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菩提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自己的菩提树-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凤那日晚上,是我亲自将它放在自行车前筐中带回家的。大凤对我陌生,所以就不是很听话,但我也不担心它会飞走,原因一是它还是只鸟雏,二是我的一位堂兄在捉它时,把大凤的翅膀给剪掉了。没有了翅膀,对于一只鸟儿来说,这无疑就是天大的悲哀,我如是想。

  那日晚上,车子载着我和惊慌的大凤,在不太明亮月光的照耀下回到了家中,正准备把它抓了出来,大凤却害怕地缩了一团在车筐一角,浑身的羽毛惊吓得炸了起来,扁长的鸟嘴里发出“咕咕”的鸣叫声,好象是在哀求我什么似的,样子很是可怜。我见此情景,也没有急着抓它出来。待缓过了片刻,大凤见没有什么动静,它又恢复了先前的平静。过了一小会儿,我见大凤已不惊慌,就速疾的用手捏了它的翅膀提了出来,这次它倒是没有“咕咕”的哀叫,只是身子缩成了一团儿在颤抖,我知道它还是有些害怕的。此时,院子里几个乘凉闲聊的邻居,见我抓了一只鸟儿回来,很是惊讶,都移步围上前来观看,大凤可能没见过如此的场面,它不大的身子颤抖得就更厉害了。看风景似的邻居们,这样那样的问了我几句关于鸟儿的话,我才恍然意识到该给大凤弄点吃食了。

  胆小的大凤,被邻居们好奇的围观吓得怪可怜的,我怕它在院子里乱跑,于是,便找来一只废弃的水桶,把它小心放在了里边,起身提到了我家西边闲置的屋子里。随后,我给大凤的新居里撒放了一小把麦粒,还有揉碎的馒头块,但胆小的大凤一口都没有吃,只是身子靠着桶沿脑袋耷拉了下去,好似等待什么厄运似的样子。这时,院子中的母亲喊叫我吃晚饭,我才恋恋不舍,一步三回头的走了出来。

  吃过晚饭,时间已经不早了,我又去了西屋开了灯看了大凤一回,它好象是吃了一部分麦粒,同时水桶底上,又多了几粒它自己的白点点粪便。由于晚饭后我还有写作任务,所以我自然便不敢在大凤这儿多呆了。

  第二天一大清早,我被一阵凄婉的鸟鸣声惊醒,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大凤,慌忙起得床来跑到西屋一看,果然是大凤在鸣着属于它自己的悲歌。那哀叫很是凄凉,如同要吃奶的孩子离开了妈妈的哭声一般,我听了心里怪难受的,脑子里就想象,大凤是想念自己的鸟妈妈了吗?还是为自己无辜的失去翅膀,又被囚禁在水桶里而悲鸣呢?它一个劲的哀叫着,我木木的站在那里,手足无措的不知该为它做些什么。

  中午的时候我又去看大凤,这一会儿它很安详,精神也比先前要好了许多,桶底的四周又多了几片,它自己挣扎时抖落的羽毛,昨晚撒下的麦粒和馒头块也显然少了许多。我朝下注视它的时候,大凤一双豆点大的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我,那茫然的眼神,仿佛是在乞求我放它出去,我想到了这里就不由得动了怜悯之心,但又一想它毕竟是被剪掉了翅膀的,即便是放了它,大凤也很难在大自然中生存,想到了这里,我又为它的遭遇而惋惜。

  我自己似乎是想得太多了,便决定先放大凤出来透透气。于是,很快就付出了行动——把大凤带到了院子里,此时出了囚笼的大凤很是兴奋,脑袋直挺着两只爪子不停地跑动着,我跟在它后边都感到有几分的吃力。大凤跑了不短的一距离,它似乎是为了摆脱我的跟踪,一不注意的当儿就钻到农用车的下边去了,我正在外边焦急的唤叫它,不想大凤倒速度极快且慌张的跑了出来,我定眼一看,原来是我家的小花猫瞪着眼睛向它这边扑来。这时迟那时快,见此情景,我眼疾手快的弯腰把小花猫逮住了,这时的大凤呆立在了那里,象是被刚才发生的情形吓傻了。

  透过气的大凤,又被我送回了它的住所——西屋废弃的水桶里。它还是过它孤独的单鸟生活,其实我是很想放大凤出去的,但又担心它被其它动物伤害,因为村里随处都有放野的家猫在走动。我又想了想,待养它一段时间,让大凤的翅膀长成后,就亲手放它飞回广阔的大自然,因为那里才是它真正的家。

  下午我因有事就外出了,第二天下午方才回来,我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大凤,还好它还安然的栖息在水桶里,父亲怕它渴着,还特意给里边放了一小碗水,我用手抚摩它的羽毛,它倒不怎么感觉害怕了。

  又过了一天,早上起来母亲告诉我说大凤不见了,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慌忙跑到了西屋去看,果然水桶里就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了,我又四下里寻找了许久,最后什么也没有找着。这时我就抱怨自己太粗心大意,断定大凤肯定是半夜被夜行的动物给叼走了,也恨乡村里所有放野的猫儿,更恨自己疏忽的那颗心。

  阿弥陀佛!我佛保佑!但愿我的大凤,能平平安安的回到属于它的大自然!

