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种虚弱的表现,仅是为了面子,就好像:“‘我说了算,’公鸡说;‘当我不在的时候。’母鸡说。”(荷兰语)
但是究竟为什么母鸡要打鸣呢?她这么做能有什么好处吗?又或者,她只是在自找麻烦?一些谚语承认,母鸡打鸣可能会对她有好处。打鸣的母鸡想要吃谷物或想找个雄性伴侣,她这样可以让自己很显眼,别人也能听到她的声音,于是她有时也会得到很好的回报。那些吹口哨的姑娘们(上帝呀)亦是如此,她们可以成功地吸引漂亮的男朋友——但肯定不会给家里带来好运。
还有一些谚语反映妻子对于不能打鸣这件事的心理及看法。这些谚语指出:母鸡并不愚蠢,她清楚地了解周围的一切,当然有能力打鸣宣布新一天的开始;但是,公鸡需要这份荣耀,而她不需要。她不是可以孕育新生命吗?公鸡在能体面地打鸣之前也许还需要母鸡的鼓励呢,正如前面曾引用过的一则日语谚语所言:“得到母鸡的鼓励,公鸡才可以报时。”母鸡让公鸡去打鸣,这种情况非常少见,但果真如此的话,世界肯定是要颠倒了。相当大一部分谚语都非常赞同:一只好公鸡要在任何情况下都做得了主,而且可以随意地在所有或任何一个鸡窝里打鸣;同时他会严厉禁止自己的母鸡顶嘴,如果母鸡不敬就会以暴力制裁相威胁。
第三,公鸡不会下蛋,一则伊博语谚语干巴巴地指出。下蛋和做母亲是母鸡的事儿,这又产生了另外一系列隐喻。在此又出现了我们所熟悉的问题:美貌与生育相对立,聒噪也是如此。母鸡怀孕会失去美貌;颜色鲜艳的漂亮母鸡应该不太会下蛋,而一只咯咯叫个不停的母鸡也可能下不了几个蛋。人们对母鸡咯咯叫的看法似乎也不尽相同。有些谚语认为,咯咯叫意味着母鸡想要下蛋了;而另外一些谚语则认为,这表明她已经下完蛋了;还有一些谚语认为,母鸡咯咯叫,是因为鸡蛋丢了。
母鸡吃得越好,下的蛋也就越好,而下蛋会让母鸡高兴——下了一个蛋后,母鸡会咯咯唱!但有一些谚语批评了这种吵闹,其中一则谚语把一只下了蛋的、兴高采烈的母鸡与在威严的沉默中下了一千只蛋的乌龟相比,认为龟的行为理当更值得称赞。这会不会是那些不能下蛋的一方所表现出的一点点忌妒呢?
下蛋之前必须要把窝准备好。有时人们认为这是母鸡自己的责任,有时又认为这是公鸡的责任。一旦窝准备好了,母鸡就迫切地想要下蛋,而且她也会尽快这么做。然而,不要让她一天之内下两个蛋,而且记住:珍珠鸡生不出公羊来。通常,邻居家的母鸡和鸡蛋都比自家的个儿大,样子好看;而且,是的,邻居家的母鸡同时下了两个蛋。偶尔,人们也要求吃鸡蛋的人要注意母鸡下蛋时的痛苦。下面这则加勒比地区的谚语就提醒那些从中获利的人们,母鸡在生育过程中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和所表现出的勇气不容小觑:“吃鸡蛋的人不知道母鸡受了苦。”这里指的是那些不知感激的人们,他们从别人的艰辛工作中获利,却不把人家所受的痛苦和所做出的牺牲当回事。
羽毛和翅膀用来隐喻母爱。母鸡身上有那么多毛,这并没有给她增加负担,而且她珍视所有小鸡,成功地把他们护在自己的羽翼下。然而,万一她不喜欢做母亲,她就会一再受到提醒,这不是公鸡的事儿,而是母鸡的活儿。角色转换受到强烈反对——母鸡打鸣而公鸡咯咯叫的鸡窝很不幸,充满了悲伤!公鸡可以不管小鸡,而母鸡却不能。但又并不是说,母鸡照顾小鸡,就可以不管公鸡了——公鸡有权享受母鸡的爱抚。生完小鸡后,母鸡也可能自愿寻找机会再和公鸡交欢,但她会受到严厉的提醒:不要忘了自己的孩子们。这里的意思是说,不管母鸡喜欢与否,她在家里的责任总比公鸡多。几乎在所有情况下,谚语的天平都倾向公鸡的利益。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一 把女人比做物品(8)
【把女人比做可吃的东西】
男人吃食物,而食物又会吃掉他。(祖鲁语)
食物和性有许多相似之处,两者都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在谚语中,性通常被喻为可口的饭菜。性欲和性快乐通常用食物来做隐喻,从胃口和口味到进餐和饭菜,从水果到鸡肉,从要切片的面包(隐喻失去处女身)到已经切好的成片面包。此外,还有甘甜的蜂蜜和香醇的热咖啡或美味的热汤,这些也同样是令人着迷的隐喻,隐喻对性的“消受”。首先,下面是一些水果的例子:
瓜的味道,只有尝过才知道。(朝鲜语)
无花果成熟的时候,所有的鸟儿都想吃。(几内亚曼丁哥语)
女人像枣子,洗一洗,然后吃掉。(阿尔及利亚阿拉伯语)
