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燕升:现在一提到裘派花脸,很多戏迷很自然的就会想到你。但是当时在你学戏的时候,花脸的流派还是很多的,金派、郝派、侯派、袁派等等,你怎么就选中了裘派?
孟广禄:当年我岁数也很小,也不知道什么派别。有
孟广禄
1962年11月生,天津市青年京剧团一级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十七大代表。
他的嗓音洪亮高亢、气力充沛、行腔委婉细腻、韵味醇厚,颇具方荣翔之神韵,是一位深受观众喜爱的青年花脸名家。新编京剧《郑和下西洋》是他倾心演出的剧目,受到广泛好评, 因此荣获〃二度梅〃。
他是裘派花脸的佼佼者,刚直不阿、睿智沉稳的艺术形象被他刻画得淋漓尽致。他气力充沛的行腔常常博得满堂华彩,令观众情酣意饱、振奋不已,无论谁听了他的唱,都会大呼过瘾。
?一次我在家里,偶尔当中就听到裘盛荣裘先生《赤桑镇》,那声音打动了我,太好听了!我按照那个学,考到中国戏曲学院,毕业之后,我还是天天坚持听裘盛戎裘先生的带子,我学一段戏能把带子听平了。而且把那词都写下来,天天写。
白燕升:当初对裘派艺术的那么喜爱着迷,唱了二三十年之后,对于裘派的理解有没有变化?
孟广禄:现在理解比较深了。说到裘派唱腔,每一个人都说是声情并茂。我想哪一个派别不是声情并茂?但是真唱到声情并茂,太不容易了,能唱到你自己心里想的东西,让观众能接受了,很难!
白燕升:特别有意思的现象,提到裘盛戎大师,很多人迷恋他浓郁的裘派声腔。从裘盛戎大师,到您的老师方荣翔先生,再到广禄你,我发现,三位的身材都不是很魁梧,但是声音确实嘹亮,这有什么秘密吗?
孟广禄:一个是练!其二,发声上应当是科学的。包括头腔、颅腔、胸腔、鼻腔怎么运用,怎么能让它统一,高音到什么位置上,脑子里想的是什么?……
白燕升:讲究科学的发声方法特别重要。现今的裘派居多,于是也就留下了十净九裘的说法。传承裘派艺术的人多了,其他花脸流派的普及相对来说薄弱了,这也确实是现实。不知广禄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 想看书来
孟广禄:〃哗众取宠〃(2)
孟广禄:一个是裘派在唱腔上确实比较时尚,而且它的特性和个性,都是时代发展的结果。无论是裘盛戎先生,还有我师傅方先生,他们的唱腔到现在都符合观众的胃口。我不是说每一个派别有高低。有时候你说这个东西不景气,跟我们是有关系的。一个行业的不景气,跟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有着直接的关联。一个人应该有一种责任感,首先就是你对得起自己的艺术,第二你对得起观众。平时下的工夫,是不是跟你自己的名气,包括你拿的工资吻合。我们不能混,我们要对得起社会,对得起艺术。
白燕升:提到花脸,这也是一个共识了,在裘盛戎大师之前的金少山先生,是花脸的一座高峰,那个时候用洪钟大吕来形容可能是最为真切的。那么裘盛戎大师呢?人家说是一座更高的山峰,更加注重了唱腔的韵味,更加注重了人物。裘派艺术能够几代几代的流传到今天,我相信跟裘派艺术的生命力是分不开的。
我们认识有十多年了,经常见面,也经常会聊些或大或小的问题。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一直有顾虑,不知能不能跟你交流?
孟广禄:我这人实实在在,有什么事你就说,没关系!
白燕升:我也是思考了很久,其实提到广禄,你有很多的拥趸。但我也听到过一些质疑的声音:孟广禄的演唱和表演,有的时候是不是有些过?
孟广禄:首先感谢大家!这说明大家对我关心爱护。我认为确实有这种情况。演员需要磨练,不但是台上的磨练,还有情绪的磨练。因为我的性格是比较直爽的,我想在以后确实要有所收敛,要含蓄。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台上这么多年的经验积累,应当到什么程度?跟做人一样:讲个度。我想,慢慢地,我能到达那种境界。因为我也是不断地修炼自己,就跟念经一样,慢慢地还要沉下来。
白燕升:广禄的这番话,我听着挺感动的。因为每次演出你总能够掀起一出戏一个晚会的高潮。面对那么多的掌声和鲜花,还能够冷静地清醒地看待自己的艺术及火候的把握,我特别感动。
接下来我们聊一聊广禄的家庭。广禄说到自己的孩子时,总是眉飞色舞。
孟广禄:我小孩在天津音乐学院。在家里他是美声,我是京剧。我在他平常练声当中,也能体会
?到我的不足。因为京剧演员在发声的理论上,还没有到达声乐这么明朗化。但京剧更难,京剧不单是唱好,还要有味道。我们相互借鉴,就显得很重要。
白燕升:有道理!我还听说,你还做过生意?
孟广禄:二十年前的事了。当时我分到天津的时候,没有任何人要我,闲着没事才做的。
白燕升:为什么?