  

罗汉碗
初夏的那颗炙人的老太阳,火烈烈地普照着大地,喧嚣繁华的学子胡同,数个常年坚守“战地”的小商小贩,都本能的转移到了墙角的阴凉处,往日朗口不绝的叫卖声,此时也彼此黯然失色了。娇贵的女大学生们,头顶自持的遮阳伞,三三两两的悠闲缓步慢行,五颜六色的花伞儿,倒无意成了这条胡同诗意的点缀。冷饮摊前的老太太,可谓是生意兴旺,面对着一群年龄不一的小学生,居然忙活得连钱都接不及。

  “热死人咧!这狗日的天气。”

  “是咧!刚入夏就这么热,到了三暑那还不灭绝人啊!”

  两个上身赤脯,肩膀上搭着擦汗手巾的农民工,一边大步的前行,一边嘴里无奈的抱怨嘟囔着。我与同行采访归来的小张,也推着各自的自行车,混迹于这热闹人杂的学子胡同。正闲聊不经意间,我们倒到了常光临的“食粮面馆”,安排了自行车晃身进去,又成了这里熟悉的食客。面馆里此时的食客比较多,因为这正是吃午饭的当儿,每桌三三两两的顾客,或静坐或交谈或品茶或饮酒,屋顶那叶满是污垢的老吊扇,总是“嗡嗡”不停歇地转动着,老是找不着自己的头尾,才给下边闷热难耐的食客,带来徐徐的凉意。

  憨厚睿智的同事小张,同我都是地道的文学迷,我俩一边斟茶慢饮,一边谈论时下的文学现状,从“80后”、“美女作家”到时下泛泛而谈的“身体写作”,再到一直饮誉文坛的文学宿将——鬼才贾平凹。正当我们谈兴正浓,两碗热腾腾的三晋名吃——刀削面,被满脸笑盈盈的女服务员端了上来,见此情形,二人对视一笑劈筷剥蒜加醋,就着满屋子的热气,随即大大咧咧的吃将了起来。

  虽说郁热难奈,倒也吃得痛快,饭后二人浑身已是汗流浃背,抬头看看墙头的老挂钟,时间还早,于是又就着半壶残茶天南地北的海侃了起来。不知不觉间无意中发觉,一起同来的食客,大多渐渐散去,我同谈兴正浓的小张打了声招呼,示意怕影响店家生意,于是走出门来,付钱结帐匆匆离去。

  出得面馆,方才知道外边别有一番天地——烈日炎炎,骄阳似火,整个胡同的行人,犹如置身于蒸笼一般。透过炎炎的气韵,不远处名闻三晋的名刹古塔——大云寺(俗称铁佛寺)笼罩其中。我与小张都心性嗜佛,所以我便建议前去大云寺访禅,小张一听我意,也无异议,当即二人冒着酷暑,手推自行车向铁佛寺奔去。

  巍巍高耸的六层清代砖建佛塔,是大云古寺的标志性建筑,名闻遐迩的铁佛巨头便置身于该佛塔的底层。从正门右侧的家属院小路绕道而行,发现这里昔日整齐排房式的家属院,正在拆除之中,才几日不来这里倒有如此的变化,我不能自己的叹息着。先前这里小院所住的主人,都是市博物馆的馆员和精通文物知识的研究员。进入大云古寺的后门,我们便顺利的进入了寺区的后院,后院砖建佛塔的周围,数株粗细不一的树木广植期间,其中有历经几十载的豆荚树,还有一年四季长青的松柏,及藏经楼门前开着繁花的两株石榴树。

  推开砖塔朱红的木门,首入眼帘的便是那全国罕见的巨大铁铸佛头——释迦牟尼尊首,踏门而进,一缕缕清香的梵香入鼻扑来,使人顿感惬意。佛头前侧的八仙供桌上,供奉着各种时令水果,还有那颂经机播放的声声梵乐,亲耳聆听佛国仙音,自觉身心凉快了许多,犹如置身于清凉的佛国世界一般。静观片刻,我等不敢怠慢,俯身低头在供奉着诸位开光菩萨的右桌上,取了六支梵香,当下分得三支给同事小张,随后就着长天不灭的火烛,燃起了各自的香支插于香炉,接着便极其严肃规矩的跪拜了起来,一拜一起,口中念念有词,或曰“赐我智慧!”,或曰“赐我力量!”,每声每句极其虔诚。跪拜毕,摸着铁铸佛头由南向东环行三周,据说这样佛祖可保佑诸多信徒心想事成。好多游人知此,便虔诚而行,其结果都很灵验,如君有疑,可来这里看看——悬挂于四壁的书写有“有求必应”、“佛祖显灵”等等的锦旗和明镜,此等物什都是灵验者回赠的可信凭证。

  出得塔门,站在荫凉的树荫下,抬头仰望佛塔身后的藏经楼,一年前复古修缮的藏经楼,在烈日的烘照下别具风韵,几只灰色的和平之鸽,栖落于二层的阴凉处安详的嬉戏。先前的藏经楼早已残破不堪,数年前我曾亲自上去过它的楼上,那里时常有穿着佛家法衣的善男信女,在做礼节繁琐的佛家仪式,还唱那动听的梵乐。

  在静谧的佛寺后院,逗留了大约半个时辰,我们便推着各自的自行车转了出来,这时天公善解人意的刮起了微风,但空气仍然闷热的厉害,途径正在拆除的那一排博物馆家属院时,由于职业习惯原因,同事小张建议去那里看看,我也赞成,于是我们把自行车停放在了烈日暴晒的路边,脚下跨过长势茂盛的金珍丛,在拆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