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良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本良庸-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痴又作无明。指心性迷暗,愚昧无知。《俱舍论》中说:“痴者,所谓愚痴,即是无明。”佛教认为,众生因无始以来所具之无明,致心性愚昧,迷于事理,由此而有“人”、“我”之分。于是产生我执、法执,人生的种种烦恼,世事之纷纷扰扰,均由此而起。因此痴为一切烦恼所依。痴既为一切烦恼之所依,因而自然也就成了根本烦恼之一。而且它是随着其他根本烦恼共同起着作用。佛教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消灭无明,断灭痴愚。

  痴会带来危害,这是不言而喻的。“射雕”中的周伯通就是一个大武痴,由于痴迷于武功进而导致产生了贪念和对黄药师的“嗔”,才导致其被困在桃花岛十多年。还有《笑傲江湖》中的“江南四友”,四个对琴、棋、书、画痴迷的武林高手黄钟公、丹青生、黑白子、秃笔翁,由痴转而产生了贪念,向问天正是利于了他们的这个“弱点”才得以成功营救出了任我行,从而引发了江湖的一次大仇杀。

  然而从另一方面看,任何事都有其中的乐趣,事业并无高低之分,对于一份事业要喜欢,有时痴迷也是可以原谅的。

  贪嗔痴三者互为因果,有人认为它们不是人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后天养成的,是通过努力可以戒除掉的。但我认为这个戒除过程实在太难了,人吃五谷杂粮还会得病,在复杂的社会中生存怎么会不受贪嗔痴的影响呢?所以,从这个方面可以说贪嗔痴是人生下就有的,是人的本性之特点。当然,一个人如果除掉了这些贪嗔痴的习性,这个人会变得慈悲,洒脱,自在,豁达,爽朗,豪迈。这种人的生活将非常潇洒自在。这种人彻底的摆脱了贪嗔痴所带给他的自私,狭隘,愤怒,嫉妒等等让人痛苦的心态。但我们又从哪里能够找到这样的人呢?即便是唐僧不也是一个大“佛痴”么?他也会为了孙悟空打死白骨精而生气,并把这猴子赶回花果山。

  佛还认为,极乐是我们的本性,这是绝对的真理,比如一个抽大烟上瘾的人,没有大烟会很痛苦,抽上了大烟他会暂时觉得很快乐,但这种快乐是建立在脱瘾时的痛苦上,因为没烟抽时会出现种种恶苦的症状,抽上了恶病状暂时消失,所以觉得乐,这不是真的。哪个是真的呢?不抽大烟时的那个状态的乐才真正属于他本人。也即抽大烟那个乐不是此人本有的乐,是由抽大烟造成的假乐,这个假乐带着无量无边的痛苦。我们也是这样,因贪嗔痴所带给我们的乐,不是我们本有的真乐,是暂时的快乐,被你“贪”到了,情绪得以发泄了,你暂时觉得快乐了,但紧跟而来的是永远填不满的欲海,泄愤以后的空虚孤独与害怕。而除掉贪嗔痴,真乐就显现出来,不用另外去找,本来就存在。贪嗔痴不属于我们,是我们养成的坏习气,一个人没有贪嗔痴等坏习气是可以存活的,而且会活得更自在更洒脱。这说明乐是不可以舍掉的(舍掉乐会没命的),贪嗔痴等坏习气所带来的“苦”是可以舍掉的(舍掉会活得更好)。

  佛对于贪嗔痴的这种思想对于我们生活在现实中的人非常有意义,非常有利于我们释放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积累的压力。我曾经有一段时间对金钱非常迷惑,而且有时感到很累,因为这样而感到过非常大的压力,有时认为金钱当然能赚多少就要赚多少,而且社会地位的评判标准之一就是金钱的多少。但是,有太多的例子说明对金钱的追求对一个人的人生并不是最重要的目标。曾经听一个山西的“煤老板”吐露过心声,虽然一般大一点的煤老板每一天的消费应该超过万元,甚至十数万元,但当煤老板压力其实非常大,我们一般只看到他们一掷千金时的潇洒,而无法体会那种由于利益关系而带来的政治风险,在那样的压力下他们有时也感到不堪忍受。有一种说法,当你的存款达到100万元时,身边就会有许多“朋友”帮你一起花这100万;当你的存款达到1000万元时,政界的人就会主动找上门。事实也确实是这样。所以,现实中活得最舒服的人有一个标准,对金钱的贪、嗔、痴适可而止,每年赚到的钱在20万元左右时,这时衣食无忧,而且没有多少人惦记。

  过去有一段时间认为佛是消极的,其实不然。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权力
一说到权力总是与斗争联系在一起,在各种组织或群体中时刻都存在着权力的争夺与运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权力也是自然界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无论是人类还是其它物种种群中,权力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并发生着作用。比如,在一个动物群体中,总要有首领,而首领总是有权力首先对食物进行处理,然后才轮到其它成员。围绕着权力,有多种不同的角色在发挥着作用,相互作用,互相克制,以保持群体中各方面力量的相对平衡,这样就构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权力圈”,并且,人性在权力作用里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权力的运用和争夺中,有几种人是需要关注的:掌权者、夺权者、拥权者、天然受益者、逃避者或弃权者、受控者等,不同性格的人在权力圈中的位置应该是相对固定的,如果勉强去参与权力争夺的话,可能会对伤及自身。

