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平静地道:“我做人从来都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很少会费神去想为何要怎么做。刚才我正是想起世民兄设有一个‘天策府’,专掌国之征讨,有长史、司马各一人,从事郎中二人、军谘祭酒二人,典签四人,录事二人,记室参军事二人,功、仓、兵、骑、铊、士六曹参军各二人,参军事六人、总共三十四人,俨如一个小朝廷,可见世民兄志不只在于区区征战之事,才有感而问。”
李世民听他如数家珍般详列出“天策府”的组织细节,都听得目瞪口呆,哑口无言。
秦川淡淡道:“这理由够充份吗?”
李世民苦笑道:“我服了!若秦兄肯为我所用,我必会请秦兄负责侦察敌情。所以为君之道,首要懂得选贤任能,否则纵有最好的国策,但执行不得其人,施行时也将不得其法,一切都是徒然。”
秦川却不正面答他,沉声问道:“大乱之后,如何实现大治?”
李世民道:“乱后易教,犹饥人易食,若为君者肯以身作则,针对前朝弊政,力行以静求治的去奢省费之道,偃革兴文,布德施惠,轻徭薄赋,必上下同心,人应如响,不疾而速,中土既安,远人自服。”
这番话说得文绉绉的,杨子听得眉头蹙起,但也差不多听懂了大意,这李世民,的确有些才能,说得头头是道。
正思索着待会儿她若问自己,该怎样回答时,秦川又问道:“昔日文帝杨坚登基,不也是厉行德政,谁料两世而亡,世民兄对此又有何看法?”
李世民叹道:“秦兄此句正问在最关键处,只此已可知秦兄识见高明,非同等闲。未知我们可否移座与秦兄面对续谈呢?”
杨子心中赞好,秦川却笑道:“尝闻世子爱结交天下奇人异士,当然亦有容纳各种奇举异行的胸襟。区区一向独来独往,这么交谈最合区区心意,假若世民兄坚持要换另一种形式,区区只好告辞!”
想一睹芳容的愿望破灭了,杨子暗骂:这些自以为是的所谓名门正派,最喜欢装神秘,有什么好装逼的,你也不会长着三只奶子。
李世民好像被假秦川传染了似的,也耸了耸肩,道:“我只是想一睹秦兄神采,既是如此,便依秦兄之言吧!”
秦川淡然道:“早知世民兄不会强人所难,这么就请世民兄回答刚才的问题好了。”
李世民不解道:“秦兄为何像是要考较我当皇帝的本领似的呢?”
杨子心内不屑的一笑,除了师妃暄外,谁有兴趣来问李世民这类有关治国的问题?她就是在决定和氏璧的得主哩。
秦川油然道:“良禽择木而栖,这么说世民兄满意吗?”
李世民默想片刻后,正容道:“致安之本,惟在得人。隋室之有开皇之盛,皆因文帝勤劳思政,每旦听朝,日夜忘倦。人间痛苦,无不亲自临问,且务行节俭,奖惩严明。只可惜还差了一着,否则隋室将可千秋百世的传下去。”
杨子插口道:“隋室两代而亡,何等可惜,杨广最失败的地方就是用民过重、急功近利。他太想建立伟业,超过文帝了,三驾辽东不仅消耗了大量自己的主力军队,而且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主要是兵役太重。本身修建大运河就伤民大重,损伤国体。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也同样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他过分自信与轻敌,导致第一次征高丽的失败,并陷入战争泥潭。致使不满的士兵发动兵变。人民也为逃避沉重的负担纷纷起义造反,为大隋王朝的覆灭打下了伏笔。其实,大隋灭亡,只不过是便宜了那些野心勃勃的战争贩子而已,李密如是,杜伏威如是,窦建德如是,甚至于……”
他瞧了李世民一眼,其意明显,李阀也被他包括在内了。
李世民眉头皱起,秦川却是听出了一些兴趣,转而向杨子问道:“那么,杨兄认为,治理国家应当如何?”
杨子略一沉吟,道:“治理国家,首先应谨记以民为本,取消贵族门阀的特权,做到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杜绝贪污受贿等腐败问题,针对此点,可设立廉政公署,如此一来,政令清明,取消了贵族的特权之后,人人平等,如同秦朝商鞅变法一样,朝廷官职应是有能者居之,杜绝尸位素餐的无能之辈,同时兴修水利和交通,开垦荒地,让百姓居者有其屋,再以低税惠及百姓,鼓励农业、丝织业、航海业、造船业、海外商贸、商业、手工业、制造业,只须社会安定,藏富于民,国家自然昌盛繁荣,而且,永不加赋,真正做到藏富于民,这样的话,试问百姓怎会不爱戴自己的祖国呢?这是对内,还有对外,我们应该团结所有和我们友好的邻邦异族,与汉人一视同仁,只要是我们的国民,不论是什么民族,都应该视同一家,以我们中原的文化来熏陶他们,同化他们。倘若遇到敌人,则应坚决剿灭打击,直至其投降或者灭族为止。”
杨子长篇大论的说了一通,当中的人人平等,取消贵族特权,实是令当今之人匪夷所思,更有那些什么永不加赋和藏富于民,就连李世民也是陷入了沉思当中。
秦川静默许久,忽然叹道:“杨兄胸中包罗乾坤,只可惜毫无根基,如若不然,将来必定是人中之龙。”
杨子傻眼了,敢情老子口水喷了一斤多,全都浇花了?什么叫毫无根基,这不就是说我没戏了?
