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头不停在说,而脑袋却不知在说些什么。(俄语)
对身体使用暴力一直是言虚语亏的一种表现。女人体弱身小,因此她们要发挥言语力量,作为一种保护机制,以对抗暴力。欧洲谚语指出,女人的舌头长得惊人:
女人的舌头比裙子还长。(荷兰语)
女人的舌头比胳膊还长。(英国英语)
女人头发长,但舌头更长。(俄语、美国英语)
此外,女人的舌头还被比做骇人的长矛和魔鬼的扫帚,以及像黄蜂一样蜇人的虫子和蛇蝎一样咬人的毒物,如下面这则汉语谚语:“女人的话——毒蛇的舌、蝎子的刺。”
显然,尼日利亚的约鲁巴男人也害怕女人的伶牙俐齿:“不会说话和吵架的人不该娶个爱说话的女人。”而其他谚语则轻蔑地把女人的话当做是多嘴,并暗示女人天生如此:
鱼儿不用学就会游泳,女人不用教就会说话。(摩洛哥拉迪诺语)
一 语言才能(2)
女人是天生的话匣子。(日语)
如果不想娶话多的女人,那就只能打光棍。(芒戈语)
女人多的地方,吵吵嚷嚷。(奥罗莫语)
【沉默的珠宝】
沉默的妻子,是上帝所赐。(希伯来语)
理所当然的,沉默成了女人最宝贵的品质之一,正如上述希伯来语谚语所言。但是,唉,上帝似乎在这个问题上并不慷慨,因为谚语一直在强调,女人是不可能保持沉默的:
沉默是女人最好的饰品。(在欧洲广泛流传)
或者,还有另外一种更尖锐的说法:“沉默是女人的珠宝,但她却很少佩带。”(丹麦语、美国英语)而一则德语谚语又如是说道:“让女人生孩子比让她保持沉默容易。”然而,沉默的女人又被认为是矛盾的:“女人的舌头虽保持沉默,但这并非其天性。”(美国英语)因此,舌头应该受到严格控制,甚至如果必要干脆割掉:“告诉你老婆一个秘密,但是要把她的舌头割掉。”(希伯来语、依地语)
防范胜于纠错。在许多文化中,人们从很小起就开始教导自己的女儿,保持沉默才是合体的举止,而且男人们喜欢娶不爱说话的女人,如下面这些(还有许多)谚语所言:
龙吟[雷鸣]多的云不下雨,说话多的姑娘嫁不出。(中国藏族语)
女孩们应该行为人所见,语不为人听。(荷兰语)
女人和婊子一样,不说话就好。(西班牙语)
对女人来说,没有比沉默更漂亮的衣服。(希伯来语、俄语)
好言好语和少言寡语是女人的装饰品。(丹麦语)
女人像瓜,不出声的才是最好的。(葡萄牙及巴西葡萄牙语)
安静的妻子才美。(美国英语)
谚语中的梦想是:顺从的女人在家里默默地尽着自己的职责。理想的妻子是完美的,她要满怀崇敬地看待自己的丈夫——默默地,或者最多只说一些温柔而甜蜜的话,给他鼓励,让他有安全感,而且有信心应对在外面不得不做的事情。例如,一则日语谚语指出:“公鸡受到母鸡的鼓励,天天去报时。”在公共场合说话可以体现一种权力和影响。公鸡母鸡是一种世人皆知的隐喻,说的是女人应该把公开的场合留给男人。男女之间的平等交流也是谚语反映的一个问题:“女人之间说女人的事,男人之间说男人的事,可男女之间有什么可说的呢?”一则僧加罗谚语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当涉及到女人的言语天赋及智力时,谚语又传达出了这样一则信息,即聪明的女人不说话,正如一则伊拉克谚语所言:“女人的聪明之处就在于舌头。”准确地说,女人最好的品质就是沉默。
在有关女人的谚语中,“不正常的”影响都被视为不合需要的以及“不自然的”,并遭到强烈拒绝。女人也不断地得到告诫,不要进入那个她们不受欢迎的领地。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二 工 作(1)
整个世界都是男人的旅馆。(荷兰语)
远古时期,人们从来不需要工作,因为他们只要饿了,就可以割下一块天空来充饥。尼日利亚比尼人的一个神话告诉我们:为了日常生计,我们不得不去工作,因为天空从地球上撤走了,而这全是因为一个贪婪的女人。从一开始,天空就告诫人们不要一下子割太多,因为如果那样,吃不完的部分就会被丢掉,而天空不想最后变成一堆废物。人们也一直在努力遵守这个原则:吃多少割多少,从来不多割——唉,直到有一天,一个贪婪的女人违反禁令,割了一大块天空下来,不仅她自己吃不完,地球上其他人也都吃不完,而且最后她还把剩下的扔到了垃圾堆里。天空觉得受到了极大的侮辱,于是就升到了人们无法触及的高度。从那以后,人类就不得不为了生计而辛苦劳作了。
这个神话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永远不要浪费慷慨施与他们的生计。此外,和其他许多有关人类起源的故事一样,这个神话故事也把人类失去天堂的原因归咎于女人的不当行为。然而,和其他有关万物起源的故事一样,这个神话并未说明,男女之间任务和劳动的分配有何区别。不管这些神话故事是否提到过这种区别,大多数社会都发展出这样一套观念:即什么是“男人”干的工作,什么又是“女人”干的工作。产生这种劳动性别分工的原因不尽相同:男女体力上有差异,人们觉得男人的技术比女人好,或者女人要生孩子和照顾孩子。除生理上的差异外,一些文化因素(如禁忌)也用来说明任务分配和角色的性别差异。通常,我们可以说,一个社会的性别隔离政策越严格,就越重视劳动的性别分工。'71'劳动性别分工究其原因是人们觉得:把女人及其子宫暴露在危险(打猎、战争、长途跋涉)之下太冒险了,不利于整个社会。女人是保障人类后代繁衍所不可缺少的,过去如此,现在仍然如此。
