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 第8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雅尔江阿上前两步,坐在炕边,捏了捏真儿的小脸蛋,道:“咱们六格格还是个小馋猫,整日里就晓得吃好的。都成了小肉球了。往后再吃好吃地,劝你额娘也多吃两口。” 
  “嗯,晓得了。”真儿一边点着小脑瓜应着,一边抓了雅尔江阿腰带上系着的玉佩把玩,道:“好滑……” 
  永佳的视线,落到那块玉佩上。 
  那是块羊脂玉佩,上面镂着花鸟,看着极是精致。形状是半月形,看来是一对玉佩中的一枚。 
  一瞬间,永佳倒是生出几分好奇之心,想知道那被“金屋藏娇”的美人,到底是什么人,竟然能迷得雅尔江阿终于转了性子,弃了男人。 
  只是她与雅尔江阿之间,不是“推心置腹”地关系,这类的话题,也不好随意提及。 
  这样想来,永佳心里叹了口气,有些失望。 
  雅尔江阿瞅着永佳神色变幻,心里跟着糊涂,实猜不透妻子地心思。 
  永佳已经起身,叫丫鬟送了热水上来。她亲手泡了一壶茶,给雅尔江阿斟了一盏,送到炕桌上,道:“王爷,请用。”说着,又对女儿道:“真儿乖,从你阿玛腿上下来。” 
  真儿应了一声,放下手中玉佩,乖乖地爬到炕上,用下巴支着炕桌,道:“额娘,绿茶饽饽呢?” 
  永佳已经端了盘子过来,道:“那个府里没有了,明儿再使人给你买去。先吃两块绿豆糕,这个也是你之前最爱吃的。” 
  真儿难掩失望之色,瞅了瞅那绿豆糕,没有要吃地意思。 
  雅尔江阿疼姑娘,怪道:“既是真儿想吃,就打发奴才去买就是。又不是什么金贵东西,还让真儿不高兴。” 
  “饭时了,大家伙都该吃晚饭了。不能因小孩子馋嘴,就折腾人。”永佳回道。 
  听到“饭时”,雅尔江阿掏出怀表,瞅了两眼,已经是申正“下午四点”时分。 
  早起去衙门时,杨子墨兴致勃勃地跟他说,昨儿外头孝顺几位活鱼,今天他要下厨,弄桌全鱼宴,请雅尔江阿早些回去。 
  雅尔江阿想到这些,站起身来,刚想说先出去了,就觉得不对劲,自己好像忘了今日过来地缘故。 
  “对了,早年影影绰绰地听人提过,说是曹颙小时候就聪慧,十来岁就捣鼓出一个馆子来。当时岳父也在江宁,你同曹颙几个姊妹又是闺中好友,听说点什么没有。”想起初衷,雅尔江阿开口问道。 
  永佳不晓得雅尔江阿初衷,一时之间,不晓得如何应答。 
  “没听说过么?他善财童子,总不会是空穴来风吧?只是若是如传言所说,十来岁地孩子,就晓得开馆子,弄茶园,那岂不是多智近于妖?”雅尔江阿像是在追问,又像是自言自语。 
  片刻功夫,永佳脑子里已经是转了几个圈,淡淡地回道:“馆子?这个倒是记得。那年平郡王福晋生辰,正赶上要织造府要接驾,饭局就设在曹家的馆子里。是不是曹额驸捣鼓出来的不晓得,只知道由曹家的管家打理,是京城过去的两位御厨掌勺,做得菜极为美味,在江宁城里也是小有口碑。” 
  雅尔江阿听了,笑着点点头,道:“福晋说到点子上了,江宁富庶,却也远离京畿。这御厨的牌子,就足以引得那些乡巴佬,使劲砸银子了,算不上什么稀奇。我就说么,曹颙的名气,都是大家给吹捧起来的。要是他真是转世仙童,也是受了老天爷的责罚,否则也不会这么倒霉,遭那些个罪……” 
  * 
  书房,李鼐已经告辞离去,曹颙铺开纸笔,给曹寅写信,说明李鼐+地用意。 
  李鼐面上憨厚,但是言谈之间,已经带了几分官场的圆滑世故。 
  今日上演的这番“祈求”,到底是他想着为父分忧尽孝道,还是李煦不好直接开口,使儿子先试探曹家,却是不得而知…… 
  雪中送炭也好,落井下石也罢,曹颙都没什么兴趣。 
  他只是想弄清楚,李煦到底要计划走到哪一步,对自己又是个什么心思…… 

 
TA共获得: 评分共:0 条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smail007 
粉丝:65607金币:3539威望:162347  注册时间:2012…01…04。发私信 关注TA 


。发表于2012…07…04 17:57 只看该作者 
291 # 。 
第十一卷 定风波 第六百八十三章 转机(一) 

