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简王府还太平,要不然亲事不成,又要烦天佑亲事。”曹颙带了几分庆幸道。
曹佳氏道:“说不准雅尔江阿还得感谢大长公主,若不是大长公主搀和进里头,那兄弟三个也不会显得那么可恨。大长公主是大清固伦公主不假,可也是科尔沁亲王府的太妃,这样的身份,插手大清宗室内务,皇上怎么能顺着?”
曹颙听了,不由点头。
听着意思,说不定雅尔江阿逃过这两年的宗室清洗,还真是因外力的缘故。
姐弟俩正说着话,就听到院子里传来脚步声。
恒生和福彭一道回来。
他们两个一个从宫里出来,一个跟随弘历往富察家吊祭回宫,正好在西华门外路口遇到。
听说平亲王福晋回京,直接去了曹府,恒生没吓到,弘历倒是下了一跳,连声问是不是曹太夫人有恙。
这些日子,他实在是被各种丧事听得怕了。
恒生忙说没有,这两日还见过祖母,祖母身体安康,弘历才放心。
福彭是弘历的伴读,两人很是亲近,恒生又是弘历侍卫,弘历很是给恒生面子,放了恒生的假,让他们表兄弟一道回曹府。
进了屋子,福彭和恒生两个给长辈请安。
看了器宇轩昂的长子,曹佳氏眉眼间尽是慈爱,再看看浓眉大眼的恒生,曹佳氏也是欢喜的点头不已。
恒生虽不是亲侄子,却是打小就养在曹家,曹佳氏也是管相熟的。虽比不上天佑天慧,也有几分真心疼爱。
只是没想到,恒生身世大白,封了郡王世子,搬出曹家,独立门户。
想到这里,曹佳氏越发心疼,道:天可怜见,你父亲,母亲那般疼你,何曾让你费过半点心,这一年来却是要你支撑门户,还得在宫里当差,熬得瘦了难么多。”
恒生抓了抓头发,憨笑道:姑母,侄儿没瘦,分量重着呢,只是这两年长了个子,看着没有小时候胖了。
曹佳氏见他精神还好,道:“你打小就孝顺,不为你自己,也要为你父亲、母亲多想吧。你好好的,他们才好;你要是不爱惜自己,扎的就是他们的心。幸好你虽搬出去了,却还是在京里,要不然你父母怎么受得了?”
恒生到底才十五岁,听得眼圈发红,使劲的电邮:“姑母放心,侄儿定记得姑母教训,好生爱惜自己,不敢让父亲、母亲操心。”
这会儿功夫,初瑜已经得到了消息,晓得养子与福彭一道过来,赶紧从梧桐苑赶来。恒生心里同曹府众人再亲,可身份所限,总要有所顾忌,若没有设么由头,想要回来也不便宜。因此,除了天佑在宫里当差,经常与恒生见面外,像曹颙与初瑜两个,十天半月能见恒生一面就不错。走到门外时,初瑜刚好听到这一句,不禁也红了眼眶。待她进来,福彭与恒生又请安一番。
这会儿功夫,李氏也醒了,众人又转到西屋说话。
看到大外孙与养孙都回来了,李氏很是欢喜,一手拉了一个,问了好几句才放手。
过了一会儿,天佑与曹项相继回来,得了消息,少不得又过来请安相见。长生与天宝叔侄两个,也都下了学堂的。
东府四太太春华得了消息,也带了几个孩子来西府。
一时之间,满满一屋子人。
这边刚说上话,平王府世子福晋,听说婆母在这边,又请小叔子带着,赶过来服侍。
曹X见乱糟糟的,大家也都见过礼,就问李氏与曹佳氏说了一声,带着兄弟子侄与外甥们去前院说话。
只有天南与天宝年纪还小,依旧留在兰院。他们堂兄弟两个年纪相仿,如今又同在府中,跟着西席启蒙,最是亲近。
小一辈中,在京的还剩下曹项庶子天阳,今年十一岁,随着小叔叔长生在正白旗官学读书。
曹颙幼弟长生比天佑小三岁,今年十三岁。
他的脾气,温柔乐观,即便被父母兄嫂娇惯,也没有养成飞扬跋扈的性子。
“现下看着,七舅不像是大舅舅的兄弟,倒同功里的二十四叔有些相似。”福彭啧啧称奇道。
他这么一说,大家都望向长生。
说起来,长生只比二十四阿哥大半岁,两人高矮胖瘦差不多,再加上容貌有五分相似,是越看越像。
长生在淳王府见过二十四阿哥,只是因淳王府孙阿哥太多,都围着二十四阿哥转,所以长生也没往前凑合。
听了福彭的话,长生只是笑,没有说什么。
天佑和恒生确实边看长生边点头,恒生说:“怨不得每次在宫里看到二十四阿哥都觉得心生亲近,还真的与七叔有几分相似。
福靖则是看看长生,又使劲想二十四阿哥的模样,他在王府阿哥,年纪又小,进宫的次数数的过来,对二十四阿哥实在没什么印象。
不过想着小舅舅还比自己小一岁,就觉得有些悲催。不过,看到上首坐着自己的大哥,他又平衡了。
大哥比自己大,想来对自己有这么个小舅舅更悲催。
天佑点头道:“早先没留意,听表哥这么一说,还真是这么一回事。”
嘴里这里说着,天佑忍不住看了父亲一眼。
曹颙长得也像李氏,可只见俊朗阳刚,不想长生那样略带阴柔。
