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消息扩散开去,于是喧闹嘈杂的城隍庙,渐渐变得安静下来,那些香客和游客,举止之间亦变得小心翼翼,但也都想看一看这位轩军统帅的风采。
既然到了城隍庙,当然要先上香,再去豫园。关卓凡在大殿前下了轿,又关照扈晴晴下了车,举头环顾,却见周围已经远远地围了许多百姓,都在往自己这边看过来。不但看自己,更看身后的扈晴晴——大家都在猜,跟藩台大人一起的这位美女,又是何许人物?
扈晴晴是见惯场面的人,没有丝毫忸怩,垂着目光,由一位丫鬟陪着,很从容地随着关卓凡向城隍庙的大殿内行去。
城隍不归朝廷指派,而是老百姓选出来的,就如阳世的选贤与选能一般,选城隍要挑“聪明正直谓之神”——不聪明则不能为老百姓伸冤,不正直则不愿为老百姓伸冤。
上海县的城隍就是老百姓所选的,是东南最有名的三位城隍之一。苏州城隍是春申君黄歇,杭州城隍是文天祥,上海原是春申君的采邑,却被苏州人先一步请了去,所以只好另选一位城隍。此公叫秦裕伯,大名府人氏,因为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弃官避难到了上海。明太祖朱元璋得了天下,征辟至朝,授官侍读学士,告老以后,不回大名府,而是回到寄籍的上海,死后屡显灵迹,保障生民,所以上海人选他来做城隍。
记得接印的时候,老夫子们还说过,只要斋戒沐浴,在这里过夜,诚心相求,则城隍就可以在梦中对他有所指引。想起这个,关卓凡不由微微一笑,心说若是这样,我干脆睡在这里好了,何必劳心苦智,跟人勾心斗角,天天算计得死去活来?
等到迈进殿门,抬眼一望,却见殿上悬着一把巨大的算盘,两旁以黑漆写着八个大字,仿佛当头一棒,触目惊心。
“人有千算,天有一算”。
(这几天事情多,第二章没码完,放在晚上七点左右更,请原谅。)
*(未完待续。。)
第七十章 南翔小笼
关卓凡只有苦笑:说到底,不就是人算不如天算嘛。
话是没有错——再怎样算计,老天给你一道霹雳,便不知把你穿到哪里去了。不过这种时候看见,倒更像是一句风凉话,不理也罢。
于是端正神情,给城隍秦裕伯老爷子拈了香。再看扈晴晴,却虔诚得很,不仅又跪又拜,还到殿后去给城隍夫人上了香——城隍居然有夫人,大出关卓凡的意料,而城隍夫人的塑像,平日里还不能够瞻仰,只有每年她生日的那一天,才会开放。不过现在藩台在这里,当然例外,扈晴晴想拜,自有庙祝忙不迭地请了她去。
关卓凡做完了这套礼节性的拜访,便可以放开心情,到豫园去轻松一下了。豫园不仅风景好,而且上百家各种铺子,吃喝玩乐都有,连烟馆都有两家。只是关卓凡一来,便如猛虎入林,百兽退散,所过之处,几至鸦雀无声,哪有半分热闹可言?他这才发觉自己失于计较了——穿着官服,前呼后拥,这是来行乐的样子?看来皇上们都喜欢微服出访,不是没有道理的。
无奈之下,准备用了饭就回去,不必姜德指点,已经遥遥望见了“日华轩”的招牌。
“走,今天我请你吃顿好的,”关卓凡跟姜德挤挤眼睛,笑着对扈晴晴说,“鼎鼎大名的南翔大馒头!”
扈晴晴抿嘴一笑。这一路行来,所享受到的尊崇和风光,是她由小到大。从未体验过的。关卓凡毫不避忌地公然把自己带出来。这一份体认与尊重。对她而言比什么都强,算是不负自己的一片深情。至于吃什么,真的只是无关紧要的事情了。
他喜欢吃馒头,那就陪着他吃馒头。
等到进了日华轩的门,关卓凡略略一张,便不由得失笑——店里连一个客人都没有!冷清至斯,亏姜德还敢吹得天上有地下无。
“姜德,你的话有点不尽不实啊……”
话才出口。已经醒悟了,这不是冷清,而是姜德事先打了招呼,让老板早早地拒客,专等自己的到来。
老板此刻,正跪在门里,迎接藩台大人。关卓凡瞪了姜德一眼,温和地说:“起来说话吧,你叫什么名字?”
“小人黄明贤,恭迎藩台大人。”老板的声音抖抖的。没敢起身,只稍微抬头望了一眼。便又伏下身去。他见关卓凡身后裙裾宛然,环佩叮当,心想这是藩台夫人跟他一起上香来了,于是不免再奉承两句:“城隍庙的香,最是灵验。祝大人青云直上,祝夫人早生贵子。”
这句话说坏了。关卓凡还没怎样,姜德已经变了脸色——虽然大家在私底下都把扈晴晴当成关老总的内眷看待,但毕竟还没有明媒正娶,扈晴晴还是做的姑娘打扮,现在黄明贤这一句叫出来,让她的脸面,往哪里去搁?而这个错,扈晴晴多半要算在他姜德的头上。
官场之上,人人都知道,宁肯得罪上官,也不要得罪上官的太太——得罪了上官,犹可弥补,得罪了太太,却不容易挽回,等到枕头风吹起来,那就不是好玩的了!
