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剩女相亲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古代剩女相亲记-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怨魏味髁恕V皇羌⒍瞿讶讨保艿胶颖呱虾燃缚谒选T偌由系笔碧烊龋艋鹄保夥洞笤缫讯龅猛坊柩刍ǎ瓴桓教辶恕K送ā簧缘乖诘兀耸舯厝弧



  好在范大栽倒的地方是个要道路口,行人较多,不一会儿就被人发现了。那时的人们,受中国传统文化地熏陶,讲究个‘仁、义、礼、智、信’。更有那信佛信道的修行之人,以做好事为荣。如果放到现在,那范大十有八九是死定了。中华民族这一个甲子以来,由于歪理邪说的毒害,恶人当道,坏人得势,好人受气,人人学坏,搞得老人倒地无人敢扶,孩子受伤再去加害,真是国已不国了。幸运的是,范大生活在大部分人都学善做好事的时代,真是前丗修得来的。



  话说几个过路的行人,将范大抬到无锡城边有人家的地方。那大街小巷的人都来看稀奇。那人群之中早有人大声叫到,赶快喊‘唐奶奶来。’不一会儿,只见有位老婆婆,拐着个小脚,风风火火而来。那唐奶奶看这范大脸色苍白,肚子瘪瘪的,就知道是饿昏了。唐奶奶说道:‘快去端碗红糖水来。’早有那信佛信道的修行之人,端来红糖水,辦开范大的嘴,一勺一勺地喂将起来。不一会儿,范大脸色发红,慢慢地睁开眼睛,醒了过来。范大看到这么多人围着他,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不禁悲从中来,泪流满面。那唐奶奶又吩咐道:‘快端一碗米粥来。’这唐奶奶一声出口,早有一人应声去取。



  各位看官读到这里,不免心生疑窦,这唐奶奶是何方人氏,在这无锡城郊,为何如此出名,为何一呼百应,为何知道范大是饿昏了,又为何知道灌那范大的红糖水,就能使范大苏醒过来?难道唐奶奶是个女医生不成?其实,这个唐奶奶并不是什么女医生,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只因为她心地善良,经常做好事,居然积累了好多的医学常识。



  却说在这中国古代,医学比较落后。那时候,又没有物理化学,不能人工合成药物,看病所用的药材,都是从自然界中取得。中国古代的先民们,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很多的治病妙方。这又大致分两个来源。一是,一些专业人氏的有心探索。例如,神农尝百草,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如此等等。二是,民间普通民众的生活积累。这就是所谓的‘民间秘方’。



  话说有一年夏天,唐奶奶正在门前家务,忽有一个小伙子,背着个妇女来到唐奶奶家门前。那妇女满头大汗,脸色煞白,口中哼声不断。那小伙子来到唐奶奶的面前,面带请求说道“唐奶奶,我的母亲脚上害了个‘疔’,疼得厉害。家里又没钱去看医生,万请奶奶帮忙,教个秘方。”在现代医学上,一切化脓发炎的病变都叫囊肿。但是中国古代,这囊肿的分类很细。如果害在背脊上,叫‘瘩背’。害在腰间,叫‘痈’。害在大腿上,叫‘疽’。害在脚底下,叫‘疔’。人得了囊肿,当然是很疼的。但是,这脚上的囊肿,即‘疔’,是最疼的。这是因为脚上的皮厚,这囊肿暂时不得出头,总是在那里胀着。其次,由于地心的引力,人的血液向下,那囊肿就更胀得厉害。第三,人的手脚上的神经十分地敏感,所谓十指连心。这些囊肿,现在看来是个小病,吃点消炎药,挂个水,就能好的。但是中国古代,得了这些囊肿,往往要死人的。而害了这个‘疔’,往往会活活地疼死的。古代人寿命短,并不是因为粮食少,吃不饱。其實,中国古代的食物,没有农药化肥,是真正的绿色食品。没有农药化肥的食品,味道都是不同的。记得以前新大米上市,煮出粥里,米汤很稠,其香无比,能把肚子吃得滚圆。现在的米粥,清汤寡水,吃在嘴里像个锯木屑。但是,现在人的寿命反而长了。根本原因就是医药水平高了。古代人寿命短,最主要的就是医学水平差,小病就死人。例如这个阑尾炎,现在很简单,二三十分钟就能开好刀了。过去叫‘烂肠瘟’。得了‘烂肠瘟’,几乎是必死无疑的。却说这个唐奶奶,丢下手中的活计,捧起那妇女的脚看了看,对那小伙子说道‘你能不能找个活螃蟹来?’那小伙子说道‘我们这儿紧靠太湖,螃蟹太多了。’小伙子说着,丢下母亲,飞快去找了一只螃蟹来。只见唐奶奶拿了螃蟹,又拿了几棵小青菜,将那螃蟹和小青菜一起放到一个容器中,用那木头的铲子柄将两者捣烂,然后敷到那妇女脚上的病患处。说来真怪,大约过了一台烟的工夫,那妇女脚上的疼痛已减大半。唐奶奶说道‘好了。你们明天早上再来。’到了第二天早上,那小伙子背了母亲再来到唐奶奶家。唐奶奶揭去那妇女脚上敷着的螃蟹和青菜的混合物,那妇女脚上的‘疔’已经出头。唐奶奶拿了个镊子,拔去‘疔’上的脓头,挤去脓血,擦了些高度的白酒,那妇女顿时轻松八担。过了几天,那妇女脚上的‘疔’,竟然痊愈。这个民间秘方是真实存在的,可惜现在不需要了。