天佑忍不住摸了摸下巴,心中庆幸不已。幸好父亲的眉眼没有跟小叔叔似的,要不然细眉细眼的,委实太娘气了。
天佑不厚道地想到宫里的弘历与弘昼兄弟两个,虽然长得都不难看,可少年细细高高地单薄身材,加上那样一双眉眼,若不是穿着皇子服,换做寻常衣服,委实叫人生不出敬畏来。
前边这一顿接风宴,福彭吃得很欢快。
福彭因小时候就进宫养育的缘故,早年同舅舅这边往来并不多,这两年,随着恒生入宫伴读,表兄弟两个做了同窗,往来倒是比过去多。
如今天佑这个正牌表弟也进了侍卫处,人家都是在经常打照顾的,共同话题多了起来。
内宅这边,大家说说笑笑,吃的比前院更欢快。
欢快的时光,总是飞逝而过。
天色渐黑,曹佳氏也要回府了。
她到底舍不得天慧,带了侄女一道回平王府了。
李氏也是奔六十的人了,闹腾了大半天,早就有些乏了。
曹颙夫妇服侍李氏安置后,才一道回了梧桐苑。
想着曹佳氏对天慧疼爱的摸样,初瑜既感激,又有些泛酸。
她对着镜子放下头发,而后起身上炕,在丈夫身边躺下,对曹颙道:“大姑奶奶……大姑奶奶为天慧奔波这一趟,显然是将天慧疼到心尖上去了……老爷,万一大姑奶奶想要带天慧回威京可怎么好?”
不怪她担心,天慧今年已经十四,开始说亲的时候,正要她多带出去走走;盛京那边,虽也住着一些宗室与官宦之家,可多是不受朝廷待见的破落人家。
因今儿亲人团聚,曹颙心里高兴,多吃了几盅,这会儿这有些上头。
他揉着太阳穴,回道:“大姐疼天慧之心,不亚于你我,你能到得,大姐也会想到,不用担心。”
初瑜沉默了一会儿,道:“大姐今儿走前,问我怎么想的,说即放心不下旁人,又不愿中表联姻,为何没想到恒生……老爷,老爷,我后悔了。恒生打小就疼爱天慧,要是他照顾天慧就好了……想着那般孝顺懂事的恒生,要给旁人做女婿,我这心里就难受……”
闻着妻子身上传来的酒味儿,还有说话有些发硬的舌头,曹颙不由失笑。
他坐起来,转身望向妻子。
初瑜脸上红扑扑的,双眼迷离,果然有些醉了。
已过中秋,夜晚渐凉。
初瑜却因吃酒发热的缘故,将被子都撂到一旁。
曹颙给妻子拉好被子,轻轻的拍了拍,道:当娘的都这样,等天佑有了媳妇,你心里也会发酸的……恒生虽好,却是同天慧一道长大,做了十几年的亲兄妹……要是咱们将天慧说给他,他会好生待天慧……可兄妹和夫妻不同,要是两个孩子,心里不快活怎么办……除了天慧是咱闺女,恒生也是咱们儿子……
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变局
户部购买直隶稻米之事,曹颙还以为会拖上些日子。
毕竟,关系到一大笔钱,后续事务也比较繁杂,没想到中秋过后没几日,十三阿哥便到户部,与几位堂官议定此事。
参照江南最近三年的稻谷价格,最后将直隶稻谷收购价格定为六钱银子每石。
每石稻谷出大米六成半左右,这样算下来,相当于朝廷每石大米上耗银九钱多。
京城大米价格在一两二钱左右,这样看来直隶稻谷收购价并不高,可若是算上流通过程中的各种损耗,每石稻谷六钱银子的收入价,对百姓来说已经很实惠。若是民间粮商采购,绝对会比这个价格要低。
直隶共有稻田六千余顷,稻田算是农活里的精细活,中等稻田产量也能达到每亩两石。这样算下来,朝廷就要预备七十二万两银子。
这个数字算出来,上到十三阿哥,下到两位尚书、四位侍郎,大家都比较淡定。
因为,户部银库有银子,即便拨出七十二万两,也算不上什么。
看到众人这个反应,曹颙想起康熙末年他任户部侍郎时的户部。那时候户部银库账面上的银子,也不过是二、三百万两,还大部分被官员“借”走了。
但凡哪里需要银子,户部几位堂官就得愁上几天。
现在却是另一番情景。
曹颙是去年九月才从直隶调回户部的,说起来并未出多大力。
他看了看另一位尚书张廷玉,除张廷玉除了户部尚书外,还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雍正三年委署大学士,今年春天也去了委署的帽子,正式入阁。
曹颙在户部,只做自己当做的,不操心太多的原因,就是因为身边有张廷玉在。
曹颙作为京堂,除了大朝外,六日轮班一次小朝;张廷玉除了户部轮班外,还有翰林院轮班,大学士班,差不多每天都要在御前觐见。
户部有什么差事,皇上对户部有什么安排,君臣两个自是相得。
加上户部上面还有总理大臣马齐、总理王大臣十三阿哥,操心这一块的人实在太多,曹颙乐不得享清闲。
张廷玉的神色,虽看起来淡定从容,可眉头微蹙,舒展不开。
曹颙见状,心下一愣,不由望向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