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 第8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能有什么结果?攀高枝呗。” 
  蝶说道:“哎太太那边。们再恼又能如何?我是气四爷这边不晓的谁是真疼他。还只当太太是好心。欢欢喜喜的等着纳妾。绿菊那娘。又是浑身的心眼子。最合太太心意的。往后仗着太太的势。还不晓要闹出什么花样来。” 
  “瞅着绿菊还不错呢。姐姐就想开些。”翡翠说道。 
  “若是个正经人。能跟爷们这样?又是太太房里的。不是爷们身边的……”宝蝶心里有了宜。还是不喜绿菊。 
  两人正说着话。就有小丫鬟进来禀告:“姨娘。四爷来了。” 
  闻言。翡翠已经起身。宝蝶道:“请四爷进来吧。” 
  曹项进了屋子。给生母与翡翠见了礼。翡翠见他话要说的模样。便寻了个由子。避了出去。 
  曹项坐在床边。看看床头的空碗。又看了看宝蝶。道:“姨娘。身子可好些了?” 
  宝蝶想起翡翠之的话。也舍不的让儿子多担心。点了点头。道:“姑奶奶家都去了。姑奶奶们可都好?” 
  “都好。大姐与福姐姐都给东西。三姐姐那边说端午要回来。给儿子践行;曹项回道。 
  “三姑奶奶……”宝蝶听了。颇为感动。因为二房分家这几年。除了红白喜事。曹颐鲜回门。 
  就算偶尔有归宁之。也多是到西府去。因这个。引的兆佳氏私下没少抱怨。 
  “三姐姐跟哥哥说。不让初四办席……”曹项说道:“说是怕传出去。耽搁儿子说亲……” 
  宝蝶听了。不禁泪流。口中直念“阿弥陀佛”。道:“三姑娘才是真疼你呢。我磨破了嘴皮子。你都不信;这回有明白人了……” 
  曹项见生母如此。心里也是颇为触动。低声道:“姨娘就别恼儿子了。还是早日养好身子。同儿子一道出京吧。” 
  宝蝶听了。摇摇头。:“我不走。我得在这府里留着。” 
  曹项不解的问道:“姨娘。这是为何?姨娘在太太跟前立了这些年规矩。就不想出去松快松快?儿子还想好好孝顺姨娘。跟姨娘一张桌子吃饭。” 
  宝蝶脸上露出欣慰色。道:“如今大老爷与大爷都不在京里。咱们娘俩要是这么不明不的走了。谁会想着太太往后会怎么说?太太最是爱财的。怕是巴不的咱们都走了。没人跟二爷他们分家产。” 
  “还有二哥呢。怎会如此?”曹项说道。 
  宝蝶摇摇头。道:“二爷虽有人情味儿。但是毕她们才是亲母子。还能为了你。忤逆了太太不成?反正我不走。我在这家里守着。等我儿回来。” 
  曹项已经是心乱如麻。这一家人你算计我我算你的。这就什么事儿? 
  热河。曹家别院。 
  难得休假;曹也开始睡起懒觉。左右曹寅差事正忙。每天不亮就进宫去;李氏这边。心疼儿子还来不及。哪里会让他专程晨昏定省这套。 
  曹颙的小日子。过的甚是自在。 
  唯一遗憾的是。宝雅要回科尔沁去。 
  她原想多住些日子。着看看兄嫂是否会在六七月换班时来;不想王府那边来信。说是王府的庶长子阿尔斯楞的异母兄长病的厉害。侧妃担心儿子。也跟着病着。王府没有人打理。 
  就算是摆设。也是正经郡王妃。宝雅有她需要承担的责任。她最是舍不的天慧;特意跟曹夫妇说过将天慧接到她身边住几日。 
  这日一早。曹颙还没起。就听到下有人禀告。道是十六阿哥来了在前厅等着。 
  曹颙了消息。起身梳洗。来到厅时。十六阿已经坐下吃茶。 
  曹颙掏出怀表瞅瞅。坐下说道:“这才还不到辰初“早上七点”。十六爷找我有事儿?” 
  十六阿哥点点头。道:“嗯。爷是奉了皇阿玛的旨意来的。” 
  曹颙听了。起身准备接旨。 
  十六阿哥笑着说道:“不是给你的旨意只是叫我过来。将你们家的黑饽饽取一份回去。” 
  “黑饽饽?”曹听了。不由纳罕。道:“什么黑饽饽?前日给天佑他们做过一次。是那?”说到最后。不由睁大了眼睛。 
  莫非府里有宫廷的眼线;要不然怎么吃什么康熙都晓的? 