孟广禄:二十多年前吧,我三年没有户口,我就扫了三年地。
白燕升:真的假的?
孟广禄:真的!还拉了三年幕。从中国戏曲学院回到天津,人家当时学校里有好多的花脸,而且我又瘦小,我当时体重也就是九十来斤吧。人家都不看好我。人家说你这么瘦小哪能唱花脸呢?可以说,当时就这么一句话激励着我到现在。没人教就跟录音机学,五年来,天天早起,五点起来喊嗓子,没停一天,你相信吗?
白燕升:我相信!
孟广禄:在自己的事业处于低谷的时候就没有想到过放弃,就觉得我一定能行!艺术不单是嗓子的问题,还有艺术的感觉问题。所以我在台上看别人演出的时候,我心里说他这种感觉不对,我如果上去,我不会这样体现。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孟广禄:〃哗众取宠〃(3)
白燕升:但是你没这个机会呀
孟广禄:求人家嘛。我已经拉了三年幕,天天拉幕扫地扫大街什么的都是我,你不知道当时那种心情。你上班,我也上班,可我那时候才挣二十多块钱,一旦你迟到一点,别人就敢狠心地扣下来十块钱。当时其实很压抑。我小时候家庭很穷,但是别人吃饭多好,我连看都不看,我能吃饱就挺好了。可以这么说,除了追求事业,我没有什么别的想法。就那么几年,我偷偷地向录音机也好向老师也好,学了好多戏。我相信只要努力准保能成!
白燕升:听了广禄的这段经历,我非常有感慨。当时毕业以后,回到天津没有落下户口,自己默默地这么承受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其实更多的是自己心里的一种煎熬,一直到现在没有离开过天津。其实我知道,广禄有很多这样那样的机会。
孟广禄:不论在任何地方,得对得起戏迷朋友。
白燕升:除了唱戏之外,广禄还有没有别的爱好?
孟广禄:有四个爱好吧。
白燕升:首先是足球,您跟裘先生同好。
孟广禄:我原来踢足球的,踢得还不错呢,同行都知道。
第二个我喜欢拳击。我小时候也练过拳击,就像我们在台上,你为什么唱到一定程度唱不下来了,就是你没有刻苦,到时候你出不来那拳了。所有的出拳,都是你平常时练的再现,包括它的敏捷它的反映。
白燕升:第三个爱是蛐蛐了。
孟广禄:当然!
白燕升:广禄喜欢养蛐蛐,从蛐蛐身上找到一些什么乐趣?
孟广禄:蛐蛐的精神!好的蛐蛐能让对方一直咬死,它都不走。它那种勇往直前那种拼搏的精神,闻其声,观其形,乐在其中。
白燕升:每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爱好。其实这个爱好可能是一种自我解压的方式,是不是因为太辛苦太紧张了,才生发出来那么多爱好?
?孟广禄:有的时候确实累!包括各方面的压力,都想大哭一场。可回到家,弄几个蛐蛐看看,消遣消遣,真能给自己减减压。
白燕升:这第四个爱好是什么
孟广禄:京东大鼓。京东大鼓我都自己写词,我一般都自己写词自己唱。我学唱了四年京东大鼓。
白燕升:跟裘派有关系吗?
孟广禄:我感觉唱京东大鼓,有的发音位置上,跟裘派的发音有关系。
白燕升:任何人面对镜头,都会有三分的不自在。因为镜头或多或少打乱了生活的原生态。但是今天跟广禄聊天,我觉得就跟我们在一起私下聊天,在饭桌上聊天的语式语调是一样的,特别的真实坦诚。
孟广禄:我总认为,如果这一个人每天都在戏里,没法活!
蓦地记起有一次跟广禄聊起演艺界的陋习,他感慨不已,谈到激动处,竟说出了〃演员,就是个哗众取宠的职业〃。我读出了他的痛心疾首,懂得了他的真性情!
他的直言不讳,虽不完全赞同,但实在无法全盘否定。反躬自省,包括主持人在内,凡是走上舞台的人,一定要懂得欣赏别人,要做到宅心仁厚;一定要懂得尊重观众,不要一味地取悦他人,换取廉价的掌声和笑声,而是要用真情实感、真才实学去饱满艺术。
我喜欢〃润物细无声〃的境界,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我相信广禄一定认同!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李胜素:不爱侠女爱青衣(1)
li shengsu
李胜素,是一个非常全面的梅派演员。一个〃美〃字是对她表演艺术的准确概括:扮相美、声音美、身段美、舞蹈美。她具有扎实的功底,在舞台上松弛洒脱地挥洒着才情。听老先生讲,从她身上仿佛看到了当年梅兰芳的影子。
李胜素出生于河北省柏乡县一个农民家庭,父母爱戏。父亲是一个发烧票友。李胜素自小喜欢唱歌,嗓音特别亮丽。同是河北农村的我,和胜素的家境相似。只是后来李胜素考上了河北省艺术学校,如果当初我的父母不阻挠我,我自信也能考上,没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