这些饥饿和吃东西隐喻的主体都只限于男性。在前面曾提到过一则孟加拉语谚语,隐喻还是处女的妻子把香蕉“整根吞下”:“新娘害羞不敢吃东西,但却得将整根香蕉吞下。”这是唯一一个女人“在性的意义上”吃水果的例子。然而,和男人不一样,女人感到很尴尬,而且也不是完全喜欢这种事情(至少在谚语中如此)。这里的意思并不是很明朗:她做这种事情是不是觉得很羞愧?或者,她感到羞愧是因为她其实喜欢这样,但又不该表现出来自己的喜好?在谚语中,男人的性冲动通常被比做是“饥饿”,而做爱则是“吃东西”:
饥饿的鳄鱼不择食。(马达加斯加语)
老婆嫁给了厨房,爱情很快就要饿了。(德语)
想吃别人家母鸡的男人,必须先把自己家母鸡的腿拴好。(斯洛文尼亚语)
上面那句祖鲁语谚语是一条有关性病的谚语,其中也有食物的隐喻。这则谚语告诫人们有些饭菜很危险,而且建议人们要进行挑选,也就是说,吃东西这件事不能等闲视之。另一方面,与女人发生性关系对男人来说也是一剂良药,正如下面这则爱尔兰语谚语所言:“女人无需出门便可为她男人找到最好的药。”
通过隐喻,女人被变成各种各样“可吃的”食物,男性食客们只要一看见就想去吃。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例子外,还有各种各样水果的隐喻:苹果、浆果、樱桃、椰子、葡萄、桃子、梨等。此外,还有一些蔬菜的隐喻(有的采自自家的菜园,有的采自别家的菜园),有胡萝卜(在隐喻婆婆时味道是苦的),还有圆白菜或生菜。还有一些做好的食物,汤、炖菜、小米饭、大米饭或面条;还有面粉、面团、面包(切片的或没切片的)。女人还成了牛奶、酸奶、鸡蛋和乳酪;她们也像蛋糕、饼干、烧饼、糖、蜜和各种甜品一样受到人们的喜爱。而且,男人还把女人当做坚果或贝壳一样敲开,去品尝里面的美味。
男人们像老公牛、驴子、公羊、马、耕牛、猪或土狼一样,喜欢吃小的或嫩的笋、鲜嫩的树叶、软软的梨和甜甜的葡萄等。有一系列的谚语通过隐喻支持老夫娶少妻。因此,在全世界,老动物喜欢以年轻而又可口的美味为食。这类谚语的数量多得惊人,下面举一些例子:
公羊虽老,仍喜欢吃嫩叶。(弗里斯亚语)
懒猪吃软梨。(阿尔巴尼亚语)
老牛喜欢吃嫩草。(泰语、阿根廷西班牙语)
老土狼可以吃到最好的葡萄。(波斯语)
老猫喜欢小老鼠。(###、智利、古巴、危地马拉及墨西哥西班牙语)
根据谚语,在女人的问题上,男人似乎还不如鳄鱼挑剔。尤其是饿极了的人,他肯定不会只吃蔬菜;相反,他什么都吃,甚至是个只吃肉的凶猛猎手。男人们化身为猫、鹰、鲨鱼、老虎、狼等动物,象征性地吃掉化身为老鼠、鱼、山羊、羊羔、母牛、牛犊、母鸡或小鸡的女人。这里又回到母鸡这个话题,母鸡是男人最喜欢的一道菜,既美味又有利:
老鹰亲吻母鸡,直到母鸡一毛不剩。(俄语)
老母鸡炖出的汤鲜。(摩洛哥法语、智利及墨西哥西班牙语、帕皮亚门托语、瓜德罗普岛克里奥尔语)
。 想看书来
一 把女人比做物品(9)
老母鸡出精华。(古巴西班牙语)
老母鸡做出的汤鲜。(美国英语)
如果母鸡能孵出翅膀金黄的小鸡,不要把它炖成母鸡汤。(阿拉伯语)
渔夫喜欢捕美味的鱼。尽管新鲜的鱼不容易抓到——尤其是大点儿的鱼,它们可以成功地从渔网或鱼钩上跑掉,但人们相信,金子做的鱼钩可以使渔夫的活计容易些。所以,在有关吃的隐喻中,女人得到了高度认可,成为永远饥饿的男人们的营养品。当然,捕食的动物要大一些、强壮一些;理所当然的,他们可吃的食物自然就是相对较小、较脆弱的植物或动物了。顺便提一下,有关吃的隐喻的谚语难以数计,这些谚语提醒那些好心的听众:有些规则必须遵守的,这些规则必然要限制那种不分青红皂白胡乱吃东西的行为。例如,老虎应该克制自己,不要去尝试已婚的女人,而土狼也不允许与山羊睡在一起。
在“较弱小的”动物当中,羊羔是一种既温顺又脆弱的动物,永远都不应该自己踏入野兽的栖息地;母牛也不该冒着生命危险去与老虎约会;山羊不该冒险走进森林;绵羊也不该疯狂地与豺狼交友。谚语认为,女人们不会管理自己,不会照顾自己,也不会保护自己:
轻佻的山鹑四处跳跃,容易成为猎人枪下的猎物。(突尼斯阿拉伯语)
山羊呀,别急着到森林里去,那里的狼都会扑向你。(俄语)
野兽不能与羊羔同住。[跑到别人家里去的姑娘不可能保全贞洁](苏丹巴里语)
这些提示都是针对那些即将成为别人口中食的人而言,而不是指那些吃东西的人。食物游戏的一个主要规则就是:永远不要主动地把自己献出去供人消耗,仿佛被吃掉并非是件坏事,一刻也拖不得:
女人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