姜德愈想愈慌,厉声斥道:“混账!你胡嘞嘞些什么!”
“行了,他又不知道,再说人家也是好意。”关卓凡不以为然地说,“黄老板,你请起来,我们饿了,特地来尝一尝你的手艺。”
“是,是。”被吓得面无人色的黄明贤,这才爬起了身,跟伙计一起招呼一众人等坐了,开始从厨房里往外面抬菜,除了冷热荤素之外,最要紧的,自然是那一盘一盘,热气腾腾的大肉馒头。
“图林,你们坐一桌。姜德,你过来跟我坐。”关卓凡笑道,“看看你说的这个馒头,到底有没有这么好吃。”
姜德讪讪地走过来,小心坐下,偷眼看了看扈晴晴,见她面色微红,略带羞意,却绝没有恼怒的意思,这才放下了心。
待到开吃,那些菜肴也还罢了,关卓凡对盘中的大包子,果然赞不绝口,肉馅鲜美,个大料足,确实在别的地方不曾吃过。于是跟姜德两人,大快朵颐,你一个,我一个,吃得痛快极了,言辞之间,也就不免有所夸大。
“黄老板,我看你这大肉馒头,真是天下第一,想来平日的生意一定好得很了?”
“谢谢大人夸赞!”正在不远处等着伺候的黄明贤,听得满面笑容,躬身答道:“只是在豫园这里,生意倒没有在南翔镇上的时候好,而且同行也多——从这里再往前,还有好几家,都卖南翔大馒头,小人也只是勉强糊口罢了。”
关卓凡和姜德一直在吃,但扈晴晴却没怎么动嘴,只夹了一只包子到自己面前的碟子里,一会拿筷子戳一戳,一会又掰开来,撕下一点点来尝一尝。此刻听黄明贤这样说,微微一笑,端起那一只包子,站起身走到另一张空桌子旁坐下,向黄明贤招招手:“黄老板,请你来一来,我跟你讲句话。”
黄明贤当然已经看出这位美女是姑娘打扮,那自然不是藩台大人的太太了,犹豫了一下,见关卓凡脸上没有不快的意思,这才敢小步跑过去,躬身道:“是,请姑娘吩咐。”
“黄老板,你请坐。”
“……是。”黄明贤小心翼翼地斜签了身子坐下,不知这位姑娘要弄什么玄虚。
“这只馒头,个大料足,味道也好,放在南翔镇上,自然是大受欢迎。”扈晴晴慢声细气地说道,“不过上海城厢里面,贵人多,有钱人亦多,见惯市面,平日里吃得精细。他们逛豫园,就不见得人人都爱吃这样的大肉馒头了,你不妨换换花样。”
黄明贤恍然大悟——难怪生意不如从前了,原来症结是在这里!只是若说“换换花样”,却另有为难之处,讪讪地说道:“谢谢姑娘的提醒,想来原是如此。只是小人做这味馒头,快二十年了,俗话讲,赊千钿不及现八百,换了花样,也不知生意会怎么样?而且一时之间,也不知该换成什么。”
“进门的时候,你说的那句吉利话,乃是善祷,害你因此挨了姜团官的骂,我很是过意不去。”扈晴晴柔声说道,“我来点拨你一样细巧点心的手艺,算是替藩台谢谢你。”
这就是说,要谢的是他“祝大人青云直上”的那一句话,而后面的那句“祝夫人早生贵子”,却掩过不提。其实在扈晴晴的私心里,这一句话听了,极是受落——既然终身已定,哪个女人不希望“早生贵子”呢?单凭这句吉言,便值得谢谢他!
然而在黄明贤想来,这位娇滴滴的姑娘,虽然不是关藩台的夫人,但衣着首饰的名贵,一望可知,必定是藩台大人的一位至亲。官家小姐,大约这辈子都不曾进过厨房,现在却要“点拨”自己的手艺,这是从何说起?
虽然不信,却也不敢直说,但脸上自然便现出了犹豫之色。扈晴晴见了,笑一笑,说道:“黄老板,我送你八个字——以大改小,重馅薄皮。”
这句话一出口,黄明贤脸上的神色立刻不同,惊讶了半晌,方才问道:“不敢请教姑娘,要怎样以大改小,重馅薄皮?”
“你用精白面粉,冷水揉和,擀成薄皮——每两面粉,要出八张才算合格。再以鸡汤把肉皮煮化,凝成肉冻,取冻拌进馒头的肉馅里面,洒上些许研细的芝麻,则鲜香自见。包馒头之时,也有讲究,要做到形如荸荠,小巧玲珑,每只馒头折裥十四个,才见功力。”
扈晴晴一口气说下来,黄明贤在心中稍加印证,已知遇上了大行家。心悦诚服之下,再不敢有一丝怠慢之意,恭恭敬敬地问道:“请教姑娘,该如何用火?”
“用小号笼屉,上笼用旺火蒸盏茶时分就好,看见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