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 第7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若不是城里处处挖地沟,空气中弥漫臭气影响了心情,曹颙还真想请父亲赋诗一首。 
  曹寅却没有曹颙这样的轻松,儿子如今是被架到火上烤。 
  就算是忠君爱国了一辈子,他心里对康熙仍是难免生出几分埋怨来。 
  曹颙这差事。做的好了。要得罪八阿哥、九阿哥为首地京城权贵;做的不好了,要得罪一个“破格提拔”的皇帝。之前勤勤奋奋挣下的政绩,怕也顶不得这一次失利。 
  真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儿子过年才二十三啊,就要挑起这样地担子。 
  曹寅眼前,想起儿子幼年被拐走时后,躺在床上的孱弱样子。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么? 
  当初老太太溺爱长孙时,曹寅心里也曾怕儿子娇生惯养,没有出息吧? 
  如今,回想这十五、六年,儿子却似脱胎换骨一般…… 
  少一时,到了东江米巷,曹颙勒住马缰,带着几分犹豫道:“父亲,听说礼部几位大人要来会场观摩,父亲您这边……” 
  曹寅“咳”了一声,道:“为父已同赫大人、陈大人说好,今儿要一同往你们那边,见识见识这个……内务府采购。” 
  赫大人是礼部满尚书赫硕咨,陈大人是礼部汉尚书陈诜。 
  曹颙看着父亲,心里只举得暖乎乎的。 
  这些日子,父亲也跟着悬心吧。 
  不晓得是不是上了年岁的缘故,曹寅这几年温和许多,父子两个也不再像之前那般无话说。 
  曹寅被儿子看得不好意思,摆摆手,道:“时辰不走了,为父先去衙门了,你也少耽搁。”说着,已经是提了马缰,带着长随们往礼部衙门去了。 
  曹颙目送父亲远去,抬头看了看天边朝霞,脸上露出几分笑意。 
  政府采购,不,内务府采购,就是今日。 
  若是处理妥当的话,往后说不得,也可以搬出后世其他地法子来。 
  倘若是几百年后,人们从书册典籍上,看到这一记载,会如何呢? 
  这个世界,会因他地到来,发生怎样的变化? 
  内务府仓库,招投标会场。 
  伊都立手里拿着商贾报名地册子,已经是长大了嘴巴。 
  昨儿下午他离开衙门时,不过四十家,这早起半个时辰,就又增加了三十多家,而且瞧着后边排队交定钱地趋势,少说还有几十家。 
  除了商贾入场要缴纳招投标保证金之外。昨儿曹颙见有商人提到想带子侄进场见世面,便在会场后头,又摆放两百把椅子,供给商贾家属所需。 
  这一把椅子地费用,就是五百两银子,名目是“忠君爱国、捐西北军资”。 
  如今这两百把银子,已经大半订出去了。 
  单这一项,最少就能入账白银十万两。 
  负责记账的笔帖式,已经是挥笔如飞。忙得没功夫歇了。他是董家庶子,论起来是素芯的堂叔。 
  之前,董尚两家的子弟,对于曹颙入主内务府还颇有微词。 
  尤其是素芯入曹家侍奉,更是使得董尚两家不少年轻子弟不自在。 
  同样是包衣出身,不过是有孙氏老太君保育过皇上,就使得曹家飞黄腾达。 
  这个笔帖式原也是以为曹颙少年高位,是家族余荫所致,所谓的“茶童子”、“善财童子”不过是世人以讹传讹、锦上添花之举。 
  如今。他却是不由地心服。 
  别人不晓得,他是清楚地。 
  昨儿听说有商贾想带子侄进场,其他几位大人都是反对的,毕竟关系到朝廷颜面。曹却是举手往后边的场地一指,道:“设两百看座,再多预备出一百椅子。一个看座么,就五百两银子吧!” 
  这才不到半天功夫,七、八万两银子进账。 
  虽不能说点石成金,但是随口一说。就能进账这多银子地,天下能有几人? 
