
他说过打日本“最多三个月便见分晓”,那么就是说,今年之内一定班师凯旋——慈禧兴奋起来:打了胜仗,“阅军”就多了一层“慰劳将士”的意味,愈加光明正大,腹诽的人嘴上也不好说什么了!而且更加地荣耀光鲜,更加地有意思!
慈禧被自己的念头弄得浑身燥热,想着传午膳的时候,就要撺掇慈安,在关卓凡那里“敲砖钉脚”。
两宫的午膳在长春宫传。先陪着小皇帝用过了膳,慈安又絮絮地叮嘱了几句,慈禧说的则是“不许淘气”。小皇帝低眉顺眼地答应了,辞了两位皇额娘,一堆太监簇拥着,回弘德殿上“国语课”去了。
姐俩这才开始正经进膳。
慈禧正在转着念头,想着该如何开口,慈安先说话了,是发愁的样:“唉,又要打日本了,这么折腾来折腾去,他的这个婚事,还来得及办吗?”
慈禧微微一愣,“他”是谁,当然相互心照,不由心里微微苦笑:他的事情,这个姐姐还真是上心。
又不禁在心底微微冷笑:老婆还没选定呢,就想着办婚事了?是不是觉着自己胜券在握了?
表面上非常平静,说道:“恐怕是赶不及了,不过……”
慈安突然想到什么,抢过话头,语气颇有几分兴奋,说道:“不过,可以先订婚嘛。等他从日本回来了,再办婚事也不迟!”
慈禧嘿然,心说这个姐姐不傻呀?之前那些笨笨的样,别是装出来的吧?
这个方案,她不能反对;不过,她也没打算反对。
慈禧点了点头,说道:“我看可以,就按姐姐说的办吧。”
慈安笑道:“那可得麻烦你辛苦一趟了。”这说的是临幸贝府,当面和关卓凡交代此事。
慈禧想到就要和“他”见面,不禁心里一热,赶忙收摄心神,说道:“那是应该的。”顿了一顿,想我不妨把姿态摆得再高一点,说道:“去他家里之前,先得封了丽妞公主。”
慈安这才想起,丽妞这位“大公主”,其实还没有公主的封爵,另外两位候选人,大妞和敦妞,可都是公主了。
当下欢然说道:“哎呀,你想的真是周到,是得先晋封丽妞公主。”
过了两天,旨意颁到了丽贵太妃的宫:
“典崇鳌降,帝女戒以钦哉;诗美肃庸,王姬咏其礼矣。既娴内治,宜被殊荣。咨尔和硕公主,乃宗显皇帝之长女,朕之长姊。敬慎居心,教夙禀于在宫;柔嘉维则,誉尤彰于筑馆。风古允协,象服攸宜,是用封尔为荣安公主,锡之金册。谦以持盈,益笃兴门之枯;贵而能检,永垂宜室之声。勿替令仪,尚缓厚禄。钦此。”
之前,恭王上折,就如他在席上对关卓凡说过的,“臣女于国家无尺寸之功,乃滥叨非分之荣,福薄难受”,力辞敦柔格格的“固伦公主”。两宫皇太后拗不过他,只好同意,改封敦柔格格为“和硕公主”。
这样,丽太妃所出之“大公主”封了和硕荣安公主后,关贝福晋的三位候选人,地位就拉平了,都是“和硕公主”。
只是,晋封丽妞和硕公主的诏书颁下来,向来精明的慈禧,没有想到,自己先吃了一个暗亏。
*(未完待续。。)RI
第一二一章 我想娶你
敦柔格格封公主最早,而且,一封就是最高品级的“固伦公主”。但敦柔格格封公主是在恭王权势最盛的时候,封爵诏书的重点,完全放在恭王身上,极美恭王对国家的贡献,敦柔格格本人,只是一笔带过。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敦柔格格是“女以父贵”,封敦柔格格“固伦公主”,主要是为了笼络恭王。
而敦柔格格改封“和硕公主”,几乎无声无息,因为,这是降级而来。
大妞封“和硕荣寿公主”,是在关卓凡被黜出弘德殿这个非常尴尬的情形下,拟旨的人固然晓得两者之间的微妙关联,恭王本人更不愿张扬,因此,荣寿公主的封爵诏书,调子很低,泛泛两句就过去了。
三姐妹比较,荣安公主的封爵诏书,洋洋洒洒,不吝嘉言,而且,重点完全是放在她本人身上,大力表扬她的美好品德,强调她文宗显皇帝亲生的“帝女”身份,这些,有心人看在眼里,自会品评高下,辨别荣枯。
还有,诏书里的不少用词,如“敬慎居心,教夙禀于在宫;柔嘉维则,誉尤彰于筑馆”,更适合年纪更长、已经或即将“自立门户”的皇女;而年仅十三岁的荣安公主,还和丽贵太妃住在一起,并未别居一宫。诏书里的这些话,无形中进一步增加了她的分量。