  “许是吧。有御史将姨夫弹欬了。说是在皇上下祈雨时心不诚奢华无度。”十六阿哥笑着说道:“你说他们是不是撑着慌?好不好笑?爷还真想瞧瞧。你们家这“奢华无度”的黑饽饽是什么样的。皇阿玛也好奇呢。叫爷来取。” 
  曹颙听了。哭不的。道:“这个还的问问厨房那边。毕竟是前儿做的不晓的还有没有。” 
  话间。曹唤一个小厮。打他去厨房那边瞧。若是有了的话。用食盒装一份过来 
  “京城雨水不足。皇阿玛正恼。早晨刚刚作发了嵩祝一番。命他传京城百官。端午不得宴饮。”十六阿哥翘着二腿。说道:“有人瞧见了。想要邀名。才牵扯出姨夫来。” 
  对于朝廷的监察衙门。曹颙实是有些无语了。 
  从朝廷到的方。这官何曾少了。也不见那些御史有几个敢“大义凌然的。整日里。不过是寻着无关痛痒的由头。弹劾这个,弹劾那个。 
  不往死里得罪人。还能邀个不畏权贵的清明。你还不能跟他们一般见识。要不然他们就越来劲。显的自己孤高才好。 
  热河行宫虽修缮完毕。但是木料场那边的亏空可不是一万两万。那都是修缮前的张目。曹颙是不怕查。巴不的有人捅出来。清算清算。 
  风声也不少。却是没有御史敢接这个茬。 
  内务府是皇家内衙门。上下都是天子家奴。他们那些做御史的。别说“刚正不阿”了。不溜 
  须拍马就不错了。 
  想起这些人的德行。曹颙都替他们寒碜的慌。 
  十六阿哥问起黑饽饽的原由来。曹颙就将训子这事讲了。听的十六阿哥“呵呵”直乐。 
  少一时。小厮拿了食盒回来。 
  前日蒸了几大锅的黑饽饽。虽说往各处都送了一遭。但是吃进去的还是少。多数还是撤回厨。 
  曹黑打开食盒盖闻了闻。还好热河早晚凉快。这窝头又是死面的。还没坏;倘若是在京城。这个时候。隔夜的东西若是不用井水镇着。就不能吃了。 
  十六阿哥凑上前。伸脖子瞅了。 
    听说叫窝头。就给配上了咸菜条。 
  十六阿哥瞅着这黑不溜秋的东西。道:“难为你怎么想出什么?用这招治挑食。也不怕吃坏了孩子。” 
  曹黑呵呵笑着说道:“外头杂粮铺子的。穷人家的粮。又不是砒霜毒药。怕什么?十六爷没吃过吧。要不要尝两口?就着咸菜条吃。味道也不错。” 
  十六阿哥听了。连忙摆手。道:“爷还要回复命。还是免了吧……” 
 
。 
第十一卷 定风波 第六百六十七章 争新(下) 
   
  热河行宫。 
  康熙坐在炕上。他面前除了大学士嵩祝,礼部侍郎曹寅之外;还有翰林院侍读学士张廷玉;弹劾曹寅的那个御史。 
  从那个御史开口。张廷玉便晓要糟。 
  说起来。两人还是同年。要是私下里。张廷玉不齐还能提醒一句;这在御前。哪个敢多言。 
  康熙问曹寅。曹寅只说是杂粮。那个御史还不死心。又提出那个吃过的兵部侍郎是人证。 
  那个兵部侍郎有差事出去了。并不在行宫这边。要不然真要来场“当堂对峙”的好戏。 
  正赶上十六阿哥有事儿跟康熙禀。康熙便让他去曹家取吃食过来。 
  待十六阿哥将食盒‘开。将那盘黑窝头与小咸菜放在炕桌上。曹寅与张廷玉两个都是心里叹了口气。 
  曹寅这边。并不想将事情闹大。 
  前儿厨房疏忽。拉下了一个食盒。害他啃了一窝窝头。待回到家里。晓的是儿子为了教育孙子们弄的。他心里也是赞成的。 
  这本是家事。牵扯到衙门里。让人不自在。 
  若是让人误会。难免有邀名之嫌。 
  张廷玉这边。则是晓的自己那个同年怕是得不了好了。就算保住乌纱。这在御前卖弄口舌的印象是要留下。 
  虽说御史有权风闻事。也要顺着上头的心意来。否则像这位大人似的;瞧着曹寅平素不显山不露水就当是软柿捏。怕是要偷鸡不成蚀把米。 
  “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张廷玉心中告诫自己道。虽说他现下挂的翰林院侍读学士的缺。但是在南书房当值多年。在天子身边。行是内阁学士的差事。 
  “就是这个?”康熙指了指那窝头。问那御史道。 
  那个御史倒是见这般郑重其事的。倒是有些保不准了。但是也不敢改口只好硬着头皮。:“回皇上的话。这看着是同前儿的一样。具体是不是。还的问曹大人。” 
  康熙冷哼了一声问曹寅道:“曹寅你前日吃的“奢华之物”就是这个?” 
  曹寅抬头看了那窝一眼。自是不会认错。前日了这样一个窝头。昨儿他一日没有解大手。涨了半天肚子。 
  “回皇上的话奴才前日吃的。正是此物。不过粗粮做的窝头。金大人没见过。才有此误会。”曹寅道。 
  康熙看了十六阿哥一眼。道:“曹颙怎么说?难道就生计艰难至此。用这个来做老父口粮?这是给谁看?”说到最后。已经隐隐的带了些许怒气。 
  十六阿哥听了晓自己这位皇玛又要多心里忙将曹颙为了训子。才使人做了这“忆苦思甜”窝头的缘由说了一遍。 
  姓金的御史已经是满脸青灰 
  曹寅虽晓的原由。但是听十六阿讲述。心里仍是有些得意。儿子懂事不说。这样下来。孙子们也惯不出纨绔来。 
  康熙听了。脸上看不出喜怒。再望向那御史时。眼神中已经多了几分犀利。 
  弹劾事情。算是告一段落。 
  至于那弹劾曹寅的御史。也不能说他是诬告。康熙也懒的当场作他。 
  魏珠进来禀告道:“启禀皇上。随扈王公与文武百官。已经奉旨而来。在外头候驾。” 
  “宣!”康熙沉声。 
  少一时。便听到的脚步声。依次进来不少王公大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