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新闻作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谷雨新闻作品-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时间过了近两年,到了2009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随之有了一系列重要举措。本人所在的河南、郑州、金水区开始层层在会议上强调并下发一系列文件反复重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此时,我和我的同事方才领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重要并刻不容缓。

  5月7日,《人民日报》第十二版发表重要文章《2010年文化产业蓝皮书发布:“文化经济”呼之欲出》,指出“一个新的‘文化经济’或者‘创意经济’时代美好前景正在展开”,未来5~10年将迎来增长新周期。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和文化部、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合作共同编写的年度国家文化产业蓝皮书即《文化蓝皮书: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指出,2009年既是中国文化产业的“转型之年”,又是在多领域的“超常增长”之年。在宏观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最为亮眼的领域。文化体制改革继续保持强力推进态势;数字新媒体受到经济危机时期消费者替代性选择的影响,在3G拉动下出现了多业联动的发展态势,继续高速增长;文化产业和传统产业实现联姻,开始展现出了一个文化经济大融合的美好前景。国际金融危机凸显了文化产业的特殊优势,文化产业已经登上了国家战略性产业的位置。

  报告强调,文化产业的发展承担着参与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历史责任,而且与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密切相关。近几年,由于全国高速铁路客运系统建设提速,将出现新一轮城市化迅猛发展的形势,将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城镇化的基本战略组成部分,既是打造现代城市生活环境的需要,也是发展“低碳”、“绿色”产业的需要。

  有关专家认为,尽管去年文化产业的“逆市上扬”,是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产业属性的体现,但整体来看,文化产业不是一个短期内逆势增长的问题,将在国家宏观经济未来5—10年发展的大背景下,迎来一个新的增长周期。报告预测,经过2009年的开启,2010年文化产业的政策效能将进一步释放,消费市场空间的上升也将给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但是,进一步明确创意产业的内涵和外延,突出它对传统产业和产品的提升作用,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更为良好的市场环境等,还需进一步探索。

  至此,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是不容置疑,人们不应该再为某些模糊不清的概念进行争论,而应该真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找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从国家战略性产业的高度,以创意思维探索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模式,迎接经济增长的新周期。

  记得是2007年8月20日,在上海社科院第一次见到厉无畏先生,当面聆听教诲,并受到创意产业启蒙,再到11月中旬,组织并聆听先生演讲,再到2008年5月31日,已经是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厉无畏先生来郑就创意农业发表演讲,一直到今年4月15日,厉无畏先生在百忙之中考察郑州文化创意园和我担任总经理的东元文化创意公司,又一次当年聆听先生针对创意产业发展的最新态势进行阐释,我深深感悟到,在知识经济时代,千万不可忽视任何一种新型产业的萌生、兴起和发展,就文化创意产业而言,我们落后于发达国家首先是思维和理念的落后,河南在此领域落后于发达地区的原因亦是如此。

  尚未看到2010年文化产业蓝皮书,仅仅读了人民日报记者的报道和河南日报记者的阐释性报道,就自心底涌起一股激情,更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性得到更为广泛的共识而深感欣慰。

  2010年文化产业蓝皮书的发表,再次提示我们不可忽视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从工业经济时代到创意经济时代的变革,不可忽视我们的国家正面临创意时代已经来临的严峻挑战,不可忽视我们所在的地区正在面临可能被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新的产业经济所抛弃的危险。

  创意产业或者创意经济将创造一个美好的新世界,将提高我们的国力和软实力,将提高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和水准,将为我们创造美好的新生活!。 最好的txt下载网

提防境外敌对势力绞杀中国知识精英
这是无意间看到的一篇博文(点击可读),内容雷人,读来震撼!很长时间里一直想来想去想不明白的问题似乎一下子迎刃而解:当我们体制内把一些稍微有点儿思想的人视为危险人物的时候,大洋彼岸的美国中情局也一样把这些人视作祸水而不择手段进行绞杀。恳请网民博友认真读一读《美国中情局网络绞杀中国yingpai》。

  曾几何时,人们在大量谈论网络黑客如何如何又怎样怎样,更有西方媒体不厌其烦地攻讦中国黑客怎样怎样又如何如何,读过《美国中情局网络绞杀中国yingpai》就会知道什么是最黑最黑的黑客。从该文披露的一系列秘密报告中的内容来看,美国中情局的网络绞杀战略和战术取得可以向白宫和国会炫耀的不俗业绩。

