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娶大脚女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千万别娶大脚女人-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两种可能性:“她结婚后许多男人向她求婚。”或者 “第一人来向她求婚,第二人娶了她。”在生活中事情的发展往往阴差阳错。
  一些地区要求男方筹备聘礼。求婚对于未来的新郎来说是笔昂贵的买卖。正如一则俄语谚语所说,有时候“手比菜贵”,这里将女孩比喻成供新郎食用的一道菜。另一方面,在要求女方置办嫁妆的文化里有重钱不重人的求婚者,正如一则爱尔兰语谚语所言:“他向女孩求婚,但娶的是金钱。”
  女性的手隐射其有利可图的工作能力。一则索托语谚语这样描述道:“女人是猴子:她的手可以食用。”千真万确,食猴肉的人觉得手是最重要最美味的部位。女性如猴子,因为女人的美貌以及她那双勤劳温顺的手是男人梦寐以求的最重要的东西。本小节开篇引用的那则南非祖鲁谚语同样强调,妻子应有一双能干的巧手。“女人靠手,狗靠声音。”这一则北非埃塞俄比亚奥罗莫语谚语也反映出同样的信息:女人和狗各有各的用途,也就是说,女人的手须操持家务,而狗须靠吠叫来看守家门。一则拉迪诺语谚语说道:“显贵主妇的双手是佳肴的油脂。”这里的“油脂”指美味,代表有价值的持家人。
  先前讨论过的身体部位所传达的信息,在关于手的谚语中亦有所体现。首先,现有的等级秩序应该受到尊重;女强人应该牢记下面这则来自也门的阿拉伯语及犹太语谚语:“哪怕她手中掌握王权,也仍然不过是个女人。”其次,“男人不应给妻子洗手。”正如一则肯尼亚南迪语谚语所言,意思是说男人不应宠坏女人。
  一个“被求”的理想女人不会刁难人,而是心甘情愿地接受有意娶她为妻的男子。而另一方面,男人又得到警告,不能“落入女人的手掌心”。正如一则摩洛哥拉迪诺语谚语所言:“男人落在女人手中就像掉落在燃烧的木炭上。”男人必须掌控一切。
  在很多文化中姑娘手上戴的戒指象征着订婚信物或者婚约,许多谚语对此有所指涉。以下三则谚语分别来自遥遥相隔的三个地区:
  漂亮的手指得到戒指。(斯瓦希里语)
  手上戴戒指的女孩已经许配人家。(丹麦语)
  婚姻承诺是风,唯一算数的是手指上的戒指。(瓜德罗普岛克里奥尔语)
  另一些谚语将女人的工作能力和某个手指或多个手指联系起来:
  女人弄湿手指,跳蚤最好逃跑。(美国英语)
  她的每一根手指是一个男人。(希伯来语)
  最后一则谚语表示对家庭主妇的高度赞赏,因为她为十人而劳作,有这样的妻子自然是丈夫的收益。一则有多种变体的阿拉伯语谚语借用手指隐喻来表明夫妻和睦的重要性:
  得到丈夫许可的女人可以用小拇指统治宇宙。(黎巴嫩)
  身边有丈夫的女人可用手指转动月亮。(叙利亚)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  从头至脚(13)
该谚语在阿拉伯世界显然非常流行,笔者在不同的阿拉伯国家里发现了许多不同的说法、版本和原始资料。尽管男女双方都毫不例外地仰赖夫妻关系,但和谐的关系显然可以赐给妻子权力和机会。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二  性器官特征(1)
上帝保佑我们远离多毛的女人和无须的男人。(阿拉伯语)
  世界各地关于女性性别特征的谚语数量不一。'20'不同的文化语境要么想当然地视乳房为平淡无奇的哺乳工具,要么视乳房为激发情欲的东西。中国文化似乎没有特别关注作为欲望对象的女性乳房。 在汉语中,“乳房”一词的字面意思是“奶之房”,指的是哺育和母性。与《圣经·旧约》中的《诗篇》和《所罗门之歌》不同,中国古典诗歌鲜有对乳房之美的赞美,即使《诗经》也未曾提到乳房。'21'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可能是因为在中国农村(尤其是在富裕的农村家庭里),男孩(而非女孩)常常满了六岁还在吃母奶。不管对错与否,中国男人有可能认为,只有对孩子来说乳房才算得上件重要的东西。'22'
  笔者之所以没有找到与乳房有关的汉语谚语,原因是否就在于此呢?事实上关于乳房、子宫、阴部的谚语在亚洲地区一般都很少见。亚洲的情况是否与美国相似,这是不是一个在书面材料中需要得到尊重的得体性问题呢?在笔者收集整理的北美谚语当中也几乎找不到乳房的影子,而且丝毫没有子宫和阴部的痕迹。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一定意味着乳房不令人亢奋,也不意味着关于乳房的表述不存在,而意味着这方面的谚语由于禁欲、苦行、得体性等宗教原因或者作为一种“政治正确”的要求而未被收入谚语集。'23'事实上,关于女性的北美谚语是最最“体面和值得尊敬的”(因此也多少显得“呆板乏味”)。最初的口述传统有可能受到过审查和“清洗”,但现已无从考证。欧洲也曾出现过正统禁欲的维多利亚时代。幸运的是,仍有大量关于乳房和子宫的谚语被保存下来。