  李鼐只在京城逗留三日,高太君就催促下动身了。 
  李鼐只在出行前,高太君将身边的人都打发下去,只留下李氏一个在屋子里说话:“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但是做人要讲良心。你大哥、大嫂当年是当养闺女似的养的你,这份恩情你当记得。” 
  李氏陪笑说道:“瞧母亲说的,女儿都晓得。过几日便是大嫂的生祭,我已经使人往寺里舍了香油,给大嫂做法事。” 
  她虽说的大嫂,就是李煦的亡妻、李鼐的生母韩氏。 
  高太君点点头,拉着李氏的手道:“做的好。只是不能只顾着去了的人,活着的人也要留心些。虽然鼐儿没说别的,但是瞧着他像是有什么难处。哥儿他父亲与你哥哥关系不比早先,到了他们小一辈往来的少,这情分怕是更薄了。往后,曹李两家的关系,还得你从中多使劲。这亲戚里外的,总要彼此扶持照应才好。” 
  李氏点头应了,想起一段心事。 
  她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问道:“母亲是嫁了父亲,才跟着去那边的么?外祖父那边的亲戚……” 
  高太君闻言,已经是变了脸色,撂下李氏的手,皱眉说道:“好好的,问这个做甚?我不是早说过,你外祖父那边的亲戚已经死绝了。” 
  “母亲,女儿这边,也想着尽尽孝心,眼看就是中元节了,给外祖母他们烧份寒衣也好。”李氏见高太君这般反应,讪讪地说道。 
  “哼。轮不到你操心这个。”高太君冷哼一声,道:“你若是真有孝心,就记得往后多帮衬帮衬娘家,拉扯拉扯侄儿侄孙们。你哥哥老了,再过几年,你侄孙们都要成人了。李家也风光了几十年,往后会如何,谁晓得呢。”说到最后,已经露出几分担忧之色。 
  这些话。高太君曾在李氏耳边说了多回。但是都有没眼下这般刺耳。 
  李氏心里生出几分委屈。低声道:“母亲除了惦记哥哥与侄儿们。也惦记惦记姑爷与外孙吧。老爷眼看六十了。颙儿这边大病小病地不断。也让人忧心。” 
  “你……”高太君闻言。不由皱眉:“这是在说老婆子偏心么?你哥哥没了发妻。死了儿子。过得是什么日子?姑爷与哥儿过得又是什么日子?你倒是做夫人做得尊贵了。忘了自己个儿姓什么。” 
  这话说得诛心。李氏已经红了眼圈。 
  她虽有心辩解。但是想着高氏即将动身。母女一别。千里迢迢地。还不晓何时能得见。便将其他话都咽回肚子里。 
  高太君说完。自己个儿也觉得无趣。从炕上起身。道:“时辰早了。走吧。” 
  初瑜、紫晶带着天佑、恒生他们,已经在堂上候着。香玉手里已经捧了好几个荷包,瞅着大家,依依不舍。 
  在众人的簇拥下,高太君牵着香玉,出了二门。 
  二门外,停了李氏与初瑜的马车。 
  还没上马车,就听到的脚步声,兆佳氏带着儿子、媳妇来相送。 
  少不得又寒暄片刻,呈了程仪,高太君才牵着香玉上了李氏的马车,初瑜则是上了自己的马车,跟着曹颙往通州码头送高太君。 
  原本李氏要亲自过去相送,但是正赶上长生这两日不舒坦,离不开人,便由初瑜代送。 
  曹颙同衙门那边打了招呼,奉母命往通州送外祖母返乡。 
  因出来地早,朝阳初上,天气还不觉得热。 
  曹颙骑在马上,同李鼐并肩而行。 
  “表弟,我已经使管家张罗,看能不能将房山的几块地卖了。要是能将户部的窟窿补些,让父亲少些忧虑也好。”李鼐叹了口气,说道。 
  曹颙听了,摸不准李的路数,斟酌着说道:“表哥家的坟茔地不是在房山么?怎么好卖那边的田?” 
  “留了两顷地,给看坟地奴才做香火用。其他的卖了就卖了吧,只是这今年京畿大旱的时候多,怕是卖不上价来。”李鼐看着道路两边地庄稼,说道。 
  “这是舅舅的意思?”曹颙想起数年前,曹家变卖地产之事。 
  莫非李煦真得晓得怕了,真开始将这亏空当回事儿? 
  李鼐摇摇头,道:“父亲还不晓得,我这次回去就跟父亲商议。我为人庸碌,不能为父亲分忧已经是不孝,哪里还敢厚颜惦记这份家业。” 
  李煦膝下只有二子,次子李鼎又暴毙京城,只留下一弱女;只剩下长子李鼐这房,已经添了不少孙子孙女延续血脉。 
  李家的家业,往后也是落在李鼐身上。 
  曹家的事情还没操心完,曹颙实没兴趣操心李家地事,转了话题,说起南边的风土人情来。 
  待到了通州,送了高太君与李鼐上船,已经是中午时分,天气渐热。 
  曹颙叫人寻了干净的馆子,带着初瑜过去,上了二楼雅间,用了些饭菜。 
  怕初瑜劳乏,加上天色怪热的,曹颙便同妻子商议,要不要在通州歇半天,明儿在返回城里。 
  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的,初瑜到底是不放心,想要早些回去。 
  曹颙见妻子如此,便叫人去套马车。 
  还没离开店门,就见郑虎咧着嘴上来,道:“大爷,大爷,您瞧谁来了,说话间,他让开身子,楼梯口上来一人。 
  只见那人留着短须,穿着青绸大褂,手里拿着柄折扇使劲扇着。 
  见了曹颙的那刻,那人忙收了手中折扇,上前两步,单膝跪下,执礼道:“公子,真是想死小人了……” 
  “五郎?”曹颙这边,不由动容,上前扶起那人,欢喜道:“真地是你,不是前些日子来信说要想要跟着海商出海,还以为你遨游海外呢,怎么得空到京城来?” 
  来人正是阔别数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