工作效率也是支持性别分工模式的一个理由。女人过去常常(现在依然如此)是照顾孩子的一方。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女人通常负责离家较近的劳动的主要原因,因为这样她们的工作就可以随时被打断,以兼顾看护和照顾孩子的责任。'72'
因体力差异而导致性别分工,这一理由颇有些靠不住,这里有几个原因:男人和女人的身体存在个体差异,而且,显然并非所有的男人体力都永远比女人强。多数情况下,劳动的性别分工并不能被简化为实际上的体力差异;同样,体力上的差异也不能说明性别分工的合理性。劳动的性别分工是由那些在社会里强占了最高地位(也许是因为体力上的强大,也许不是)的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创造并制定出来的。经过代代相传,这种强制模式得到了加强和巩固,因为孩子们通常会仿效与自己同一性别的成年人的工作行为,年轻的一代也容易接受老一代人强加于他们身上的现有模式或角色典型。
那么,对与性别有关的工作问题,谚语又说明了什么呢?在谚语中,什么样的工作更体面,或者什么样的工作不体面?什么样的工作“只”属于女人?又是为什么?工作所获得的利益哪去了?女人在工作的时候是否快乐?她们是否享受工作?现实中男人和女人所从事的工作在多大程度上是相互对立、相互补充,又或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别呢?
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使我们深入了解跨文化模式。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的许多情况下,由于不具备合适的生理性别结构,人们被拒于“男性”或“女性”的工作领域之外,而这些问题的答案也可能会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个中门道。
【“女人的事”】
嫁吧,嫁吧,要不谁来做家务呢?(西班牙语)
做饭、洗衣、打扫,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须要做的工作。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通常是:上层阶级的人把这些工作交给下层阶级的人去做——他们的奴隶或花很少的钱雇来的体力劳动者。今天,有经济能力的人们会求助于家用电器,以使自己生活得更舒适,并且把时间省下来去做一些更有意思、回报更高的工作。如果可以选择,洗衣和打扫似乎并不是许多人热烈追求并全职从事的满意工作。这一点可从以下现象得到证明:即女人越来越多地要求平分家务,至少在当今精英家庭中受过教育的、享受特权的夫妻是这样的。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二 工 作(2)
总的来说,家务虽然一直必不可少,但却并未从受益人那里真正得到应有的高度尊重。一些谚语指出,有些人意识到了这点,正如一则来自喀麦隆的昆都语谚语所言:“坏丈夫看不到妻子所做的一切。”或者,如下面这则波多黎各的西班牙语谚语所说:“他走进干净的房子,坐在摆好的桌子旁,却并不知道这一切所付出的代价。”这里人们显然是在同情那个做了这些家务的人。至于做家务的是男人还是女人,我们并不清楚;但受益者却显然是个“他”。在谚语当中,世界各地女人的主要工作可以归纳为以下四项:
看孩子(从哺乳到摇摇篮及其他形式的照顾)
清洁(包括扫地、洗衣等)
煮饭(包括所有准备工作:研磨、烧炒、烘烤、打水、拾柴、采集香草和其他调味品等)
手工(纺线、织布、针线活、编织等)
和其他谚语一样,有关工作的谚语也大力反对离经叛道的行为。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工作要有性别分工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如此?这其中的原因和原则可能各不相同。柏柏尔人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讲的是女人为什么没有自己的集市或市场:很久以前,女人想要有自己的集市,于是她们就抵制男人的集市。但是,尽管男人们接受了女人的集市——这个故事强调,女人显然要得到男人的允许——她们最终还是一事无成,因为女人把时间全都浪费在化妆打扮和聊天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