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了,绿了,黄了——序宁可威散文集《生命的旋律》 张利文
青了,绿了,黄了
——序宁可威散文集《生命的旋律》
张利文
最终是黑了,巨大的无可阻挡的黑,覆盖眼睛、心和灵魂。
或者是白了,茫然的无处隐遁的白,向着本源和最深处敞开。
这就是死。
这个五月,我们见到了太多的死。黑或者白,这生命最后的颜色,常常让我们悲伤、愤怒、战栗,“服丧的五月啊/今后你要记得用整个国土的鲜花/为死者志哀”(阿舍:《死者与生者》)。
这个五月,悲伤、愤怒和战栗的间隙我断续地读宁可威的文字。这些记录生命痕迹描绘生命颜色的文字,跳跃、蓬勃、热烈、绚丽,在黑白之上,我看见青、绿、黄,看见苦难中的光,看见忧伤中的慰藉,看见绝望中的希望。
宁可威的生命之根深扎在北大荒。某个秋天,我看到了北大荒——袒露出最辽阔的真实。庄稼都被收割,只有泥土,漫无边际地铺向遥远的天边。绿色早已消失,白色还未展开,大地呈现本质的黑,世界沉默无比。我惊讶于这巨大的黑和巨大的沉默。这黑和这沉默必定蕴藏了一些神秘的东西,关于命运,关于生命。思索了许久,我并未探知到神秘所在,直到读到宁可威的这些文字。
她的文字极大的一部分献给了她挚热地爱着的这片神奇之地——北大荒。“北大荒的一草一木,是情感的眷恋,北大荒的山山水水,是内心永久的牵挂和不舍。她像一片无际的海洋,收藏了我温柔的慰籍。”(《物语北大荒》)对生存之地的热爱,缘于对这片土地上所有生命的热爱,那些逝去的和活着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物。在《荣军垦荒第一犁》中,那架“流落到偏僻乡村的柴草垛下,残缺不全的犁”,让人黯然神伤,却又肃然起敬,因为“犁的生命历程,是北大荒四季的走向的开始,有北大荒近六十年历史流程中的滋养,黑土地上的果实是它生命的延伸,最后选择了炼狱。它的骨髓渗透大地,换回大地的生机昂然,就像母亲,用满腔的血液,孕育了不朽的生命。”
于是,“我不忍心去抚摸它的肌肤,怕惊扰它难得的宁静,我怀着全部的敬仰,向它行着注目礼,许久许久……”这是写作者作为北大荒的后人对创造北大荒历史的前人的致敬,更是对那些坚强、不屈的荒原上的生命的礼赞:顽强的生命即使消失,也不会仅仅以黑或者白留给生者以虚空,相反地,那些活泼的底色,比如青、绿或者黄,会因其精神的不死而凸显。
如那株铁树。
铁树是宁可威从路边垃圾箱里拾回家的,“树叶卷曲,色泽黯淡”,濒临死亡,然而,在宁可威的精心照料下,“不到一个月,(铁树)把自己的绿色枝叶展示开来,一改原来的扭捏、消沉。昂起头来,舒展、碧绿。”(《家有铁树》)生命的奇迹就这样发生着。树犹如此,所有的生命何尝不都是一个接一个的奇迹!
宁可威的生命里有过很痛的时光,我虽所知不多,但听朋友们隐约说起过。我敬重那些孤独却坚韧地扛起生命之痛的女人。有些痛,只属于女人,男人永远只能旁观,男人旁观的时候甚至会想:她行吗?想伸出一只手,却发现是无力的,女人的痛终究只能女人自己去承担,去忍受,去渡过。在北大荒,我和宁可威没有说起过这些话。她甚至一句也没有和我说到她曾经经历和正在经历的痛。她细心地给我们安排每一个参观的农场,七星泡、嫩江、鹤山、大西江,其间还有自来水厂、亚麻厂、学校,她和每个地方联系好,我们便一处接一处地往下走。晚上,歇下来时,她也没有空,匆匆走了,要组织局里的文艺汇演。
宁可威以北大荒一般的豁达和顽强认真地过着每个日子,认真地谱写着属于自己的生命的旋律。这个集子里的另一些文字是宁可威心情和日子的记录,无虚饰,无渲染,世俗却本真。《祭奠母亲》、《谒拜父亲的黄土地》、《母亲的缺憾》、《儿子,今天是你的生日》等篇章可以窥见一个女儿和一个母亲的情怀,那样的情怀平日里如褪了色的粗布常常被忽略,这个五月里读来却倍感温暖,让人回味良久;《今春,和时尚对接》、《淡蓝*怀》、《春宵吹绿万般树》、《无絮杨随想》、《家有铁树》等篇章率性而发,自由自在,是宁可威内心情感的真实记录;《中原追梦》、《有家不归蒲松龄》、《在萧红故居寻到的落差》则是写作者旅行时的内心私语,是灵魂与灵魂的对话,是生命里的另一种慰籍。
依稀记得离开北大荒时,喝酒的时候,宁可威给我们唱了一首歌,《北大荒人的歌》。现在想起来,我和宁可威