  涉及到裸体的展示(尤其是胸部的袒露),谨慎于何处终结,而禁欲又源于何处呢?至少当今的西方世界视乳房为性审美的对象,偶尔才会考虑到乳房的哺育功能。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盛产关于乳房的谚语,其中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来指涉哺乳和母性;二来指涉美和性吸引。除了北美,在其他大陆上也能找到包含这两层意思的谚语,但远不及在非洲那样普遍。
  很多文化长期以来视男人胡须为德高望重的标志。正如一则墨西哥谚语所言:“白胡子底下生活着个诚实的女人。”意思是说:男人由于年事高受人敬重,其社会名誉是女人良好的保护伞。
  顺便提一句,年轻姑娘并不一定觉得富有的“白胡子”老人富有魅力。一则阿拉伯语谚语从一个年轻女子的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女人逃离白胡子,如同绵羊逃离孤狼。”此外,男人令人敬重的白胡子并非智慧所赐,而是忧思过多的结果。一则伊朗塔蒂俗语指出,“坏女人的丈夫胡须白得快。”然而,白胡子也可能是重权在握的结果。下面这则西班牙语谚语就坚决反对妻子分享丈夫的权力:“不给妻子一根胡子。”或如这则波斯语谚语所言:“宁愿拔得精精光,不给妻子一根须。”胡子为男人博得尊重,可长胡子的女人却得不到相同的尊重。正好相反,女人脸上的胡须从字面意义上和修辞意义上都叫人无法忍受。胡子是“雄性的”标志,女性“雄化”有颠覆既定秩序之嫌。
  下颚和嘴上长胡子的女人显然让人闹心。谚语认为,女人长胡子是件颠倒乾坤的事:
  长胡子的女人是坏人。(荷兰语)
  家要败落,大媳妇脸上长胡子。 (朝鲜语)
  长胡子的女人,上帝救救我们!(巴西葡萄牙语)
  愿上帝保佑我远离嘴上长毛的老女人。(阿根廷西班牙语)
  女人若按照社会的要求费心修面,也同样会受到谚语的谴责。没门!“看见修过面的女人你应转过脸去。”(西班牙语)最后,“嘴上留小胡子的女人:远远地打个招呼。”这则关于小胡子的谚语显然是从伊比利亚半岛流传到南美洲的,在西班牙、葡萄牙、哥伦比亚、巴西等国有不同的说法。它是对那些不愿被长胡子女人亲吻的男人的警告。显而易见,在伊比利亚男人及其南美后裔眼里脸上有毛的女人绝对可憎可恶。
  

二  性器官特征(2)
印度泰米尔人说道:“如果姑妈嘴上留小胡子,那她就是我的伯伯。”说明生活中不可能发生角色的转变(尤其是在性别领域)。这种观点得到其他地区谚语的认可。例如,一则荷兰语谚语说道:“胡子、屁股、皮夹子,这三样男人的东西,女人应回避。”另一则丹麦谚语指涉另一假想的模式化的女性品质,以调侃的口吻解释女性光洁无毛的皮肤:“女人不长胡子,因为女人刮胡子时也不能闭上嘴。”如果长胡子意味着掌握权力,那么女人面上长毛,是否因为侵犯了男性特权领域而应受到讥讽呢?
  在某些文化里男人不剃胡子,如正统犹太人或原教旨穆斯林信徒。一则东欧谚语声称:“一年生一个孩子容易,一天刮一次胡子难。”此话出自男人之口还是女人之口,或者不加分辨地出自两者之口,我们很难搞清楚。
  尽管存在着差异,文化与文化之间就毛发问题仍达成了相当普遍的共识。女人应满头秀发,而且根据大部分文化或者某些文化的要求,女人其他所有的身体部位最好都光洁无毛。如果女人“天生”不光滑就应该脱毛。因此长毛的女人也许不得不按照文化的要求剃光自己腿上、胳膊上、腋下、甚或阴部的体毛。这是多么耗时的事情啊!
  的确,有些谚语讲的是除头以外其他身体部位的不合人意的毛发。一则源于摩洛哥的谚语说道:“骑到马背上她才想起忘了剃毛。”这则谚语说的是一位走在去新家路上的新娘,而柏柏尔文化认为没有剃净腋毛和阴毛的新娘一无是处。该谚语的引申含义是:人们总要等到一切太迟的时候才想起来做某事。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乳房是女性特征,男人不应有乳房,正像女人的下颚和嘴上不应长胡子一样。事物秩序不容混乱。“星星装点天空,胡须装点男人,头发装点女人。”一则俄罗斯联邦鞑靼语谚语坚持道。男人可以留长胡子,一些文化对此大加鼓励。至于男人身体其他部位的毛发,均可以自由生长,但女人长毛却完全不为人接受。在北美有下面这种说法:“多毛男人富有,多毛妻子是巫婆。”另一则阿拉伯语谚语用稍微文雅些的口气指出了区别所在:“上帝赐福多毛男人和光滑的女人。”
  女人确实受缚于各式各样关于女性面部和体毛的不成文规则和规定。其中主要的理由就是:男女有别,容不得丝毫混淆。一些附和上述规定的谚语指出,女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