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地方来略逛逛,能看到多大的天地?”
一个道婆走来请,说马上摆饭。
秦可卿要走,被王熙凤不由分说,紧紧地攫住了手,又不好用强挣脱,只得随了去。奶娘自然也跟着丫环婆子们一道走来。
王熙凤拉着秦可卿的手,当先走进房里,对贾母笑道:“这是我刚认识的一个姐姐。老太太,你看看,可长得好不好?”
秦可卿不敢抬头,向着贾母行了大礼,便站在一旁。
贾母戴上水晶眼镜,招招手,道:“姑娘过来,我看看。”
秦可卿有些害羞,却也不得不移步过去,任贾母拉上她的手,上下打量。
贾母看后,拉她在自己身边坐下,取下眼镜,才向王熙凤等笑道:“这么个齐整孩子,你们是怎么找到的?”又转身问秦可卿,家在哪里,几岁了,家中有些什么人,等等。
秦可卿低着头都回答了。贾母看着她可爱,笑道:“你这孩子,可人疼的,比我家那几个孙女都好,不如随我家去,陪我这个老太太说说话儿吧。”
第一卷 三春争及初春景 6、马道婆竟成贾干娘 水月庵结缘秦可卿3
秦可卿低着头都回答了。贾母看着她可爱,笑道:“你这孩子,可人疼的,比我家那几个孙女都好,不如随我家去,陪我这个老太太说说话儿吧。”
王熙凤笑道:“原来老祖宗才是最会拐人的。这会子刚见了人家,就要拐了家去。”
贾母诧异道:“这话从何说起?什么时候说上拐人了?”
王熙凤方笑着把刚才的话说了一遍,贾母听了,口中不言,然王熙凤既已提到这个话头,她心里也不免就有了这个想头,只暗暗忖度着,却也暂不挑明。
秦可卿见提到自己身上,便盈盈站起身来,向贾母告罪道:“老太太见怜,原不应辞,只我父亲那里还得回家去商议,待父亲同意了,我便来陪伴老太太和妹妹们。”
这话说得在理,贾母不由点头道:“这是人之常情,应当和你父亲商议商议。明儿我打发轿子来接你,今儿你就先回家去吧。”
正好道婆前来禀告,斋饭已摆好。贾母便携了秦可卿的手,一起过那边吃饭。
一时吃饭毕,珐琅也带来了贾母初见秦可卿的表礼,两匹绸缎,两支金钗环。秦可卿知道力辞不恭,只得收了。
奶娘在一旁,喜得合不拢嘴。
贾母见宝玉在外大半天了,也怕王夫人不放心,便向净虚告辞了,上轿回家去。临上轿前,还拉着秦可卿的手,切切叮嘱,一定要回家好好和父亲说说,明日便进贾府来。
秦可卿看着贾母和元春等人的轿子走远了,才回头,坐了自己的小轿,回家去了。
秦可卿回家,等父亲秦业公干回来,便说了今日里遇见荣国府老太君,并被老太君看上,要她进荣国府去陪伴等事。
秦业只是一个小小的九品官员,平日里连荣国府门口的仆役都不正眼看一看的,万万想不到女儿会被荣国府看上,要接进府去,这是天大的喜事,如何不同意?
第二天果然见荣国府的轿子来接,秦业得意洋洋地把女儿送上了轿,在众邻里同事面前自觉颜面生光,意气风发。
秦可卿进了荣国府,贾母欢喜自不待说,把她安置在碧纱橱内,一样的拨丫环服侍。元春和王熙凤早已另行安置了房舍,自有自己的丫环嬷嬷们照应。从此,秦可卿安心呆在府内陪伴贾母,照顾宝玉,和元春、王熙凤一处戏耍。偶尔也回家一趟,带回去一些贾母平日里赏赐的金银,秦业更是欢喜无限。
自这么一两月下来,秦可卿事事上心,处处留意,言谈举止也大方了许多,已几乎看不出是小家碧玉出身。
贾母看在眼里,也自然是满意又得意的。
(七)公子佳人私定情
贾琏是府里管事的,常要到贾母跟前回话,也常不用人通报,秦可卿回避不及,也常有见面的。
秦可卿出色的风姿和样貌,同样让贾琏艳羡不已,只碍于贾母面上不敢造次。又知道自己已定下了王熙凤,王熙凤也偶有见过的,是个俏丽泼辣的人物,家世背景自不待说,他也不敢把这件亲事搞砸,只得在肚内吞口水罢了。
倒是贾珠,是正经大少爷,却被贾政苦逼在外书房内读书作文章,只每日晨昏进内来给贾母和王夫人请安,且每次都有通报,秦可卿都是回避过了的,是以两人至今都没有见过面。
这日贾母偶感风寒,请入王太医诊脉,偏贾琏有事到外地去了。贾政便命贾珠把太医带入贾母上房。
周姨娘在门口打起帘子让他们进去。屋内邢夫人、王夫人及元春熙凤等都在,见太医来了,忙回避了。鸳鸯正用美人锤在给贾母捶腿,珐琅领着琥珀、珍珠等给王太医和贾珠上了茶。
王太医诊过脉,便出来开方子,不过是祛寒发散之类。
这时一个小丫头走来说道:“赵姨娘这两日不好,请太医也过去看看吧。”