  有必要指出的是,美国中情局的业绩取得没有国人的相助是不可能,中国军界几位战略理论家和研究学者处境凄凉就很说明问题。也有网友指出其中存在内部倾轧的动因,但更多的还是我们体制上的缺陷和美国鬼子的“棋高一着”。事实证明,没有内因外力如何也不会成事;不是吗?《超限战》作者之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湘穗与空军另一战略家乔良合著此书后,命运突然紧转急下,趋于黯淡,背着处分的王湘穗不久转业地方,而乔良一时亦备受冷落。还有许多因为牵涉军方不便例举。

  当然,中美维持友好是战略大局,但这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更不能因此而不允许发表有所建树的独立见解。对比一下,美国的媒体发表过多少评述中国内政外交和军事战略的文章,又出版过多少此类著作,而那些文章作者和书籍作者都是美国白宫和五角大楼的座上宾,有的还通过“旋转门”出任高官要职。

  当然,我们不反对多说多写解释性和表白性的文章,甚至有意识地淡化意识形态也情有可原,实际上,有多少“砖家”吃里扒外拿自己家钱替别人家代言大家心知肚明,我在《美国中情局网络绞杀中国yingpai》文后留言:“在我们党内、政府内,在商界和知识界,美国情报系统早已有代理人,这些代理人一边享受共产党的丰厚待遇,一边还接受美元、新台币的津贴,两边通吃”。

  我在留言中还写道:岂止在军界,CIA对中国的知识界也十分在乎,对已经或可能发表对他们不利言论的人采取软硬兼施手段,其中巧施离间计只是小把戏,他们还利用各种社会势力包括黑恶势力打击由他们圈定的特定对象,遗憾的是我们的体制决定把一切有点儿思想的人都视为危险人物而不予以信任,不仅对有个性和洞察力的人不予保护,反而予以夹击,可悲啊!

  这是本篇博文要特别强调的。从《美国中情局网络绞杀中国yingpai》一文中看到的美国中情局利用网络种种手段算是“高尚”或是上得了台面的,而其更恶毒、更卑劣、更阴狠的手段却是不为大众所知。比如,如果某位有点儿影响力的人可能会对美国的战略利益构成威胁,那么美国中情局会不惜一切手段来消除威胁,甚至会利用社会黑恶势力来达到目的,而在中国国内不乏他们可以利用或甘于被他们利用的人。

  笔者曾在美国生活工作过五年。回国后有人问为什么回国?我的回答是不喜欢美国。这里解释一下,我更多地是说不喜欢美国华人社会,那是一个邪恶当道、盗匪横行的杂居群落,是美国所谓的自由观把人的邪恶能量释放到极致?我不明白美国为什么总会利用那些社会渣滓来残害正直善良的无辜?事实上,笔者回国后,一直被由大洋彼岸背景的邪恶势力所骚扰,也一直心存疑惑:到底为什么?看过《美国中情局网络绞杀中国yingpai》一问方有所悟,该不是美国中情局除了利用网络绞杀中国知识精英之外,还有更卑劣的手段!

  树欲静而风不止。中国人的厚道和善良应该打动山姆大侄子,可就是为什么不灵呢?不过,中国人的善良不是软弱,中国人的厚道不是无知,信奉和为贵的中国人从不想与美利坚为敌,但中国人从不怕与一切邪恶较量!愿中美友好,世世代代和睦!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博客或成为意识形态较量平台
几天前曾为一篇无意间读到的博文写过一篇推荐文章,那篇博文的题目是《美国中情局网络绞杀中国yingpai 》。几天来,那篇博文的一些内容一直萦绕在脑海里,并不时有一些连自己也将信将疑的想法冒出来:难道冷战思维已经开始在互联网上复活?难道作为平民展示自我的博客也成为意识形态较量的平台?

  笔者注意到,网上博客不乏愤青类博主,对党内fubai,对社会浮躁,对世风日下,对物欲横流,无不怒形于色,言辞犀利,尤其是出现什么什么“门”那更是檄文连篇累牍,言辞过激到极致,并每每被推荐至首页,点击一夜间数万数十万乃至过百万,内容洋洋洒洒又鱼龙混杂,有真情倾诉,有卓见直陈,也有添油加醋,还有居心叵测,可谓生旦净末丑粉墨登场,各自亮相秀一把。

  要是在过去笔者不会多想,但在读过《美国中情局网络绞杀中国yingpai 》一文后,却不能不多想,尽管会被人讥讽,但还是要说出来,我们在博客或微博时是不是应该自我意识更清醒一点儿,至少知道自己究竟在写些什么,如果真正负责的话,应该做到那些应该写,那些不应该写。因为,善良的普通人可能永远也想不到自己可能被人利用去达到不可告人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