  对于掌权者,我们并不陌生,各个组织的领导或动物群体中的首领都是掌权者,掌握权者在组织中能够操纵和占有的资源最多,因此,一旦掌权可以给人带来充分的满足感。在掌权者所操控的资源中,必须占有并能支配特定的资源才会拥有权力,比如资金、强力武功(或者军队)等,这样才会说话算数,否则就会被推下台,甚至丢掉性命。所以,做掌权者不一定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不但要为组织的发展操劳,还要防止权力不要被他人夺去,实在是非常累,但是很不幸,许多人还是会义无反顾地加入对权力的竞争行列中。

  在掌权者中,基本可分为两类:一类人是掌权后变得非常自大、难以相处,甚至于滥用权力,比如,复出后的任我行;而另一类是掌权后慎用权力,善用权力,比如少林寺方丈方证大师和令狐冲。

  倪匡论《笑傲江湖》时谈到了权力令人腐化的过程。任我行对属下本来是兄弟相称的,可是在听到了“千秋万载,一统江湖”之后,在得到了教众的拜见之后,想要阻止,一转念间,觉得高高在上,也没有什么不好。先是觉得没有什么不好,继而觉得简直好得很,再继而觉得非此不可,这就是权力使人腐化的过程。这种过程的深刻描写,可以作为*政治第一课的教科书。

  夺权者,应该具备相当的才能,否则根本无法参与这项危险的工作。关于夺权在《倚天屠龙记》中描述非常精彩。成昆和陈友谅师徒为了成为武林甚至天下的首领,找到了一个替身假扮成为丐帮的帮主,在暗中打击各门派的过程中,想通过一场“屠狮大会”一举消灭武林各门派的精英,同时控制少林寺,从而达到控制武林的目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师徒二人将少林寺众僧和丐帮群雄轻易地玩弄于股掌之间,可称得上是奸雄和枭雄。这里要注意陈友谅这个人物,在成昆的计划失败后,又成功地混入朱元璋所带领的明教队伍中,其眼光、胆量、能力均可称为一个称职的“拥权者”和夺权者。

  当然,对权力也有逃避者,例如令狐冲拒绝任我行的邀请,坚决不加入日月教,即使任我行用日月神教的教主的位置作为承诺也不为所动,表现出对权力十分的厌恶,而这正衬托出他令人非常神往的一种性格。

  在整个权力圈中,受控者是大多数,其中隐藏着日后的掌权者、夺权者、拥权者、弃权者。而且,随着新鲜血液的不断加入,此权力圈循环不断。

  在现实中,公司里也越来越讲究“公司政治”,英语中“hierarchy”这个词很有代表性。在公司政治生活中,某种程度上一定要参考西方的政治活动,必须要比较鲜明地支持一方,所做的事和所提出的口号要能够鲜明地代表所支持的一方,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站队”。很遗憾,中国人是喜欢“模糊”的,喜欢大而全,总想着无论能够在哪一个方面都得到好处。这样其实有可能把几方都得罪了,比得罪一方更加危险。

  我这里很想提到一个词“空降兵”,在《笑傲江湖》中,恒山派掌门定闲师太在危难之际,把掌门之职“创造性”地授予令狐冲,在当时的情况下,做出这样的决定令所有人都觉得匪夷所思。但细想之下,虽然是无奈之举,引入令狐冲这个“空降兵”的成功率非常高,主要有以下几个理由:

  1、 令狐冲武艺高强,曾数次解救恒山派众尼,有能力担任一派掌门;

  2、 令狐冲对恒山派有足够的了解;

  3、 令狐冲人品好,与众尼同船礼数周到,用莫大先生的话说:“我见你每晚总是在后艄和衣而卧,别说对恒山众弟子并无分毫无礼的行为,连闲话也不说一句。令狐世兄,你不但不是无行浪子,实是一位守礼君子。对着满船妙龄尼姑,如花少女,你竟绝不动心,不仅是一晚不动心,而且是数十晚始终如一。似你这般男子汉、大丈夫,当真是古今罕有,我莫大好生佩服。”这样,众尼可以放一百二十个心了。

  4、 令狐冲是重情重义之人,有完美的人格魅力,受到众尼的拥戴。

  5、 令狐冲能够勇于承担责任,而且能够在重压下保持清醒的头脑。

  事实证明,令狐冲不负定闲师太所托,不但将刻在山洞中的恒山派剑法教予众尼,提升了恒山派的核心能力,而且,利用其个人的声望提升了恒山派在武林中的地位,并成功地为三位恒山派师太报仇雪恨,绝对是引入“空降兵”的典范。

  他的做法非常聪明,慎用权力。首先,从称呼上将“掌门师叔”改为“掌门师兄”,直接拉近了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