贾珠无法,也只得陪了王太医过去。到了那里,也不进去,只在外面候着,不多一时,王太医便出来。贾珠问是什么毛病,王太医便道恭喜,说赵姨娘有喜了。贾珠苦笑,知道这个赵姨娘又该得意了,只不知这次又生下什么来。
珍珠走来,说道:“大少爷,老太太找你有事。”
贾珠便让珍珠将太医送出去,去帐房里支银子。自己便往贾母这边过来。
到了贾母屋里,只有元春、王熙凤和秦可卿等几个年轻姑娘。秦可卿要避开。贾母道:“自家骨肉,也不必那么多忌讳。他是我们府里的大少爷,你也见一见吧。”
秦可卿无法,只得上前见礼。
贾珠也赶紧还礼。他早就听丫头们说过秦可卿在自己家,也听过贾琏形容过她的相貌,说得是天上少有,地上绝无的一个美人,如今一见,便特意看了一眼。这一看,便如一口大钟在自己心里撞响,“嗡”的一声,便什么都不知道了,懵了。
只见眼前的这个人儿,面若春花初放,眼如秋波盈盈,檀口贝齿,体态轻盈,若杨柳扶风,更兼神情中一种天然的妩媚风流,令人见之难忘。此等人物,以他十八年的阅历,在别府也是未见过的。
秦可卿也偷望了贾珠一眼。只见他眉清目秀,面色白晰,长身玉立,好一个翩翩佳公子。更难得的是,他目光澄澈,神情真挚。不像那贾琏,目光飘忽,神色不定,专往那女人堆里盯着看。她心中也不由怦然作响,脸上瞬时便火辣辣作烧起来。她忙低了头,转身回到贾母身后站了。
贾母这样安排其实也有她的用心。她知道贾珠已定亲,那李家的小姐听说倒也本分规矩,只是难得见着这么可意的人儿,舍不得给别人,倒不如给贾珠作妾。只是好歹人家秦可卿也是官家小姐,若是自己作主定了下来,便会落个不雅名声,只好出此下策,先让他们两人见一见,看一看情形再说。如今看两人神态,已是一见钟情,不由暗地点头,心中有了一番计较。
第一卷 三春争及初春景 7、公子佳人一见钟情 难分难舍私定终身1
王熙凤也把这些情形看在眼里,心中明白,只不好说出来,且看事态的发展吧。
元春却在心中叹息,因为她知道,他们两人是没有结局的。秦可卿最终是宁府的人。
贾珠问:“老太太叫孙子过来,有什么吩咐?”
贾母想了想,道:“也没什么。你姨娘得的什么病?”
“不是病。太医说,是喜。”
贾母一听,好歹家里又要添丁,心中还是高兴的,笑道:“这下她可又该得意了。珐琅,你把我前儿刚得的金丝燕窝给赵姨娘拿二两去吧。叫她安心养胎,不用每日来请安了。”
珐琅答应着去了。
贾母又贾珠道:“你父亲整日里让你读书,这也是应该的。只是也别太苦了,把人弄出毛病来,就不好了。这样吧,今日里就不出去了,陪我在里面玩一天吧。”
贾珠道:“老太太刚吃了药,不用太劳乏。我还是到母亲那里去吧,也看看宝弟。”
贾母道:“这样也好。元春,凤丫头,你们也到太太那里去吧。这两日我身上不好,宝玉在她那里,可别把她也带累病了。”
王熙凤笑道:“不如秦姐姐也去吧。我们都走了,她在这里,吵着老祖宗不能好好歇着,倒不如一起去呢。”
贾母笑道:“你这丫头,别以为你那点心思我不知道。她倒不吵我,倒是你像只小麻雀,天天喳喳的。好了,你们都去吧,年轻人在一起,亲香亲香也是好的。我也乏了,想歇歇了。”
贾珠先走了。秦可卿还在犹豫,王熙凤不管三七二十一,拉着她就走。
秦可卿知道又要去见贾珠,那心中便如揣了一只小鹿一般,捣腾个不停。连元春和王熙凤说了些什么,全然不知,只一味地跟着陪笑。
王夫人见贾珠来了,心中高兴,便问为何没去读书。贾珠把贾母的意思说了,王夫人便不说什么,只拉着他的手,上下端详,摩挲着他的脸,心疼地道:“老爷也太刻苦了你。看看,脸都瘦了,脸色也不好。想吃什么,你打发小子来跟我说一声,现成的厨房,要什么没有?可别苦了自己。要是你有个什么,你宝弟还这么小,我可靠谁去?”
贾珠笑道:“母亲也太担心了。我不是好好的嘛。读书作文章也不是难事,我也不觉得太吃力。母亲自己好好保养才是要紧的。”
母子二人正说话,丫头来说三位姑娘来了。
王夫人见秦可卿来,便觉得有些不妥。王熙凤是自己内侄女,至亲骨肉,和贾珠见见倒也无所谓,但秦可卿却是外姓姑娘,加上正是豆蔻年华,风华正茂的年龄,与贾珠相见便是不妥。多少才子佳人的风流韵事便是由此而生的。她心中警惕,面上便有些不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