杨子昂然起身,道:“乱世出英雄,我杨子就不信,凭我的能力不能闯出一条道来!人生中最精彩的就是从无到有,赤手空拳打出一片天地,将相本无种,将来的天下,必有我杨子的一席之地!”
秦川声音微沉,道:“天下已经够乱了,难道杨兄不念百姓战祸之苦,非要赶这趟浑水么?”
杨子已经被她彻底的激怒了,冲口道:“师妃暄,你凭什么就认为我不能带给天下百姓福祉?”
师妃暄!
他一口道破师妃暄的名字,李世民和长孙恒安均是面上变色,表情说不出的精彩,慈航静斋圣女师妃暄携和氏璧入世,将为天下寻找真龙天子,此事早已轰传天下,谁人不知?相比杨子的愤怒,李世民却是心中窃喜。
师妃暄也终于动容,她那婀娜玉背微微一动,终于离座转身……
第125章 论国
当师妃暄回转身来时,杨子脑中登时轰然一震,以他见惯美女的丰富阅历,也不由得涌起惊艳的感觉。
但她的“艳”却与绾绾绝不相同,是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那么自然的、无与伦比的真淳朴素的天生丽质。
她那异乎寻常,令人呼吸屏止的美丽,确非尘世间的凡笔所能捕捉和掌握的。美眸清丽如太阳在朝霞里升起,又能永远保持某种神秘不可测的平静。纵使是身着男装,都无法掩盖她那飘逸的风姿美态,就那么静静的一瞥,杨子、李世民和长孙恒安均是目瞪口呆,浑然不知身在何处,更有一种自惭形秽之感,仿佛就连再说出一句稍稍粗俗些的话语也会亵渎了这位仙子一般的动人美女。
然而,杨子是第一个缓过神的人,毕竟,古今中外的美女他是见过不少了,绾绾那种精灵一样妖艳的美女也摸过了,自然,对师妃暄的抵抗力,他比李世民等人要强得多。
清音袅袅,师妃暄道:“杨兄是怎么猜出我的身份的?”
当然是从黄易大师书上看来的。杨子道:“慈航静斋挑选真龙天子终结乱世,举世皆知,师姑娘你来得遮遮掩掩,不露真面目,唐突的问李阀二公子什么治国之道,我猜,除了慈航静斋的圣女师妃暄之外,谁也没这个兴趣来问这些。”
师妃暄道:“杨兄聪颖过人,一猜便中,真人面前果然说不得假话,既然被你识破身份,那也就不用藏着掖着了,以杨兄高见,妃暄选择李家二公子是否正确呢?”
这不就好像当着总统候选人的面问,我选他当总统好不好?我圈圈你个叉叉。杨子道:“慈航静斋乃是受天下人敬仰的名门正派,但师姑娘你似乎有怂恿二公子弑兄争夺世子之位的嫌疑,这么做的话,岂非有违纲常?倘若此事公诸于众,二公子必定声名扫地,手下谋臣将领人人离心,天子失德尚且诸侯反叛,更何况是二公子。”
杨子此言极是厉害,一番话责备了师妃暄的同时,还指出李世民并非真龙天子,而且,这句话更令李世民心中露出杀机,只是,杨子毫不在乎,既然选择了争霸天下这条路,迟早是要面对李世民这匹狼的,早点面对也没啥大不了。
师妃暄瞥了李世民一眼,目光重新投在杨子脸上,淡淡的道:“那么,杨兄认为当今天下,谁才是真龙天子呢?莫非是你么?”
杨子眉头一皱,师妃暄虽然语气云淡风轻,但话中的语气却是隐含讥讽,他一向都觉得原著中的师妃暄是个超然世外的大美人,心地纯洁,毫无功利之心,哪知道见面不如闻名,她的形象在心中登时大打折扣。
杨子傲然道:“谁是真龙天子,这句话问得好,谁都希望自己是,可是不可能有野心的人都是当皇帝的料,师姑娘的心目中,大概就只有瓦岗军的李密和李阀的二公子吧?”
师妃暄并不作答。
杨子笑道:“现在这种形势下,无论是哪一方得到宁道奇和慈航静斋的助力,得到和氏璧,距离皇帝的宝座也就近了一大步,我杨子一样也对皇帝的宝座与和氏璧有兴趣,师姑娘,我知道,以我现在的实力,还未能入得了师姑娘的法眼,而李二公子却又文韬武略,加上背后是李阀这个如日中天的大家族,师姑娘选择他也是无可厚非的,不过,我杨子也是一个不信邪的人,跟人斗,跟天斗,我不在乎,我享受的,就是这个过程,你们慈航静斋无论选择谁,我都会继续我走的路。”
师妃暄道:“杨兄先前说到野心,莫非杨兄这不算野心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