几乎没有说过什么话,存在记忆里的,是她唱歌时的样子——自豪,而且自信,仿佛生命从来就是那个样子,应该就是那个样子:“一滴清露凝结在被秋霜打黄的叶上,清冷晶莹,一抹朝阳斜射过来,露珠映射出七彩光华,如虹似锦”(《又是一年秋叶黄》)。
是为序。
2008年5月31日
把爱写大——刘文秀
把爱写大
—读宁可威散文集《生命的旋律》
刘文秀
长成的感悟
绽放眷恋的火花
用心曲诠释生命的孢子
透视灵魂的无涯
含泪的黯伤
鞭挞柔弱
滴血的情思
沿着不朽升华
流彩的心歌
抚平孤独
赞美辛酸苦辣
一串串熟透的赤橙黄绿
抚慰依恋
装满春秋冬夏
让感悟扬起洁白的帆
用感悟谱成炽热音符
把情唱浓
把爱写大
2008年6月3日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这个秋季,无雨
这个秋季,无雨
宁可威
秋皱着眉头,烦躁不安,对所有掠过的生命,扬起呛人的灰尘。北方的土路,石头尖利,反射给碾在它身上的车轮强烈的震颤和颠簸。
这个秋季,无雨
北方的大地,把果实呈现给开垦者,在深秋露出本来的面目,黑幽幽,*裸,疲惫不堪。一枚枚凋零的树叶,红黄相间,扫荡着大地的肌肤,抚摸大地干裂的面颊,慰籍着大地的沧桑。如老妇围着的彩色纱巾,无论怎样靓丽,也遮挡不了岁月遗留在面颊上斑驳的皱褶。
一场秋雨一场凉,这个无雨的秋季,寒露霜降照常毫不留情,染尽荒草树木秋花,多彩的生命不在留下痕迹。可以让生命在深秋敞开,无拘无束的行走下去的背景应该是什么呢?
生活中喧嚣、焦躁、干热弥漫在心。
人生的极境之一就是在无声中构建一个清淡芳纯的世界,品尝苦难轻松和坚定,享受孤独沉稳且宁静。
在孤独的清芬里,最高的境界是如一枚不动的绿叶,等待秋高气爽的秋阳、霜降、雨露、风尘,带走最后的期盼。
芬芳而寂寞,美丽而凄绝。让洁白的微笑,跨过生命隐藏的高度,昭示着我,下一季便是明媚的春天。
我的心宛如一枚叶,盼雨。由青春般的嫩绿到啼血般的殷红。时时刻刻,独立等待自然的馈赠,洗刷喧嚣、焦躁。为秋季增添跌宕蜿蜒,层林浸染的壮美。如同查理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秋日的私语》般清爽、悠然、通透、润心、深沉。消歇着心里的浮躁。悠扬地穿过心的阴云,有如沐浴在温柔的春风里。宛若纤尘,轻扬的琴声带走心中所有世俗的纷扰,心中剩下的就只有淡淡的对秋的相思,心,悄然静谧,人,透露着淡淡的安详。
那萧萧的秋意,宁静的日落,金黄的树林,在此时挥洒得淋漓尽致……
大片大片的金黄,斑斓的树影,纯粹而明亮。秋意,就像河面的一圈涟漪,在心头渐渐晕染开来。
这个秋季,我迷失在悠扬的音乐里,再也不愿睁开眼睛,怕那些烦心的忧伤,随音乐的散去而慢慢的聚拢。
向往钢琴的悠扬和清纯,静静的陶醉,静静的迷失,就像静躺在广阔的草原上,让那疲惫的身心得以休憩。
在美妙的音乐声里,聆听到的是自己的心声,那心的声音原来这样美丽。真想躺在用树叶铺就的床上,放松欲展的羽翼,让这美妙的旋律静静浸过每个细胞。
踏着秋的足迹相逢在秋的季节,与红叶、碧水、蓝天一同享受阳光,在欣赏大自然的同时,我把秋的一举一动轻轻地刻在心里,踩着细碎的阳光,让那斑驳的落叶,放慢与我分离的脚步。当秋风带走落叶时,随风扬起是我许久的期待!
回忆着人生的喜怒哀乐,聆听着秋日的私语,寄托着自己的诉说!
长久的神往使我的心坚硬如石,被岁月打磨成深幽古巷里倍受赞誉的支撑,得失荣辱都可以天天踩过。虚掩着的憧憬之门,期待持琴乐手遗憾地误入或是昂首挺胸地迈进。待到一场秋雨至,合着雨唰唰的节奏,敲击大地的心灵和秋叶私语,荡起动人心弦的秋的记忆。
舒展秋季的眉头,用晚霞来装饰一个梦,用积攒多年的梦幻来浪漫这个季节。没有什么可以取代,我要用流淌血液中的热情来兑换成能够握于手中的那片枫叶和秋雨中的那把藕荷色的伞。
埋藏千轮百转的激情,何时才能和飘零的树叶一般,无拘无束,不再有任何顾及地渲泄一番?生命如同这个深秋,在千百年的记忆中逐渐裸露,如同脉动的音符,次第滑落,在一地的月光里敲响怀想的铜钟。
箫音入海
箫音入海
宁可威
一个只有25平方公里的小岛。
海风轻轻地吹着,一只优美的曲调随海风飘来,我寻着声音找去,在海边的礁石上坐着一位头发花白,神态安详的男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