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清- 第4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幕府虽然积暮深重,但佩里几艘黑船一晃,便晓得已经世易时移,立马由“锁国”而“开国”,并为此不惜对反对派大开杀戒。关卓凡想,真是讽刺,日本最早主张“开国”的主流政治力量,是幕府,而非最后的胜利者——“维新志士”。开始的时候,“志士”一个个都在喊着“攘夷”呢。



  这是法国看中幕府,一直给予幕府支持的重要原因。



  不过,说到对佐幕、倒幕两大势力的内部肌体的剖析,谁在老去,谁在新生,法国人的眼光就比不上英国人了。



  同样,甲午战争的史料,关卓凡研究愈深入,愈觉得,对日本,当时的中国,没有任何的机会。而且,和某种流行的看法不一样,关卓凡认为,战争后期,日本的战争潜力并未耗竭,中国除了认输,没有第二条路,再打下去,丢掉的会更多。



  甲午战争,日本战争动员的深度和广度,还远不能和日俄战争相比,更加比不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就是说,“进攻北京”这种话,并不完全是日本人吓唬清政府用的。对于这场新日本的“立国之战”,日本人绝对不会半途而废。



  本时空,不论中国是否比原时空更加强大,强壮起来的日本,都一定会和原时空一样,对中国下手。



  千万不要幻想可以拿什么——强壮起来的肌肉、庞大的身躯——吓住日本。原时空的中国足够庞大,身上也不是没有肌肉,日本一样动手;沙俄更加强壮和庞大,日本照样动手;后来的美国,更加更加的强壮和庞大,日本还是动了手。



  这是日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特性决定的,是日本和中国的共同宿命。



  现在距原时空甲午战争的时间点,对于中国的体量之大,积弊之深重,时间并不算长。



  和日本的这场仗,日后打,实话实说,胜负未测;即便取胜,也要花上十倍甚至百倍的力气和代价。



  现在打,稳操胜券,真正扼杀敌人于摇篮之中。



  作为一个穿越者,我得有多傻,对祖国和人民多不负责任,才不现在动手,而坐视日本强大?



  打垮了日本,中国东北方向没有其他外患,乃可以专心对俄。



  东三省的发展关键在铁路,“京奉线”竣工后,要继续北延,一直修到阿勒锦——即后世之哈尔滨。这条铁路竣工了,东三省的发展也就有了初步的眉目。这个时候,就可以对俄罗斯提出“重新划界”的要求。



  我要把《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丢掉的领土拿回来。



  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1891年才开始修建,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的时候,环贝加尔湖路段还没有修通,全线开通得等到1916年。没有这条铁路,沙俄在远东就只能虚张声势。



  陆上不必说,海上俄罗斯也是个菜。没有旅顺这个基地,单凭海参崴舰队,实力非常有限。如果沙皇从欧洲另派海军过来,沿途没有一个补给基地,三万公里海程之后,等待精疲力竭的俄国舰队的,就是和日俄战争太平洋第二分舰队一样的下场——全军覆没。



  为了俄国人,我也要打日本人。



  最后,是为了关卓凡自己。



  *RS
第一三八章 变局之关键
  好兵是打出来的,轩军是一支成长中的军队,这个阶段的军队尤其需要实战的磨练,进一步提高军事技战术水平,维持血性和杀气。在更大规模的战争来临之前,用规模适度的战争自我“淬火”,是一种最好的练兵的手段。



  前文提到的,大规模渡海作战,带来的远程输送能力和后勤保障能力的提高,也会是征日的重要成果。



  还有,关卓凡认真地想过这么一个问题:如果当时是在战争期间,两宫皇太后会因为一个吕氏和他翻脸吗?



  不可能的。



  通往最高权力的道路上,关卓凡需要更多的战争和军功的“加持”。



  “军兴”,是调动、掌控各类资源的最好籍口。打长毛,美国内战,平回,剿捻,都说明了这一点。不久前的黄崖山之役也是一个很好的证明。通过这么一个小小的战役,前前后后,里里外外,关卓凡上下其手,直接间接地掌控了偌大权益;而征日的规模和影响,又远不是黄崖山之役可比的。



  有时候,战争也是保持既有的地位和影响力的必由之途。



  诸葛亮六出祁山,锲而不舍,固然是战略上以攻为守的无奈选择,但如果没有连年不断的战争,在阿斗小朋友已经成年的情况下,诸葛丞相要维持自己的绝对权威,也没那么容易吧?



  军功,还是“进阶”的最便捷的途径。关卓凡想,打完日本,不出意外的话,俺该晋贝勒了吧?如果没有这种成规模上档次的战争,单靠“文治”,从关贝子到关贝勒,得熬多少年?