“谦以持盈,益笃兴门之枯;贵而能俭,永垂宜室之声”,更在暗示,荣安公主即将出嫁。
这些微妙的差异和暗示,慈禧并未察觉,还是那句话:她吃亏在“书读得不多”。
慈安的书读得更少,更加想不到这一层,这份诏书的“高参”,是由丽贵太妃而辗转来自于宫外的。
荣安公主晋封的颁赐,除了按照朝廷体例,“公中”例牌的那些之外,母后皇太后个人还有一份非常丰厚的赏赐。赏赐的东西似乎颇有深意:全部是关贝子历次进给母后皇太后的那些新巧的洋玩意,什么香水,香粉,钻石耳钉,墨晶眼镜,水晶石八音盒,珐琅瓷千里镜,镶着蓝宝石的金怀表,等等。
有意思的是,这些洋玩意,荣安公主原先也有一点,来源呢,也是关贝子——关贝子进给丽太妃,丽太妃转送给女儿。
关卓凡每次给宫里面送东西,并非只进给两宫皇太后,宫里其他有位份的妃嫔也有一份。一来,这是礼数,二来,也为赚口碑,“刷人品”。
当然,小皇帝还小,一个老婆也没有的,所谓“有位份的妃嫔”,全部都是文宗所遗。
这里边,进到了“太妃”级别,和两宫皇太后算是一个层级的,只有一个丽贵太妃,其他的,目前级别最高的,不过“妃”而已。
文宗的妻妾,除了皇后和懿贵妃,位份最高的是丽妃——“妃”这一级的就她一位,接着就是“嫔”。文宗大行,除了丽妃连升两级,进为“贵太妃”外,其他媵妾,一律加封一级。因此,慈安、慈禧、丽贵太妃之外,后宫位份最高的就是“妃”了。
丽妃能够“超擢”,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她诞下并抚育成人了除小皇帝之外、文宗唯一的血脉。
关卓凡每次往宫里送东西,都要按级别一份份分好,这件工作,虽有专人为他打点,但他也得亲自过问。前三位——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丽贵太妃的东西,他更要一件件亲自选择、检视。不能不说有点小辛苦,但考虑到文宗选色的眼光,收俺东西的应该都是美女,关贝子也算累并快乐着。
*
*
圣母皇太后终于要临幸毅勇忠诚贝子府了。
上一次皇太后临幸关府,是在去年的年底,到现在满打满算也没多久,关贝子帘眷之隆,实在是赫赫炎炎。
只是这一次还是圣母皇太后一个人,这可就有点奇怪了。
算一算,皇太后前后三次临幸毅勇忠诚贝子府,驾临的都是西圣一人。虽说圣母皇太后的嫡亲妹妹醇王福晋,在关府里面,有两个“妹妹”,明面上,圣母皇太后和关贝子的关系更近,但也不至于三次都是她一个人出面啊?
上一次临幸贝子府,旨意出来的时候,说的是两宫同行,临到起驾的时候,母后皇太后凤体微恙,只好圣母皇太后一人去“走亲戚”了。这一次,未做任何特别说明,还是圣母皇太后一个人,这是咋回事呢?
要说母后皇太后对关贝子有什么“看法”,人人都晓得的:绝无是理。
总之,宫里面对皇太后临幸毅勇忠诚贝子府的奇怪安排,朝野上下,没有一个人想的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
这一次圣驾的关防和扈从,和上一次基本是一样的。
关防,由御前侍卫和轩军的近卫团共同负责。路上,轩军近卫团“前引”,御前侍卫“随扈”;到了关府,御前侍卫负责“外院”,轩军近卫团负责“内院”。
扈从大臣两位,一位是关卓凡本人,另一位,是年轻的钟王。
扈从大臣的工作,不是在太后旁边站站班就行了,而是要从头到尾,调度指挥整支队伍,责任重大。这是钟王第一次办真正的“大差事”,绝非之前传个旨、带个班可比,他兴奋地不得了,接了旨后,第一时间过来向关卓凡请益。
关卓凡称他“王爷”,他却不肯当,反而一口一个“三哥”,既亲热,又恭敬。
嗯,小伙子挺懂事的。
闲话少叙,无关人事,略过不表。
到了贝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