  不说内务府属官们心思各异,就是内务府的堂官们,也都是各有肚肠。 
  马齐背着手,看着门外排队交保证金的队伍,心里松了口气。 
  总算没白给八阿哥那边送信,想来八阿哥已经劝妥了九阿哥,不要再这个时候给曹颙捣乱。 
  自打康熙五十年至今。天灾不断,年年都有糟心事,又算今年最多。 
  如今,西北战起不说,内廷也不安稳。 
  根据御前传出的消息,圣驾年后就有些不妥当,所以才会在汤泉滞留至今,还未回驻畅春园。 
  另外,去年冬天虽下了几场雪。但是雪势都不大。根据钦天监那边的预测,今春京城怕是要大旱。 
  事情多。国库银子少,皇帝自然要发愁。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纵然是一国之君,也有为难的时候。 
  九阿哥要是这个时候胡闹,怕是要引火上身,惹得龙颜大怒。对于已经受到冷落地八阿哥来说,那无疑是雪上加霜。 
  时至今日,马齐仍认为诸位皇子阿哥中,八阿哥是最恰当的储君人选。 
  只是天无二日,今上冲龄登基,圣心独断惯了,容不得储君在侧,才有了“二废太子”,才在废太子后不设东宫。 
  皇帝已经渐渐老迈,就算他再不承认,也是日落西山,总有立储之时。 
  八阿哥虽已经是闲置,又被停了钱粮,但是贤名仍在。 
  目前,他能做地,就是忍耐,而不是再画蛇添足,自取其祸。 
  九阿哥的张狂,要是被清算起来,都要被算到八阿哥头上。那样的话,只会惹得皇上越发厌恶。 
  所以,马齐才忍不住,派了心腹往八阿哥府,请他规劝九阿哥。 
  还好,九阿哥肯听八阿哥的劝,不再对招投标横加阻拦,否则今儿真要流拍了,皇上追究起来,谁也没有好果子吃…… 
  曹颙到了场地外,看着排队的商贾,心里也多了很多底气。 
  最少的保证金三千两,最多的三十万两,相差百倍。 
  昨儿入库地保证金,就有四十多万两,平均每家将一万两。 
  这笔银子,在缴纳保证金的合同上,已经列明,中标地,银子充作标银;不中标地,银子转为国债,入国库为国债,无偿供朝廷使用三年。 
  同时,为了奖赏商贾的爱国之心,在三年内适量减免其相关赋税。 
  这样一来,真真是有进不出,这一次注定是揽财之举。 
  别地不好说,那中蒙茶道、中俄贸易、与广州内务府洋货供应,这几条商道,每条少说也要值个几十万两。 
  这场招投标,曹颙的预计收入是三百万。 
  三年之约,完成三分之一,康熙那边也交代过去。 
  况且,这三百万对内库来说,就是收入不菲了。 
  招投标,不只是现下快速揽财。按照相关合约,往后这收益中,也有内务府地收益,又是一笔进账。 
  除了这个,还得想其他赚钱法子,才能将三年之约履行完毕。 
  圣体不妥当之事,曹也听到风声。 
  算算日子,距离康熙六十一年,还有六年,晓得一代帝王的死期,看着他慢慢老去,走向死亡,这也不算是什么好地感受。 
  曹颙常常提醒自己,不要太过投入了。 
  龙椅上那位是帝王,不是所谓尊长,也不是值得同情的垂暮老者,帝王就是帝王。 
  他心里想着,目光往人群里扫去,却是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虽然那人故意穿了厚马甲,带了顶齐眉的帽子,但是曹颙仍认出来。 
  就算是真好奇,这岂能是儿戏? 
  曹颙不由皱眉,往那边指了指,对侍立在身后的赵同道:“过去唤来……” 
  招投标开始了,最后的银子是多少捏?打滚求月票同贺如何?(*^^*) 


第十一卷 定风波 第六百零七章 龙抬头(二) 

  纵然脸上涂了东西,遮掩了本来的白皙,但不是韩江氏,是哪个? 
  虽晓得她好强,但是曹颙也不赞成她这鲁莽之举。 
  不过,现下也不是能开口说教的时候。跟着赵同过来的,除了韩江氏,还有一三十多岁的中年男人,看着甚是面善。 
  曹颙还在想着哪里见过此人,那人已经抱拳躬身道:“小人程梦昆见过曹大人,小人行迹匆忙,刚到京城,还没来得及过府给老大人与曹大人请安,还请曹大人勿怪。数载未见,大人别来无恙。” 
  “原来是程兄!”曹颙抱拳回礼,心里却是有些纳罕。 
  之前并没有程家要掺和进来的风声,看着程梦昆身后的韩江氏,曹颙心里明白,怕是同她脱不得干系。 
  说起这程梦昆,是江南大盐商程家的嫡支子弟,曹颙曾见过两遭。 
  一次是康熙四十九年,珍珠会后王鲁生扬州被绑架时,曹颙因带着人手不足,曾拿着父亲的亲笔信向程家借过人,就是这个程梦昆带着家中卫队过来。 
  第二次见面熙“是康熙”五十一年正月,曹颙携妻从江宁往山东上任,路过扬州时,曾住在程家,受过程家的宴请。 
  程家是江南望族,百年世家,家资丰厚不说,同朝廷权贵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曹家在江宁时,可以从程家调人,世代相交,颇有交情。 
  程家到京城。却不好出入曹家府邸,只怕是落了他人的眼。自不会想其他小商贾一般。千方百计,与曹家扯上关系。 
  程梦昆虽不是程家家主,却是程家家主的胞弟,在程家可谓一人之下,众人之上。 
  这样有分量的一个人到京城,自然不会只是为了凑个乐子。 
  只是韩江氏来这一出,到底是何意?想要另立门户,还是想将稻香村扯进来…… 
  曹颙看了韩江氏一眼。还在犹豫,就听到程梦昆道:“嗯,大人,这位是小人地外甥儿……江仲文,央求着小人带着她来见见世面,小的已经给他捐了一个看座。” 
  程梦昆是什么人物。见曹颙望向韩江氏,三言两语,将事情前后交代清楚。 
  既是他这样说,曹颙只是笑笑。 
  心里却是不晓得该不该佩服韩江氏地执着之心。按照她的性子,平素极少见外人的,能够这样抛头露面,掺和进来也是不容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