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孩子,挠背也迟了。(丹麦语)
频繁地接吻以婴儿告终。(匈牙利语)
宁要差嫁妆,不要坏礼物[非法怀孕]。(福尔富德语)
一 女孩、女儿及新娘(7)
即使穿着宽松的衣服,甚或有男人愿意娶怀孕的姑娘为妻,但周围的人仍免不了要进行恶意中伤:
漂亮的衣服藏不住耻辱。(塞尔维亚语)
姑娘的衣服让邻居交头接耳。(西班牙加泰隆语、法语)
这样的评论主要针对姑娘。唯有一则谚语提到,男人为意外怀孕也心生懊恼:“让处女怀孕的男人憎恨每一轮新月。”(奥罗莫语)在没有安全节育措施的情况下,需要严格管束姑娘的行为,避免她在婚礼举行之前就怀上孕,未婚男女事先需要达成严肃的协议:“没有耳环不接吻。”(加泰隆语、法语)尽管未婚夫并非总是言必有信,但耳环和戒指一样同为订婚信物。一则阿拉伯语谚语如此提醒女孩子:“你答应送我耳环,我穿了耳朵;你没有给我耳环,我白白受罪。”必须举行正式婚礼庆祝夫妻结合,或者用一则荷兰语谚语来说:“在草垛里结婚是美妙的,可在教堂里结婚才是永远真实的。”
选择伴侣好比买彩票一样:“结婚和绞刑受命运支配。”(英国英语)犹太教和基督教都认为婚姻是天作之合。人们相信,是上帝、命运或更超凡的力量把两个人结合在一起的。如一则印度尼西亚语谚语用隐喻的手法指出:“海里的鱼、山上的酸树,在蒸锅里相遇。”父母只能等待命运为女儿所做的安排:“说到婚姻嘛,我已把你嫁出去;至于运气嘛,我去哪儿给你找?”(阿拉伯语)
【老处女】
宁可当老处女,也不要一个你不爱的丈夫。(俄语)
那些不符合社会期待的人是流言飞语和讽刺挖苦的对象。独身的女人(如老处女、寡妇、妓女)“离经叛道”,是受怀疑的对象。老处女因为嫁不出去而遭到轻视。一则加纳阿当梅语谚语是这样描述老处女的命运的:“如果嫁不出去,她将成为一棵无花果。”这就意味着,大家会试着从她那“举手可得”的身体上占便宜,如人们从大门口或路边“免费的”树上采摘无花果那样。谚语强调,单身女子冒着误火车或船只的风险,而老处女就像“没有月亮的夜晚”(孟加拉语);她们是“一袋未完税的米”(汉语);是“不结果的棕榈树”(阿拉伯语);是“无缰之马”(土耳其语)等等。除了接受社会要求别无他法,社会不能容忍特立独行的人。一则拉迪诺语谚语强调,“如果不是由于讥讽和耻辱,没有哪个单身[女子]会钻到顶篷下面去”,其中顶篷指的是犹太婚礼。在希伯来语里老处女被喻为荒原,而她在匈牙利语里却成为“未投递的信”。土地有待耕作,信函有待投递,原因是“老处女不好治”(阿根廷西班牙语)。据一则保加利亚语谚语所言:“单身生活比差婚姻糟糕得多。”姑娘常常向压力屈服:“我们结婚是为了不叫老处女,我们生孩子是为了不叫不育之妇。”(摩洛哥拉迪诺语)
然而,年长的单身女子不一定遵守婚姻规则。在很多社会里,独身过去(而且现在仍然)意味着你是个在长相、行为、身体或其他方面有瑕疵的女人。否则的话,某个男人定“有意”娶你为妻。“掉落的东西总会有人捡,甚至老处女有时也能赶上好运气”,这则阿拉伯语谚语将老处女喻为路上的失物,没有运气的话就被人忽视,运气好的话就被人发现。
上述每一则谚语都清楚地表明,谁是主体,谁是客体,谁做出选择,谁被选择,谁拒绝,谁被拒绝,谁拾捡东西,谁又被忽视。老姑娘被描述成等待者,不知道自己是否会永远遭遗弃。谚语认为年长的单身女子并非毫无希望:
幸福看着老处女。(俄罗斯联邦迪戈尔语)
老处女将成为年轻的妻子。(匈牙利语)
尽管大力提倡婚姻,但仍有一部分谚语认为当老处女的确有些好处。首先,既然没有丈夫,也就不可能失去他;其次,成婚之后爱情往往会烟消云散;再次,为坐享其成、对妻子毫无兴趣的丈夫做牛做马是件艰难的事。例如:
。 想看书来
一 女孩、女儿及新娘(8)
单身姑娘不冒做寡妇之险。(拉迪诺语、希伯来语)
已婚的鸡啄食,未婚的鸡也啄食。还是不结婚好,她是为自己啄食。(塞内加尔福尔富德语)
宁愿过老处女的好生活,也不过糟糕的婚姻生活。(墨西哥西班牙语)
宁做诚实的老处女,也不做心生厌倦的丈夫之妻。(爱沙尼亚语)
在大部分情况下负面的谚语占了上风:老处女被人瞧不起,被人非难。一则米尼安卡语谚语说明,终身未婚的女人被人蔑视:“无所事事的人可以去掘老处女的坟。”
【大婚日】
姑娘,别为婚纱高兴,婚纱背后的麻烦多着呢。(广为流传的阿拉伯语)