  这唐奶奶在为众人做好事的过程中,不仅积累了很多的民间秘方,同时也练就一些应急的灵活变通的本领。却说又有一年的夏天,几个小孩在玩耍。由于无锡地处江南地区,气温较高,到了夏天,男孩子都是光屁股的。再说,中国古代都是用的铜钱,那铜钱的中间是有个方孔的。其中,有个男小孩拿了铜钱在玩。由于小孩子好奇无知,就把个铜钱套在自己的那小机机上。开始还无所谓,等了一会,那小孩子要小便,机机变大,那铜钱怎么也拿不下来。这样一来,由于铜钱紧紧地箍着小机机,静脉血液不能回流,更是肿胀,那孩子的小机机已经变色。那小孩杀猪一般地嚎叫,大人也不知所措。忽然有人想起唐奶奶,赶紧把她叫来。唐奶奶一看,开始头上也是冒汗。但唐奶奶就是唐奶奶,生活经验丰富,头脑灵活,她突然叫道‘快打一桶井水来!’众人不敢怠慢,立即打了一桶井水。这唐奶奶抱起小孩往井水里一摁,那小孩被冷水一激,小机机立即缩成一条软绳一般,顺利地取下了铜钱。众所周知,这水有个反常的物理现象,在零上四度时体积最小、比重最大,高于或低于这个温度,水的体积总是膨胀变大的、因而比重变小。而由于地心的引力,比重小的上浮,比重大的下沉。所以,河底下面的水和井水,差不多总是保持在四度左右。在这夏天时节,气温高达三四十度,而井水只有四度左右,相差几十度,对于人体感受而言,就如同掉进冰窟里差不多,那小孩被这冷水一刺激,那小机机当然就立即萎缩了。那众人看着唐奶奶,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各位看官读到这里,大概都认为这唐奶奶是个神仙下凡。其实,这唐奶奶只是个家庭妇女,所以如此,这与唐奶奶的个人经历和阅历有关。要问这唐奶奶有什么不一样的经历和阅历。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9,5发】
古代
  第二十四回



  上回说到,【范大难中遇救星治病救人唐奶奶】。这回说的是【吃斋念佛做好事唐家二老撞胎生】。



  话说这个唐奶奶老家本也是苏北里下河地区人氏。其祖上也以种田为生。虽说这苏北里下河地区,总体经济不如苏南发达,但也是有穷有富的。这唐奶奶的祖上,在苏北里下河地区老家算个中等家庭。以上说到,这苏北里下河地区的贫穷家庭,因为家里土地少,不够养活全家,到了麦种下地之后,很多人家就把门窗用土坯封好,全家人到江南为人家罱泥。而比较富裕的人家,土地比较多,衣食无忧,一般就在家里管理农田,不想再出去吃辛受苦了。这中等家庭的人家,如果出去罱泥,觉得苦了点。在家闲着,又不甘心。所以这苏北里下河地区的中等家庭的人家,在农闲时刻,一般都是出去做小生意。



  却说唐奶奶的上辈祖先,每到冬天农闲季节,就将苏北里下河地区的荸荠贩到江南,然后再将江南的粮食贩到苏北里下河,从中赚些差价。原来,这苏北里下河地区,是个长江下游的冲击平原,地势很低,只有海拔几米。在中国古代,苏北里下河地区的可耕种的农田中,大约百分之三四十是旱地。这些旱地,就像现在一样,一年种两茬。每年霜降左右种麦,第二年端午左右收麦。然后栽秧,中秋左右收稻。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另外的百分之六七十的土地倒是‘沤田’。什么叫‘沤田’?所谓‘沤田’,就是常年泡在水里的田,现在是一点‘沤田’也没有了。这些‘沤田’,每年都是不种麦的,只能种一季稻谷,所以,那时的苏北里下河地区的农业产量是很低的。这样一来,一些人家,为了提高土地的收益,稻谷收获之后,就在‘沤田’里栽些荸荠。而当时,江南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江南因为气温高,庄稼吸收的太阳能多,积温快而多,庄稼长得快,成熟得早。所以,江南地区长期以来都是一年种三茬庄稼的。即每年种一茬麦,种两茬稻谷的。所以江南的粮食就多,生活就比较富裕。因为当时苏北里下河地区的荸荠多,而江南的粮食多,所以就有人做这种荸荠换粮食的生意。唐奶奶的祖上,也是做这个生意的。



  话说这唐奶奶的祖上,经过多年地辛苦,这唐家积累了不少的财富。因为在中国古代,没有万恶的户口制度,人们是可以自由迁徙的。这唐家的祖上就从苏北里下河地区搬到了江南无锡来安家。因为唐家是靠荸荠换粮食起家的,对这一行比较熟悉,就索性在无锡开了个粮食行。到了唐奶奶的奶奶这一辈,唐家粮食行在无锡已经小有名气了。



  却说唐奶奶的奶奶,就是这唐老太太,是个天生的信佛善良之人。这唐家,专门有个供佛之处。这唐老太太每天都要烧香磕头,而且口中念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