  这是关卓凡为什么要亲自领兵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仅为取得军事上的胜利,遣一大将,将一师人马足矣。但那样一来。征日的“档次”就下来了;而且,具体的军功,也不关关贝子啥事了,他只有在后方“指挥机宜”的功劳——这个功劳。和直接带兵作战,可没法比。



  所以,征日的规模要适当扩大;征日的难度,对外宣传的时候,要大加渲染。然后,顺理成章地,征日的部队,关贝子不能不甘冒矢石,亲自领军。



  当然,只有关卓凡才是穿越者。日本的情形,只有他了解得最为透彻,指挥作战,只有他才能开金手指,事半而功倍;而且。战争要打到什么程度,哪些“目标”必须清理掉,战后又该如何措置日本各方各面,也只有他心里真正有数。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关贝子亲自领兵征日,不算假公济私。



  理由如此充分。如果还有人认为这个日本不该打,俺就“呵呵”吧。



  *



  *



  船到上海,迎来送往的繁文缛节官样文章统统不表,关卓凡一颗似箭的归心,已从码头飞回了清雅街的家。



  入得府来,和扈晴晴、杨婉儿两个夫妻相见。夫妻仨小别胜新婚,自有一番欣悦热泪情愫,不过,亦难免小小尴尬:婉儿的肚子更大了,扈晴晴的小腹却一平如旧。



  关卓凡暗说惭愧:看来。我也不是百发百中嘛。



  扈晴晴的如花笑靥之上,就挂了一丝悻悻,到了晚上,更是不能放过关贝子了。



  关卓凡把礼物亲手交给了两位夫人——不是他自己的礼物,而是白氏和明氏两位嫂子的。



  白氏和明氏两个,费了许多功夫,亲手给婉儿肚子里的孩子做了许多小衣服、小肚兜、小鞋子,针脚细密,花色精致,鲜活可爱,不但婉儿眼睛放光,扈晴晴赞叹不已,就连关卓凡也有爱不释手之感。



  还有什么小金锁、小金项圈、小金丝镯子,都是白氏、明氏两个,拿了自己的梯己,到珠市口的珠宝店,请工匠定做的。



  婉儿看一件,赞一件,看完之后,已经将两位嫂子谢了几十遍了。



  杨婉儿和扈晴晴,白氏和明氏又各有一份一模一样的礼物,都是首饰、水粉、衣料之属。



  晚上关卓凡和扈晴晴“私聊”的时候,扈太太咬着耳朵对关贝子说,“我也要那些小衣服”。关卓凡晓得是什么意思,只好加紧劳作,由关三变身关三次郎,云云。



  第二天一早,关卓凡来到巡抚衙门,和“新政委员会”开会。



  “新政委员会”原先的五位成员中,刘郇膏做了浙江巡抚,丁世杰做了广东巡抚,只剩下了赵景贤、杨坊、利宾三个。按照关卓凡的意思,又补了容闳进来,现在的“新政委员会”共四位成员。



  会上讨论的重点,除了这次征日的后勤,以及自贸区、工业园的进度,还有关卓凡算计许久的一个想法,要付诸实施了。



  关卓凡说道:“上次去美国,这次去日本,都是坐人家的船。总是这样可不成,咱们得有自己的船队!”



  大伙儿精神一振,目光都落在他的脸上。



  “我说的这个船队,不是舰队,而是指民用的运输船只——但要用新式的蒸汽船,用西法管理运营。这支船队,平日里载客、运货,内河、近海、远洋,都能去得;打仗的时候,便征用过来运兵。以后再有类似征伐,就不必仰人鼻息了,而且——”



  关卓凡顿了一顿,加重了语气,说道:“全中国的河、海航运,加在一起,这是多么大的一笔生意?不能都叫洋人占了去!”



  赵景贤说道:“贝子爷所言极是!咱们开放门户之后,沿海、内河,到处都是洋人的船。洋船运力大,载客载货多,且船行迅捷、安全;咱们原先在河上海上讨生活的那班船东,船小且慢,还不安全,客运也好,货运也罢,是再也争不过人家了!”



  杨坊说道:“竹翁说的不差,其实还不止于此。洋船免捐免厘,而华商船行,不但要交纳捐税,亦须支付厘金,这可怎么和人家竞争?我晓得有一班华商,购买或者租赁洋船,然后寄籍洋商名下,悬挂洋旗,以求逃避捐厘。朝廷捐厘流失严重,最后被逼下令,禁止民众购买洋船。”



  关卓凡点了点头,说道:“这条禁令,真正叫做‘因噎废食’,我要请旨废除。我想,水运的这个局面,一味的‘守’,是守不住的,咱们得攻出去!这变局之关键,就是要有能和洋船一较短长的新式船行。”



  众人都兴奋起来,容闳说道:“贝子爷,你说的‘西法管理运营’,可是用股份制的法子,集股办理?”



  关卓凡说道:“正是。不过,要想法子做到‘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就是说,船行的话事权,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