大婚庆典被视为姑娘一生中最重要的日子。那一天新娘子尤其百感交集,感慨人生之事不可逆转。例如,一则波多黎各西班牙语谚语说道:“婚宴上吃得最少的人是新娘。”另一则美国英语谚语对新娘的母亲说道:“所有新娘在母亲眼里都是童养媳。”众目睽睽之下,新娘胃口尽失。顷刻之间她成为公众人物,她很少碰到这样的情况,不知如何应对。公众的注视随着婚礼的结束而终止:“新娘仅受一日之尊。”(汉语)
一则俄语谚语毫无保留地说:“所有新娘都为她的新郎而生。”举行婚礼的那一天是决定姑娘命运的大日子,因为很多文化要求新娘于当日永远离开娘家。用一则印度谚语来说:“姑娘坐着彩车离开父亲家,只有躺在棺材里时才能回来。”参加婚礼的所有宾客对她评头论足,或在背后指指点点。例如:
新娘是青蛙,可婚礼是飓风。[新娘无足轻重,可婚礼是场作秀的盛大表演](黎巴嫩阿拉伯语)
丑新娘在面纱上花大钱。(荷兰语)
除了眼瞎、满脸疙瘩和面部抽筋以外,我们的新娘完美无瑕。(波斯语、希伯来语、拉迪诺语)
假如新娘长得丑,她娘又能美到哪儿去?(普什图语)
新娘结婚那天戴的珍珠就是她以后将流的眼泪。(西班牙语)
人们相信,新娘眼里流出的眼泪不是坏兆头。恰恰相反,从中国到俄国再到美国,人们无不认为新婚之日流下的眼泪预示着幸福的婚姻:
哭泣的新娘,欢笑的妻子;欢笑的新娘,哭泣的妻子。(俄语)
新婚不哭,将来背时。(汉语)
难过的新娘会成为快乐的妻子。(美国英语)
结婚之日的天气似乎也能预示未来,欧洲谚语对此深信不疑。阳光灿烂被视为吉兆,可下雨有时也被赋予正面意义。例如:
新娘快乐,阳光照耀;死尸快乐,雨下不停。(美国英国英语)
举办婚礼时下雨是个好兆头。(俄语)
雨水落在新娘的腿上,她会很快怀孕。(荷兰语)
新娘新郎湿了脚,一年之内成三人。(法语)
即使在新婚当日新郎又有多么可靠呢?一则越南语谚语说道:“只有一个女人需要盛装打扮,她就是失去了新郎的新娘。”其他忧患也很多,家里没有男人更令人忧虑。例如,一则奥罗莫语谚语说道:“无父的女儿,婚事外头议。”无父的姑娘可能会遭绑架。某些相关的文化有抢亲的风俗,而那些没有防范能力的人总是被人占便宜。显然,姑娘必须做好准备,迎接婚礼前后以及行礼期间可能发生的一切。“即使在穿衣打扮准备出嫁时,新娘也不知道谁是娶她的人”,一则阿拉伯语谚语如是说道。也就是说,尽管新娘新郎双方家庭订有正式婚约,新娘在结婚当天有可能经历被绑架之险,当然抢亲并非总是违背新娘的心愿。
“表兄有权从马背上把新娘抱下来”,这是另一个关于抢亲的阿拉伯语例子。表兄可以在新婚之日绑架表妹,并扬言娶她为妻。哎,被绑架的风险并不限于亲戚的抢亲举动,新娘也可能遭到素不相识的外人绑架。为了使姑娘免遭抢劫,一则孟加拉语谚语建议姑娘们学习一些基本的防身之术:“不要溺爱你的女儿,如果被土耳其人掳走她能做什么?”这则谚语指涉新郎的情敌在结婚当日绑架新娘的婚礼风俗。从智利马普切到苏格兰再到新几内亚岛,风貌迥异的文化现在或过去都有抢亲的风俗(Volger and Von Welck 1985 Vol I:102…107)。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一 女孩、女儿及新娘(9)
另外,根据很多文化传统的规定,新娘必须与婆家人生活在一起,对未来生活的恐惧让她忧心忡忡。在阿拉伯文化的谚语里,那些年纪稍长的妻子们能够洞察藏在婚纱和贺礼背后的麻烦,她们的心伤得更透,大脑也更加明智,于是温和地批评那些大婚之日心无城府、兴高采烈的姑娘们。用一则日语谚语来说:“抓到手的鱼不用再喂食。”许多谚语有力地表明,等待着新娘子的是“光明的”未来。“丈夫的房子里装满七桶怒气”,这是伊朗人在新娘随新郎进入婆家之前所说的话。
谚语频频谈及且往往提倡年轻姑娘和老年男子之间的婚姻,反之则不然。谚语通过各种方式说明了年龄的差距。希腊和其他欧洲谚语建议道:“应把少女放在老头身上。”一则荷兰语谚语认为,“少女和老色鬼为未来岁月填满摇篮”,意思是说:老夫少妻的结合多子多孙。许多涉及相关话题的谚语强调,老男人不会停止对年轻姑娘的热烈渴望。例如,一则阿根廷及乌拉圭的西班牙语谚语说道:“眼睛永远年轻。”
一则美国谚语说道:“嫁给老头子的年轻女郎举手投足必像个老太婆。”(美国英语)但是,好几则谚语不单单只看到了老少婚配对姑娘的不利,也指出姑娘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